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茶文化的传承路径

2023-12-28 19:35史倩
福建茶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茶道饮茶茶文化

史倩

(中共普安县委党校,贵州 普安 561500)

茶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无数先哲在饮茶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从神农氏伊始,兴于唐、盛于宋,深刻地影响了全球茶文化的传播,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以及韩国的茶礼都源自我国[1]。在日本,茶道已经深刻融入到其国民性格当中,上升到生命信仰的高度。在我国,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已经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可以扬浊涤清,以茶为业,可以为生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目前全球最客观、系统和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工具,是认识世界和引领实践的基础,是党和国家开创新局面的重要理论武器[2]。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具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茶文化,了解茶道精神发展的历史,深刻掌握茶文化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来说,茶文化既是物质,也是精神,是基于物质活动的精神升华和积极意识形态。茶文化的发展也是从实践中取得的,正是基于群众活动将茶叶从一种简单的饮品发展为风靡世界的饮茶风气,从饮食习惯发展为精神追求。现代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茶文化传播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日本等国家,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传承茶文化就有着重要意义[3]。

1 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探究

1.1 茶文化的含义

对“茶”字解析,即草木之中一“人”字,可见我国饮茶历史之悠久[4]。茶味道香醇,色香味形俱佳,能调节精神、驱寒消食、提神解渴,因此早在唐宋时代就成为我国人民的日常饮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追求。从广义上来说,茶文化包括人类创造出来所有的茶产品和文化,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来说,茶文化指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等。从层次上来说,还可分为四类:一是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生产、种植、收获,茶具生产,茶馆建设,基础设施铺设,物流网络配套等。二是精神文化。包括饮茶文化过程中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生命的感悟,处世哲学,茶德茶品等。三是行为文化。如茶礼、茶艺、茶俗等。四是制度文化。包括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法律制度、规范章程、准则措施等。

1.2 茶文化融合儒、释、道文化的思想结晶

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最高造诣。首先,茶文化深受道家自然观影响,循天地之本然,追超然之境界。茶与道家的结合始于其药用价值,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虚静恬淡和生命本真的精神追求。茶文化中清淡平和,宁静自然的精神,对于抵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儒家文化中彰显了“以茶行道”和“以茶礼仁”的思想,尤其是注重饮茶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特别强调以茶雅志。茶不仅是健康饮品,更是志趣高雅之士追求高洁品格的一种寄托,这又提升了茶的精神内核。儒家君子在饮茶中修身明志,克勤克俭,自强不息,坚持高节。茶能静心,在静默饮茶的过程中士人能够反躬自省,而善养浩然之气。茶本苦物,吃过却甘,这与士人的精神同出一辙,穷且益坚,生活贫苦,屡遭挫折,也不甘为自庸之人,在逆境中不毁其志。而茶文化之盛行,又与释家密不可分,“自古高山出好茶”,禅宗对于茶道礼仪之形成贡献巨大。禅宗有三碗得道之说,得道高僧都会茶悟禅,在饮茶过程中能够实现明思、清神、净心、自悟,重重无尽、一切圆融,从而实现心境上的飞跃。总体来说,茶文化为道家所开蒙,开拓返璞归真,超然于世的天地境界;为儒家所涵养,士志于道,不耻衣食,时刻以天下为己任;为佛家所升华,超越物欲羁绊,顿悟于心,将凡俗之事均抛诸脑后,建立超凡脱俗之灵魂。

1.3 茶文化具有“正清和雅”的文化精神

所谓“正”为茶之本,饮茶的过程也是正心修身的过程,这为儒家所提倡,其核心可以概括为“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八字。茶境止于至善,君子不随波逐流,落入俗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坚持人间正道是沧桑。饮茶中不仅要心思纯正,排除一切干扰,以“味象”来“观道”,更要专注于日益精进,知行合一,致力于将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之人。即使箪食瓢饮,也能安贫乐道,时刻谨记上善若水,茶饮之道如做人,要以追求至德为根本。

所谓“清”为茶之性,清心解颐,为道家所重。茶滋于水,汤成于火,水润泽万物而不争,茶本身就有水清澈之质。因此茶性清纯、雅淡、质朴,清新不能被玷污,以清廉、清洁、清白为追求。在繁琐的茶道程序中,走的并不是形式,而是一个心灵净化的过程,即澄心端思。洗去心中的尘埃和世俗的烦躁,饮茶过程中能够清澈心境,明心见性,怡情养性,正如很多事业有成者在陪老街坊喝茶的过程中享受一份宁静。此外,“清”也有澄清天下之意,除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享受闲适与洒脱的生活,具有幽然与阔达的性情,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追求和济世情怀。

中国茶道最高境界是“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展现了互相尊重的相处之道,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中和之道是文化的本质,中,天下之大本,通常讲的以茶行道即中道,和,天下之达道。茶具有简洁、大方、古朴的性质,这与其“和”的境界密不可分。“和”与“茶”关系密切,北京奥运会上就只展现了这两个汉字,彰显了“茶和天下”之意。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杯底含日月,茶中有乾坤,奥运会上只取这两个字就是向世界宣告了以茶为媒,以和为贵的主旨。茶文化承载了我国与世界相处之道,其和而不同的理念已经为世界多国所推崇,将我国的千年茶缘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5]。

雅为茶道之美,是美学之精髓概括,有高雅、文雅、典雅等多般意味。茶美学既是生活美学也是人生美学,高雅是茶的根本属性,茶本身有清洁高雅之气,有典雅华贵雍容。在长期药用、食用、饮用、品鉴的过程中,也催生了高雅的文化志趣,让人类粗鲁的行为方式逐渐走向文明。宋朝就有“俗人饮酒,雅士品茶”之说,饮茶之士追求温润如玉、刚健雅正,为人做事精深而雅、意博而典,待人接物端庄有礼,德才虽高但行事谦和,志气虽大而不张狂。

2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阐释茶文化的价值

2.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透视茶文化规律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茶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能够深入挖掘茶文化的精髓,让茶产业蓬勃发展,让茶文化成为中国国际形象的传播者和代言人。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6]。不止共产党人,各行各业都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把握新时代理论创新的规律,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指导实践。作为认识、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武器,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清晰认识茶文化各基本要素—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容易建立科学认知,保证茶文化的传承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成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茶文化有共通之处,茶文化的产生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和对世界的观察。只有坚持理论·历史·实践这一密码基因,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7]。

2.2 茶文化从实践活动中产生

茶美学和马克思主义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茶文化也是思政教育的载体[8]。劳动人民在生产茶叶、饮用茶品的时候不断发现美,创造美,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飞跃。茶是生活的方式,是生活之美的载体,茶文化是在生产活动创造的。火之为用,是人类生存之本,茶之为饮,是人类文明之泉,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初,就和茶叶密不可分。饮茶礼仪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茶从贵族饮品走向千家万户实质上反映了人们追求的日益提升。物质决定意识,茶文化的发展和丰富的茶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早在远古时代,茶就从饮品上升到精神需求的层面,如高山之雪,超凡脱俗。茶艺发展的经历也是茶道创造的过程,高僧、羽士、文人等知识阶层的参与让茶文化富有艺术、哲学和科学色彩。煎煮等茶艺的进步也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让饮茶成为一种艺术体验。如日本寺院中庄重的饮茶仪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套系统的宗教、伦理、仪式和信仰,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又上上升了一个层次。追根溯源,日本茶道礼仪是起源于宋朝“径山茶宴”的点茶。

2.3 茶文化发展的实质是生产力的进步

纵观茶艺的发展,就是一个生产力不断进步的过程,比如茶具的精细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茶具制造工艺的进步。茶叶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喜爱的国饮,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唐代之前就有散茶,但是加工困难,储藏也不方便,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又不支持大量的茶叶生产和流通。在商品经济逐渐发达之后,饮茶才真正走向寻常百姓家。这也带动了我国陶瓷业的发展,紫砂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茶味、茶香和茶色的水平也和工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比如如何使茶香恒久,叶色鲜绿。茶叶生产也是如此,种植、加工和运输水平的不断提升决定了茶的普及,进而促进了茶文化的蓬勃发展。比如茶具承载了人的灵性,茶具独立发展实际上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推动工艺技术进步,带动茶饮意识的觉醒。早在汉代就有“烹茶尽具”之说,伴随着斗茶之风,建盏等顶级茶具也流入朝鲜半岛和日本。

3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茶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路径

3.1 大力发展茶产业生产力

作为全球三大无酒精饮料中最健康的饮品之一,茶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既是文人墨客的阳春白雪,又是寻常百姓的下里巴人。我国各族人民都对茶叶由衷喜爱,除了清茶之外,少数民族有奶茶、面茶、油茶、麦茶等。因此要借助这一庞大需求,针对市场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位,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大力发展茶叶种植、运输、储藏、消费等周边各个环节的产业。加大茶品、茶器、茶馆、茶叶区的建设,打造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实现茶产业的飞跃。茶叶生产加工工艺复杂,传统工艺制作按照形态可以制作成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加工过程有庵茶、煮茶、煎茶、点茶,饮茶过程有盛、滤、搅、取。针对于此,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技术简化,比如发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茶具,让机器去走繁文缛节的流程,以加大茶文化的普及力度。茶经所言:野者上,园者次。因此大要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名茶品牌。同时大力茶文化旅游产业,关注茶文化在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将我国打造成绿色青山的生态王国。

3.2 推动茶文化的建设和宣传

茶产业发展不应该只关注经济效益,更应该关注文化属性。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想方设法提升销售额,甚至有些地方不惜采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利润。因此要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建设茶文化博物馆和示范单位。同时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传播茶文化,推动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比如使用智能手机对茶文化进行终端推送,使用VR技术给用户带来元宇宙的体验。在茶道之中,僧道文士的修为和修养不断得以提升,对于思想文化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今天茶文化的建设也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培养“家不可一日无茶”的意识,养成文化习惯。坚持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提升文化附加值,使之适应新时代的需求[9]。

3.3 坚持走群众路线

茶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根植于群众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文化,在其传承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其核心动力在于大众,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茶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阶级性质,曾经是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风雅文化,但也是普通人的大众文化,茶之色香味也糅聚了百姓的酸甜苦辣。以茶祭祀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在民间祭祀活动中,茶是不可或缺的祭祀品,人们不仅用茶祭祀祖先、菩萨,在丧葬活动中也使用茶具和茶叶。以茶敦亲是中华传统美德,直到今天在日韩很多地区仍有晚辈向长辈的敬茶的习俗,在我国南方地区也传承了新媳妇向公婆敬茶的习俗。以茶示爱在我国各族人民中也有着深厚的传统,茶性纯洁,早在文成公主入藏之时就以茶为陪嫁[10]。在宋代,民间普遍以茶为聘礼,一直延续至今。以茶敬客自古以来都是崇高的礼仪,在邻里之间友情都是通过赠送茶叶来维系,客人之间用茶来表示敬意。茶是走亲访友、节日活动的重要礼品,热情好客的劳动人民不但用茶叶招待客人,而且也在走亲访友之时赠送茶叶。应该在群众中营造饮茶之风,使之上下并行,让日常饮茶活动逐渐上升到修身养性的精神高度。

3.4 大力输出中国茶文化

从国家战略高度上,以茶为媒,向国际上展示我国茶文化心纳万物,胸怀天下的特质。借鉴古代经验,如唐代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最繁荣的朝代,也是茶文化最为鼎盛的时期,茶道漂洋过海,远播海外,对于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借助各大国际赛事和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宣传茶文化及其价值观,同时倡导大众践行这些价值观。当前日本茶道注重的“和、敬、清、寂”,是著名的一休大师所提炼,作为狂饮之士,一休最早将茶道精神引入寺院,并且发扬光大[11]。韩国茶道有“清、敬、和、乐”的精神,我国茶道也应该发扬精、行、俭、德的文化美德,并且加大国际翻译和传播的力度[12]。

4 结语

概括之,中国茶文化有着正雅以成圣、清雅以成仙、和雅以成佛的崇高追求,这也和三教文化高度融合在一起。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现代茶艺在当代复兴起步较晚,因此应该发挥后发优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聚焦茶产业发展的规律,弘扬中华优秀茶文化,让中国茶行走全球,以中国茶文化改变世界。

猜你喜欢
茶道饮茶茶文化
体验茶道魅力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道人生
《茶道六百年》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