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红,吴春香,曾琼虹,陈 玫
临床上,重症病房收治病人病情危重且病种复杂,护士往往承担着繁重护理工作,具有难度大、风险性高以及专业性强等特点,护士时刻处于高强度及高压力工作中,使得护士承受着较大工作及心理压力[1-2]。重症病房护士工作压力过大不仅造成疲劳及职业倦怠,对护理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还增加了离职风险[3],这对重症病房人力资源管理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治疗干预评分系统是由Cullen等[4]于1974年首先提出,经过后续修订之后形成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已经成为广泛接受的危重病人分类方法[5-6]。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由7项内容组成,即特殊干预、代谢支持、肾脏支持、呼吸支持、基础治疗、神经系统支持以及心血管支持,可以对病人生理指标以及病情变化进行持续监测。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不仅可以对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还可以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7]。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对重症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旨在为制定有效管理对策,改善重症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7月医院重症病房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在重症病房工作年限在1年及以上;2)有全职聘用合约者;3)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不参与病人临床护理人员,如后勤或者行政等岗位护士;2)轮转护士、返聘护士、外院进修或者实习护生;3)研究期间未在岗位护士,如因事假、产假等休息;4)入组前3个月内出现亲人去世等重大负性生活事件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实施。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人。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采取护士长、护理小组长、责任护士的层级责任管理架构,根据各级制定针对性岗位工作责任及内容,护士长明确各级的岗位职责,按照职责将护理人员分为责任护士及临床护士,白班为责任班,连班包括大夜班、小夜班以及临床治疗班,根据护士长班次安排护理人员进行轮转工作。研究组实施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集中培训
在开始实施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之前,由院内护理部专家对20名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以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为主,包括该系统形成及发展过程、评估项目内容、评估方法、每项内容临床意义等,全面知晓该系统相关知识;结合既往文献资料研究结果与临床病例资料,以扩充相关理论知识;并组建微信群,以便于沟通及讨论学习。
1.2.2 系统资源调配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由计算机根据护士当天护理任务,并结合ICU病人及其病种类型等具体情况进行调配,每天值班人数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弹性增减;在护理工时测量中主要包括3个内容:1)测量护士直接护理、间接护理以及个人护理项目起始至结束时间,统计每个项目的护理实际用时;2)对于每个护理项目,要多次进行测量以确保准确性,取5次测量的平均值,将其作为单个护理项目的实际用时,如果该护理项目需要多名护士完成,则再乘以护士人数;3)当天护理工时=单日护理项目操作频数×各护理项目的操作时间总和。通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病人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估之后,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设置管理模式。
1.2.3 工作量评估
按照同一护理工作时间如20:00~08:00将护士每天工作量纳入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中,然后对下一时间阶段病人护理项目进行分析预测,根据评分的内容,护士可以提前准备好护理工作所需要的注射药物、药品以及器材,准备完成之后再进行核实,以纠正常规性错误或者补充遗漏项目,将其纳入到下一阶段护理工作中。
1.2.4 家属干预
由于重症病房环境的特殊性,病人家属陪护时间较短,家属多因担忧病人病情恢复情况而表现出消极、紧张甚至烦躁不安等情绪,这可能导致家属不良情绪直接传染给病人,进而影响病人情绪,从而不利于病人后续治疗及恢复。因此,为确保病人维持良好心态,本次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中纳入病人家属干预。护士给予家属适宜心理疏导,耐心讲解重症病房管理制度及病人恢复情况,及时解答家属疑问,并告知不良情绪对病人的不良影响,重视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及安慰,为家属提供充分情感支持,以稳定其情绪。
1.2.5 质控管理评估
为确保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结果更具有可控性以及准确性,由医院护理部专家、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对护理工作定期核查,每个月需要对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结果实施4~8次不定期的抽查,根据人种学研究方法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在重症病房人力资源配置中的科学性,对护理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讨论,在每个月评估中还要调查记录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并参照安全敏感指标补充修订护士工作标准,持续评估3个月时间。
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工作压力、应对方式。
1.3.1 护理质量
由专人通过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2个方面内容即技术操作和服务态度,其中技术操作包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导尿技术、口腔护理、无菌操作、手卫生以及生命体征监测,从操作准备、操作评价以及操作过程方面进行计分,分别计为15分、20分和65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大说明技术操作水平越高;服务态度包括投诉情况、对病人态度以及仪表举止,分别计为40分、30分和30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大说明服务态度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1,具有较高信效度。
1.3.2 工作压力
由专人通过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士工作压力进行评估,该量表由王妤等[8]编制,并由余华[9]进行信效度验证;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即管理及人际、病人护理、时间分配与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护理专业及工作,共由35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取4级(1~4分)计分法进行计分,其中1分为没有,4分为非常频繁,分值在35~140分,分值越大说明工作压力越大,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具有较高信效度。
1.3.3 应对方式
由专人通过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进行评价[10],该问卷包含3个维度即屈服、回避以及面对,共由20个条目组成,采取4级(1~4分)评分法,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越倾向于采取该应对方式;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6,具有较高信效度。
表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护士应对方式比较 单位:分
临床上,重症病房病人病情复杂且变化快,而且病人多不具备自我护理能力,进而造成护理工作繁重,如果医院重症病房护理人员不足,则难以确保护理工作持续性和及时性,而且增加了护理项目的消耗时间,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等部分病种病人,会因季节性原因增加,使得护理人员不足问题得到放大,从而对重症病房的护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实施后,研究组护士技术操作和服务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重症病房护士护理质量。其原因为,本研究中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能够对重症病房护士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规范量化,同时结合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及搭配,如果危重等级较高病人则配置高层级的护理人员,护士临床工作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因而使得护士能够及时主动完成病人所需护理项目[13]。同时,本研究中根据实际情况将病人家属干预纳入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管理模式中,家属需求可以及时得到护士响应,纾解家属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而且人力资源合理搭配还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降低了投诉情况的发生概率,因而可提升护理满意度[14]。孙巧莉[15]的研究结果也指出,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可以提高重症监护室病人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这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医院管理部门对护士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强度加大使得护士长期处于高压力、紧张状态之中,在繁重护理工作驱使下护士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16]。尤其是重症病房,工作任务重、急,甚至面临暴力事件风险,高强度工作环境加大了护士消极情绪,促使护士饱受工作压力的困扰,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明显加重[17]。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实施后,研究组护士管理及人际、病人护理、时间分配与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护理专业及工作得分及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可明显减轻重症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桂文芳等[18]的研究显示,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构建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型,可优化人力资源数量,并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本研究中,通过实施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在排班制度上更加具备人性化,在对病人数量、病种情况、护士每日护理工作量等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合理配置护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护士不足或者人力资源浪费等情况;而且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之后,护士的工作时间更加充分,不会因繁重护理工作导致人均日工作时延长[19],有助于缓解护士的高压力、紧张状态,进而减轻工作压力。
面对是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屈服与回避为消极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帮助病人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消极应对方式则以逃避为主[20]。目前,虽然重症病房普通排班做出较为人性化的安排,而且护士心理状态也日益受到重视,不过由于医院人力资源的限制,排班人数一般比较固定,多以白夜班交替为主,不仅值班时间以及日均护理工时较长,而且病人数量增多时护理工作量随之增加,使得护士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进而采取妥协、逃避、退缩等消极方式应对压力。姚秀钰等[21]的研究指出,重症监护室护士应对方式与工作压力存在密切关系,积极应对方式能够减轻工作压力。因此,改善重症病房护士应对方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实施后,研究组护士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可以改善重症病房护士应对方式。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的管理模式对每班护士安排具有弹性化的特点,在一组排班结束之后,会经过护理项目、病房人数以及护士人数等计算,得出当前临床需要护士人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士轮休时间,不仅可减轻工作压力,还有助于促使护士以积极面对的方式应对压力。另外,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工作可以提高其支持度、信任度以及理解度,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良好心态可转变护士的职业态度及提高工作积极性,进而转化为工作动力[22],从而有助于改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的管理模式可明显减轻重症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士应对方式,护理管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重视。不过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且为单中心研究,随后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的管理模式对重症病房护士应对方式、工作压力远期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