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沭河学校 吴艳宾
小学体育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使其既能在体育运动中增强个人身体素质,又能学习到更多的体育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教材理论知识与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学习体育知识,在自身的“玩”中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实现“教”与“玩”的巧妙结合,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与“玩”两者在小学体育课堂的结合,突出了体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深刻教育意义,对深入贯彻与落实“减负、提质、增效”具有促进作用。在“教”与“玩”深度融合的体育课堂中,学生的兴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成长需求都成为体育教师设计课堂活动、发布课后任务、调整课程安排等的重要依据,使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体魄以及提高睡眠质量,助力学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与玩的过程中,转移了注意力,可以缓解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能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青春期抑郁、自卑等心理现象。综合看来,教师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对于学生身体与心理两方面都有积极影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与“玩”结合的体育教学从学生视角来看就变成了“学”与“玩”,学生学习的场景更加丰富多样,可以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些多样的学习场景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有所提升,能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现学以致用,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与同学的交往,增进了友谊,在运动中分享快乐,激发前进的动力,还在体育活动中树立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提高思想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义务教育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落实“教”“玩”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育才能。在该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教”得更有质量。同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玩”得开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贯彻“教”与“玩”结合的策略,学校还需要更新体育设施,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便捷安全的运动设备,并且建立与完善一系列相关的体育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科学评价,指导学生改正不良的运动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更安全、更高效地参与体育运动,深化体育学科改革,助推体育教学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课堂中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前准备、活动设计、任务发布、反思总结等一系列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特点,不能为学生设置过高的目标,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也不能过于简单,一味地“玩”而忽视“教”,使体育教学失去实际教育意义。
立定跳远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运动技能,教师可以将“教”与“玩”适度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使其既学到体育技能又感受运动的乐趣。首先,教师应向学生强调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到体育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掌握良好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人往往拥有更强健的体魄、更乐观的心态、更美好的生活。如果忽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将会影响终身学习和发展。在明确解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后,学生更容易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习的专注度,便于教师开展引导式教学。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过的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创设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鼓励学生学习小蝌蚪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队,在操场上模拟小蝌蚪游泳时的场景,在玩耍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青蛙跳跳操,为学生正确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使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在学生练习青蛙跳跳操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纠正部分学生错误的摆臂姿势,并提示其他学生找准正确的发力点。
最后,教师可以开展青蛙跳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比赛形式可以一个人孤军奋战,也可以两人配合团队作战,比一比哪些小青蛙起跳姿势更标准,跳的距离更远,引导学生在跳远比赛中发扬发奋拼搏、再接再厉的体育精神。
教师在讲故事、演绎故事等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情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才能,激发运动潜力。同时,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知识,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掌握立定跳远的相关技能,在立定跳远趣味活动的开展中释放天性、快乐玩耍,提高了体育学习效果。
体育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合理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避免不合理的课堂内容安排为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学生在学习与运动玩耍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安全的保障。
足球作为一项全民运动,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其多项体育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足球教学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运动原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育正确的运动思维方法与锻炼习惯为基本目标。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相关的体育运动器材,为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做好准备,明确本节足球课的教学内容,如足球垫球、足球绕标接力等。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播放一段足球世界杯的录像,引导学生体会足球运动的乐趣,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适当热身,如慢跑、拉伸、热身操等,并向学生强调剧烈运动前热身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其次,教师向学生介绍足球垫球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向学生示范正确的垫球动作,让学生模仿该动作,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学生错误的垫球姿势,强调技巧要点,如调整呼吸、保持身体平衡、用脚掌垫球等。
最后,在学生熟练掌握垫球技能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垫球小组,每组四到五人,在操场上设置专门的垫球练习区域,为每组划分各自的小区域,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队形依次进行垫球练习。每人垫球四次后将球传给下一位队友,比比哪一队完成得更快。教师则引导学生在训练活动中回顾垫球的方法要领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垫球知识。
在此次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设计了课堂教学内容,先播放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激情,再设置热身等环节,提高学生运动的安全性,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最后提高了授课的条理性,注重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使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活动引导下快乐学习,实现了“教”与“玩”的适度结合,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意识,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教”与“玩”适度结合,促进体育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
首先,以球类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多样的球类课程,既要有球类综合型课程,也要有具体的篮球课、足球课、排球课、羽毛球课等,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球类运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自主从中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球类运动进行练习。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种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运动潜能,找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向。
其次,以田径运动设置为例,跑步课程、跳远课程、投掷课程等都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任何一门课,提高学生多种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柔韧、力量、协调等。教师还可以在传统的体育课程外增加击剑、攀岩、射击、滑板等项目,提高体育课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专注力、观察力、判断力与平衡感等。
最后,除了注重课程设置多样性外,也要注重体育活动开展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多的学习场景中玩耍与学习知识,发展多种技能,如设置体育小游戏、开展体育竞赛、创建运动互助小组、体育运动会、体育辩论会、体育故事会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以体育健身健美课程为例,健身课程包括瑜伽、普拉提、游泳、跳绳、跑步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加入班级瑜伽小组、跳绳小组、跑步小组等,成立小组互助会。小组成员要互相交流运动经验,学习其他学生的锻炼习惯。教师可以为各小组学生设计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如游泳项目可以设置水中寻宝、抢水球等,跳绳项目可以设置花式跳绳、多人跳绳、单腿跳绳等小游戏,跑步项目可以设置班级接力跑大赛、障碍跑酷、跑步闯关等活动。
上述多样化的课程安排与多样化的活动设置提高了体育教学的丰富性,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充实,加深了学生对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扩大了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各项技能,并利用多种体育活动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游戏与竞赛活动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程的中心环节,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师将“教”与“玩”适度结合的有效渠道,使学生在总结中感受到评价的快乐,认识到自身在体育运动中存在的不足,以更好地在体育活动中快乐地学、开心地玩。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完善体育评价体系,让每名学生都亲身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对被评价的负面情绪与刻板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多种运动项目的评价标准,如田径运动的评价、球类运动的评价、健身运动的评价等,让各个体育互助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打分,写评语,提高互评的科学性与理论性。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评价时用包容与发展的眼光看待,考虑同学的运动潜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同学身上的运动长处,也要为同学委婉地指出有待改善的运动行为,促进小组共同进步。学生可以为同学定制个性批语,增强评价的趣味性,如在评语上画可爱的表情包、写艺术字、写名言警句、装扮评价手册等,使评价内容变得俏皮生动起来。这样的互评方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处事态度。
除小组互评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促进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具有其他评价方式难以取代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现阶段取得的运动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关注自身的成长过程。如,学生以前一周只能坚持两天运动,经过教师的引导与个人努力后,现在每周可以坚持四天运动,有了更好的运动习惯。这些改变往往是极其细微的且只有自己能够察觉到的。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评价,并在此评价基础上弥补自身的运动知识缺陷,改正错误的认知,及时准确地调整体育训练的进度,发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学生也可以借助外界的力量,让父母或者老师监督自己的运动行为,并对自身的运动情况做评价,对自我评价进行有效补充,降低自我评价的主观性。
教师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形式完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使学生加深了对自我体育运动情况的了解,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通过以鼓励为主的趣味性评价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评价与被评价的乐趣,促进体育教学“教”与“玩”的适度融合。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要将“教”与“玩”适度结合起来,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能让学生耽于玩乐,把握好两者的临界点,追求“教”与“玩”的巧妙结合,贯彻以玩为形、以教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原则。教师要开展引导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还要注意体育教学课程与实践活动的多样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开展自评与互评,提高体育教学实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