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丽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融媒体中心)
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纪录片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泛娱乐化、商业化、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极大阻碍了电视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使电视纪录片传播逐渐偏离了“真实揭示生活现实意义,反映事物变化”这一宗旨。相关部门提高对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探索针对性的问题应对措施,成为电视纪录片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媒体融合主要是指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媒介间实现技术与内容相融合,以达到更大范围内使用信息资源目的的一种形态。媒体融合本质上是采编方式、受众定位、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等的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界线被逐渐淡化,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媒体传播和信息交流,整体提升各个媒体表达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为受众带来更优质的传播内容。21世纪以来,我国在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媒体融合新时代,传播环境改变,信息技术更新,网络服务更加便捷化,为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1]。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内容将更加多元化,不仅体现在纪录片资源丰富性提升方面,还体现在纪录片拍摄者灵感来源更加多样上。第一,依托互联网资源和信息技术发展,每个互联网使用者皆可上传日常生活中拍摄的视频,通过网络平台的系统整合,能够激发受众深入了解的积极性,从而为增强电视纪录片受众黏性提供前提条件。第二,传统电视纪录片存在电视台独家传播垄断的情况,媒体融合时代,随着受众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这种形式将被打破。与此同时,媒体传播的开放性给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者带来了新灵感和更大的创作空间,采用网络平台现存纪录片影像资料可以为二次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第三,电视纪录片拍摄将更加贴合受众生活。在拍摄之前,拍摄者可利用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对纪录片素材内容、拍摄形式、创作想法等进行线上征集,以此为基础的电视纪录片将更受受众追捧,有利于促进内容呈现和有益发展。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受众信息接收途径、内容等也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在此发展形势下,电视纪录片在拍摄内容与受众贴合度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纪录片拍摄者需充分把握受众碎片化信息接收需求,从内容选择、景别构造、叙事方式等方面作出针对性的创新,以便更好地与受众生活节奏合拍。此外,媒体融合时代,不同受众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均具有个性化特点,受众文化素养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电视纪录片需以受众兴趣和实际需求为基础,确定纪录片的题材、内容及拍摄手法,尽可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息接收习惯人群的真实需求。
媒体融合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电视纪录片传统的营销渠道,促使其营销策略更加多样化,营销路径更加丰富。在纪录片拍摄与播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娱乐平台进行内容营销,制订详细的营销方案,形成话题效应,不断加大传播力度,提高电视纪录片的知名度。视频软件的发展也对电视纪录片的播放平台进行了有效拓宽,电视纪录片不仅可以在电视台栏目播出,还可与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视频软件达成合作,在视频软件上增加纪录片单元,能有效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纪录片。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受众在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可以进行评论、转发、讨论等活动,通过二次剪辑,能够实现多平台相关联,从而形成高密度的网络传播网,继而提升纪录片的播放量和知名度[2]。
媒体融合时代,依托新网络技术与平台,电视纪录片传播将突破空间限制,打破电视纪录片传统线性传播方式,呈现传播即时化特征。电视纪录片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以电视为传播主体,以网络、移动平台等为辅助,实现传播渠道的有效融合,建构“1+X”立体式传播局面,在此局面下,电视纪录片能脱离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即时化传播。在电视纪录片拍摄之前,可广泛征集受众的建议和想法,在拍摄过程中可创建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官方账号,对相关内容进行不断宣传,借助新媒体为电视纪录片传播蓄力,既能帮助纪录片拍摄者及时了解受众的想法,有效增强受众的话语权,提高拍摄合理性和细节性,又能提升纪录片拍摄者的创作积极性,以此增强纪录片的影响力。
电视纪录片本质上是叙事作品,在媒体融合时代,更应保持这一基本特征,更需要采用创新性的叙事手段为受众展示更优质的内容。就许多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段使用情况来看,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首先,叙事表达方式不合理。许多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者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开始采用艺术化拍摄手法向受众展示内容,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叙事表达方式混乱、内在节奏不强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受众思维连贯性。其次,叙事元素选用不合理。电视纪录片网络传播应满足受众观看实际需求,部分拍摄者对受众群体文化素养、信息接收方式等认知不清,忽视了视听结合的重要性,选用的叙事表达元素不合理,导致纪录片立体感不强,其感染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
电视纪录片具有记录真实事件或者反映事件发展真实特征的作用,在内容方面不仅要注重事件记录的连贯性、完整性,还需注重拍摄内容题材表达主旨的价值。媒体融合时代,部分纪录片拍摄者在实际的拍摄内容选择上,以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游戏竞技、杂耍、唱歌、舞蹈等为主题,刻意忽视民生、社会进步等话题选择,以娱乐、调侃形式向受众传播“快餐文化”,对受众思考能力和探索事实真相动力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现代电视纪录片越来越看重消费、收视率等,许多拍摄者在纪录片播放过程中,加入过多的广告内容,这脱离了最初的创作理念,会导致受众对电视纪录片内容的接受度逐渐降低。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和途径,电视作为纪录片的主要媒介,其应用率同手机软件应用率相比已经明显降低。部分电视纪录片拍摄者未能深入分析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平台的发展趋势,在制定纪录片营销与播出策略时,显示出明显不合理之处,忽视了网络在受众群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移动通信传播速度认识不清,导致纪录片在营销环节对网络、手机媒体平台应用不足,出现营销效率不高的问题。在纪录片播出平台选择上,仍以电视播出为主,同视频软件平台合作不足,导致电视纪录片真正的传播力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目标[4]。
电视纪录片传播最基本的目标是采用记录生命的方式,向受众传递生活的意味,探求生命的价值。部分电视纪录片拍摄者认为纪录片只是向受众表达事件进展和客观事实,不必考虑具体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在实际拍摄之前,并未对想要表达的内容与价值进行深入思考,这种观念和做法会导致纪录片缺乏人文关怀,无法真正让受众感受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还有部分纪录片拍摄者缺乏用细节镜头表达真实意义的意识,导致纪录片真实性缺失。此外,部分拍摄者追求其播出时产生的经济收益,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常采用引人注目的镜头来提升受众关注度,注重形式变化和多样性,但忽视了情感表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黏性。
叙事手段即讲述故事的方法,不管在哪一阶段,都是电视纪录片创作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媒体融合时代,受众对电视纪录片要求越来越高,叙事手段也应有所创新,以便更好地把握节奏,吸引受众的同时向受众传递价值观念。第一,创新叙事表达方式,具体包括微观叙事、剧情再现等。微观叙事主要以微观视角引导受众关注纪录片人物的情感表达,达到反映人性、揭示主题、引起受众共鸣的效果,而剧情再现是一种保证真实性前提下,将某事件中人、事、物向受众全景式展示出来的叙事手法。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拍摄时,一改传统说教形式,将重点放在了稀有文物修复细节、修复大师修复过程等方面,以此展现中国文物中的文化意蕴和修复大师的高超技艺,不禁让人动容。第二,选用恰当的叙事元素,采用添加解说词、三维动画等方式增强纪录片感染力。电视纪录片以画面语言为主,在媒体融合时代,可适当添加解说词,以增强受众观看的专注力,向受众展示个性化内容。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为工程题材纪录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可将数据、文献、技术等内容向受众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让画面更具表现力[5]。《舌尖上的中国》被戏称为“舌尖体”,可以说是解说词纪录片的典型代表,时而温润饱满、时而诙谐幽默的解说词,结合详细画面,有效提升了传播张力,带给受众极强的亲切感。
“内容为王”是电视纪录片拍摄者始终需要遵循的创作原则,也是电视纪录片影响力提升和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第一,丰富电视纪录片的内容题材。电视纪录片拍摄者应看到纪录片记录社会事件的价值和意义,不应将视角只停留在充满娱乐性的领域上,需充分分析自身纪录资源和拍摄优势,寻找记录对象和记录内容,以此提升纪录片的饱满性。《焦点访谈》是央视推出的一档深度新闻报道节目,主要通过调查、追踪及报道的方式,揭示社会生活中的违法行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追求节目品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第二,控制电视纪录片的广告质量与数量。电视纪录片拍摄播出过程中,如果不对广告加以控制,则有可能导致虚假广告、广告数量过多等问题出现,在进行制度约束的同时,拍摄者应树立正确的创作价值观念,尽可能降低电视纪录片的商业性。《语录》拍摄者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出发,转变创作思维,采用品牌广告与纪录片相结合的方式,向受众展现出“永远向前”的品牌精神,广告不生硬,也能充分表达出产品内涵,与广告商共同实现了双赢。
媒体融合时代,媒介独立存在局面已经被打破,电视、电信、互联网等有效融合更能促进电视纪录片的长久发展。首先,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传播范围。互联网平台的受众人群多于电视受众人群,电视纪录片在营销时,须看到依托各卫视互联网电视台发展的优势,实现互相补充,提升传播效率。其次,提升在手机市场中的占有率。可加强与手机运营视频软件平台的合作,开设电视纪录片单元,并加强纪录片推荐,以此提升纪录片播放率和影响力。同时,还可加强手机电视业务的创新发展,启动手机电视推广业务,加快手机电视发展的步伐,将受众依赖的设备发展成为电视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平台,将纪录片带到每一位受众面前。再次,积极开拓新业务。电视作为纪录片传播的基础系统,具有其他媒介平台无法超越的条件,巩固其主体地位,对电视纪录片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在营销过程中开拓新业务,还要更新升级电视资源,对电视运营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提升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主体地位[6]。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是优质内容表现的前提条件,依托纪录片传达出来的思想价值远比拍摄技巧重要。第一,体现人文关怀。纪录片记录真实事件,不仅需要向受众传递真实的发展规律,更应让受众感受到其中的人文特点,为受众生活方向、思想价值提供指引。例如,《美丽中国》作为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类的电视纪录片,采用细节描写与宏大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向受众展现山水之间的人文性,拍摄漓江时,将稻田养鱼农副结合的耕作方式展现在受众眼前,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无形中提升了受众的思想认知。第二,坚持真实原则。在不断探寻中挖掘真实能够使纪录片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能够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以《平衡》为例,其是“一部真正的可可西里”,拍摄者采用真实电影拍摄手法,尽可能捕捉情节和原貌展现给受众,并用少量音乐和自然风声做背景音乐,表达出主人公扎巴多杰对生死的参悟和对环保工作的坚持,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更易引发受众思考[7]。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受众分众化、个性化特点也更加凸显,电视纪录片拍摄者须认清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有针对性地解决叙事手段、拍摄内容、创作理念、传播媒介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有意识地创新叙事手段,提升拍摄内容质量,明确纪录片拍摄理念,提升电视纪录片的传播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电视纪录片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