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雪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众创空间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策略和“双创”理论的践行者,在我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1]。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如火如荼。许多高校众创空间在自身发展、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输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众创空间仍然停留在建设初期,科技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无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加强和提升众创空间服务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开展,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激发众创空间发展新动能。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创新思维培养体系,搭建项目孵化实践平台,强化众创空间的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众创空间科技服务能力和聚集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和创新力。
高校众创空间一般在创新创业基地或者实验室等基础上,整合校内外的专业资源、师资力量、合作企业等,为高校师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2]。
根据单位主体不同,众创空间有政府主导型的众创空间、企业主导型的众创空间、高校主导型的众创空间[3]。与其他类型的众创空间不同,高校主导型的众创空间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输出科技成果的主要阵地。高校众创空间多为非营利性质,主要服务学校师生,项目转化率相对较低,竞争力也较弱。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课堂为主,相对于理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部分相对较少。单纯的理论学习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缺乏明确教育目标、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机制,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众创空间日常运营涉及管理、财务、投资、咨询、教育等多个方面。目前,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人员和教师多为校内教师兼职。校内兼职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运营知识,比如公司管理、财务运营、风险投资等。创新创业的教师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创业时间经历缺乏,不能很好地作为一个团队参与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项目质量是众创空间孵化成效的指标之一,促进学生项目实现从0 到1 的转变,再把项目培育成优质企业,这是众创空间的目标和功能之一。高校众创空间中学生的项目生活化居多,缺乏特色,专业性较弱,难以形成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较低,很容易被扼杀在项目尝试阶段。由于缺乏专业运营团队,高校众创空间对入驻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商业转化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能随着创业团队学生成员的毕业而自然解散[4]。
高校众创空间内部活动内容设置十分丰富,能够产出一定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缺乏一定范围的宣传和介绍,导致“无人问津”。高校不能充分整合校内外宣传平台和资源,不能让优秀的创业项目“走出去”,也是导致项目孵化率较低的一个原因。
(1)探索“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灵活化。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理念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学习不必拘泥于传统教材的局限,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各个学科知识积极融合,逐步在众创空间探索“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以使学生接受最新的理念和观点,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理念,充分发挥高校众创空间独有的力量。
(2)开展“沙龙活动”,灵活促进学生交流实践。沙龙活动是一个发挥头脑风暴的好方式。沙龙活动的主讲人包含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选择主题式探讨,通过交换彼此的观点,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3)以赛促学,学赛相辅。众创空间定期举办创新方法大赛、科普大赛以及省赛和国赛的选拔赛等。鼓励学生参加比赛,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学生“金点子”的产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列车总线和车辆总线采用A、B路冗余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MVB总线的传输速率为1.5 Mbit/s, 可以传输过程数据、消息数据和监视数据。
(4)提升学生科研热情,落实科研育人。显而易见的是,优质的科研成果更能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上获得企业的青睐,优秀科研人的培养是产生优秀科研成果的先决条件。应当培养学生们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认真专注、持之以恒的科学研究精神,筑牢科研诚信底线。
(5)突出项目特色,与学校特色、地方产业特色相结合。众创空间优秀项目的孕育和发展不应拘泥于空间内部,要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优秀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和师资力量,整合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实践基地、实验仪器设备等,对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5]。融合区域产业的特色资源,重点支持能够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6)开设讲堂,发挥“传承”的力量。定期聘请优秀校友、创业者、经营者、优秀创业团队等走进众创空间的“传承讲堂”,为学生们传递创新的精神和创业的经验,发挥“传承”的力量。举办专题教育演讲,宣讲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的相关知识等。
(7)大力扶持学生初创企业入驻众创空间。从政策、办公场所、软硬件服务等相关方面为年轻的创业者提供良好的项目孵化条件,支持大学生初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通过整合学院优势资源,为其提供科研指导、创业指导、实验仪器等。
(1)建设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众创空间的运营需要一只专业化的团队,涵盖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宣传管理等方面,专业的管理团队能为众创空间内的创业团队和入驻公司提供专门化、专业化的服务,能够保证众创空间高效率日常运营,也能够打造出更加专业的发展路线。
(2)建设专业化的导师团队。可将导师团队精细化分工,包含科研导师、创新创业导师、项目教练。除了聘请学院优秀的专业导师外,也可从企业中聘请优秀的工程师、企业家等,丰富导师团队。多元化、专业化、全面化的导师队伍能够提高创业团队的建设质量,增强创业项目的专业特色,加速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
3.3.1 搭建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创业的本质即是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让初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受到市场的认可与欢迎。众创空间的职能之一就是帮助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对接各类创新资源。
众创空间搭建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能够发挥平台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校外的专门化、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机构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众创空间内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解读、成果评估、成果推广等专门化服务,提供转化相关的财务、人力服务等。
3.3.2 搭建专门化、专业化平台
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相互合作。跨界联动协调机制可以突破观念障碍和制度藩篱,打破三方之间的利益壁垒,推动众创空间由高校的“一元管理”转向高校、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形成内呼外应、利益共享的协调共生网络,产生“1+1+1>3”的聚变效应[6]。
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为服务辽宁省“一带一路”和锦州市重点产业,针对锦州及周边地区化工企业清洁生产工艺及新产品开发项目,重点研究利用微反应技术开发离子液体、工业润滑油、有机中间体和纳米粉体等新技术。众创空间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政校企协同创新,共建精细化工产品中试验基地、校企合作平台,对众创空间内部科研团队进行重点培育,打造地域特色众创空间职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注重产业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有效集成各类产业扶持政策对众创空间中创业团队及企业的支持,加快产业优惠政策落地,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7]。
3.3.3 全面推广创新方法
学习创新方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是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社会问题等。学习创新方法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快速解决各项难题的能力。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关键是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机构,高校众创空间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除了正常的沙龙活动、双创大赛、路演活动,高校众创空间可以申请创新方法相关平台,引入创新方法的相关软件。提高创新方法推广与应用的辐射范围,让创新方法更好地走进师生。众创空间也借此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活动效能,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引领带动创新方法理论的普及、推广。
3.3.4 成立专门化协会,打造专业团队
高校众创空间内可以成立专门化的协会,如创新方法研究会、学生科协、教师科研团队等。也可以结合高校的特色专业,打造具有本校特征的学生团队。这些协会和团队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学习、有方向的实践锻炼、有目标的规划发展,可以产出很多优秀的创业项目和科研成果。因为并非单一创业团队,他们的产出结果非定向,可以衍生出很多的创业团队,从而提高众创空间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和产出的成果质量。
宣传是让众创空间的优秀科技成果、杰出人才、优质资源被企业和市场熟知的最好方式。高校众创空间需要融合多种宣传手段,发挥融媒体优势,加强宣传高校众创空间特色和优势,扩大高校众创空间的影响力,做好高校众创空间品牌效应,让众创空间尽快走出去,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虽然有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优势,整合丰富资源,培育优秀团队人员,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高校众创空间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