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岩
当我们说去山里的时候,并不是真的在做某种决定。比如:去山里需要开什么车,带什么零食,穿什么鞋。或者哪几个人先去,哪几个人后去。我们只是装模作样相互安慰,好让自己长草的心在办公室众目睽睽的空气中试飞三分钟。事实上,我们有查不完的房、写不完的病历,永远不能完成的日程,谁还会挖空心思去山里自在逍遥?
心仪的氛围时不时被跃跃欲试的心跳带出来,像一缕裹着淡香的烟雾,弥散在办公室。但是,这样的情形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充其量也就是鸡蛋汤里边的一撮香菜碎,香味还没完全散出来,就被疾风吹散了。往往是正在热火朝天地组织语言补脑补神经,一场不大不小的抢救就从某个病房赤裸裸地窜出来,暴雨般兜头泼向我们。斜风细雨都是后来的事情,被淋湿的我们迅速进入角色,变身多巴胺、西地兰、空气中的氧分子,在基础理论的框架内奔向那个盲区进行纠错。同时,还要在精神上脱离自我的肉体禁锢,忘记口干舌燥头晕目眩,无缝隙地与患者一体,同仇敌忾视细菌病毒为仇敌。
激活我们情绪的,无非是患者的咳嗽、喘憋、恶心,以及由这些症状延伸出来的呕吐、心慌气促、烦躁不安或嗜睡昏迷。顺着长长的走廊一路追过去,我们已经遇见的和可以预见的,无非是患者的当下面孔和看不见摸不着的延时表情。
如果说聚集着种种疾病的医院是一片沼泽地,那么,内科病区就是医院相对平稳的区域。每天,患者的症状通过我们的叩、触、视、听,被慢慢厘清彼此的纠结与界限。在疾病施展拳脚的空隙里,我们见缝插针地进行反攻,用望、闻、问、切的缜密思维,遏制细菌病毒任性蔓延。一场风吹过去又返回来,如果在外科,可能产生的结果除去结束,还会有圆满和开始。任何时候,外科都是干脆利索的性格,没有拖泥带水的纠缠,没有缠绵不绝的喘息。病灶明确的手术刀下,无影灯烛照的疾病必是分清了上下左右,即使里应外合,那也丁是丁卯是卯。然而所有这些状况如果发生在内科,那就是一团毛线绕着另一团毛线,在细枝末节里徘徊又徘徊,明里暗里都不会按套路出牌。
平铺直叙并不是我们的日常。我们的日常不是在安稳的状态里,手执血压计体温表,让它们呈现自身简单的价值,进而鼓励我们去倾听患者或疾或缓的脉搏和呼吸。因为,我们的日常在推动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或进入崇山峻岭,或穿越江河湖海,在无数症状堆积而成的结果中,一遍又一遍感知医疗这个世界的山山水水。这些自成格局的山水风景,穿过我们的大脑缓缓现身又慢慢离去,如午夜的雨水落在青灰的瓦片上,轻轻重重,都有回声。
平常工作中,想象的景深总是不够的。我们习惯把自己划分为不同岗位,然后厘清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比如,你是医生,我是护士。或者,在更加细化的描述里,你是影像科医生,我是内科护士。而这个“我们”却是包含万物的一个概念,它代表了有血有肉的医护,也包括了所有通过我们与疾病发生关联的检查仪器和诊疗手段。在疾病面前,有形与无形,具备同样的威慑力;在患者面前,我们就是一座山。只是,我们身在山中却无法洞悉和掌控迎面而来又抽身而去的风向和四季。
直截了当地说,那些时刻与我们为伍,在八小时或八小时以外驰骋病区的仪器,并不乐意告诉我们它们存在的小逻辑。很多时候,它们甚至以此为屏障掩饰它们缺失意义的尴尬,躲在医嘱单的另一面,气定神闲地窥视我们烂熟于心的大逻辑。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我们只能以疾病喷薄而出的烈度为标准,分清奔跑速度的轻重缓急,利用这些仪器客观公正的冷漠,激活贯穿人体的免疫力和耐受性。
305 病房是全科人人皆知的抢救重地,当内科急症偃旗息鼓时,抢救车只是它延伸到走廊的一部分。平常日子似晨露倒映出来的光,有晦暗,有明亮。润泽鼻息的消毒液气味或浓或淡,配合抢救车网格状的储物盒,事无巨细地存放对所有疾病一视同仁的急救用品。一个“急”字,代表了所有的同时也规避了所有,慌乱中,灯光和空气为它闪出一条通道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绕过我们遍植匆忙的脚步声,抢救车已经习惯了对自己的重要性保持沉默。这样的美德,让我们在病魔反扑的时候,内心始终荡漾着强烈的安全感。当然,还有那扇为“305”这个数字保驾护航的门,深褐色里隐藏着众所周知的风雨和雷鸣。推开它,就是进入一场战斗。我们不需要冲锋的号角,更不想在个体的存在感中明显重要。面对每一场抢救,我们只是痛击病魔的参与者与目击者,然后,与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以及被突然降临的喜悦与悲伤淹没的小药粒小仪器,保持同频。
有暗影的地方就会有光明,抢救车与抢救室,总是有始有终地护佑着同一件事情。蹚过三餐四季,我们心甘情愿地认领自己的白班和夜班。泥沙俱下的时间里,我们浓墨重彩地描绘白天的白与黑夜的黑,在空旷与丰盈之间成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当关于抢救的反思充斥我们的头脑时,丰饶的理论永远是不够的,用尽全力也不够。
父亲说,在患者面前,医学不存在优越感,也不能用精致生活配以海棠花表达它的无往不利。精致生活演示我们的幻想部分,海棠吐香自有它稀释露水的法器。我所理解的医学,有浅滩也有深渊,还有生死之间欲说还休的潮汐。很多时候,时间只是旁观者,它不会透露疾病转归的隐匿性结局。沉默的仪器只是停在恒定的温度下,溶解药物君臣佐使的一厢情愿。太阳底下,喜欢长久存在的事物,往往是一件新事物。父亲传递给我的医学信息言简意赅:除去生命山峦的寂静神秘,还有弯曲水流冲陷河岸时的无情与无助。生活的触角,时刻都在试探那些介于内科与外科之间的伤口,并且经由某个隐秘的部位的结痂,任由风吹日晒确认一场虚空。
推开那扇门,“305”这个数字犹如一条有缺口的山谷,瞬间敞开进入其中的路径。让我们摇身成为游刃有余的劳动者,一边保养仪器,一边修复自己。目之所及,连接氧气装置的意念被切断,患者残留的喘息声还在呼吸机管路上跳动,白炽灯捧出清晰的辨识度,协助我们清空一场抢救留下的后遗症。
是的,我们是痛击病魔的参与者与目击者,也是一份遗憾的见证者和拥有者。
人来人往的走廊里,病魔各怀心思,状如猛虎,横冲直撞,伺机亮出利爪侵袭人类的肉体和灵魂。刚刚离去的患者,是抢救室的常客,高血压叠加了糖尿病,尿毒症浸润着慢慢出现的心力衰竭。患者时断时续的呻吟里充满细枝末节的风吹草动,像一段剧情铺张的故事,清晰的主题被细节耗尽热情,失去火焰的目光伴随赴汤蹈火的希望,一同坠入生命的绝境。
事实上,关闭呼吸机,只是半小时前刚刚滑过指尖的事情,隐约的挫败感还悬在我的眼帘上。当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慢慢向下滑行,无形的力量碾压着心率进入无力回旋的孱弱,抢救室里的空气已经无法中和越来越浓的稻草气味。那些馨黄的气体忽略我们的存在,抹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浩浩荡荡地漫过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用千斤重的绝望,替换了我们来不及挽留的心跳。
我们的指缝只有那么宽,握不住太多的辽阔和惋惜。
山风依旧,花香沉沉浮浮。去山里,是我们将内心的挣扎和执着一字排开,借用准备用物的时间重新谋篇布局,期待山谷一样的抢救室,灯光始终生发温暖,墙壁能够屏蔽远远近近的寒意。
年少时跟着父亲背药性汤头,油灯昏暗,发黄的书页翻开又合上,草香丰盈着味蕾,夏夜的凉风贴着后背卷过来。黄连性苦寒,入了心,披肝沥胆,平衡燥湿和火焰,热闹的情节趋向平静,平静的事物不再泛起波澜。枝叶繁茂的甘草褪去毛刺,饱饮水谷精微酿造的药引子,牵着馨甜轻手轻脚踩过我的舌尖。涉世不深的白日梦时而被风声提点,教诲我性味相近的药物,若想用完整的心意相互滋润,就必须深谙人间的疾苦和疼痛。还有性温微苦的人参,确认奇经八脉五脏六腑,唤醒深睡山野的五味子和麦冬,从层层灰暗里端出“生脉饮”,为陷入困倦的肉体敛阴止汗,益气生津。
草药的气息来自山野,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青草地。古今用药殊途同归,翻山越岭的病魔不会总有左右逢源的好运气。在形形色色的药粒之外,呼吸机、除颤仪暗藏性味归经的密码,也被用以解救危在旦夕的生命,以及潜伏在我们脉搏与心跳之间的信心和勇气。
像草药一样,同样的气息也来自抢救室,来自我们的四肢百骸,来自收起它们的触须退回墙角,沉默推演当下一具肉体陷入挣扎时,需要多少外部力量给予安抚的仪器。
事实证明,看似冰冷的仪器,始终葆有无处不在的气息。虽然它们不能保证让每一具衰败的肉体重焕生机,却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纯粹的目光里抵达氧气充沛的山林。在那里,它们争分夺秒地发散热情,拜访每一片树叶,与每一滴露水寒暄。就像我们委托浅灰色的输液泵,将调配好的升压药,争分夺秒地输入患者的血脉网络。在我们的头脑中,每一场抢救都有清晰的路线图。抛弃妄想,深深浅浅的试探中,迷失与清醒互为表里,载着我们一路颠簸长驱直入,就仿佛——去山里。
想必是有一个默契的过程填充着抢救室的氛围。在两场抢救的间隙,我们都要为参与抢救的仪器补充电量,用柔软的毛巾擦拭每一条管路、每一处容易降积灰尘的角落。最后,要么唤醒紫外线灯,开启正能量的波长进行照射消毒,要么就用比例协调的消毒液小心擦拭。在这里,“仪器”两个字,拥有被呵护的恩宠和被仰视的分量。很多时候,不断叠加的成功率浸透统计表,面对抢救成功时的喜悦,我们只愿意做锦上添花的香菜码。
当然,抢救室的场景依照诊疗规范的原则,被我们布置得恰到好处,这是有效反击病魔的前提条件。而这些精密仪器的存在,是前提条件的必备细项,它们,理应受到最细致的保养和呵护。
是的,当我们说“去山里”的时候,并不是真的在做某种决定。我们只是在一场又一场的抢救里,配合雨水与风声对唱,双手反复碰触除颤仪的有效指数,在呼吸机的短暂停顿里,断断续续地写下一串串惊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