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服务汽车产业“走出去”策略研究

2023-12-26 21:56王莉莉
教育观察 2023年28期
关键词:走出去汽车产业国际化

王莉莉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广西柳州,545036)

一、引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2022年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屡创月度历史新高,自8月份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突破300万辆,有效推动行业整体增长。[1]东盟拥有较为发达的汽车产业并积极推进汽车产业电动化发展。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东盟地区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焦点,世界各大品牌汽车企业纷纷涌入东盟市场。[2]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一带一路”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汽车产业“走出去”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3]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本文立足汽车产业,开展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服务汽车产业“走出去”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形势分析

(一)服务企业“走出去”以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是重要战略

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发便捷,社会对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为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好办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职业学校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4]2022年,《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推广“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5]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首个重要指导文件,肯定了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重要枢纽,正加快布局,制定关于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的实施方案。职教教育“走出去”正是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举措。

(二)汽车产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应为汽车产业“走出去”服务

国家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7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国际品牌建设滞缓、企业实力亟待提高、产能过剩风险显现等问题,并提出“提升品牌质量,打造国际领军企业”,“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发展能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产品、服务、技术和标准协同“走出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6]文件中多次出现与汽车产业国际化相关的关键字,“国际”72次,“人才”21次,“海外”9次,“世界”8次,“一带一路”5次,“走出去”3次。此外,2020年10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再次提到,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同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7]由此可知,国家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以服务汽车产业“走出去”。

(三)政校企多方联动对接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迫切需求

开拓海外市场是各大汽车企业竞争的重要方向。广西有面向东盟的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区位优势,而汽车是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总部在广西柳州的龙头汽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菱)是中国面向东盟“走出去”的典型范式,其在印尼建立了汽车生产基地,同时带动了供应商在印尼投产,成功开拓了印尼市场,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Air ev成为G20峰会的官方用车,提升了品牌的世界影响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五菱加快部署发展战略,在2022年提出了“一二五”工程:“一”是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二”是打造纯电、混动两个百万级产品群,“五”是构建五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一二五”工程得到了自治区政府和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8]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五菱有着深厚的国际化合作基础,双方共建的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和印尼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教育培训中心,为企业的海外基地培养了400多名印尼高端技术技能人才。[9]五菱的“一二五”工程为职业教育服务汽车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

三、存在的问题

教育国际化程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广。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体量太小。[10]为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许多院校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领域,广西在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平台优势,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院校在国际化方面均有所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西在服务汽车“走出去”方面的探索还是比较少。目前,国内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培训基地等方面,针对协助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如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缺乏合作沟通的平台,学校对“走出去”企业的需求认识不够,企业对学校是否能提供人才、技术、文化等了解不深。高职院校“走出去”项目多采取与目的国院校合作的模式,由于缺乏政府或企业的介入,项目质量得不到保障,项目建设可持续性差。[11]本研究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和参与企业调研发现,职业教育服务汽车产业“走出去”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各国教育水平和条件差异较大,具体到教育教学,主要表现为“走出去”的中国院校在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衔接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缺乏与企业和境外联合办学机构互通互融的教学标准与教学资源。因此,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打造师资团队,组织实践教学等是解决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

二是汽车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的本土技能型人才不足,技能型人才由于技术标准不同、对中国企业缺乏认同等各类原因,无法为中国企业提供有效服务。服务企业“走出去”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职业教育发展国际化教育,仍需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解决“走出去”所面临的技术和标准等难题。

三是当前国际社会形势复杂,贸易竞争激烈,价值存在文化壁垒,职业教育“走出去”面临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如何培养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培养认同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文化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四、策略构建

(一)人才培养策略

汽车行业走向中高端输出产能需要国际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人才培养策略为培养汽车产业国际化人才提供人才规格、培养培训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基本指导。

1.产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在国外建立分厂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可联合国外学校开展招生/招工,留学生/员工可到国内开展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同时,校企可联合成立国外分校和培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国外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把中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标准分享给国外分校和培训基地。为了使培养的国际化人才能更快适应企业海外基地的工作,校企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企业的典型案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校企应联合构建国内外产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多边协同、育训一体的人才培养的国际理念,以实现人才培养培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应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服务汽车行业“走出去”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参考的行动方案,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制度保障双方权益,让职业教育服务汽车行业“走出去”的各项建设得到良性的持续发展。

2.多情境联动的教学模式

校企应探索国内外多情境联动的教学模式,包括国内现场教学、国外现场教学、国内外联动教学。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对象有国际订单留学生、国外分校本土学生、企业的海外本土员工等。教学场地有学校和企业,学校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国际订单培养的留学生在国内学校和企业交替完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三年回到企业的国外基地继续顶岗实习。国外分校的本土学生在国外学习语言和基本知识后,到国内继续进行学历学习。企业海外本土员工也会到国内进行短期培训或者到企业国内基地培训。此外,学校可充分利用国际教育网络平台,结合实时通信工具,线上线下融合完成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学。

3.一体化、全球化共建共享资源

针对面向东盟的发展需求,针对国际学历教育学生、跨国企业海外员工、国内员工的国际化及个性化需求,学校应结合专业群课程体系、技能等级要求,整合教师助力企业海外基地解决专业问题的典型案例并融入培养培训教材,打造一体化双语教材及教学培训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整套囊括中文、英语、印尼语、老挝语等多种语言的教材及课程,同步制作微课、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实专业教学资源库,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共建共享的国际化线上教学平台会面向国外推出“语言+职业技能”的国际化优质课程、优质教材和培训资源包,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4.“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师资团队

国际化人才既要懂技术技能,又要懂语言、懂文化。因此,打造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学校需要打造一支由“语言教师+专业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培训教师”构成的,“懂语言,懂教学,懂文化,懂技术”的师资团队,可聘任懂中文且懂国外当地语言的教师担任语言教师。留学生需掌握基本的中文后,再接受国内专业教师的专业和技能教学。校企专兼的技能大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负责企业的实践教学,专门的培训教师负责职前职后的培训教学。同时,国内外的师资应开展互派行动,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能力。国外教师可到国内进行培训提升,国内教师可到国外开展教学与培训以及留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通过打造特色的“四位一体”国际化师资团队,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

(二)构建技术服务策略

汽车产业在海外投资建厂或建立全球技术服务体系,实施的是中国的技术标准,但企业的技术标准如何输出并得到海外的认可才是“走出去”的关键。企业可尝试搭建汽车产业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并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通过引入平台用户,得到国外协同培养国家的认可,为汽车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技术支持,争取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中国企业标准。企业产品销售海外,学校可派出高级技术培训师到企业海外售后技术服务点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培训,解决企业海外售后服务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海外售后服务的技术水平。

(三)构建文化交流策略

学校可按照来华留学生当地的风俗文化布置宿舍、教室等常见场所,让留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友好与包容。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让国内外学生相互展示双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通过带领来华留学生参加国内的文化相关比赛,如朗诵比赛、征文比赛、才艺展示大赛、茶艺比赛等,帮助来华留学生融入中国文化,增强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工匠精神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因此,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同样需要融入工匠精神。学校可通过校企共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鲁班工坊”等平台,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学生到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践,充分感受工匠文化。工匠精神也是汽车企业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对来华订单培养的国际留学生而言,提前接触中国企业文化十分必要,他们需要在中国留学期间参与企业见习、跟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跟技能大师、企业师傅结对子开展技术和文化交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逐渐认同中国的企业文化。

五、实践探索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国际化产教融合方面有深入研究,与知名跨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合作紧密,国际化项目得到教育部、自治区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多次在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等会上做典型发言,形成的职业理念,以及同协同企业制定的教学标准和行业标准获得了印尼、老挝等国家的认可和采纳。因此,下文将以我校为例,探讨服务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实践探索,为开展服务汽车产业“走出去”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一)依托人才培养策略,形成特色的国际化汽车产业人才育训标准

我校与五菱等区域汽车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化人才育训合作项目,提出了“国内外协同、线上线下融合、企业学校交替”的高职院校助力跨国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理念,构建了高职院校助力跨国企业国际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育训一体化”模式。一是开发了产教融合对接企业标准的国际育训课程体系:建构基于国际在线平台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方式,打造国际育训一体师资团队,建立了国际化“校企校”育训一体化基地,形成了政校企协同助力跨国企业国际化人才供给的长效机制。二是形成系列校企合作的育训一体方案:校企共同制定系列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方案,共建育训一体双语教学资源库,已完成一批微课、视频等国际育训资源的制作,编写了系列中英、印尼、老挝语特色教材。如开发出“十四五”省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FANUC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得到自治区级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认定的课程有“FANUC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技术”“FANUC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汽车构造”“现代电气控制技术”;2021年的“中印尼汽车产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入选全国第四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项目”;2022年的“中国—老挝境外办学项目”成功入选8个全国“鲁班工坊”有条件运营项目之一。我校通过助力汽车企业“走出去”,形成了特色的国际化汽车产业人才育训标准,并将标准与印尼和老挝共享,得到了企业和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二)依托技术服务策略,创建特色的校企共建的汽车技术服务平台

我校与多家汽车龙头企业共建中国印尼SGMW汽车学院、印尼中国SGMW汽车培训中心、五菱汽车全球定制化服务中心、敏捷试制产业学院、东风柳汽全球技术服务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研发中心、柳州市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柳州市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商用车检测和维修工程技术中心、柳州发那科工业机器人学院等多元化产学研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迈向全球中高端产业。学院为五菱编制了全球化的微型新能源汽车个性化定制标准——《微型新能源汽车改色膜施工标准》。该标准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标准,配备国际化技术服务微课制作,为企业全球服务网点提供了技术支持,不断提升国际化社会服务能力。我校还依托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国技术服务,有力推动了企业全球服务体系建设。企业“走出去”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区域龙头企业走向全球中高端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依托文化交流策略,提升特色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影响力

我校以“鲁班工坊”“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文化平台,创建“弘扬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工匠”育人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以鲁班工匠的历史文化元素,新时代大国工匠、全国劳模的先进事迹为传播点,向海内外育人基地分享中国杰出产业工匠的成才之路,弘扬工匠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院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分享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如技能大师进课堂、中华寻根活动、体验中国习俗活动、学习中华礼仪课堂、参加文化比赛等。我校还与五菱合作共建“易泽武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广西汽车集团合作共建“郑志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大师引领,将专业意识、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中国的职业教育工匠文化向外传播,更好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六、结语

构建高职院校助力汽车产业“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交流策略,有利于提升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影响力,为职业教育国际化贡献特色“实践方案”。中国在推动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应与全球分享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以推动中外产业、教育的不断交流,形成职业教育国际命运共同体,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伴随汽车产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需要和技术需要,也是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具体实践。职业教育面向东盟汽车产业“走出去”的策略为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猜你喜欢
走出去汽车产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