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芙蓉(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网络信息失效是指网络信息不再受用户关注或利用[1],虽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发生失效或失误的可能性往往是小概率事件,但有必要对每一起偶发的失效或失误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2]。信息化建设已涉及医院的各项业务,在推进无纸化医疗的同时,医疗活动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加强[3],因此应加强紧急应对网络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能力[4]。在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及时规划部署信息系统,组织工程师做好全面安全运维保障,保证各种系统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防止医疗秩序发生混乱[5]。护理人员作为应对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人员,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部门协调能力已成为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6]。本文总结了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普通住院病区在护理信息化失效情境的负性事件中病区面临的护理管理风险,以探讨应急处置策略,帮助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和护理管理者在病区护理信息化建设中识别该缺陷和不足,预见性地完善功能缺陷,为应急处置过程提供参考。
1.1 医院护理信息化程度背景 我院为三甲综合医院,2022年度四川省智慧医院评价结果为三星级。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HIS)在住院病区中主要包括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其中护士工作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医嘱查询、医嘱执行、护理文书记录、打印、医嘱单及标签打印、数据上传和查询、标本追溯、物资耗材二级库管理、检查预约、护理管理等功能模块。我病区为烧伤整形外科,开放床位34张,病区执业护士14人,医生9人。
1.2 病区临时转换方式及所匹配信息系统转换策略背景 因病种收治需要,烧伤整形外科被临时转换为呼吸三科,烧伤整形外科患者和医生以及专科用物转移,由呼吸科医生接管该病区原有的呼吸疾病患者和空床,护士人员结构不变,通用的医用物资、耗材、设备不变供新病区紧急使用。在HIS系统的病区转移中,采用将烧伤整形外科楼层地址信息迁移他处,在原楼层新建“呼吸三科”信息,病区地址信息匹配为原烧伤整形外科所在楼层,与呼吸一、二科共享同一护士站和医生工作站界面。本次临时转换过程中紧急转移患者23人,应急收治新入患者28人。
2.1 患者的安全转移风险 因部分住院患者原地转科到新建病区,在还未完成病区转移,新旧病区交接的时间段内,存在原病区医生同时处置两个病区、值班医生人数不足等情况;原地转科的呼吸疾病患者在医生、护士工作站的转科手续未完成前,因原病区实际楼层地址转移造成无法立即安置电子护士站床位,进而无法及时开具医嘱、计费、通知送药;原病区患者紧急批量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病情变化,存在医生不能及时到位、救治设施和药品缺乏的医疗安全隐患。
2.2 药品丢失和救治不及时的风险 呼吸科涉及多个楼层,伴随着患者集中安置入住,护士工作量大且时间紧迫,送药系统地址可能显示为呼吸科其他楼层,导致药房批量送药到其他楼层造成送药推迟甚至药品丢失,影响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和生命安全。
2.3 床位信息缺失和混乱 为便于呼吸科值班医生管理多个楼层的患者,新建病区纳入呼吸科同一床位界面,新病区床位设置初始状态为955……991,与病房01-36床的设置方式不一致,存在查对和身份识别的不便。
2.4 护理工作站账号批量转移风险 护士工作站账号在原病区,护士无法进入新建病区的护士站界面,如不及时转移和处理,会影响医嘱执行、治疗用药以及危急值的报警提醒功能等,存在医疗护理安全隐患。
2.5 无线网络数据信息传输风险 血糖仪监测数据采用实时传输,血糖仪所在楼层、所在科室、患者床号信息、执行测血糖操作的护士工作账号均相匹配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新建病区后各方信息变化,血氧仪数据无法完成传输和记录,护士转为手动填写血糖值,降低工作效率。
2.6 护理文件书写及时性风险 新建病区后护理文件书写模块初始化,仅具备最初开发的几个书写下拉框,无法满足现行的护理文件书写规定和记录病情的需要,值班护士无法按时完成护理文件书写工作。
2.7 医用物资、耗材账物不符 我院采用的医用耗材二级库房管理方式,物资进、销、存均与所在科室信息匹配。转移病区后,归属于原科室的医用耗材留在本楼层供新病区患者使用和计费,新建病区的二级库房物资数据为零,无法完成计费操作,可能造成延迟计费和每日计费清单显示与当天实际情况不符,存在纠纷投诉隐患和医保缺陷。
2.8 护士长电子排班系统护士信息缺失 新建病区初始化状态下,电子排班模块中无护士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工号、层级等,无班次信息,护士长无法使用电子排班系统提高排班效率,且无法进行相应的班次数据筛选、导出。
2.9 其他风险 在转移病区过程中,病历、药品、用物的标记整理存在查对风险和丢失风险;原病区患者搬病区后错过医院食堂送饭时间,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保障;患者及家属找不到主管医生、护士,安全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新建病区存在专科用物短缺影响救治等风险。
3.1 提前做好医护人力资源部署、转运流程梳理、分工的预案患者转运是成批次的,为了保证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应增加医疗救治和看护力量。原科室医生、护士应尽快分流一部分到新病房就位,避免转运的患者在新病区找不到本科医生。若原病区已提前收治了跨科患者,在将原病区电子护士站转移时,也应将跨科收治患者的电子信息一并转移,尽快完成这类患者电子病历转科和在新建病区床位安置的手续。若这一环节耗时过长或信息处置不顺利,当这类患者急需用药时,将会严重影响救治的及时性。
3.2 及时梳理和准确标记电子护士站床位通用信息 新建病区的电子护士站床位界面需重新设置与真实病房床头卡一致的床号,使护士能快速、准确识别和开展转移期间的一系列处置、交接工作。以我病区本次转换为例:多个楼层床位以ABC作为开头区分,需将新建病区在床位设置功能模块中设置成C 01-36床的床号标记方式,匹配相应的床位属性和床位费,刷新界面以检查显示是否准确。为了保证上述3.1中床位安置的操作顺利实施,应在电子护士站创建后即刻将床号标记方式修改一致,避免因标记方式不一致导致其他界面(如护理记录书写界面)的床号顺序错乱,从而提高病区转换过程的工作效率。
3.3 准确填写患者所在楼层,确保药房送药系统能精准识别 对新收入患者完善入院情况时,应准确填写新建病区名称和楼层位置,若在病区转移后发现药房送药数量不准确,应考虑极大可能是该处登记错误进而影响药房送药系统的信息准确性,以便及时找回药品。
3.4 科室重视职工信息系统工作账号的统计和储存,以便能应急完成医护人员工作站账号归属科室的批量转移 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应协助病区同步尽快完成留守原科室护士的电子护士站工作账号转移。因可能涉及医护人员工作账号批量处理权限,护士长应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账号登记。
3.5 对除医生、护士工作站以外的其他具有信息传输记录功能的仪器设备,同步进行管理和后台匹配信息的更新 若血糖监测仪具有实时数据传输功能,应将血糖监测仪中“病区位置”及时手动变更为新建病区名称,避免数据在后台累积,导致实时传输功能失效。在信息系统尚未梳理通畅前,应采用手动登记血糖值的方式。
3.6 根据收治病种特点尽快补充完善护理文件书写模块,保证工作连续性 以我院护士工作站信息系统为例,经过多年的调整、完善,现行的模块功能和系统建立初期设置已截然不同,本次病区转换采用信息系统中新建病区的方案后,护理文件书写模块呈现初始化状态,仅具备最初开发的少量书写下拉框或填空框,因此应在信息管理员的指导下手动增加设置,补充完善护理文件书写和记录的模板,同时结合新建病区收治病种的特点来设置项目,体现对该种疾病的观察和处置、预防风险的过程。
3.7 总务护士及时完成新建病区二级库房医用物资、耗材的信息系统数据和归属科室的转移 特殊紧急应急时期,医院和科室均应站在承担公立医院责任和确保患者安全的立场,在优先保障患者病情需要和使用的前提下,梳理医用物资、耗材的消耗量和成本归属问题。可以采取一次性将原科室二级库中的用物整体转移到新科室名下,患者计费也在新科室下账,以此减少每日根据使用量转移和扣除库存量的方式带来的护士人力消耗。
3.8 针对护士排班系统等辅助管理功能的失效,使用其他替代方式 使用Excel表格安排班次,以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快速确定护士排班表。在排班安排上,新建病区在1-2天内收满患者,结合收治病种特点,新收入患者前4天内护理级别可能均为病重护理,导致护士测量血压、血糖、雾化等操作频繁,因此前4天应视情况实施功能制护理模式,加强夜班力量。
3.9 做好其他风险的全面管理防范 医院后勤部门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原病区患者转移前后的就餐时间增加送餐频次。患者转移过程中的原科室用物,如病历牌等,应及时返还新建病区应急使用。因收治病种差异,原病区和新建病区之间存在用物需求量和实物数量不匹配,比如氧气流量表、输液框、警示标示、输液泵、心电监护、吸痰装置、面罩吸氧装置等备用量不足,应有预见性地做好院内应急调配预案。
结合本次病区临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化失效事故及处置过程,建议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和护理管理者在面对相似情景决策时,提前考虑以上风险,在应急预案中纳入上述内容,进行培训和演练。病区护理管理者在面临已经发生的信息失效情景时,可借鉴上述策略,逐一解决风险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以跨科收治患者的模式使用原科室既有流程和信息系统收治患者,将很好地规避上述的部分高风险,会更有利于护理单元工作流畅和提高运营效率,是医院管理者值得采纳的病区转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