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芳
(阿坝州茂县环境监测站,四川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623200)
在社会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发挥着较为显著的支撑性作用,而国内的水体生态环境随着社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我们需要以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为抓手,明确把握水污染问题的治理方向与治理思路,确保水体生态环境实际的治理效果。在此过程中,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监测质量影响重大,各地市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监测质量,以确保当地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及成果基本符合预期。
为保证水污染环境监测实际的监测质量,我们应当优先认识和把握水污染环境监测的具体内涵。具体而言,一是认识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类型;二是把握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现实价值;三是明确水污染环境监测的具体流程,包含事前准备、事中监管以及事后总结等。
水污染环境监测是指针对指定范围内水体生态环境进行的监测工作,旨在利用多种新型物理、生物技术或互联网信息技术,经由采样分析过程,明确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为后续的生态环境治理实践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1]。当前,水污染环境监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研究性监测、目的性监测及常态化监测。
研究性监测主要针对指定范围内的水体生态环境进行污染问题及污染状况的跟踪研究,以实际的监测数据信息为依托,明确水污染成因,并提出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目的性监测主要应用于对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监测,以便把握事故成因与事故污染状况,为事故处理工作提供支持;常态化监测是在事先拟定的监测计划指导下,定期针对一定范围内水体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的监测。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极为关键,而水污染会给水资源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进而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一定阻碍[2]。水污染环境监测不仅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把握当地的水污染问题现状,更可以为后续的治理实践提供技术性和数据性的支持,因此水环境监测工作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具备较为突出的现实价值。
在具体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完成布点设置优化、取样及样品保管运输以及监测所得数据信息分析等工作流程,具体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多个角度出发予以把握。
1.3.1 事前准备
在事前准备阶段,监测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水污染环境监测需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位,同时还应结合周边环境变化适当地予以优化。在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点位的设置及优化对最终的监测质量影响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在设置监测点位时,监测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天气和位置等影响要素,以确保监测点位选取的有效性。同时,还应确保监测点位处在需要监测的区域范围内,以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3.2 事中监管
事中监管阶段包括样品采集储运及实验室研究分析等流程。其中,样品采集环节最为核心,其可以直接决定监测质量,需要监测人员从严依照样品采集标准进行操作[3]。与此同时,对于样品采集时间的控制同样较为严格,相关人员应依照实际需要,选择适配的采集容器进行样品的收集与存储,防止因容器选择错误使样品发生不可预估的成分变化。因此,监测人员应当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关注并处理各种细节问题。
1.3.3 事后总结
在事后总结阶段,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监测人员应记录监测过程所得数据信息,确保最终分析形成的数据信息相对完整,并精确地录入数据库,进行整合与总结。在此过程中,监测人员应记录与分析监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实践中予以规避。具体而言,监测人员可以优化工作流程,探讨实际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以确保实际的监测质量。
受限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市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未能得到良好的监测效果,问题大多表现为相关人员对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足、水污染环境监测体系有待健全、所得监测数据精确性较为有限及实际的监测条件难以支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等。
在具体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实践中,部分地市在确保监测质量方面表现欠佳,长此以往,难免影响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实际作用的发挥[4]。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市对于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监测人员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以至于实际的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得不到保障。而监测人员的薪酬待遇难以与实际的工作付出相匹配,也使其工作态度受到一定影响。
为确保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监测质量,各地市可以从建构及健全水污染环境监测体系角度出发,为具体的工作实践提供制度性的支持与指导。而当前,部分地市并未结合水污染问题的变化进行分析,以至于实际的监测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水污染环境监测状况与条件。因此,各地市有关部门应当关注并重视水污染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结合当地实情予以健全和完善,确保最终的监测质量可以达到预期。
在确保水污染环境监测实际质量的过程中,监测所得信息数据的精确性与真实性较为关键,其不仅会在监测数据信息分析中得到体现,还会影响后续的水体生态环境治理实践[5]。因而各地市需要重视监测所得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与真实性,而目前部分地市没有针对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制定科学的监测标准,难以妥善保管及运输监测人员采得的样品,甚至可能因为错误的容器选择影响样品成分,以至于最终所得的监测数据信息在精确性方面表现欠佳。
各地市实际所采用的监测技术同样会给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带来显著影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监测技术的普及,而欠发达地区则仍需借助人工形式进行监测。在技术条件欠缺的情况下,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监测质量得不到保障,一方面难以确保所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可能出现监测误差,为数据信息分析带来干扰,无法为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为提升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监测质量,各地市应当立足于当地实际进行剖析,采取具备当地特色的有效策略确保监测质量的提升效果。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以确保水污染环境监测实际的监测质量达到预期。
各地市有关部门需要对提升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监测质量引起足够重视,以便结合当前的监督管理现状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6]。为此,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当为监测人员提供更加规范的标准化监测流程,另一方面也应帮助监测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敦促监测人员依照标准化监测流程从严组织实际工作,为确保实际的监测质量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此外,在对相关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各地市还应将监测人员的薪酬待遇纳入考量,鼓励监测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监测工作。
在具体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需要针对较大范围内的水体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同时需要精确把控各项监测流程,在此过程中,实际的监测质量受监测人员专业素养的影响较大。有关部门应当健全与完善监测管理体系,为监测人员提供科学的监测流程,助其更加顺畅地完成水污染环境监测各环节的实际工作。与此同时,还可邀请业内专家为监测点位的选取过程提供指导,确保监测人员可以科学地选取监测点位,进而保障最终的监测质量。
对于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而言,监测所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较为关键,因此需要得到重点关注[7]。具体而言,各地市有关部门应当参考借鉴其他地市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剖析,以推动当地水污染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实现现代化,进而确保监测工作实际所得信息数据可以服务于后续的水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践。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跟进水污染环境监测相关技术设备的发展趋势,引入有利于当地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型技术与设备,提升监测质量。
除引入及应用水污染环境监测新型技术与设备外,各地市有关部门还可与当地的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合作,持续推进水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各地市应增强资金支持力度,为科研院所引入优质人才提供渠道,从资金和人力资源两个角度出发,为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过程提供必要支持。例如各地市可以从自动化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出发,为科研院所提供具体的研究方向。
在具体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实践中,监测人员是工作承载主体,其专业化监测知识及能力储备较为关键,可以给最终的监测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各地市应参考当地监测工作已经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相应地加强监测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并调整建设方向,确保监测人员具备充足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各地市应定期面向监测人员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和专业化监测知识及能力培训活动,从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等维度出发,助其实现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水污染环境监测在国内的水体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支撑性作用,不仅可以有力推动水体污染防控,还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而在具体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实践中,实际的监测质量较为关键,因此各地市需要结合当地的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从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等多维度出发,提升水污染环境监测的监测质量,为后续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性支持,助力国内生态环境治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