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词及其艺术特色

2023-12-28 19:35:36康鹏欢
福建茶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创作

康鹏欢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中国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至明初茶文化空前繁荣,宋徽宗赵佶更是带头在大观元年亲著《大观茶论》一书,而社会的文人墨客中则是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有佛教徒组成的“干人社”等。在民间社会基层,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因而,该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文人也开始积极尝试将茶文化与词创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别具风味的茶词。茶词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就是以茶为核心创作题材、借物抒发内心丰富思想感情,而比抒情更进一步的是借茶词创作进行言志。

1 宋代茶词发展背景

1.1 经济发展背景

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经济较为繁荣的朝代,该时期无论是国家朝廷,还是民间社会都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这也为宋朝发展“斗茶”文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民间寻常百姓可以像达官贵人一样,参与到“斗茶”这种风雅文化活动中,斗茶可谓风靡一时,致使形成了完善的“斗茶”民俗文化[1]。斗茶又被人们称之为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有些生活较为富裕的人,则喜欢在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的场所进行斗茶。之所以能够在宋朝形成浓郁的斗茶之风,是因为宋朝繁荣的经济,大量商贩每年会将各类茶叶贩卖到各个地区,随着茶叶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发展,逐渐从从商贾阶层延伸到了文人士大夫群体,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品茶、斗茶雅俗活动中,并以茶为主题进行词创作。比如,宋朝白居易创作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有描述到:“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其主要指的是分属浙江和江苏两省的著名贡茶“紫笋”茶和“阳羡”茶之间的品质之争。范仲淹以斗茶为主题创作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有描述到:“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其将斗赢者的得意神态和斗败者的羞赧之状写得入木三分,由此可见当时民众对斗茶文化的着迷程度。

1.2 文化背景

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是茶的故乡,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融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能够向世人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茶及其衍生出来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与形式,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精神层面。其中,物质层面指的是茶属植物和种茶之人的日常种植、茶叶采摘以及加工制作等一系列行为,而精神层面指的是茶物质基础之上提炼并升华后形成的思想、意识乃至哲学范畴中的精髓[2]。从茶文化形成之初,茶就成为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在宋代之前的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就已经在茶文化领域衍生发展出了完善的诗歌、曲赋文化,这也给后续宋代的咏茶词创作提供了足够的灵感和丰富想象空间。在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下,宋代的词创作者创新开拓出了咏茶的艺术——咏茶词。宋代茶文化不仅继承了唐人注重精神意趣的文化传统,把儒学的内省观念渗透到茶饮之中,还将品茶贯彻于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由此一直沿袭到元明清各代。

2 宋代茶词主要表现内容

2.1 点茶

在宋代茶词创作中,点茶是一个重要场景描述内容,其不仅被应用在宋代斗茶活动中,茶人自己日常饮用茶水也会运用到点茶手法。茶人会先将准备好的饼茶进行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点茶有着较为复杂的点茶法程序,对点茶之人自身的技艺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点茶成为古代宴席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无不让在场之人所拍案叫绝。点茶过程所涉及到的场景有分茶、碾茶、调膏以及点水等内容,宋代茶词对这些点茶场景活动内容都有着一定的生动描写。比如,在黄庭坚创作的词作品《品令·茶词》中有描述到:“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其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茶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词中还蕴染着他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极为耐人寻味;在秦观创作的词作品《满庭芳·咏茶》中有描述到:“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其生动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煮茶的程序,同时又写出了雅宴清谈中侍女的娇美,坐客的流连,表现了高会难逢,主人情重的意蕴,充满清雅,高旷的情致。宋词创作与斗茶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斗茶是当时文人骚客经常参与的一种优雅艺术活动。

2.2 留客

在宋代民间社会发展中,每当酒席之后,主人家通常会以茶席进行留客,以此来表达出自身的好客之情,再续余欢的情面。通过鉴赏分析宋词中的咏茶词可得知其中有许多抒发主人挽留客人稍驻之情。比如,在黄庭坚创作的咏茶词作品《昔余欢·茶词》有描述到:“相将扶上,金鞍騕褭,碾春焙、愿少延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其充分表达出了主人家的想要留客之心;在史浩创作的咏茶词作品《如梦令·一笑尊前相语》中有描述到:“一笑尊前相语。莫遣良辰虚度。饮兴正浓时,兔碗聊分春露。留住。留住。催办后筵歌舞”,其同样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的留客之情;陈师道在其创作的咏茶词《满庭芳·咏茶》有描述到:“唤起谪仙醉倒,翻湖海、倾泻涛。澜笙歌散,风帘月幕,禅榻鬓丝斑”,该段话塑造出了一种客人散去之后,独留作者一人的落寞老者形象。

2.3 醒酒

在古代社会,文人骚客在酒宴之后通常会以茶席进行醒酒,饮茶具有清神醒脑的独特功效。比如,在卢仝创作的词作品《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有描述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该段话写出了由于茶味好,所以作者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有着极其浪漫的色彩[3]。作者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风,返回蓬莱。“两腋生风”之感被众多宋代词人描绘应用在咏茶词作品创作中,比如王庭圭创作的咏茶词作品《好事近·茶》有描述到:“今夜酒醒归去,觉风生两腋”;苏轼创作的咏茶词作品《行香子·茶词》有描述到:“觉凉生、两腋清风”,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茶席具有醒酒的功能,能够让饮酒之人感到一股凉意。

3 宋代茶词的艺术特色

3.1 多样艺术表达手法

在宋代咏茶词中,存在着众多的茶词作品创作采用了各种艺术表达手法进行吟咏茶事,主要包括了典故引用、比喻以及夸张等表现手法。宋代咏茶词创作中的典故手法运用内容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对唐代诗人卢仝“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一诗句的化用,宋代的咏茶词中常常会描述到“两腋生风”之感,比如葛长庚创作的咏茶词作品中《水调歌头·咏茶》有描述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程垓创作的咏茶词作品中《朝中措·茶词》有描述到:“歌罢清风两腋;刘过创作的咏茶词作品中《临江仙·茶词》有描述到:“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这些咏茶词的创作都是借鉴引用了卢仝“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一诗句,生动形象描写出了饮茶具有清神醒脑的功效,容易让人感到两腋生风。除了该典故在宋代茶词中的应用,还有一个典故也被常常应用在宋代茶词创作中,即“相如病渴”这个典故。该典故出自于《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常有消渴病。与卓氏婚,饶有财。故其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常称疾闲居,不慕官爵。”在黄庭坚创作的咏茶词作品《水调歌头·茶》中有描述到:“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在宋代陆游创作的咏茶词作品《秋思》中有描述到:“相如病渴年来剧,酿酒倾家畏不供。”;在吕渭老创作的咏茶词作品中《水龙吟·寄竹西》有描述:“闻道相如病渴,念文君,白头新句。相思两地,无穷烟水,一庭花雾。”,这些宋代茶词的创作描写说明了饮茶消渴之功用,又以相如宴会宾客,来表现文人骚客集会的欢乐。

宋代茶词艺术创作除了会采用到典故表达手法,还会运用到比喻、夸张等艺术表达手法,比如在黄庭坚创作的咏茶词作品《踏莎行·画鼓催春》有描述到:“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成浪。”,其将煮茶水沸之状比作似海浪一般的雪;在毛滂创作的咏茶词作品《蝶恋花·送茶》中有描述到“花里传觞飞羽过。渐觉金槽,月缺圆龙破”,其将拆分的团饼茶比喻成月缺之状;在舒亶创作的咏茶词作品《菩萨蛮其十六·湖心寺席上赋茶词》中有描述到:“金船满引人微醉。红绡笼烛催归骑。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其将点茶时茶面击起的汤花比作白雪,这些生动场景画面的营造都采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

3.2 细致生动描物

宋代时期的社会人民,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热衷于制茶饮茶。社会斗茶活动的盛行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因而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咏茶词作品,在优秀宋代词人创作的咏茶词作品中通常都有着细致生动的描物,即纯粹地描绘与茶相关的事物或行为。虽然说在这些描物场景中,作者并没有融入丰富的思想感情,但是因为描绘的典雅细致而自成一派,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比如,在黄庭坚创作的咏茶词作品《西江月(茶)》有描述到:“龙焙头纲春早,古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家”,作者通过生动细致描绘盛在名贵的“兔褐金丝”茶碗中名贵的贡茶“龙焙头纲”在“天下第一泉”的“古帘”泉水中烹煮的过程,不仅抒发了作者自身对于茶汤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向读者反映出了作者个人的压制审美情趣。我国宋朝时期盛行斗茶之风,人人都热衷于斗茶活动中,斗茶之人会习惯于运用一种黑色釉彩的茶盏,之所以选择该种颜色的茶盏,是因为其能够更好衬托出白色茶汤的亮度和色度。宋代斗茶中采用的黑色釉彩茶盏以“建盏”为最佳,即出产于福建建窑的茶盏,该茶盏最大的特征是釉色透黑、紫。该时期“建盏”的极品之一是“兔毫盏”,该茶盏在人们进行加工烧制完成之后,盏身上会展现出就像是兔子毫毛般纤细的釉彩纹理。《西江月(茶)》中描述的“兔褐金丝宝碗”,即代表的是黑底茶盏上的釉彩呈现出条条细如丝线的金色条纹,能够给人一种华丽珍贵之感。

宋代的咏茶词具备了像那些咏物词一样的生动细致描物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对茶的加工制作技法,还是对茶种类、茶器的运用都展开了足够细致的描写。比如,在苏轼创作的咏茶词作品《西江月·茶词》中有描述到:“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在全词开头第一句就向人们说明了好茶与好水,接下来的两句则是介绍了茶的主要品种,在词的结尾处则是生动描写了点茶过程中的茶汤散发的气体与茶汤中泛起的浮沫,通过这些与茶内容相关的事物细致描写,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掌握到茶文化知识。

3.3 丰富情感内涵

宋代咏茶词创作除了会运用到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手法,完成对各类与茶相关事物的生动细致描绘,还会融入作者自身丰富的思想感情。首先是体现在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传递,宋代茶词是作为词人抒发怀念故乡之情的重要载体,比如在黄庭坚创作的咏茶词作品《看花回·茶词》中有描述到:“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该咏茶词表达了作者自身仕途不如意、屡遭排挤打压,只能无奈被朝廷贬谪到各个地区,迟迟不能归家的伤感落寞之情。黄庭坚的家乡是江西分宁县高城乡双井村,这里是有名的茶乡,当地以盛产井茶而闻名遐迩,他本身就善于品茶,并且也热爱在文学创作中借用茶这个素材[5]。每当他在他乡饮茶之时,接触到与家乡相关的人、事、物等,就会引发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宋代茶词除了会抒发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还会体现作者对超凡绝俗之精神意境的追求。在古代文人骚客眼里,茶有着与生俱来的清雅、高尚的品质,这也是每个文人所追求的高尚品德生活。宋代词人会在自己日常与茶相关的悠然潇洒生活中,表达抒发自己清美高洁之本性,以及超凡绝俗之精神意境之追求。比如,在吴潜创作的咏茶词作品《满江红》中有描述到:“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该首词除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了景物,还真实地抒写了一个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感和忧愤,能够给人一种沧桑之感;在姚述尧创作的咏茶词作品《如梦令》中有描述到:“雅淡轻盈如语。碧玉枝头娇处。钩月衫凌波,彷佛湘江烟路。凝伫。凝伫。不似梨花带雨”。该首词充分表现了茶的清香隽永,作者想要通过描写茶的高尚品质,表达自己内心高洁的思想情感,隐喻了作者内心渴望摆脱出功名利禄的束缚。

4 结语

宋代茶文化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直接推动了该时期咏茶词的兴盛,对后世茶文化以及传统文学的创作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宋代茶词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咏茶诗歌和曲赋予,同时还融入该时期茶道文化的发展特征,将个人丰富思想感情融入其中进行创作表达。宋代茶词创作运用到多样的艺术表达手法,会对各种与茶相关的事物进行生动细致描绘,并以茶进行抒发内心真实情感。

猜你喜欢
茶文化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30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