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诊断与改进策略

2023-12-26 18:38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韩彩云
天津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文本教学方法儿童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 韩彩云

基于儿童视角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整个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引领他们融入真情,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让整个课程教学满足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的大方向,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等方面分析了教学问题之所在,然后从儿童视角提出改进建议,目的是让学生的语文课程实践更科学、合理和富有导向性,支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了落实这一需求,教师要将教室变成“学室”,将学习还给学生,以“追求理解”为导向实施教学。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诊断与改进策略的研究便为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促使教师开展基于学科角度的儿童研究,挖掘每一个学生特有的闪光点,塑造独特的教学风格,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及个体独特性,为他们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有效发展。

一、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诊断

(一)教师缺乏儿童本位意识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按照教学大纲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但是基于新课标视角,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体现个体差异性,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本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设计出契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以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为导向加以落实。然而大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一点,缺乏“儿童本位”意识,导致教学理念存在诸多不足,有待更新,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语文教学活动难以体现语文课程的魅力,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实际需求相背离,导致整个语文教学效率极其低下,难以促进学生获得深层且多元发展。

(二)教师难以运用多元方法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并没有真正理解儿童视角的内涵,没能真正践行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固化,不能以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为目标设计高效、多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学生在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时并没有真正吸收语文知识,也没有彰显自身的个性化思维,理解语文课本中所蕴藏的情感体验,难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无法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味追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但是没有尊重儿童的真正需求。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素养及学习思维发展均有所限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教学实践活动伪儿童化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科学创设,贯彻“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理念方法,这是充分彰显“学生本位”的重要途径。然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伪儿童化”的情况,依旧采用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内容填充,完全忽略了从儿童角度看待问题。教师既没能通过自身对课本教材的深入解读,创设契合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也没能依据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群,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导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性不强,难以展开多元化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及素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展开的教学实践活动只是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引导,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延伸,忽视了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二、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改进策略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诊断之后,教师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从儿童视角出发,找到小学语文改进策略,发现、认识、理解儿童,引领他们展开高质量的课程学习。

(一)教学理念:遵循儿童生长规律

教学理念将支撑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因而教师应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教学理念,顺应天性,开启智性,尊重个性,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下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为例,展现以遵循儿童成长规律为教学理念支撑展开的教学设计策略。

1.顺应天性。

儿童的成长不可替代,具有自己的成长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培养他们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尊重不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支持,让整个教学顺应学生天性。

例如:课文中出现了一个多音字“啊”,需要学生体会不同句子中不同的读音,具象感知其表达的不同语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览全文,找到带有“啊”的句子,如“蹦啊跳啊”“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随即教师可以充分彰显学生天性,让他们基于自身的理解及情绪认知基础,自由朗读这些句子。学生将在自由的朗读中理解不同“啊”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顺利展开课程教学。

2.开启智性。

儿童的智性分为许多不同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激发他们的潜能,依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学习路线,引发他们的成长蜕变。从“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不断激励并引领他们高效实践。

例如:教师要明白本篇文章所展现出来的人文素养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怀有一颗奉献感恩之心。为了让学生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持续深化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包裹的来历,体会鼹鼠先生从兴奋到懊丧的心理过程,再从开满鲜花的小路中获得有关美的认知,以生成人文素养。

3.尊重个性。

教师应该聚焦有组织的、多样化的、富有参与感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参与中探究、体验、发现、表达、操作,有效领悟知识内容,丰富自身的精神实践,从而促进他们发展。

例如:结束本篇课文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聚焦“美好的礼物”或者“生活中美好的瞬间”这一主题,引领学生多元交互、自由表达、自主发现,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美好瞬间或者收到过的比较美好的礼物,让他们能够实现读与说的协调统一。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练笔”实践,达成读与写的统一,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

(二)教学方法:展现儿童思维方式

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展现儿童思维方式,要能引导学生以自己特有的经验和思维方式解读作品,让整个教学方法的运用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达成他们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下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找春天》为例,综合分析展现儿童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使用策略。

1.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

语文课程教学应该从学生出发,站在儿童视角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一同解读文本,让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学习的困惑等融入文本解读。这样的文本解读不仅是教师凭借个体阅读经验和教学经验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而是让学生成为文本解读的真正参与者,让他们能够基于自身的思考透析文本内容,获得与之相关的文本体验。

例如: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题目说出自己的疑惑。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思考“谁在找春天”“在哪里找春天”“最后找到了春天吗”等问题。基于学生的思考,教师与学生一同解读文本,使学生成为文本解读的主要参与者,也将促使他们在自主化的文本解读中感悟文章所展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实现高质量的文本解读。

2.发现并解读文本的“趣”。

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更喜欢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基于儿童视角进行文本解读。假设自己是学生,初次遇到这篇课文时应该怎样阅读,以此为基础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趣”,解读文本的“趣”,自主走进语文课堂。

例如:本篇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因而教师基于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在选取教学方法的时候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通过录制视频、拍摄照片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积累更直观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入有关描写春天的绘本。如《遇见春天》《小熊布鲁诺的春天》《小牛的春天》《小熊的春天》等,借助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以富有趣味性的阅读及生活经验认知,在文本阅读中“找春天”,完成高质量的阅读实践操作。

(三)教学实践:情境任务双向导引

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应该以情境任务为导向,引领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基础完成自主化探索。因而教师要聚焦新课标指示,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创设任务大情境,设计细小的任务分支,搭建支架,引领学生展开高质量的阅读实践,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发展。下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难忘的泼水节》为例,探寻以情境任务双向导引的教学实践策略。

1.任务大情境创设。

任务大情境的创设与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同。大情境应该指向任务群活动设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时候,均围绕这一情境实践。所以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深度解析课本教材,定位具体的任务群,以此来设计大情境。

例如:《难忘的泼水节》所在的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也是首次以“革命先辈”为题材的单元。本篇课文通过亲切、温暖的文字,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认识了革命领袖,感受革命领袖就在身边,能够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同时心存感激。学生在阅读这一文本的时候,要感受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快乐之情以及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基于本单元人文主题定位以及学习任务群建议,教师所创设的任务大情境就是“讲述革命故事”。基于这一大情境,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群,巧妙搭建支架,助力革命故事的有效讲述。

2.学习任务群设计。

学习任务群设计要紧扣任务大情境,体现真实有效。每一个任务均对应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化的实践操作,在层次递进的学习任务群完成中讲述革命故事。对此,教师根据本篇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群:

第一,以课文插图解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段落直接描写了这幅插图的内容。找出具体段落之后,再找到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逐渐清晰自己的认知,实现插图与文本内容的横纵关联。

第二,以词串关联说内容。在这一任务中,教师要聚焦重要事物和动词的关联,让学生将其结合起来,清楚、准确地描述场面。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聚焦三个感人的画面:欢迎盛况、微笑走来、泼水祝福等,在每一个画面中找到关键词,串联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个画面的内容,一步步引领学生在解读文本内容时不仅要关注重要事物,还要关注表示动作的词语,更好地解读文本内容。

第三,以背景资料悟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补充有关周总理的生平背景资料,让学生从多元化的资料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同时,凭借资料内容深刻感受周总理对人民节日的重视以及对人民真诚的爱,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四,以图片资料升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应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关键词“鲜红的地毯”,让他们自由表述“鲜红地毯”的应用场景,再为其展示用花瓣做成地毯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感受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爱,以此升华学生的情感素养。

如上,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聚焦了大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说、悟、升四个步骤,从感性到理性,逐层深化,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展现了他们的情感认知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儿童视角创新教学,优化模式,让整个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基于教学现状完成教学诊断,从儿童视角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让教学体现儿童思想及儿童意识,回归教育本质。

猜你喜欢
文本教学方法儿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六·一”——我们过年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