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60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起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跨专业能力等作用,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和研究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1]。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公选课的开设总体而言还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如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选课的数量要求,而未对课程是否满足多样性、授课教师是否能胜任、教学效果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选修课的开设状况进行研究。文章以开设公共选修课《俄罗斯国情文化》为例,对开设选修课的意义、存在问题和对应解决策略进行论述。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激烈。1998 年4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2]。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主,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忽视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就成为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动下,中俄两国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同时沿线中亚国家大部分以俄语为母语,甘肃又是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因此,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开设《俄罗斯国情文化》选修课对于培养服务甘肃省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复合型国际化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开设《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有助于培养有志于将来从事跨国(俄语)工作的学生提前了解俄罗斯文化,开阔学生的国际化眼界和思维。《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在给学生传播俄罗斯社会、人文、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对比中俄两国文化的异同,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包容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3]。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接触和了解俄罗斯文化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领略多姿多彩的俄罗斯文化“风景”,能够透过文化现象去深刻理解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与风俗,提高文化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有效避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碰撞及文化休克,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搭建中俄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民心相通”。该课程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文化习得意识,提升综合人文素养,从而真正提高职业竞争的“软实力”。
俄罗斯文化走过千年历史,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一个既丰富又复杂的话题,所涵盖的知识点众多。《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在突出高职特色的基础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选取俄罗斯历史、文学、宗教、绘画、戏剧、教育、体育、节日、饮食、电影、民俗与礼仪文化等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将俄罗斯文化中最精彩、最有趣和最富有人文精神的部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多维度领略俄罗斯文化的精髓所在。
由于选修课的课时有限,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公共选修课每学期大约30 学时,因此,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主要采用讲授法对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直观展示丰富多彩的俄罗斯文化,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感悟俄罗斯文化的魅力。如在学习俄罗斯城市时,为学生播放城市的宣传和介绍片,让学生直观了解每个城市;在学习俄罗斯音乐时,给学生播放经典的俄语歌曲,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齐唱一小段,让感兴趣的同学课余时间自行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运用比较法对中俄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客观辩证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例如,餐桌礼仪,饮食习惯和社交礼仪等礼仪习惯的比较。此外,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日常俄语用语,激发学生学习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热情。
针对《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班级人数较多,部分学生心存侥幸心理,想要趁机逃课、蒙混过关的现状,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日常考勤、课堂表现、随堂测验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在对学生的出勤进行考核时,采用云班课线上签到、随堂抽查提问和不定时点名签到等多种方式。上课过程中随机提问学生选修该课程的初衷、学习俄罗斯国情文化的体会或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课堂表现成绩,增加考核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结课时要求学生撰写2000 字左右的学习心得或总结,通过学生的结课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该课程的评价和反馈,以便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和改进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公共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特点等来决定的。当前,现有的俄罗斯国情文化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侧重点各不相同,缺乏适合高职院校《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的特色教材和课程内容。多数教材主要面向专业学生,缺乏通识性,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缺少面向高职院校非专业学生学习的俄罗斯文化教材,一些教材内容陈旧且不够全面,不适合用于教学。因此,任课教师只能指定一些参考书或散发相关材料当作学生的学习资料,这对教师布置作业和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造成很大不便,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必修课教学工作量就很大,加之还要完成一定企业实践锻炼、科研项目及专业建设等工作任务,因而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申报的积极性也不高,个别教师只是为了凑够教学工作量。因此经常会出现备课不充分甚至不备课,或在教学过程中随意调停课等不负责任的现象,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开课效果。此外,大部分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教学理论,但跨学科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弱,缺乏相关企业或行业实践的机会,难以完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任务[4]。同时,教师为了完成授课任务,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教学方法单一,加之内容也较乏味,缺少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公共选修课普遍兴趣不大且重视程度不够,很难认识到公共选修课在拓宽知识面、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修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而不是以深入系统地学习该课程为主要目的,并且随着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大,很多学生会因学不懂或跟不上进度而产生退缩心理[5]。此外,学生缺少一定的选课指导,盲目、随意选课的现象较普遍,导致课堂投入度低,对老师下达的任务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乐观。总之,学生在课堂上普遍表现为学习态度消极,积极性不高且自制能力较差。
《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来自全校,范围大且班级人数较多,这给任课教师的日常考勤、随堂提问、测验等课堂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由于课堂时间很有限,教师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互动等环节中。同时,以笔者所在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公共选修课通常被安排在周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完成了选课的任务,而没有真正参与上课,上课的学生远比选课的学生少,课堂出勤率较低,迟到、旷课现象严重,课堂上睡觉、聊天、玩手机的学生大有人在,课堂纪律较差。这种状况长此以往会打击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和授课热情,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具有高职特色的、适合各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或者组织行业专家编写相关授课教材。其次,任课教师应根据自己不同的侧重点参考相应的教材,并结合网络资源,选择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和融合后使用。最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和课程管理。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参考教材、学习资料、公众号、电影、电子书籍、优质慕课教学资源等,或通过云班课、钉钉等平台向学生分享教学课件,使学生在娱乐之余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高职院校《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能否开设成功的前提和保证。首先,教师个人要增强对《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教学的重视程度,把它当成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教学任务,发挥自身特长,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把握课程知识要点,课后及时总结完善。其次,要通过自学、积极参加研讨会、学术交流与教学能力比赛,适当参加企业的专业实践锻炼等,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高个人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以满足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求知需求[6]。最后,教师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随时捕捉最新知识和资讯,并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形式和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首先,学校在组织学生选课之前,应当为学生发放课程简介、开课教师信息等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课程信息,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6]。其次,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意义,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最后,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形式更加活泼及多样化,提升课堂趣味性,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剧片段、幻灯片等工具,让学生通过影视更加直观地感受俄罗斯文化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加深对俄罗斯文化的印象。
首先,加大公共选修课的学分比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共选修课,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其次,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该课程的基本内容、考核方式、课堂纪律要求等,并通过不定时签到、随堂提问等有效方法加强课堂考勤管理,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和育人效果。最后,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等多种授课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一。工科类高职院校尤其应加强人文类公共选修课建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等多方面能力。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开足多样化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设《俄罗斯国情文化》公共选修课,就是学校根据甘肃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