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芭蕾舞剧是一种源于西方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高雅脱俗的舞台背景,优美动听的音乐,柔美灵动的舞姿及深刻的情感表达,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使观众受到强烈的视觉、听觉和情感冲击。中国特色芭蕾舞剧本身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使观众感受到独具魅力的本土文化,进而形成与西方审美相结合的艺术产物。当代中国芭蕾舞剧愈加重视跨艺术表达,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内容,也增添了艺术表现色彩,为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芭蕾舞剧在中国的发展可划分为引进、探索、创新与繁荣发展四个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的引进阶段,中国重视吸收芭蕾舞剧文化精髓,学习芭蕾舞剧表演技巧。特别是各地成立了芭蕾舞蹈团,选拔与培养优秀的演员,并开始在国内及国外进行演出。演员们依托过硬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上世纪60年代的探索阶段,中国重视将民族文化融入到芭蕾舞剧中,一些艺术工作者探寻将民族文化包括传统音乐、舞蹈、美术等元素融入芭蕾舞的可能性,在不断地尝试中创作出了富有民族色彩的芭蕾舞剧作品,提高了芭蕾舞剧在中国艺术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在上世纪70年代后的创新阶段,中国芭蕾舞剧在创作上有了更多、更大的突破,艺术家们尝试将芭蕾舞剧与现代舞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丰富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内容与形式,为其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时期的繁荣发展阶段,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对芭蕾舞剧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院校、艺术工作者和舞蹈家积极参与到芭蕾舞剧的创作与演出中,贡献了大量的优秀芭蕾舞剧作品。如今,无论是经典保留剧目还是创新排演作品,都展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契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中国芭蕾舞剧早已自成一派,在形式上,注重吸收国际先进的舞蹈理念,将舞技与艺术相融合,赋予中国芭蕾舞剧新的生命力。在内容上,注重贴合现实生活,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展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同时加强对戏曲、杂技、武术、民族舞蹈、现代舞等元素的吸收利用,使得中国芭蕾舞剧更加多样化和富有活力,使其成为发展中华文化的载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中国芭蕾舞剧在汲取西方芭蕾舞剧表演技巧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对芭蕾舞剧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逐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跨艺术表达不仅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中国芭蕾舞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首先,这种跨艺术表达方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将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中国芭蕾舞剧展现出与西方芭蕾舞剧截然不同的艺术风采。一方面,使中国观众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找到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使西方观众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将中国古典艺术推向世界舞台。其次,这种跨艺术表达方式能够拉近中西方文化的距离,促进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对于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另外,中国芭蕾舞剧的跨艺术表达还有利于丰富国民的审美情趣,以及提升国民的审美素养和能力。特别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芭蕾舞剧艺术的过程中,通过演员们的表演可以开阔人们的审美视野,拓展人们的审美思维,使人们积累到丰富的审美知识与技能。这无疑对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跨艺术表达是在东西方文化互补和融合中一步步实现的,通过融合吸收芭蕾舞剧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给观众带来了极致的审美体验。在当代中国芭蕾舞剧中,中西舞蹈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中西方舞蹈组合在一起,而是以互相包容、互相渗透的形式创作出属于中国观众能够理解并且欣赏的艺术作品,并赋予芭蕾舞剧以深刻的艺术内涵及丰富的韵律和意境表现。具体而言,中国芭蕾舞剧在保留基本芭蕾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吸收了如民间舞、秧歌舞、孔雀舞、踏歌、盘鼓舞、龙舞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髓,由演员在表演中进行呈现,使之成为芭蕾舞剧艺术的一大亮点。例如,《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芭蕾舞剧,演员以精湛的芭蕾技巧和颇富古典意境的细腻演绎,再现了大观园内的经典人物,将中华人文哲思中的深邃意蕴释放出来。芭蕾舞剧《西施》以拥有“沉鱼之容”的越国女子西施为主线,讲述了吴越相争这段国仇家恨的历史,以及在历史沉浮中人物的命运与抉择。该剧虽然讲述的是传统中国故事,但却用西方的足尖艺术配合经典交响乐,打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在平衡东西方文化的同时,重新解读了这部中国传统故事,整个作品结构紧凑、脉络清晰、芭蕾交响完美融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芭蕾舞剧是以音乐和舞蹈为支撑的表演艺术,在当代中国芭蕾舞剧中,对于音乐和舞蹈关系的把握与运用尤为重视。如在创作舞剧音乐时,作曲家们通常根据舞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表达需要,采用独特的音乐语汇和乐器组合,为每个舞蹈场景乃至每个舞蹈动作赋予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促进人物情感的表达。也就是说,作曲家需要为整个舞剧配上与之协调一致的音乐,使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相对应,音乐韵律契合舞剧主题内容,让音乐和舞蹈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舞剧的内涵。在此艺术表达中,音乐与舞蹈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成为芭蕾舞剧个性的表达方式,也是其艺术风格魅力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也只有让音乐与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升华观赏芭蕾舞剧艺术。例如,《梁祝》这一经典芭蕾舞剧作品是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为基调,依托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进行演奏,配合演员优美的芭蕾舞蹈动作,能够将观众快速代入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情境之中,使观众在想象、思考与审美中收获更多的美感享受和思想启发。再比如,当代原创芭蕾舞剧《沂蒙》这一作品,在保留经典元素与韵味的基础上,加入了民族服饰、民间音乐和戏曲等传统元素,生动再现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山东沂蒙的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谱写出新时代的芭蕾颂歌。可以说,这种音乐与舞蹈的交叉表现是芭蕾舞剧艺术表演的核心,这种对于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考量与运用方法也为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当然,中国芭蕾舞剧音乐创作不仅可以从传统民间音乐中寻找素材和灵感,还可以引入更多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和电子音乐,进一步丰富中国芭蕾舞剧音乐表现形式,使其与芭蕾舞蹈相结合,促进中国芭蕾舞剧艺术形象的树立,进而在全世界的艺术文化交流中获得更多的认可。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跨艺术表达不仅体现在音乐和舞蹈的交叉表现上,也体现在舞美设计和现代科技的运用上。在舞美设计方面,设计者通常会将抽象艺术、光影效果与芭蕾舞剧的特性相结合,依托独特的线条、造型和色彩等技法,结合灯光、布景、服饰等手段,创造出一部富有艺术美感,具有视觉冲击感和心灵震撼力的舞剧,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观赏印象。例如,原创芭蕾舞剧《壮丽的云》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不断突破身体、精神和技术极限,圆满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感人事迹。该剧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以独特的视角、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芭蕾民族化的理念中讲述中国故事。整部舞剧中,科学元素遍布舞台,也贯穿整场演出。发现粒子、九次运算、提炼等科技工作通过一幕幕创意十足的舞蹈呈现出来。独特的舞蹈、震撼的舞美让舞剧充满了独特的气质。此外,上述芭蕾舞剧作品的设计者还注重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重视汲取观众的观演意见,对舞剧内容进行了改动,使得观众获得了更多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在现代科技运用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呈现芭蕾舞剧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可以采用投影仪、LED显示屏、多媒体等先进的舞台技术和设备,为观众呈现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多感官的沉浸式观演体验。通过加强对灯光音效的设计,突出舞蹈动作和音乐旋律的韵味,使观众快速沉浸在舞剧主题的情感基调中,分析故事情节的走向,从而深刻感受舞剧的艺术内涵。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跨艺术表达还体现在跨艺术形式与跨文化元素的结合上。在芭蕾舞剧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不限于单一的创作手法,站在融合的视角上,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艺术精髓,比如引入京剧、越剧、豫剧等戏剧的唱腔,引用二胡、古筝、唢呐、古琴等民族乐器,吸收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及手、眼、身、法、步等技巧,以及少数民族传统纹样图案,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服饰等,以使舞剧展现出强烈的传统文化特色,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能够为芭蕾舞剧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如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在有了具备之后,将传统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与西方芭蕾舞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可以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升华舞剧的文化内涵。比如《风雪夜归人》《白蛇传》等芭蕾舞剧,让芭蕾在以经典名著、神话故事色彩为基础的爱情故事中自由表达,让浪漫与婉约相得益彰,唯美与抒怀相映成趣。再如在某场芭蕾舞剧中,观众除了看到优雅的芭蕾舞蹈动作,还看到了京剧、川剧、豫剧等中国传统戏剧的融合,以及看到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舞蹈。这不仅为芭蕾舞剧增添了文化底蕴,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艺术性不仅仅是对艺术的表达,也是对文化的表达。当代中国芭蕾舞剧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给养。比如在哲学思想方面,可以从传统的道家、儒家、法家等思想中汲取养料,应用在台词、表情和舞蹈动作中,以体现舞剧在哲学思想方面的深层次思考。在文学艺术方面,可以从古代文学的经典故事和人物中进行取材,为芭蕾舞剧的创作提供素材。在历史传统方面,可以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找寻资料,获得创作的灵感,使中国芭蕾舞剧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跨艺术表达本身是对单一艺术表达的一种突破与创新。从作品创作到表演,当代中国芭蕾舞剧已不再局限于单一身份的创作者和演员。在创作作品时,有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演员、历史学家等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旨在创作出一部充满艺术色彩的优秀舞剧作品。在表演舞剧时,也有音乐家、演员、画家等多领域专业人士的合作,旨在让观众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享受。可以说,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跨艺术表达汇聚了各领域的人才,既包括舞蹈演员、音乐演奏者、美术设计者等专门领域的人才,也包括跨艺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对于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这些跨界人才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将各种艺术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升了艺术含量,给观众带来极佳的艺术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舞剧创作与表演的跨界人才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因为,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舞剧的排练场上,他们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和形象的塑造,使每一个舞步与音乐符号呈现出更高的情感真挚。而且,在戏剧构思上,他们也能够给出源源不断的创意,让观众领略到舞蹈艺术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就现实情况来说,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还应加快步伐,促进更多跨界人才的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依托各类艺术展览、讲座和研讨会,来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创作与表演的合作中,将中国芭蕾舞剧艺术推向新的高度,将中国芭蕾舞剧传播至世界各地,获得更多观众的支持与认可。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芭蕾舞剧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加强中国芭蕾舞剧跨艺术表达势在必行。通过将中西方舞蹈文化的融合,把握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加强舞美设计与现代科技的运用,注重跨艺术形式与跨文化元素的结合,以及加强舞剧创作与表演的跨界合作,以实现多种艺术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中国芭蕾舞剧艺术含量,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享受。同时也充分利用芭蕾舞剧这一平台,将中国艺术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