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园林假山叠石技艺传承路径与对策

2023-12-27 18:36楼建勇
中国园林 2023年10期
关键词:假山造景风景园林

楼建勇

中国古典园林源起于对自然山水风貌为蓝本的临摹,采用自然土、石进行叠山理水的假山造景,是一门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独特人工造园技艺。它在中国园林的历史演变中,一直是一个核心的造景构成部分[1]。中国风景园林大师童寯先生所著《江南园林志》一书中,就称:“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花木池鱼,自然者也。屋宇,人为者也。一属活动,一有规律。调剂于二者之间。则为叠石。石虽固定而具自然之形,虽天生而赖堆凿之巧,盖半天然、半人工之物也。吾国园林,无论大小,几莫不有石。[2]”可见,造园要素中只有假山叠石是天然和人工的有机结合,是中国造园思想“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也是中国园林文化中最独特、最灵活和最具科技文化性而延续至今的“国粹技艺”[3]。

叠山理水是中国山水园的重要特征,通过因地制宜的布局、叠石造景技艺的妙用,园林的空间组织划分、水岸地形构筑、湖沼溪涧衔接、林木花草栽赏、园路登道转承、亭廊台榭布设等各种造园景物载体间有序、自然地组织,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园林空间整体,并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国“自然山水园”的鲜明人文特征。可见,中国风景园林假山叠石的独特营造技艺是高度融合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灿烂文明和特有文化属性的象征之一,是世界园林史中独一无二、具开创性、有完整造景风格体系和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瑰宝。

基于对中国山水园林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的关切,笔者对目前园林营造行业技艺传承现状问题做了一些思考,本文仅以园林营造中“假山叠石技艺”的传承发扬为例,做一分析讨论。

1 假山叠石技艺传承与应用现状

1.1 专业教学现状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风景园林工程”是一门极为重要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研究与课程内容涉及诸多相关专业领域,但部分院校缺乏对这一课程的重视,甚至在不断弱化这一课程与减少课时设置。目前仍在广泛应用的“假山叠石”造景课程缺少专研型师资,更缺少引领人物,这一极具专业性的授课假如只是强调理论而不动手感受,局限于感性认识,而缺少理性和具体的解剖式讲授与课程实践,那么该现状就体现了对风景园林专业“科学性、技术性、工程性、艺术性”应有的本质的曲解,也与目前国际上风景园林行业加入“STEM”学科名单的做法有所相悖。

1.1.1 职业教育现状

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同样缺少一线专业实践积累和技艺高超的专业性师资,经常出现“能说会做的上不了讲台”“讲课的又光说不会做”的尴尬现象。中国园林大师陈植云:“筑山之术,实为一种专门学术。[4]”目前,中国园林营造中的“假山叠石技艺”已被列入多个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名录,如果在专业教育阶段不下功夫进行先期的“播种生根”式传授,促使更多年轻人参与接触和学习这门特殊造园技艺的专门学术,“传承和发展”就会成为空谈。

近些年来,西方园林、日本庭院造景在中国社会、市场、风景园林教育中备受推崇,而中国作为唐以后影响日本传统文字、佛学、建筑、园林的主体文化源国,在风景园林教育里这部分知识教授却不充分也不系统。因此,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界和行业链中的从业者,需要静下心来,深耕专业技术,秉着继承和发扬的初心,走出中国传统叠山技术的新路径。

清初李渔在他所著《闲情偶寄》中提到掇山时说:“尽有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故从来掇山名手,俱非能诗善画之人,见其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入画,此正造物之巧于示奇也。[5]”由此可见,掇山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是多方面的,即要求统筹考虑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并作临场发挥、实际运用。

假山叠石技艺传承人才难选是这个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对一个名师名家来说,能找到一个心仪、可以传授一生心得衣钵的弟子,犹如“六合彩”式的概率,实是一种无奈,退而次之只能采取“有教无类、广种薄收”的方式。汪星伯先生40余年前在《假山》一文中解读李渔《闲情偶寄》中有关掇山一篇中的记载时说:“……假山堆叠的经验和技术还是占主要地位,即使没有画家,照样堆得很好,而画家离了假山工,却毫无办法。[6]”比较客观地对假山叠石的技艺特性作了评价,也说明假山的堆叠需要“手”“脑”“技”“艺”的高度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1.2 技能培养困境

由于当下“家庭少子女,社会以高考论成败”思想是主流,大部分学生从小少家务、重考分,动手锻炼偏少,同时也因大部分学校在基础教学阶段也并未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孩子们普遍对相关技艺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也让以后学生们在真正学习假山叠石技能时,所有的动手技能都需要重新学习、锻炼和储备。

风景园林叠石营造师是特殊的技能人才,除需有较好的形象思维与动手能力外,体能条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没有强健的体魄、灵巧的双手、户外工作的体力,没有忍受酷暑严寒、吃苦耐劳的品性,难以驾驭这一特殊专类技能和职业。

因此,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后续人才队伍,就谈不上假山叠石这门特殊国粹技艺能有纯粹、中正的传承与发展,如何破解这一问题是我们行业应该去积极面对的紧迫任务。

1.2 规划设计

对待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我们并不排斥多样性风格的运用,但也绝不是随意性、不加甄别地把“山石造景”当“葱花”撒。很多专业设计人员普遍缺少对“石景营造”基本应用的常识,营造实践中多借助施工方之力而被动应付,效果呈现“随机现象”,存在部分做法和景观效果的极端案例,甚至对中国园林这一景物特征产生亵渎。

大部分设计人员对假山叠石的整体把控能力较弱,能从总体设计布局与量化规模预控、材料选用与景致呈现特征、山石造景与植物配置风格、现场指导与整体协调控制等山水形体风貌的造景全过程,娴熟运用、把控假山叠石造型的设计师,可谓屈指可数。同时,商业化风景园林项目中假山置石造景需求大,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对叠石技艺缺乏充分的认知,造成假山叠石“假、大、空”现象泛滥成灾,甚至直接照搬日本庭园枯山水的假山置石模式,反映出规划设计对自身传统叠石技艺和造景的认知不足或不自信,无法真正做到指导施工。

1.2.1 注重图面、轻视场所

假山叠石工程是风景园林设计中“唯一一个不可以用具体图纸来界定”的特殊工程设计内容,其造景必须源于“因地制宜、因石致用,以形造景、由景生意”的营造准则。多数设计师注重平面图上的“设计效果”,而对场所现场与空间环境的布局,缺少精准细致的专业推敲,产生很多与“场地环境不符、定位不准”的问题,乃至出现“生搬硬套”的设计抄袭现象。可指导落地营造的假山叠石模型设计单位很少,设计师能自己动手按比例做控制性实体模型的则更少。目前多以简单的平、立、剖面图及“效果图”草草了事。当然,仓促的设计时限、低廉的设计费、强势的业主、从属的地位、利益的牵绊也是诸多实际性的影响因素。

1.2.2 滥用材料、耗占资费

现今很多项目不论规模大小、公私性质都对风景园林假山叠石造景的滥用已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损耗自然资源状况严重。设计者不据项目类型、风格定位,不究场所、空间环境条件,不看地域特性、历史文脉,不计投资效益、平衡得失,擅搞移花接木、照搬照抄的拼凑式设计,误导业主决策,使普通民众对风景园林叠石造景的认知产生偏差,实是“识园无据江郎无才,不知美丑贻笑大方”之举。

1.2.3 少探深究、倚仗配合

部分设计师由于“风不吹脸,雨不打头”的职业特性,缺少对风景园林假山叠石在“工程技术、施工技艺、造景艺术”上的深度熟知,对场所尺度、空间布局、基础结构、材质选择、地形塑造、视点角度、瀑潭设置、溪涧定位、水景流线、峰高形姿、山势脉相、植物造景、施工进退等诸多方面缺少深层次探究,对工程营造落地过程中的把控自信心不足,往往“偏听于业主的意见、倚仗于施工方的发挥”,从而丧失设计对落地营造过程中的先期主导权。

中小型假山叠石项目中有经验的设计师一般很少在各施工阶段去现场指导与控制,关键节点又让经验尚少的驻场设计师做监督和应变把握,极易导致整体假山设计布局和“景致、风骨、调性”上的偏差与失控,当项目木已成舟则为时已晚,这一种严重的“设计先导与实施主导的错位”,实质上是设计师缺少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表现。

1.3 工程施工

施工营造行业中高水平假山叠石技艺人才稀缺,专业单位多数技能力量不强,风景园林工程专业施工单位也多以分包为主,而建设方、监理方熟懂叠石行当的专业人员则更少,造成假山叠石造景失控返工现象泛滥,突显专业人才储备的不足。

“程式化定额造价管理,超短工期、优质低价”的计价体系,使公建项目中少有“技高、艺绝、品雅、景美”的假山叠石造景作品呈现,同时因为可能存在的“公共安全风险、巨大投资浪费”负面社会影响的言论,对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美誉度可谓伤害极大。“以石造景”本是中国园林营造中的重要环节与造景要素,却在无序的监管现状中,悄无声息地延续着。这种现象的持续,实质上是全行业链大多数人对假山叠石“造园武行技艺”的不够了解,是对这一核心造园技艺的“选择性漠视”,更是“口头笔头对榔头手头”的不济和无奈,这种现象汪星伯先生在1979年的《假山》一文中,已对古今此行就有过高度的概括性阐述。

1.3.1 唯工程量与利润为先

“工程量与利润为先”是工程施工企业的优选,也是当下社会环境与市场经营现状,但在风景园林假山叠石工程上如不予很好地控制,甲乙方很难取得双赢。项目工期目标制定不合理但又寻求高精品质,两者相互矛盾;而在“工期限定、低价竞标”加持下,层层转包则又雪上加霜。遇上“设计期限紧、造价取费低”,势必造成设计制图粗糙、现场跟踪指导失控、监管不力失责、施工营造随意加大、以量补利现象加剧的局面。如遇各方缺少专业高技能执业人员或通力合作失位,这些相关因素交织在一起,高品质的假山叠石造景工程势必无法实现。市场化低价竞争格局下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大小项目数不胜数,但掇山置石的精品名作十分少见,反而是滥竽充数的成品遍地开花。

1.3.2 熟能生巧为技而少名匠名家

风景园林营造中常见“真山前做假山,绿地间石列队”的乱象。多种石材的叠石驳岸,乱石成岗的假山堡垒;大雅杰作和营造佳景少见,名家名匠的大乘之作凤毛麟角。凡此种种,更能体现风景园林假山叠石技艺高深境界不是一招一式的复刻摆弄,也不是三年五载就能速成练就,非数十年手脑并用的专注训练不可。

当下行业中以多干生熟、未入门道的从业者居多,低价揽活的从业者成为业内主流,反映了行业专门技能人才的极度缺乏,也凸显了行业在技艺人才培养层面的不足。目前,不少流于形式、肤浅摆弄、无病呻吟、自以为是的商业项目与浸染山水丘壑之中、尚于斧凿笔掌的老成力作,形成强烈对比!对于善工名家者言,“顽石片岩、似刀斧之工,巧搭妙构、生气象万千,形势之美、可寸石生情”,拳石堆筑聚合之间,彰显挺拔阳刚之气,巍峨林山、诗情画意景致顿出。

2 造价公允与职业境遇

假山叠石所用资(石)材产地广杂、石性种类多样、运距远近不同,几十上百种不同石品与原产地、不同水准的堆叠技工(师)、不同材质的堆叠工艺、不同地域的施工营造场所等涉及诸多内容与工程作业条件,套用的却是同一类组价模式。山石原材非工业化材料,假山叠石造景也是非标准化产品,手工堆叠、机械辅助是其主要操作方式,堆叠技艺是体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关键手段,而机械只是辅助起重吊装,不能抹杀堆叠营造过程当中涉及叠石师生死攸关的安全性、自然材质的随机性、眼脑心手的创造性、资历修养的技术性、景致营造的艺术性等多重属性。从横向比较来看,对比雕塑作品,假山叠石应该更接近雕塑艺术作品,而非简单的组价,目前的计价方式的确是有失公允。

2.1 不分优劣的定价程式

由于造价上较为单一的程式化管理,不同省份地域类别的定额单价差别较大,公建项目的业主方与工程监理方对“假山叠石造景”专项工程的技艺品质控制能力差距较大。简单的量化造价控制不能真正体现风景园林叠石技艺的公平性,参照定额“工时单价、机械取费、以材定量”方式不能真实体现“叠石技艺”的优劣价值,反而成为“烂堆为量、缺求精妙,不问源由、优劣同价”的根源所在,势必会被某些居心不良的设计、施工单位钻了造价漏洞。

横向比较下,上舞台、练棍棒、吊嗓子表演是艺术,可以看人名大小、剧团名号来定价,风景园林叠石技艺其实也类似。目前现象好比“书画家以纸墨颜料用量、苏绣以用料面积丝线分量多少、劳力士手表以所用金属重量论价”,这种情况下,假山叠石项目中还有哪个人会用心努力、冒死付出去完成精品作品,只会助长“没有意境”的假山叠石到处“生长”。

如何改变这样的计价现状,真实体现优质优价的公平性,促进行业技艺提升,区分假山叠石技师技能技艺等级,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是全行业应该反思的。

2.2 职业评价尽显不公

每一行手工技艺都有其传承的精道奥妙所在,风景园林叠石技艺更是如此。但在工程领域,目前仍然把特殊工种技艺当成普通技能,把假山叠石造景视同砌筑市政挡土墙,让从业者无法认同。

一个以解决和改善人类宜居环境为宗旨的学科行业,当脚踏实地而行,虚怀若谷才是。凡行政领导、专家学者、建设业主、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等各方参与者,在面对具体问题、难题时,应明白施工营造方的不易与苦累,理当设身处地地及时解决问题,不能对现场出现或提出的问题因“不入法眼、不屑一顾”而不予解决。特别是同行业因职业岗位不同,更不能看不起似卖苦力的叠山匠师们(包括石作、木作、泥瓦作、漆作等),相反有点道行的师家者,多是文武皆修、德艺双馨的技艺高手,更是值得年轻设计师、从业者去尊重和学习的。

3 推动叠石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3.1 更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一个行业的兴衰与延续,需要有其完善的传承构架,而“研究、总结、立说、传教则是源头”,如何推动专研型教研人才的培养与引领,是事关中国园林叠石技艺这门特殊造园技艺传承发展的关键。如何从弘扬中国园林造园艺术的历史文化高度,去看待风景园林营造中“叠石技艺”的传承,是我们业界当下应认真思考的课题与责任。

“学校与行业、职业和技能”培养体系的更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或许是一个契机,当下“一技在手、走遍天下”已经是叠石行业中的现状,教企合作不能停留于表面形式。探索一条在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下,各地行业学(协)会的指导下,形成各方共识,共同推动“专业研究、实践教培、职业形式”的更新,促进“名家名师传教体系”的构建,是当前中国园林假山叠石技艺传承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2 文武相济助力传承

学习与研析风景园林假山叠石需“身心力行、追本溯源”,深究古今名作,从探求山水构造之安危,到察其形势婉转之去向,“当识起承转合的形脉摆布,洞察一石一木一水之精妙变化”,在纵横起伏间营造重峦叠嶂延伸,使驻守顿挫中尽显溪涧湖池曲折,上识天地日月光影之变,下营山水林泉四时景物韵律;随机取意间不失章法,灵动交错中确保安稳;在乱石土岗间,地作画布天借色,尽兴致情中挥洒自如,化腐朽为神奇,熟知布景无定式,造园有格局。

在技艺传承的解析中力求开创新意,摸索出一套“完善、实用、可行、可续”的传承研析体系尤为重要。风景园林假山叠石是一行贯通造园各大成景要素的特殊技能与营造艺术,可谓“文功武艺、匠师一身”,对真正的从业者要求很高,当文武相济、心神无旁的行中翘楚者,推为担当。探索在风景园林工程行业中经实践操作多年,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功底,能说会干的叠石技师中选聘师资,让高水平匠师充实或聘任到教培师资中去,促使“名师、大家”有业有道可传,或许也是传承中国园林叠石这门古老技艺可尝试的选择。

把相关院校中已有的实践场所真正利用起来,改造成有实操过程的“沉浸式教习”参与模式,而不是成为“评比等级、流于形式、争抢资源、浪费公共资源”的“展品”。专业教育以规模数量为先的时代已经结束,当需从量到质的变化与改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3 脚踏实地静心研究

高校、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者应当对风景园林叠石技艺展开深入的研究。不追求发论文、立课题,而是静下心来实打实地研究假山叠石的相关理论、历史、技艺、传承及发展,调研每一座假山,记录每一个工匠,总结前人的技法,发展新生的工法,推动假山叠石技艺传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3.4 提升教师团队技艺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一个老师,不仅需要知道“授业”“解惑”,更要知道“传道”,这是作为“人师”最重要的条件。

风景园林营造作为一门“手脑并用”的实践型行业,对叠石技艺的传承教培必须结合实践性教学。如何针对性地组合师资构成,应是重中之重。多少年来,“从学校到学校、自学生到老师”的师资基本构成,较难完成如风景园林叠石这样的专门教培师资岗位,这也是当下专业叠石技艺传承教育中的“痛点”。如何在风景园林行业阶段性下行的现状下,提升理论知识、技能水平,是当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3.5 达成尊重自然资源的共识

一个让世人、后人尊重的行业需要具有“公性良知”,全行业必须要达成滥用风景园林叠石造景是一种会对国土有限“自然资源”造成永久破坏的共识!产于自然的风景园林叠石材料的过度采掘,是对自然资源产地的一种掠夺行为,与30年前“大树进城”如出一辙:从生态角度讲,把乡村“房前屋后、山林田间、村头堤上、溪塘湖岸”的原生大树,迁植于城市街头小区、广场公园,实质上是“挖疮补肉”的行为,从总体生态角度讲是“减分”的,当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其实多少存在再给“乡村回补伤疤”的成分。大量挖掘自然山石资源也是同性质的情况,因此,以“察天俯地、举手为善”的中庸之道,从“善于自律、学会妥协”的角度讲,我们应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从业者应当时刻反省而审慎行事,有了咫尺市井林园之欢,也不能忘却那片留在心头朴实的山野乡愁。

4 假山叠石技艺传承应推行“匠、师、家”执业等级

4.1 部门注重、社会尊重、行业自重、职业自律

假山叠石是中国园林的重要造景特征和特殊形式,这门古老的造园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但从业者越来越少,传承越来越难,已然成为当下中国园林营造技艺传承问题中的重中之重。笔者极力呼吁推动国家职业分类中“假山工”进入保护性“特殊传统技艺”名录,尝试推出更高的技艺等级称谓,诸如“匠、师、家”等级制。

希望在相关部委机构、风景园林行业、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推动制定假山叠石技艺等级的评判标准与认定体系,从业者持证上岗、优胜劣汰,提高执业进入门槛,保障公共安全,建立职业上升通道,树立和崇尚执业者的名师口碑效应,重视专业公司精优品牌建设,获得业界社会广泛的认同与支持,推动风景园林假山叠石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行业学(协)会设立“假山叠石”专项评比奖项,建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省市风景园林学(协)会,在现有风景园林设计、施工奖项评选活动中,增设“风景园林优秀假山叠石”作品的专类单项奖评比,推动风景园林叠石技艺的进步与传承发展。

4.2 学承双师模式、提升职业素养

技艺传承需在困境中求破解,尝试在传统地域流派、家族师徒相传模式的基础上,开辟以风景园林专业高校为基地,可聘高水平叠石匠师为师资,理论与实践双轨同行,施行在职选培形式,面向行业从业者,以“选才特招、双师传教,小灶精培、双证授业”的继教继培的社会化培养模式,打破招收限制,改变教承模式,让“师徒传授”成为优选途径。

学研知行于风景园林假山叠石技艺,是“一门苦行僧式”的行当,需要经“体力、脑力、耐力、定力”的不懈努力与坚持,更需要有“德艺双馨”的师资传教,经过师德师道的久染熏陶、行知过程的实践考验,才是假山叠石营造师的职业定位和专业定格取向的路径。

一个优秀的叠石匠师,需要有强健的体魄、矫健的身手、灵活的思变力、艰苦工作的长久忍耐力、基本的工程力学应用常识与判断力、作业环境下敏捷的安全洞察力,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品格、较好的悟性与文化艺术修养慧根,具备诗人画家般浪漫情感,能在寒冬酷暑中感受行业境趣,这些性格和身心要求的打磨就需要双师模式的共同培养才可以完成。

4.3 铆定职位、设立段位、提升地位

设立如“匠、师、家”这样的技艺段位和荣誉等级,推动风景园林专业中假山叠石从业者的职业技艺进步,是落实市场“价值取向、收费标准、造价认可”的依据之—,是引导职业技艺提升进步的助力源。“没有上升通道、没有基本标准”,一个行业中特殊专类技艺的传承发展,终将是乱象环生的现状持续,更谈不上会得到行业、社会广泛认可,也难有较高的职业美誉度。

行业中应摒弃历史延久、长期存在的“重文轻武”做派,以及“轻视匠工”的陋习现象。管理人员、专家教授、设计师、监理及其他相关人员,应当为捍卫“假山叠石技艺”这一“非遗”行当的专业性和职业荣誉,给予充分认可和肯定,共同提升匠师的地位,推动技艺的继承和发展。

4.4 推动传承体系考核

掇山置石,是中国园林中一行古老而又极具特征性的营造技艺,是急需“手脑并用”技艺人才的特殊行业,但纵观国内各省市,几乎都没有对这一“武行技艺”传承实施很好的考核评价。假如实行“组织培训、高素质师资、传教体系、传承人名录、种子选手”等举措,纳入现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推动设立如“匠、师、家”等更高段位等级的引领性人才体系,树立职业荣誉感,将极大地促进这一特殊造园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4.5 选培种子梯队

从传承发展的长远视角去审视专门人才的培养,在行业中优选已“从业多年、有良好基础”的在职技能人员,作为选拔可造之才的突破口,以提升风景园林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突出假山叠石的艺术修养,以技术、理论结合实践的双修形式,用师徒形式精准化传教,推动叠石技艺的代际传承,形成后备高技艺人才的“种子梯队”,开辟行业特殊专门人才培养与传承新模式。

4.6 借力传承路径

在当下假山叠石技艺传承困境下(其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石作、瓦作、木作、漆作技艺传承情况基本相似),应推崇地域、门户间的破局交流,从社会化(职业从事掇山叠石者)、专业化(风景园林工程叠石从业者)中,寻求有职业技能基础、专业情怀素养、吃苦耐劳体质的优秀传承接班人才,其中佼佼者纳入国家或地区级传承人名录。

从各省市已有假山叠石流派的“非遗传承”基础上借力发力,在宏观布局(地域造景特征)、代表人物(堆叠技艺风格)、理论梳理(经验总结归纳)、实践案例(典型作品评析)等方面,采用“多角度、有组织、具体化、有主张”的手段,依托师徒教培传承体系,促进行业向更高层次的技艺提升、发扬光大,为推动我国造园技艺有序传承打好坚实的基础,培育职业荣誉感,认同专业人做专业事,在各地公共风景园林建设项目中,有主张地贯穿落实区域地的“名师名家”主掌专业造景的做法。

从行业现有从业人员中优选“传承人”当是一种可取的通道选择,在专业理论知识上集中办班,有“名师名家、广征博引、解析示范、学究渊源”,是提高专业素养的一种可取方式。在施工现场实操传授技巧手法是实践传教的必经之法,游园博学以解析名园、名家、名作是认知提升的途径,倡导名企名师坚持“纳才收徒,承袭师艺”是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是风景园林营造中假山叠石这一“国技”传承的行业责任,更是一家优秀的百年企业“精、气、神”所在。

5 结语

传统假山叠石技艺发展至今,传承困局重重,寄希望通过制定“匠、师、家”执业等级,双师模式在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实施,借力“非遗”传承模式的落实,选培种子梯队,提升学生技艺水平,推动社会尊重、理解假山叠石工匠,形成上升渠道畅通、社会地位友好的假山叠石匠师的优良传承体系。

祝愿中国风景园林叠石技艺能世代相传,继承发扬!

猜你喜欢
假山造景风景园林
假山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