周 旭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重庆 400031)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以“中国梦”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日益得到青年一代的认同,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史,主旋律电影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主旋律电影的题材选择有了较大的拓展,涉及科技、军事、创业、致富等内容,具体有表现“科技强国梦”的,如《钱学森》《东方中国梦》等;也有主张“强军强国梦”的,如《目标战》《古田军号》《湄公河行动》《战狼Ⅱ》《红海行动》《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亦有彰显“富国裕民梦”的,如《卒迹》《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铁人》《中国合伙人》等。事实上,主旋律电影最能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且与我们生活各方面都息息相关,对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视觉文化时代,“主旋律电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具有彰显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积极向上、题材丰富多样、满载正能量等特点”[1]。所以,依赖主旋律电影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主旋律电影打破传统爱国主义影片的叙事方法,在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基础上融入了多种商业化元素。爱国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口号,更多是一种实际行动。当下的主旋律电影题材丰富,在艺术表达上比较顺应市场需求,适合青年观众的审美趣味。毋庸赘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能够大程度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以其持续性的作用特点,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转化为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生活中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行动”[2]。譬如,电影《红色恋人》以20 世纪30 年代的上海租界为背景,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刻画了以靳和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不懈奋斗的故事,展现了革命者的爱国热情。《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献礼片,讲述了建国、建党、建军等重要事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展现了我国革命先辈为建国、建党和建军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电影《八月一日》以南昌起义为题材,为观众呈现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的故事,激扬了大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增加了民族认同感。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包括《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叙事单元,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普通百姓与国家息息相关的故事。年轻观众不仅重温了新中国七十年的峥嵘岁月,还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与祖国的血脉相连,进而激发出他们内心最朴素、最纯真的爱国情怀。
在新主旋律电影中,英雄不在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分工合作,强调集体主义,在团队中如何把个人价值应用到最大,使大学生能够对团队意识有更深认识。譬如电影《湄公河行动》根据“10·5 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以弘扬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为主要叙事基调,讲述了一支缉毒特别行动小组与毒贩生死较量的英勇故事。电影《空天猎》以反恐为背景,讲述一群空军精英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地区和平,紧急出境联合反恐救援作战的故事,彰显了国家力量和家国情怀,弘扬了中国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电影《红海行动》根据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改编,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与敌人殊死搏斗,成功解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中国人质,同时粉碎叛军武装首领惊天阴谋中获胜的故事。电影《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讲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扭转战局的英雄故事。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主旋律电影,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共同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共同体这一概念,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中国主旋律电影既是中国历史呈现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载体。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品,具有传播、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电影中所展现的“故事”“话语”是最表层的叙事结构,也是观众最容易感受到的文化形式。观众通过故事性的叙事框架,与电影故事产生共鸣,激发共情效果,从而达到文化层面认同,也就是所谓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就是“个体对所属群体的一种心理认知。共同体意识强,意味着个体对共同体认同度高、归属感强;共同体意识弱,意味着群体一盘散沙。”[3]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题材广、类型丰富,制作技术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譬如《流浪地球》作为中国优秀科幻电影的代表,用最新的电影特效技术打造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主旋律科幻电影;《长津湖》作为中国影史票房排名第一的影片,以写实的电影叙事方式展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唤起观众对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集体记忆。
相较于一般艺术而言,主旋律电影主要通过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和独特的音画效果等方式,让观众沉浸其中,在光影的审美体验中完成价值观念和情感的传播。为此,主旋律电影不仅可以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拉近大学生与国家历史的血脉感情。电影《长津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国产主旋律电影,战士们以命相搏,如今的壮丽河山,是英雄们用鲜血淋漓和青春年华换来的,所传达的爱国主题是电影叙事的深层次价值观。这既是一部国产主旋律电影,也是一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长津湖》通过逼真的战争场景、丰富的英雄群像、精彩的叙事结构等,艺术性地再现了志愿军将士在战争中血性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赞歌。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主旋律电影以其特殊的方式传达出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建构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和爱国情怀。
仲呈祥先生有言:“艺术可以开发人的想象能力,不仅如此,人还要靠艺术去培养一种善良的人性和美好的情感。”[4]作为一种最大众化的艺术,电影日益受到大学生的偏爱,而中国主旋律电影富含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经验告知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并不稳定,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如何使他们传递正能量,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电影《古田军号》选材于1929 年古田会议时期,从一名红军小号手的角度,叙述了青年革命领袖毛泽东带领红四军面对重重磨难,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继续实践着自己的建党和建军思想,坚持不懈探索革命真理与出路的非凡历程。电影《战狼Ⅱ》讲述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一场非洲国家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的职责,孤身一人深入沦陷区,为解救同胞与叛军生死搏战的英勇故事。中国主旋律电影可以在观影过程中让大学生感知到主旋律电影的精神诉求,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奋斗,进而通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强化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传播,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难辨优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电影《攀登者》以1960 年与1975 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事迹为背景,讲述中国攀登者怀揣最纯粹的梦想集结于珠峰,肩负时代使命于世界之巅的故事。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险情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与119 名乘客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等多重考验,机组人员临危不惧、化险为夷的精彩故事,非常深刻地诠释了“机长”这一职业的责任与使命。电影《万里归途》以中国外交真实撤侨事件改编,讲述外交官宗大伟在努米亚共和国发生战乱时,主动放弃回国机会,支援撤侨行动的伟大事迹。主旋律电影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它既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又能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互联网时代,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了重大影响,加之未完全定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组织学生观赏中国主旋律电影,借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想政治素质。
较长一段时间,选题重大、意蕴深远、制作精良的主旋律电影未能在大学生观众中形成强烈的共鸣,主要是因为年轻观众更愿意接受国外大片,对我们的主流文化缺失了解。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中国主旋律电影通过叙事转变、内容创新、明星演绎等多方面的变化,赢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电影《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讲述了现实生活中普通党员的先进事迹,以河南省兰考县原县委书记焦裕禄、西藏阿里地区原地委书记孔繁森和河南省登封市原公安局长任长霞事迹创作改编,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表现出了国家公仆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学生们通过这些影片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学习他们身上的敬业精神。电影《烈火英雄》以“大连7·16 油爆火灾”为原型,讲述了滨海城市石油码头的管道爆炸发生火灾,牵连了整个原油储存区,消防队伍上下级团结一致,誓死抵抗,以生命维护国家及人民财产安全的故事。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要求我们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增强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建设;二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提升大学生个人职业素养能力建设。中国主旋律电影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在注重民族意识、坚强意志、职责担当、爱岗敬业、团队精神、服务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非常突出的引导意义。主旋律电影通过中国梦的深刻诠释,在精神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导向,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概言之,中国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等功能。我们应将中国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机融合,授课过程中播放符合教学计划和内容的主旋律电影,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展现,对同学们更好理解教材内容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讲授敬业担当时可以播放《战狼Ⅱ》,讲授团队合作时可以播放《红海行动》,这样既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又可以增强趣味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自身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主旋律电影选题丰富,常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既有对伟人领袖的敬仰之情,也有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还有对小人物小事件的关怀,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国主旋律电影虽然题材有别、类型有异,但爱国主义是其永恒的主题,且愈发突出树立崇高理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主旋律电影是中国梦的银幕表达,“中国梦要求电影呈现的是国家梦,梦的主体为国家,是基于国家立场、而不是个人立场的想象。电影的中国梦也是理想之梦,梦的内容不是个人欲望的满足,而是个人梦想的升华,是超越之梦、集体之梦、国家之梦。”[5]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饮水思源、忆苦思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发挥多种教育手段,重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新青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