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邱俊霖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晋代杜育的《荈(chuǎn)赋》,是现在能看到最早关于茶的文学作品。不过,魏晋南北朝时,喝茶是南方比较盛行的风尚,不少北方人还喝不惯茶。比如《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说的是东晋人王濛嗜茶成癖,每当有客人来时,便一定要以茶招待,与之同饮。当时,东晋大臣中有不少都是从北方南迁的士族,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喝。所以,士大夫每次去拜访王濛时,都戏称“今日有水厄”。所谓“水厄”,最开始指“溺死之灾”,后来逐渐衍生出“嗜茶”的含义。
清代的《石柱记笺释》中援引唐朝的烹饪典籍《膳夫经手录》中的记载:“《膳夫经》云茶古不间食之,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茶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建中”为唐德宗的年号。《旧唐书》中还有“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之语。由此可见,至迟到唐朝中后期,饮茶之风大兴。茶,成了市面上最受欢迎的饮料。
唐朝的茶叶,要经过加工烘干,压制成茶饼。饮用时,先将干燥的茶饼碾碎。唐人陆羽在《茶经》中所提倡的喝茶方法是“煎茶法”,这也是当时最流行的喝茶方法之一。所谓“煎茶”,即煎煮,就如同煎药一般,把碾碎的茶末放入滚水里煎煮,最后喝煎好的茶汤。
宋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和唐朝人煎茶不同,宋朝流行点茶。点茶时,先将茶末倒入茶盏,再注入沸水,注沸水时不停搅拌,将茶末调成黏稠的浓膏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还介绍过一种“七汤点茶法”,即点茶时分七次注水搅拌。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沫,与现代的咖啡颇有几分相似。
由于点茶流行,还诞生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技艺——“茶百戏”。茶百戏也被称为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有人说,茶百戏与西方的咖啡拉花有些相似:茶百戏在点茶基础上,使用清水或茶水泡沫,在茶汤表面绘制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相当于给茶“拉花”。茶百戏的图案中,有山水云雾,有飞禽走兽,也有花虫鱼鸟。总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出不同类型的图案。
早期的茶百戏于唐代已有所现,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这其实形容的便是原始的茶百戏景象。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学者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宋代诗人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中的“注汤作字势嫖姚”、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也是当时人们在饮茶时的茶百戏场景。可以说,茶百戏中所蕴含的艺术美感,是中华文化魅力的体现。不过,自明朝之后,由于制茶工艺的进步,更为简便的冲泡式饮茶方式流行了起来,茶百戏便逐渐消失了。
福建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早在宋代时,茶百戏便流传于闽北一带。近年来,福建的茶艺师根据古籍记载,还原了茶百戏这项传统的技艺。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于茶百戏与后世的咖啡拉花有何不同,有专家介绍,咖啡拉花通常采用原材料叠加的方式来呈现图案。比如咖啡拉花时,除咖啡本身外,有时还需要借助牛奶的外力来构图。而茶百戏只需要茶和水,就能在茶汤中绘制出精美的图案。此外,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咖啡的流行,不过是最近几百年的事儿。而且,咖啡喝多了,对身体健康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茶,却是天然健康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