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方法与创新实践探究

2023-12-27 18:24蔡山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跨学科废弃物环境监测

蔡山泉

(梅州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广东 梅州 514300)

引 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挑战。传统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因此迫切需要探究新的方法与创新实践。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方法与创新实践探究旨在深入研究当前生态环境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寻求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解决方案。

1 传统生态环境管理方法的局限性

1.1 单一污染物治理的短视性

传统生态环境管理方法通常采用针对单一污染物的治理策略,对特定污染物进行削减或控制。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污染问题可能有效,但在面对复杂的污染源和交叉污染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1]。现实中,生态环境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污染物治理无法全面解决问题。

1.2 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传统生态环境管理方法通常是按照环境污染的类型进行划分和治理,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这使得各种污染治理措施之间难以协调和衔接,可能会出现一种治理措施对某一方面问题有所改善,但对其他方面却造成了负面影响的情况[2]。

1.3 滞后的应对速度

由于传统生态环境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较长的周期,导致其应对环境问题的速度明显滞后于环境问题的发展速度。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快速扩散和复杂变化的特点,而传统方法在研究、政策制定和实施上都相对较为缓慢。这就导致了环境问题出现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使得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应对和控制,从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的难度。

2 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探索新方法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环境问题的解决效率和效果

传统生态环境管理方法的单一污染物治理、碎片化管理等问题导致治理效率较低,治理效果有限。探索新方法与创新实践,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综合利用多种资源等方式,可以更高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对污染的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从而提升环境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效果[3]。

2.2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方法与创新实践不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治理,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的环境管理往往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目标,忽视了生态系统的维护和生态功能的提升。而新方法与实践则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人民共享更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

2.3 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促进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需要全球共同合作应对。探索新方法与创新实践不仅可以为我国在环境领域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有助于推动国际环境问题的合作。通过分享经验、共同研究、开展技术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

3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创新方法

3.1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水资源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新时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的发展,许多湿地遭受了破坏和退化。利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通过湿地恢复工程,包括湿地重建、植被恢复、水资源调控等措施,可以增强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提高洪水调蓄能力,为沿海城市提供自然的防护屏障,同时还能提供丰富的生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植被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土壤保持、水循环、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在新时代,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地区的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可以恢复植被,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其自然功能。在植被恢复方面,可以采取树木种植、植物搭建、草坪建设等手段,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如采用天然植物修复土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等,改善土壤质地,增强水土保持功能,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5]。

生态工程是一种利用自然机制修复生态环境的手段,涵盖了湿地、森林、水体等多个方面。在新时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修复,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例如,在水体生态修复方面,可以采用湿地植物过滤技术、生态堤坝等措施,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质;在森林生态修复方面,可以通过树种选择、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通过生态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适应力[6]。

3.2 绿色技术在环保中的具体应用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在新时代,通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家庭和工业生产中,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同时,风能和水能的开发也可以为电力供应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来源,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实现绿色能源的替代[7]。

智能环保技术是绿色技术的重要分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新时代下,智能环保技术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城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进行精准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智能环保技术也可以在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环境治理中利用智能感知、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可以实现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全方位覆盖,提高治理效率[8]。

4 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方法与创新

4.1 资源循环利用的前瞻性实践

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推行废弃物回收与再生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废弃物回收包括废纸回收、废塑料回收、废金属回收等多个方面,这些废弃物可以通过再生工艺转化为再生资源。例如,通过废纸的回收与加工,可以生产再生纸,减少对木材的采伐,保护森林资源。废塑料回收和再生利用可以减少塑料污染,节约石油等化石资源。废金属的回收和再生可以减少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废弃物的回收与再生利用,不仅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9]。

资源循环利用的前瞻性实践中,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是一个重要领域。农业废弃物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再生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处理,可以生产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气化等,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10]。

4.2 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的全球合作

首先,全球减排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各国应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实现《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各国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减排计划和政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能源转型,推广清洁能源技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发达国家应积极履行减排责任,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全球减排合作需要建立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国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合力应对气候变化[11]。

其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成为制约因素。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支持,包括提供气候援助、环保基金、技术转让等方式。此外,还可以建立气候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适应性措施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项目。气候融资合作需要强化国际合作机制,确保资金的透明度和有效使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12]。

4.3 通过跨学科融合完善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

首先,跨学科融合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和效率。传统的环境监测主要依靠仪器设备,但单一的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复杂的环境监测需求。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将传感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环境监测体系。例如,利用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对大气污染、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精准预测环境变化趋势[13]。

其次,跨学科融合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传统的生态修复方法主要依赖于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将生态学、环境工程学、地质学、水利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生态修复方案。例如,在沿海湿地修复中,可以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地质学技术,采用生态工程措施,恢复湿地植被,防止滨海侵蚀。同时,还可以结合水利学知识,进行湿地水体的管理,确保湿地水质的改善。通过跨学科融合的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提高生态修复的效果,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14]。

最后,跨学科融合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政策制定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环境问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单一学科的视角难以全面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15]。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组建各领域专家团队,如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政策的制定。例如,在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时,可以结合气候学、经济学、能源学等多学科知识,科学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16]。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探索与创新中,人们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跨学科融合、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技术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等创新方法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未来,我们要紧密团结、跨越国界、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共同为子孙后代创建一个绿色、清洁、和谐的地球家园。

猜你喜欢
跨学科废弃物环境监测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