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机构设置,盘活编制资源,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和相关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健全完善领导体制,成立由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工委(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重点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对全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优化调整机构设置,成立区招才中心,为工委直属事业单位,归口组织部门管理,负责组织协调推进人才工作,统筹指导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人社、教育、卫生、工信等重点部门专门设置人才工作机构,将人才工作职责写入部门“三定”规定,强化机构、职能和人员力量配备。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区域驻区高校多、人才集聚的优势,创新设立区校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校城空间布局、人才资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度融合,采取设立“高校校长基金”、建立“科技专员+揭榜挂帅”机制、规划建设高校产业园区等措施,有效促进政校企和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和人才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二是强化编制保障和动能注入。围绕人才工作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创新,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推动编制资源合理配置,聚焦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巩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成果,采取调整、精简、收回等具体措施,挖潜盘活编制资源150余名,用于保障发展改革、港航监管、园区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编制资源向人才紧缺、专业性强的岗位精准投放。满足人才引进用编需求,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招才引智和用才留才方面的保障作用,在申报用编进人计划时充分考虑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人才所需,近三年来累计引进全国模范教师、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等30余名,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专家100余人。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在青岛开发区、中德生态园、董家口经济区等功能区实行全员聘用,打破身份界限,面向全市择优选聘,同时预留部分岗位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经济发展、双招双引、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突出作用。三是树牢服务意识和人才强区理念。用活用好各类机构编制资源,积极为人才松绑,努力构建人才工作“引、用、留”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探索数据赋能,确保人才“引得准”。深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统计数据的分析利用,主动加强与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数据比对共享,从全区在编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多个维度出发,针对分析发现的年轻干部占比较少等问题,提出持续实施“优选计划”、打通人才流动“旋转门”等十条措施,为精准招才引智、高效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依据。科学开展评估,确保人才“用得好”。持续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增加“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干部识别评价内容,突出岗位作用发挥、业务落实创新、个人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考察。目前已累计形成5份“体检报告”,提出22条“工作处方”,力求对症下药,引导各部门对自身职能定位、队伍建设和改革成效进行重新检视,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释放制度红利,确保人才“留得住”。制定《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将中科青岛科教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等16家研发类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赋予其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人才引进方面享受“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梧桐树”聚才计划等政策扶持,为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提供服务保障,充分解决人才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