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红群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形势,各行各业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尤其是质量管理理念的提出。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经济管理效果。不管是从产品方面还是从服务方面提升质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经济管理的作用。企业若想实现预期战略目标,那么就要在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管理标准,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为实现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企业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
(一)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即企业结合实际组织各种经济活动,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以及多方面协调,促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保障社会效益同步提升。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变革,经济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逐渐从围绕生产开展经济管理向生产与经营全面经济管理方向转变。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控制成本等手段保证生产、服务等活动有序开展,进而持续提升经济效益。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核心内容的变化,使其表现出指导性、综合性以及关联性特征。
首先,指导性。通常情况下,企业根据市场形势与运营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准确的财务数据分析是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可见,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其次,综合性。为了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企业通常会将战略思想融入各项活动中,通过全面渗透的方式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这也充分体现了经济管理工作的综合性。
最后,关联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制定阶段性发展战略目标,在其指导下灵活运用资金,不仅可以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同时还可以保证各个项目有序开展。由于企业经济管理与各个部门关系紧密,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可有效强化经济管理效果,其关联性也在此体现出来。
(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核心组织的一系列指挥、控制、策划以及协调行为。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管理人员应将其融入战略管理中,并给予重视。在企业发展战略与质量管理相互配合下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进而保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目前,质量管理发展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检验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阶段以及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检验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以前,生产人员的经验与自身生产技术水平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其本质是操作人员质量管理工作。随着质量管理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商品质量检验也从生产中独立,由操作人员职能向工长职能转变。在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企业内部会设置质检部门,其主要负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阶段:质量管理阶段。美国统计学家W.A.休哈特在1924年提出操控与预防漏洞的定义,其以概率统计学为基础提出生产过程中操作产品质量的“6σ”法,第一张控制电路图问世。与此同时,W.A.休哈特还创建了一套统计学分析卡片。随着生产技术与经济水平的提升,顾客对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质量管理也从单一的生产过程转变为整个经营管理过程。
第三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高科技的辅助下生产力逐渐趋于稳定发展状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关注也从一般性能向多种特性转变。与此同时,企业也在管理中采用系统观点进行产品质量研究。此外,A.V.费根鲍姆与朱兰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并明确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在基础经济的水平上,充分考虑客户要求进行生产与提供服务,企业各部门与质量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构成一体化体系。
二、质量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拉近企业与客户间的距离
企业若想实现稳定健康发展,那么势必要给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增加与客户的粘性。由此可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客户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必須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质量管理融入企业经济管理不仅可以对内部各要素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完善,进而增强客户对企业的认同感。例如,为了生产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就需通过调查问卷等手段了解客户对产品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各部门不断优化与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加了企业与客户间的互动,同时也为改善产品与优化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
(二)有助于推动企业标准化质量管理
产品、服务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的要素,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内部质量管理是保障企业产品与服务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代企业需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质量管理理念、制度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分散的质量活动集中起来,逐步形成系统、标准的管理体系,这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动力。另外,企业内部构建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可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质量管理任务落到实处,促使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进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三)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将质量管理融入企业经济管理中,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可见,企业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就当前市场经济形势而言,消费者占据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必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任感,进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例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旦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轻则赔偿消费者,重则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失去信心,这就会对企业的形象与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而质量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可实现对产品质量与服务的严格把控,最大限度避免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与形象受损,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有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虽然当前市场经济比较繁荣,但企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若想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那么就要从经济发展形势与消费者需求出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优化服务。当前,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部分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降低产品价格,这样不仅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对此,企业可通过市场调研、与客户沟通等方式了解对产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创新产品,同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做好质量把控,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些都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例如,伊利在质量管理方面就尝试开放工厂,让客户到生产工厂参观,了解各个生产环节,实现对产品生产的监督。
三、质量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
质量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制度化的约束手段,而是企业管理理念更新的一种体现。质量管理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整体质量管理效果。
首先,重视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层提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明确其与企业经济效益、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密切关系。要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将其当作实现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其次,积极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在经济管理中落实质量管理奠定基础。例如,将全面质量控制体系融入企业经济管理中,实现对企业的全面质量管控。与此同时,在企业管理层的影响下,促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
最后,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企业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客户对产品满意,才能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改变企业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尽快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精准把控客户需求,进而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为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明确质量管理目标。企业结合自身运营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明确质量管理方向,為后续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明方向。企业在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时需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并将质量管理目标细化到各岗位,同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落实到个人,促使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当前,国内实施的是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该体系获得国际认可,且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企业在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时可将其作为基础,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细化质量管理目标。
其次,制定质量标准。质量管理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而质量标准是顺利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前,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标准,确保质量标准合法合规合理。若指标标准过高,那么产品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不利于企业发展;若质量标准过低则会让相关人员产生很容易达到要求的感觉,进而逐步放松质量管理,同样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质量标准时不可照搬其他企业的质量标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质量标准进行调整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搭建闭环质量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高质量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企业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闭环质量管理系统,降低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在质量管理系统的辅助下,各部门有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对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全面监管。例如,产品生产过程中某一指标未能达到标准,质量管理系统识别后会发出相应提醒,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员工的工作量。
(三)持续改进质量
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不仅要重视管理层面的改进,同时也要关注技术方面的创新与改进。改进管理层面可以使人的认知、思想以及执行方面发生改变,进而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技术层面的改进则可以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持续质量改进可使企业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确保产品与服务始终领先市场。由此可见持续质量改进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基于此,企业管理层要积极转变思想,推动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的落实,必要时可在企业内部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成员由技术、管理、生产以及销售等部门员工组成。选拔组长时应遵循民主推选原则,实行轮流任职模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另外,质量改进小组必须保持自主性与独立性,以免在开展工作时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
通过持续地培训、推进以及监督,确保质量改进活动有序开展,促使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也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迈入新的层次。若想获得更大的成效,那么企业就要积极收集、处理相关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影响质量的因素,然后再通过PDCA循环法逐步改进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促使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此外,在分析改进问题时还可以运用因果图、5why 分析法等工具深入挖掘影响质量的根本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预防措施,进而达到“斩草除根,以防后患”的效果。
(四)加强质量管理人才培养
在影响质量的六大因素中,人处于中心位置,这是因为人的不当行为会引发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质量管理效果的好坏与人的意识、能力息息相关。对此,企业要重视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为后续有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首先,积极引进质量管理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学校招聘、社会招聘等渠道引进质量管理人才,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企业在招聘时必须明确岗位要求,确保招聘的人才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另外,由于应届毕业生与实习生存在偏重理论缺少实践的特点。对此,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安排到一线学习,促使其尽快掌握实操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最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进而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
其次,加强在职员工培训。企业定期开展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活动,促使在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企业在开展培训活动前要先行调查,充分了解当前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到标杆企业参观学习,在学习成功经验的同时,发现本企业与标杆企业间的差距,进而起到激励员工自我学习与突破的作用。此外,企业也要制定激励机制,调动员工自主学习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理念等。
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要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多途径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如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开展质量改进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促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