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在新闻深度报道传播中的创新运用

2023-12-26 15:53吴贤洪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9期
关键词:工作者深度受众

吴贤洪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融媒体中心)

2023年3月29日,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正式发布《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根据报告内容,截至2022年12月,国内短视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12亿。在新入网的受众当中,有24.3%的人首次上网使用的是短视频应用。由此可见,短视频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大,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广。新闻深度报道通常从宏观的角度着眼,通过展现与新闻事实相关的背景信息,深层次分析新闻事件,或者根据新闻事实作出相应的预测。从某种程度上讲,短视频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可用于传播任何一种新闻信息,深度报道合理地借助短视频的优势,不仅有助于创新报道的方法,优化叙事的方式,还能够显著地增强自身的传播效力[1]。因此,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如何运用短视频更好地开展新闻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1 短视频的特点

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短视频的崛起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有力支撑。短视频凭借自身“短”“平”“快”的特点,迅速收获了大量受众的青睐。当前,短视频平台也是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总体来看,在新闻领域,短视频呈现出以下的优势:一是题材丰富。短视频新闻题材丰富,不仅包括经济、交通、天气等领域的信息,也包括重大的时事政治新闻内容,能够较好地满足受众获取新闻的需求。二是内容短小精悍,短视频时长通常在15秒至5分钟,在运用短视频开展新闻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新闻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众多繁杂的新闻信息汇集成一个简短的短视频,显著提高报道的信息容量,为受众节省大量的时间。三是可视性强。随着短视频应用的推广,通过短视频接收信息的受众数量也不断增多。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新闻工作者可以运用短视频捕捉重要的视听信息,记录事件发生的情况和最终的处理结果,在此基础上运用短视频将图片、文本、音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融合为一体,从而显著地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视性。四是互动性强。短视频传播渠道丰富,且受众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的点赞、评论、转发、私信等功能,及时发布自己的看法,不仅能和制作者进行即时交流,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享给他人,更好地与其他受众进行互动交流,无形中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2 短视频对新闻深度报道的影响

深度报道是一种反映社会问题和重大新闻事件,深入挖掘新闻事件前因后果的重要报道方式。传统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具备重要性、深刻性、完整性、知识性等特点。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因为新闻工作者往往需要对大量的背景材料与事件素材进行深度加工,加上深度报道呈现手法多样,涵盖了对事件本身的呈现,也包括对新闻事件的推论、判断和预测等,所以深度报道通常篇幅较长,阅读起来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多受众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对长篇幅深度报道的关注度明显下降。当下,短视频的发展如火如荼,对深度报道带来的影响也逐渐突出。

首先是短视频对新闻深度报道呈现形式的影响。传统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内容往往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进行传播,其呈现形式多以图片、文字为主。相比之下,短视频的呈现形式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之外,对动画、动漫、3D、虚拟现实、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新形式、新技术的运用也更为广泛,丰富了报道内容的视觉效果,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强[2]。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契合受众需求,深度报道也不断丰富自身的呈现形式,不断尝试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报道内容,在借鉴短视频的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的视觉呈现效果,进而更好地适应短视频传播的规律,满足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其次是短视频对新闻深度报道传播内容的影响。深度报道需要立足新闻事件,对新闻背景、新闻发展过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并依据相关信息进行合理预测。深度报道具有深刻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涵盖内容丰富,篇幅较长。而短视频时长短,更契合当代受众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深度报道也不断重视对信息的提炼,不断提升作品内容的信息密度,以求以更加精简的形式来呈现内容,进而让受众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信息。

再次是短视频对新闻深度报道传播效率的影响。传统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传播时间与传播渠道受到一定限制,受众阅读需求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新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能够有效拓展报道内容的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3]。此外,通过转发功能,受众能够将自己感兴趣的深度报道分享给身边的其他人,有效促进报道内容的二次传播,进一步强化传播的时效性,进而让更多的受众及时了解事件的最新消息,进一步深化深度报道的宣传效果。

对新闻深度报道而言,短视频的快速崛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闻工作者唯有在客观认识短视频信息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短视频的积极作用,才能灵活地运用短视频,出色地完成新闻深度报道工作。

3 短视频在新闻深度报道中创新运用的策略

3.1 借力短视频增强深度报道传播效果

时长较短是短视频最突出的特征,而深度报道信息含量丰富,篇幅也明显较长。所以,新闻工作者在运用短视频开展深度报道时,需要将原本较长的新闻视频分解成多个短视频,然后按照相应的顺序分发,这样既能符合当代受众阅读的需求,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不受到影响。同时,在进行深度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连续性的传播矩阵,获取立体化的传播效果。比如可以将时间作为线索,连续发布相关的短视频,详细介绍新闻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事件带来的深刻影响。通过不同的角度切入,深度剖析新闻事件,具体包括概括讲述新闻事实、解读新闻内容、采访新闻当事人等,确保受众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信息,进而引发受众深思,更加客观理智地看待事件[4]。比如2021年7月,河南郑州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灾害,央视新闻的工作人员陆续拍摄制作了一系列的短视频进行跟踪报道,从交通、民生、救灾、现场等各个方面着眼,分析“7·20”暴雨对郑州市带来的影响,展现灾情之下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灾害的精神面貌,引起了国内受众高度的关注。再比如2023年年初,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软件火爆全球,引发各方关注,人民网财经新闻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对高校负责人、科研人员、企业高管等权威人士及从业者进行采访,在之后的一个月之内,连续发布多条相关的短视频,对“ChatGPT”及相关的AI产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受众详细了解相关信息。这种采用连续性视频开展深度报道的方式,借助短视频这一形式增强了深度报道的活力,使传统深度报道获得了巨大的突破。

3.2 运用短视频增强深度报道互动性

传统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在叙事上主要采用单向输出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受众参与感较弱。但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受众在新闻报道生产、新闻传播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受众能够与创作者实时沟通,及时形成意见反馈。新闻工作者要想借助短视频进一步促进深度报道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深度报道的互动性:

一是要重视对短视频互动功能的运用。首先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内容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受众关注焦点,进而将报道内容与受众需求紧密联系,有效激发受众互动的兴趣。其次,要积极运用短视频的互动方式,如通过发送弹幕、留言等方式与受众互动。深度报道的内容通常都是比较重大的社会事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报道的过程当中,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置留言版块,或者发送弹幕的方式,鼓励受众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媒体或者其他受众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即时互动的效果,及时了解自身作品的不足,也为后期新闻事件跟踪报道指明方向[5]。比如,部分深度报道所涉事件的时间线比较长,在内容生产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采集大量事件相关信息,还需要对事件的背景与事件后续进行跟踪报道;报道被广泛传播之后,仍有大量受众对后续发展保持高度的关注,在这类深度报道后续作品的制作中,新闻工作者就要积极利用短视频的互动功能,及时与受众互动,深入了解受众的阅读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报道,为受众答疑解惑。

二是要积极借助短视频获取受众观点,将一些有价值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观点,科学合理地融入深度报道的作品中,增强深度报道的互动性。深度报道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引入受众的观点,能够将受众的心声与深度报道的作品进行关联,从受众的视角分析问题,在丰富报道内容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引发更多受众的共鸣。

三是在深度报道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可以巧妙地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受众思考,并积极参与互动。深度报道不仅能够反映事件本身,还能够展示宏观的社会背景,具有系统性和深刻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报道时,可以根据报道的内容或者进程,巧妙地设置相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受众当前真实的想法,把握受众的动态,根据受众的需求对后续报道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强受众的参与感、认同感。

3.3 通过短视频创新信息呈现形式,增强新闻深度报道影响力

传统媒体背景下,新闻深度报道的呈现形式以图片、文字为主,篇幅长,因此受众阅读的时间也会较长,极易让受众产生疲倦感;而短视频简短、直观、生动的信息呈现形式,更加契合当代受众的阅读需要。因此,在开展新闻深度报道时,新闻工作者还可以借鉴短视频的做法,适当地创新信息呈现形式,将动画、图表等多种元素融入其中,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可以适当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报道的主题和内容,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数据,进而生成动态图表,再将其加入深度报道当中,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提高新闻深度报道的说服力。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还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报道的内容,强化报道的可读性、趣味性以及可视性。以新闻深度报道短视频作品《一句话,让山水美如诗》为例,作品在片头处通过对山水画的变焦处理,获得如同3D画面般的视觉效果,在不同场景转换之处则采用传统水墨画的晕染效果,再加上动画特效,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受。这种全新的信息呈现形式,不仅让报道显得更加生动立体,还能让受众在观看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

3.4 借鉴短视频创作理念,改变新闻深度报道叙事方式

深度报道需要深入地剖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层层解析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而形成关于事件的独特见解。这种层层剖析的叙事方式能够全面地展现事件的前因后果,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并不强烈。因此,新闻工作者想要深度报道获得更好发展,应积极借鉴短视频的创作理念,积极改变叙事方式,提升受众体验感和参与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叙”的方式展开整个事件,让受众产生更强的代入感,从而拉近报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6]。比如,在短视频新闻深度报道《修复时光》当中,通过92岁的修表师傅陈绍霖自己讲述生平故事,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短视频新闻深度报道作品《绝壁舞者——捅山工,这是一个你闻所未闻的职业》,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由捅山工张磊讲述自己行走于悬崖峭壁之间,守护轨道行车安全的传奇故事;深度报道视频作品《上桥!今天和“溜索”说再见》,同样也采用新闻人物自叙的方式,由乡村教师邹金萍讲述自己最后一次走“溜索”过江的故事,来展现人物与时代背景、现实生活、人物心理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受众在观看的同时获得更强的代入感。上述作品在报道时并没有采用第三人称画面配音的方式,而是让当事人娓娓道来,就如同一个朋友在讲述自己的经历,从而极大地缩短了受众和报道之间的距离。

4 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短视频凭借自身“短”“平”“快”的特点,深得受众青睐。新闻深度报道在创作理念、呈现形式等方面,都与短视频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此背景下,新闻深度报道应积极借助短视频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显著地提高自身在受众当中的影响力,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工作者深度受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深度观察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