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艾琳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管理会计是传统会计的延伸和发展,属于传统会计的分支。在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运用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提高企业账目的细化程度,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的预算机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其预算组织架构逐渐与企业发展目标脱节,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合理使用,并基于开展的业务以及管理规划对财务管理进行指导,促使管理会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发挥实际的作用,提高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在构建预算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其目的在于对各种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实现对于企业的有效管理。而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管理财务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预算编制帮助各部门开展各项业务,并实现对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于企业员工的精准考核。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通过统筹和控制企业内部资源的方式,实现对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管理者后续做出科学的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1]。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各项财务信息的收集以及整合,提高企业计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其既需要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管理的职能。管理会计要想在企业决策战略中发挥实际作用,必须精准地把握企业的发展现状,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发挥自身的前瞻性价值。管理会计核算体系能够覆盖企业经营的各项业务以及经营管理情况,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在企业制定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作为依据和参考。而管理会计则能够把握企业生产产品的各项成本以及预算情况,因此,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全面预算体系中,能够对产品情况进行细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基于不同的立场看待企业的管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思维差异。作为企业的基层员工,其需要不定期接受企业的考核,承担着业绩的压力,因此需要预算管理为其预留出较大的弹性空间,提高考核的精准性以及公平性。从基层员工视角看待企业经营的过程,通常会高估企业的费用因素,而低估企业的收入因素,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弹性空间较大[2]。而企业管理层则会立足于企业自身经营现状,提升预算结果的合理性,促使全面预算在企业中发挥最大化的效用。对企业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而言,其所站的立场不同,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管理者需要兼顾基础员工的管理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管理中主要通过两个科目发挥作用,一是收入,二是费用,并通过制定判断标准的方式,从宏观角度看待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以促使企业制定更加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相结合,但是,由于管理层对于全面预算的认知不足,导致在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造成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不足,阻碍企业的发展。
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全面预算管理都缺乏明确的认知,难以掌握预算的本质及特征,在开展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只是为了预算而预算,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而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企业管理者因为缺乏对于预算管理的认知,无法切实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难以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另外,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预算管理是一种财务行为,归责于财务部门,无需将预算管理工作延伸到企业的经营中,这种错误的管理理念导致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难以发挥作用,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
企业管理者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企业发展战略没有进行缜密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经营中,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动机和应用条件,使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的脱节,在设定预算目标时缺乏科学性。预算管理目标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尤其在企业发展战略的环境下,制定预算管理目标不仅需要对企业发展管理进行静态分析,还应当对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动态分析,并结合市场内外部的发展趋势对企业预算管理目标进行科学制定,以便适应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
虽然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将管理会计方法逐步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内部的发展问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导致预算管理与管理会计无法切实地发挥作用。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预算工作进行监督,并为其设立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以提高预算管理的专业性。但是,在部分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预算管理效果不显著,无法切实地执行预算管理。企业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较慢,企业内部人员缺乏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降低预算管理工作的职能,阻碍了企业管理会计的有效发挥。
管理会计履行自身职能,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掌握财务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通过对管理会计调查来看,管理会计领域专业人才存在缺口,相关的技能知识不足以满足企业全面管理的要求,无法协助企业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因此管理会计在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深入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管理会计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技巧,学习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以便能够知晓评估企业的财务指标。其次,在企业内部加强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真正做到管理会计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结合,让全员意识到管理会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最后,企业管理者要时刻关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变化趋势,以便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能够利用管理会计数据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结合推动企业创收。
企业应当科学地制定预算管理目标,以便为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指导,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客观性。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一方面,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和各项标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以便为后续企业经营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精细划分企业管理战略目标,将总目标拆分成各个子目标,并下放至企业各个部门,提升企业战略目标的可执行性,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多维度的预算管理模型,促进管理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一体化发展。首先,转变预算管理工作的模式,利用成本法构建多维的预算管理指标。成本法是基于企业的作业流程,对成本项目的各项成本数据进行收集,以便拆分企业作业的动机。通过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分解,将其纳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维度中,以便提高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企业还需要制定预算测算模型,在企业发展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环境,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后续需要抢占的市场份额,以便确定企业的财务目标和业务目标。最后,提高预算测算的前瞻性,在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为目标,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对企业现今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并与业务部门进行对接,以便完善企业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以及计算考核功能,发挥预算管理在市场中的作用。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实践经验,以便为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提供助力。首先,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如提升对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相关科目知识的认知,同时掌握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以便应用专业能力为企业解决问题。其次,积极参加实践培训,做到学以致用,管理会计人员基于企业经营的财务情况,分析企业发展规律,必要时在企业内部轮岗,以便深化基层岗位认知。最后,注重自我提升,管理会计作为专业人员要凭借约束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发挥管理会计作用的有效手段。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成立预算管理部门的方式,令其承担预算以及决策的双重职能,并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邀请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参与其中,促使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履行多重职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制定合理的经营计划,明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以及指标,并对企业的资金调动进行审核,以便加强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3]。其次,对预算日常管理机构进行完善,日常预算管理部门是预算管理部门的下设部门,主要负责对预算工作的协调和规划,并通过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对目标预算以及编制进行制定,与企业管理部门协商,做出后续预算管理工作安排。最后,企业还需要建立预算执行部门,在执行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切实地实行预算计划和预算编制,并对预算工作的效用进行分析。
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中,预算能够明确反映出企业的集权和分权特征。传统预算工作主要针对集权制的企业架构,其主要通过授权企业组织的方式开展企业管理,采用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不能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企业的发展政策做出动态调整,降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因此,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将高效的管理会计工作应用其中,通过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4]。在管理会计工作的推动下,明确处理企业的分权和集权关系,做到对企业权利的限制,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的活力和创造力,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应提高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使其成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预算工作与管理会计的整体协调性,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