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蓝色循环”模式 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2023-12-27 14:31郎文荣
新安全 2023年12期
关键词:废弃物蓝色塑料

郎文荣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联通世界的纽带、促进发展的平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近年来,浙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聚焦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创新打造市场化收集—国际化认证—高值化利用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在守护海洋生态环境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提供了“浙江经验”,该模式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政企协同创新打造“蓝色循环”模式

2020年以来,我们会同台州市政府统筹谋划、深入研究、倾力保障,依托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化主体,创新打造“蓝色循环”项目,对海洋塑料进行源头控制、低碳回收、高值利用。三年来,“蓝色循环”项目从台州市试点探索起步,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扩展至舟山、宁波等地的9个县(市、区),累计回收海洋废弃物约10936吨,其中塑料废弃物约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得到了沿海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政企协同,织密立体收集网络。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建立健全入海河口拦截、岸滩海湾保洁、船舶垃圾回收体系,规范设置“小蓝之家”海洋垃圾收集点,吸纳沿海低收入居民、渔民组建实体化收集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立“小蓝之家”等海洋废弃物暂存点80个,吸纳1.02万艘船舶、237家产业链企业加入“蓝色循环”项目,参与收集人数达6.18万人次,成为我国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最大单体项目。

源头治理,遏制海域垃圾增量。构筑船舶污染物、陆源垃圾、养殖废弃物入海拦截防控机制,最大程度减少海域垃圾增量。对主要入海排污口开展在线监测,实施入海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整治。推进渔业副产物、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上水产养殖场全面实现尾水零直排。建成“海洋云仓”船舶污染物处理设施,对7516艘渔船实施“一站式”管理,实时监测污染物(包括油污)产生、收集、无公害化处置情况。

数字赋能,搭建闭环治理平台。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海洋废弃物“储存—处置—运输—再生制造”全流程可视化,不可再生垃圾通过市政环卫体系进行无害化处置;可再生资源由云平台规划运力、分质分流、集中加工,并生成追溯码,可扫码查看各环节的视频录像、电子联单等信息,解决了海洋塑料溯源难、市场认可度低的问题,填补了我国海洋塑料供应的空白。

低碳认证,提升产业整体价值。通过对海洋塑料再生利用的碳足迹标定,帮助出口企业打破绿色贸易壁垒,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与多家国际头部企业签订生产、销售合同,打开了国际海洋塑料再利用的高端市場。海洋塑料被再生加工成10余种高品质塑料粒子,品牌商以高于传统再生塑料约165%的价格进行采购回收,整体产业价值提高30%,海洋垃圾变“海洋宝藏”。

共享共富,再造收益分配体系。推动运营企业、产业链企业、认证机构等多元主体组建“蓝色联盟”公益组织,将海洋塑料交易额的20%作为“蓝色共富基金”,重点向参加一线收集人员倾斜,如捡一个矿泉水瓶从原来卖3分钱增加到2毛钱,把治理的困境变成了共富的红利。通过“蓝色循环”项目,一线收集人员人均年收入增加1.3万元,累计申请到1.2亿元绿色金融贷款。

“蓝色循环”模式一举改变了以往政府担当治理主体、财政提供资金的模式,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市场链接产业的治理格局,用“高收益”解决了“无人收”的问题,用“高信用”解决了“价值低”的问题,用“高回馈”解决了“可持续”的问题。

政策与科技融合创新促发展

“蓝色循环”在机制重塑、科技创新、数字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资源循环、减污降碳、共同富裕的有机融合。这一模式在浙江应运而生、茁壮发展,有三方面经验启示。

一是得益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八八战略”的科学指引。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其中就包括“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同时在海洋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等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部署,完整构建浙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框架,推动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持续健全、政策保障持续优化、创新氛围持续浓厚,为“蓝色循环”模式的孕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得益于陆海共治、绿色共富的先行优势。这些年,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到共同富裕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坚持陆海统筹、源头防治,积极推进以美丽廊道、美丽岸线、美丽海域为重点的海湾综合治理,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比例持续向好,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积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沿海产业体系,带动海岛渔村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沿海群众共享海洋经济发展红利。“蓝色循环”模式正是从海洋环境保护到治理增值转化、助力共同富裕的一次成功实践,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得益于绿色技术、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也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安全屏障建设与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深度融合的桥梁纽带。浙江作为数字先行大省,为“蓝色循环”模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一线收集人员穿戴的智能设备,到用于中转贮存的“海洋云仓”,从后台全流程可视化追溯系统,到生成公众可查询的产品溯源码,记录了“从垃圾到商品”“从海洋到货架”的全流程信息,成为“蓝色循环”模式赖以成功的基础。

勇立潮头再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浙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秉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以更高的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蓝色循环”模式的复制推广。总结凝练试点经验,推动制定海洋塑料相关标准规范,建立领先的追溯认证体系,深化完善市场化参与机制,推动国家层面在全国沿海地区复制推广“蓝色循环”治理模式,打造海洋生态共富“浙江样板”。

二是筑牢海洋生态屏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调整优化不符合海洋环境功能区定位的产业布局。实施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行动,推进“一湾一策”差异化治理,开展受损海湾的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公众亲海环境品质。

三是积极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计划,推动沿岸石油化工、港航物流、临港制造等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动海洋新能源开发。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深度参与国际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董常芳

猜你喜欢
废弃物蓝色塑料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电子废弃物
蓝色使命
蓝色的五月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塑料也高级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