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秋潮
(温州市鹿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浙江温州 325000)
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相应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火灾事故,会给高层建筑以及内部人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在逐步落实,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落实。明确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思路,使相应的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得到进一步,落实意义重大。
消防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得到了有效落实,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建筑施工,都对消防安全问题做出了专项应对,但从综合发展情况来看,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高层建筑物因其自身特点,在火灾中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增加了逃生和救援的难度。为降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概率,必须解决高层建筑中存在的建筑材料设置不规范、火灾荷载过大、消防设施更换缓慢等问题。要从完善消防安全监管机制、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安装远程监控系统等几个角度着手,制定一套科学的消防监管制度,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1]。
高层建筑中的大量火源和电力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对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天津市某38 层建筑,因火灾事故造成10 人丧生、5 人受伤。在后续的事故调查中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内的物业保洁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导致大量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在防火升降机前面,造成火灾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不仅如此,该建筑内消防水池中的需水量较少,导致后续救援工作很难开展。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高层建筑物内住户的防火安全观念淡薄,虽然在不断开展防火工作,而且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城镇住户对高层建筑物内的防火安全认识不足,部分住户还不具备防火习惯和防火意识,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很多高层建筑的住户缺乏防火安全观念,违反相关消防规定,占据建筑物内部的消防紧急通道,在走廊里堆放纸壳等可燃物品,将电动车推进电梯,或是在家里充电。
另外,在高层建筑投入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物业公司并没有真正履行火灾安全的职责和义务。高层建筑的消防风险和火灾监督等工作尚不到位,工作不够细致。例如在高层建筑的消防栓前面有大量异物、消防电梯无法正常启动、电井中堆积了很多的可燃性和爆炸性物质等,这都是在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许多高层建筑的物业公司没有进行细致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记录,缺乏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
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物以居民区为主,其内部分隔的区域较为狭窄,一旦发生火灾,垂直的电梯井和通风管道等直接室外相连,形成一个烟囱,火势迅速蔓延,缩短了救援时间。从理论层面来讲,建筑物的高度越高,风力就会越大,浓烟和火势一瞬间爆发,不仅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还会提高逃生难度。另外,高层建筑灭火难度较大,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通常需要使用云梯进行灭火,但云梯达到高度有限。内部突破难度较大,风险系数高,救援效果不佳。高层建筑层数高、跨度大、人员撤离困难,而且部分高层建筑设计的逃生路线并不合理,无形之中增加了救援难度[2]。
在对过往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事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出现火灾事故的建筑企业大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建材的设计和建造没有统一的规范,这是导致许多高层建筑出现火灾的重要原因,部分高层建筑没有按照现有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规划,擅自更改设计,以节省资金,从而为火灾事故的发生留下了安全隐患。比如,消防区域的划分不科学、不完善,没有配备足够的消防装置,封闭式防烟楼梯口等关键性结构也存在许多问题。在高层建筑物的建设中,建筑结构不合理,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第二,装修和用火用电造成的火灾荷载太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房屋装修也在不断追求艺术和审美的双重享受。家居装饰中出现较多的主要有沙发、地毯、窗帘、壁纸、天花板等易燃性物质,无形之中增加了火灾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电脑、电视、冰箱、热水器以及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一旦出现超负荷运转,就有可能导致火灾发生,加快火势的蔓延速度[3]。第三,高层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未得到及时更新。相关研究发现,部分高层建筑物内许多消防设施都出现了遗失和损坏的情况,由于缺乏日常检测和维修,使有问题的消防设施未得到及时更新,为消防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体系,消除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提高防火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为从根本上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设计阶段入手,改进建筑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规范性认识,在进行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功能和安全是两个不可忽略的要素,特别要注意消防疏散的专门设计。比如,设置独立的排烟管,并将其与总烟道相连,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排除烟气。在对消防报警设备的安装地点进行设计时,要考虑报警时间、逃离时间等各种因素,选择恰当、合理的地点。报警设备是并联的,要适当地提高报警设备的数量,以免出现监管盲区。
另外,要将消防报警装置设置在建筑功能区域周围,确保业主或房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警报,为寻找消防救援和人员撤离提供更多的时间[4]。在进行安全通道的设计时,应对通道辐射面积、人数、空间距离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考量,对通道的定位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各个地区的人员可以很快被发现。在进行高层建筑装修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较高熔点、耐火和非燃烧阻燃的装修材质,减小火灾蔓延的速率,减少有毒烟雾的出现。同时,根据有关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规定,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储水箱进行合理规划,为消防救援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商场、超市火灾频繁发生。商场和超市都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导致人群惊慌失措,引发不必要的骚乱。因此,对商场、超市等单位进行消防宣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对每个人进行防火知识训练,增强其自救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鼓励其主动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疏散。主动对消防区域进行改造,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更新,构建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高层建筑中消防设施的品质,推动火灾救助工作顺利进行。严禁使用声誉不可靠的消防设施维护企业,严禁使用技术与品质不合格的消防设施,持续健全消防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
另外,在高层建筑物中,应大力推广新的防火器材[5]。以高层建筑的安全消防要求和需要为依据,合理配置消防设备,有效控制范围内的火灾隐患,尽量防止火势扩散。积极引进和应用新型的消防设备,比如消防机器人、智能喷淋系统等,以提高消防系统的灭火性能,为消防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比如,在高层建筑中,要强化智慧喷淋消防防治技术的运用,在每层建筑的顶端安装智慧喷淋装置,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全方位覆盖。与此同时,要事先设定好烟感标准,并配置设备自感元件,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消防监管水平。
高层建筑物业可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和消防演练,确保在发生火灾后,居住人员可以从容有序地逃生,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防火工作,增强建筑内居民的防火意识。对于防火单位而言,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做好防火工作,可以在居民区、商场、学校等人群密度较大的地方,进行规范化的消防安全宣传,对火灾逃生、防火知识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提高人们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为抢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消防安全的宣传时,应该重点介绍高层建筑内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疏散次序等。各个街道、社区要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开展疏散救援、消防常识等培训,使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应急扑救技能以及较好的自我逃脱技能,从而增加火灾逃脱知识的普及程度和覆盖面,尽量降低火灾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
同时,还要强化高层建筑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工程的建设品质。为防止遗留火灾隐患,应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切实的监管,以提升建筑的总体建设品质和成效。要对施工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全面的考核,选择专业性强、可信度高的施工队伍。管理人员要制定更高效的管理方式和监控系统,提升全部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6]。高层建筑的建造工艺十分繁杂,加上所处的特殊环境,要严格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与高层建筑的特点相结合,制订相应的监理措施,并持续改进监理体系,及时发现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完善的装饰材料的使用制度,尽可能地在装修过程中使用非易燃物质,为开展后续的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监视中应用先进技术,为火灾监视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以智能城市防火系统建设为例,通过建立智慧网络系统,加强远程监测,实现对高层建筑全面、无盲区的监视,根据管理要求,将自动防火装置设置到各楼层。先进的自动化装置可以对火灾隐患及时响应,使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排除危险源,从而防止更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相对于传统的消防自动警报系统,高层建筑中的远程监视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消防需要。比如,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影像资料,精确识别到燃烧的浓烟,并发出警报。通过自动喷淋扑救装置和消防栓,实现远程在线监测的同时,实现对火灾的智能控制。
同时,智能城市防火系统可对人员的逃生路线及被困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协助逃生工作的开展。高层建筑在使用消防监督系统时,可以建立电器火灾监督系统,对电器的温度和电流等数值进行实时的监测,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手机App 或计算机端,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提升防火监督工作的及时性和动态性,促进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7]。
目前,高层建筑中,火灾安全隐患较大,受大功率家电和装修等因素的影响,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和监管工作存在一定困难。为营造一个安全、优质的居住条件,要加强高层建筑的防火监督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做好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规划工作,构建健全的消防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人们的消防安全观念,使人们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贯彻消防防火监督工作,最大程度地防止高层建筑火灾事件的发生,提升高层建筑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