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寻古记

2023-12-26 08:25侯仰军
时代邮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井陉天长城隍庙

● 侯仰军

金秋十月,我决定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看一看。凌晨5点多,我乘坐的火车到达石家庄北站。从石家庄市区到井陉,交通很方便,开车只需要半个多小时。

上午参观古村落,参加井陉县民宿民俗交流会。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一民对我说:“你是学考古的,一定要去天长镇看一看,那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有保存至今的古宋城。”

下午在去天长古镇的一个路口,我看见一座古桥。这是一座独拱石桥,至今还在使用。桥体全部用青石筑成,拱券的正上方雕刻着一个吸水兽,吸水兽两侧,雕刻着狮子、麒麟、天马、大象,栩栩如生。据介绍,这座桥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原名“天威军石桥”,后改称“通济桥”,是河北省屈指可数的北宋古石桥。难以想象,这座古桥近千年来不仅经历了一次次的洪水冲刷,更经受了井陉矿区煤炭外运过往车辆的一次次重压,至今还能发挥她应有的作用。由此我也想到,井陉县处处有历史。

通济桥距离天长古镇不到2公里,我们很快就到了古城之下。城墙用石头筑成,紧靠绵河(古称绵蔓河),依然高大巍峨。一块块大型鹅卵石在城墙上清晰可见,显然是就地取材。女墙则是用青砖砌成的,显然是明代所建。大南门有瓮城。与别的瓮城不同的是,除了南北各有城门之外,在东南角还有一个小门,叫宁河门,是为了泄洪专门建的。沿着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我们先后看了右相府、“王家大院”、城隍庙、蔡家巷、皆山书院等等。走进古城就会发现,这里北高南低,像一个簸箕,因而被称为“簸箕城”。由于北靠天长岭,有一道天然屏障,所以古城一直没有开北门,只有南、西、东三座城门。

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天长古镇素有“燕晋通衢”之称。近年发现的唐朝大和元年(827年)墓志中有“天长城隅”一词,可认定这里在唐中晚期已建有城池。唐末藩镇割据,此地为军事要隘,遂改称“天长军”,五代后晋时,又改为“天威军”。当时,井陉境内北有县治天护城,南有天威军。在井陉曾出土过一种瓷瓶,上面刻着铭文“天威军官瓶”五个大字,就是例证。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把井陉县治迁至天威军,这里也就成了井陉县城。1958年,由于井陉、获鹿两县合并,县治迁到了微水镇,这里改为天长镇。也就是说,天长古城作为井陉县治达883年。由于天长古城是宋朝在唐代城池的基础上建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好,又叫天长宋古城。当然,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也多有修缮和增建。

天长古城能够保留至今,首先得益于她的地理位置。由于在太行山区,大规模的战争较少,又没有大的洪水侵袭,城池被摧毁的概率要小一些。其次,也与她的历史机遇有关。天长古城建城初期,只是一个军镇,不是县城,躲过了北宋初年的“拆墙运动”。第三,井陉有重视文化的传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在天长古城参观时,我看到城隍庙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见到游客会主动讲解城隍庙的历史文化。一个细节,反映出当地老百姓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回井陉县城的路上,我们在南横口村看陶瓷时,听到广播喇叭里在给村民发通知,说重阳节当天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去吃水饺。据了解,井陉很多村庄都要搞活动,为老人过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论是天长古镇这样有形的文化古迹,还是传统节日这样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猜你喜欢
井陉天长城隍庙
井陉地望考辨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新时代井陉拉花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水与战争之三 井陉之战
天长 深层次改革的强大合力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当代愚公张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