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怡,刘仁慧(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头痛是指发生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凸以上部位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常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根据头痛发生的病因,国际头痛协会于2013年制定的第三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将头痛分为3类:①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②继发性头痛:包括头颈部外伤、颅颈部血管性因素、颅内非血管性疾病、感染、药物戒断、精神性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③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以及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所致头痛以及其他类型头痛[1]。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偏头痛,一般人群发病率达5%,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患病率为985.2/10万,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4。原发性头痛大多病因未明或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现代医学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但因其反复发作,给患者和社会医疗造成很大的负担,相当数量的头痛患者因久治不愈而求助于中医。
中医治疗头痛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头痛是因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致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一种病症。中医临床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及内伤头痛两大类,外感头痛分为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三型;内伤头痛常分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上扰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六型[2],临床辨证论治常取得良好疗效。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性辛散温通,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善治气滞血瘀诸痛[3]。因其能“上行头目”而止痛,自古为治疗头痛的要药,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等多种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本文通过分析川芎药用机理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以期为该药临床治疗头痛提供科学依据。
川芎早在《神农本草经》[4]中即有记载,曰其“主中风入脑,头痛”。金元时期李东垣明确提出“头痛须用川芎”,指明川芎为头痛之要药。川芎能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并能祛风止痛[3]。《本草新编》[5]言其“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其神”。《本草汇言》言其“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散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所以川芎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祛血中之风,并善祛除外风,“风为百病之长,善行阳味”,川芎善祛风,继而发挥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之功效。对于风寒、风热、风湿导致的外感头痛可发挥很好的祛风止痛疗效。对于肝郁气滞证、痰浊上扰证、瘀血阻络证等内伤头痛实证,川芎活血行气止痛,行血中之气,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化,利用川芎辛散温通的特点,而达到气血通畅、破瘀行气、温化痰浊、通窍蠲痛之功效[6]。对于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等内伤头痛虚证,川芎与补益药同用,补而不滞,且川芎升发清阳之气,使补益之药直达病所,即张锡纯[7]称其“能引人身清轻之气上至于脑”。但川芎升散之性过强,对于头痛属于肝阳上亢证者,使用宜慎,需适当配伍方可发挥良好的止痛功效。
2.1 数据挖掘研究 研究分析治疗头痛的520种中成药,发现含有川芎的中成药有100种;依据占总处方比例,含有川芎的中成药治疗的头痛证型依次是风寒、瘀血、风热和风湿,而对于痰浊、肝火、风痰和气虚等证型处方较少。从用量上来看,日用量0.5-9g不等,其中用于风寒头痛的用量较大,风热较少,瘀血重用,或因川芎性温,为血中气药为故[8]。对534个含有川芎的成方制剂分析,发现主治中痹证、月经失调和痛经出现的频次最高,而痹证与痛经均以疼痛为主症,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说明含川芎的中成药多用来止痛[9],提示川芎具备良好的止痛效果。
2.2 用量用法研究 有学者归纳古今医家用川芎治疗头痛的用量经验,认为其用于虚证头痛时用量宜少,一般不超过3g。对于形体健壮之实证者,可生用30g左右;年老体弱且属虚者,用量应少,一般用10g左右。外感风热头痛,用量应少,宜在3g左右;风湿和风寒头痛,应中量应用,一般在10g左右。若发挥引经效果,用量不宜多,一般用5g左右;痰湿、血瘀、病程长者宜大量使用,一般为30g左右[10]。
关于川芎的用法,病性属实且初次发作宜用汤剂,单包后下,文火慢煎;病性属虚且病程久者宜用散剂;外感实证者,宜生用;年老体弱且属虚者最好炙用;瘀阻血脉者,应用酒川芎。此外,应注意阴虚气弱、劳热多汗、阴虚火旺、肝阳上亢、痰火上扰、妇女经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者以及孕妇应慎用。
2.3 临床研究 研究[11]证实,服用川芎油软胶囊能治疗偏头痛,服药2小时后可发挥即刻止痛的作用;治疗3个月,可有效缓解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缩短疼痛的持续时间[12]。应用不同剂量的川芎(6g、12g、30g)联合西药谷维素和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发现芎组30g组疗效最优,且联合西药治疗的疗效显著提高,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好[13]。
川芎临床治疗头痛主要用于复方中。川芎茶调散是治疗外感风寒头痛的名方,但临床应用不局限于风寒头痛。如尉中民教授认为该方外可散风寒,内可疏肝风、理肝气,通过临床辨证加减,对各种外感以及内伤头痛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14]。川芎茶调散也常与西药合用,协同增效,如该方加减联合西药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紧张性头痛,疗效较西药单用有显著增加[15]。川芎清脑颗粒源于古代经典名方“清上蠲痛汤”,为川芎茶调散去荆芥、薄荷,加当归、麦冬、独活、苍术、菊花、蔓荆子、黄芩、生姜组成,功能祛风胜湿、活血止痛,用于治疗风湿蒙蔽、瘀血阻滞引起的偏头痛。临床研究发现,川芎清脑颗粒可用于治疗偏头痛[16]、慢性缺血性头痛[17]、外伤后头痛[18]、紧张性头痛[19]、脑梗死后头痛[20]、高血压头痛[21-22]等多种头痛。镇脑宁胶囊也是以川芎为主药组成的临床治疗多种头痛的中成药,该方功能熄风通络,用于风邪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昏等症,由川芎、天麻、葛根、藁本、白芷、猪脑粉、细辛、丹参、水牛角组成。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该方对高血压性头痛[23]、偏头痛、紧张性头痛[24]、血管神经性头痛[25]等均有良好疗效。
本品含苯酞及其二聚体、生物碱、有机酸、多糖以及脑苷脂和神经酰胺等成分,其中苯酞类化合物是其主要化学成分。苯酞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舒张平滑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学习记忆力损伤,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以及抗菌、抗真菌和抗病毒等活性[26]。
3.1 镇痛、抗炎及镇静作用 研究表明,川芎及其有效成分川芎嗪、洋川芎内脂I、川芎酚酸等具有镇痛作用。川芎提取物均可明显减少注射缩宫素所引起的痛经模型大鼠及小鼠的扭体次数,并延长潜伏期,该镇痛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其镇痛机制与其对血浆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雌二醇、PGF2α、血栓素(thromboxane,TX)B2、6-酮-PGF1α水平的调节作用相关[27]。川芎嗪能有效治疗紫杉醇致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降低机械刺激痛敏和热刺激痛敏,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了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从而减轻神经损伤[28]。给小鼠腹腔注射阿魏酸及川芎嗪,观察用药前后对小鼠旷场行为和自主活动的影响,及其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影响,证实川芎嗪及阿魏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镇静、抑制作用,且较高浓度的川芎嗪与戊巴比妥钠具有明显的协同催眠效果[29]。川芎有效成分洋川芎内脂I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腹部扭体反应次数,提高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小鼠热痛阈值,并降低血浆NO水平;改善顶叶放置氯化钾棉球诱导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布性抑制,降低血浆中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10]。川芎中所含的川芎酚酸组分能减少硝酸甘油型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搔头次数,降低血浆NO水平,调节内源性差异代谢物,提示川芎酚酸组分可能通过调节炎症介质和血管舒缩来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30]。
3.2 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用川芎挥发油软胶囊预防性给药,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学评分[31];低剂量川芎挥发油可延长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存活时间,同时可降低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梗塞比例,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32],该神经保护作用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33]。川芎嗪能明显缓解过氧化氢对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等的氧化应激损伤,并上调神经保护肽和与细胞紧密相关的神经体微管蛋白-2的表达水平[34];促进整体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增殖,从而修复、替代损伤的神经细胞,对脑功能自身恢复发挥重要作用[35]。川芎嗪抗脑缺血的机制与抑制神经元凋亡、抗氧自由基有关[36]。
3.3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血栓作用 川芎提取物能够改善盐酸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明显提升小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速度,扩大细小血管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37]。对于肾上腺素致气滞血瘀模型大鼠,川芎挥发油灌胃预给药可明显降低动物全血黏度、血浆浓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浓度[38]。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抑制颅内外血管的异常收缩,阻断其恶性循环,达到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的作用;阿魏酸钠还能减轻兔和大鼠离体的主动脉痉挛性收缩,增加豚鼠的心脏灌流量并且降低大鼠全血黏度[39]。
头痛属于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患病率较高,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重。头痛发病原因复杂,很多情况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往往疗效并不理想。中药治疗头痛有独特的优势,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良效,而川芎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头痛的中药,被称为“头痛要药”,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头痛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川芎来组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头痛中成药中也是以川芎应用最广。现代研究表明,川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保护脑神经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血栓等作用。经分析,本文明确了川芎为“治头痛要药”的内涵,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川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