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燕 吴嫦秋 李丹莹
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 广东广州 510530
当前,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承担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撸起袖子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广东技工”高质量发展。
食品行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行业,食品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爱岗、敬业、乐业的职业操守和一丝不苟、严谨细心、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这也正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因此探讨“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并对其进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主体部分,更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的教育水平特别是职业教育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的高低以及工匠精神的激发;员工的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因此,在职业院校,培育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必要,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中需要融入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条件。首先,作为一名“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的专业教师,是一体化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对一体化教师而言,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除了具备检验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还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系统的思维看待世界和看待问题的能力。理论结合实践双管齐下,我们的教学就会慢慢实现跨越式发展,培训企业对口的一流技工人才。其次,教师要潜心学习,努力钻研,定期下企业实践,职业院校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批一流的高级技工人才。而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师,更要了解企业内部实际,让专业贴近实际,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通过这次专业教师下企业,不但可以开阔眼界,看到平时教学中许多无法看到的设备、器材和工艺流程,而且在企业能身临其境,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情况,以便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还拉近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的距离,让教师明确了市场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从而及时调整上课的模式和教学内容,促进了产、教、学、研的结合,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能够更好地接轨,培养出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所以通过下企业实践,学习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在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实施都是围绕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技术一直在发展,市场一直在变化,所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队伍,首先需要基本功扎实,在对所学所知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师确定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领域,所举案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能力,并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联系和交流,打造和谐发展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用责任和情怀共聚教育智慧,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点亮孩子的学习路,做一个有责任心、具有成长型思维的教师。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核心素养工作的艰巨性,在技工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责任意识淡薄,对于未来充满迷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生入学之初开展职业认知,将学习目标教育与责任感教育融合起来,使学习目标使命化,例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你问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他们往往会说,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或者学好食品检验技术。从中我们感受到,学习这个专业的使命感很可能阻碍他们将来成为大国工匠,如果学生把学习目标教育与责任感教育结合起来,设计为通过学习食品检验技术,提升中国食品和产品质量,改变世人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我们就很容易感受到学习这个专业的使命感,相信他们将来会精益求精,把这个技术作为一份事业,努力干出一番成绩。
同时在职业认知讲座中,专门讲授食品质量与安全行业特有的工匠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具体内涵、外在表现、代表人物、经典案例等,让学生感受自己专业的魅力,使学生更加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让学生自身的思维和言行更具职业特质。进一步认识将要从事职业的社会意义,对未来的职业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和职业荣誉感。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中,包括两方面:小的方面,比如,工具摆放(分清洁净区和污染区),“七步洗手法”,服装、手套、帽子等的穿戴,试管、培养皿的标记;大的方面,比如,操作前仪器设备的准备,操作后实验台面的清理、留样复查等。严格按照国标完成检测任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体会到以一丝不苟为内涵的职业精神,对于本职工作的必要性。
同时将企业现场管理的6S(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素养、安全)渗透到班级日常管理、宿舍管理中,聚精会神地上课,按时按质地完成作业,一尘不染地打扫卫生,这些日常管理都是未来职业人才必备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渗透工匠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分为二、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职业道德。在课程设计方面,在牢牢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目标,依据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内化外输并重;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段相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紧密融合,以任务驱动、学生从接受任务到完成检验报告,学中做,做中学,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
在《微生物的发酵》模块,讲述食醋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夏代的杜康酿酒,杜康之子黑塔在酿酒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种酸溜溜的物质,但是黑塔并没有放弃对新事物的研究,偶然和必然的结合促使了早期醋的发现。古代发现事物的经验主义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指导,我们要继承先辈们追求未知事物的科学精神。通过食醋发明典故,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事物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从规范引领,从平时抓起,逐渐培养工匠精神的职业文化素养素,锻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职业品质,在日常教学中抓严,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不是像传统模式完成实验即可,需要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专注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和诚信意识在每一个检测目标项目的设计上,让学生认识到检测工作,对食品安全和生产的重要意义,每一个细小的差错都可能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进而培养他们严肃、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例如,在课程中设置的《果汁饮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经过抽签分成多个小组,从样品的采集、预处理、检测,再到数据处理,最终形成报告,每个小组根据国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大家集思广益,分析每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实验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做到精益求精,得到最优检测结果。
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学生能更好地结合生活常识去学习理解课程,进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程中感受人文知识的熏陶,从而使学生从知识中获得真知,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思辨方法,把所学铭记于心,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这便是传授课程的内涵所在。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使命感、担当感以及正确的科学观,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利用所学课程科学知识,培养高度的行业自豪感,以及树立正确的检验行业发展观。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任务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对社会时政热点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设计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融入电影、案例等理论联系生活,促进学生的直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前运用云班课APP签到和预习,在教学实施中,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课后,用康奈尔笔记梳理归纳。同时在教学总结环节,融入“随机选人”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完一个任务后,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多管齐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打造积极的学习体验,切实培育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教学中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采用角色扮演法和成果展示法等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生产与生活中受益。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组织了多种实验探究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学生不仅可以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还能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未来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和实验结论等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例如,在《细菌的革兰染色法》模块任务教学中,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然后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1:进行革兰染色时为什么强调菌龄不能太老?问题2: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有什么影响?温度过高、时间太长,会怎样?反之会怎样?问题3: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是什么颜色?问题4:革兰染色主要步骤有什么?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怀疑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体会科学研究的逻辑性,沉浸在科学研究的情境中。
学习一个模块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组内学生评价、组间学生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也有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方式有习题考查、作品展示、成果汇报……例如,在菌落总数的测定实验中,对核心素养进行外显化评价,教师可从无菌操作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劳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小组合作的氛围、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空白对照是否有细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及时给予点评,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跟同学们推崇阅读微生物发展中的名人经典故事,如荷兰微生物学家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的故事,带领我们进入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奥秘的微观世界。从列文虎克身上,我们看到了坚韧不拔的努力和探索精神,他的这一业绩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巴氏灭菌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从巴斯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勇敢精神。在研制狂犬病疫苗的实验过程中,危险因素存在很多,科学家们已不再是致力于实验室细致工作的科研人员,而是科学的先驱者和冒险家。德国细菌学之父科赫研究结核病进而发现结核杆菌,从科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最为世人所知的是,他提出了科赫法则。这是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是所有微生物学入门学习的必备宝典。
通过阅读名人经典故事,同学们了解科学研究不仅需要认真的精神,还需要有坚持的精神,他们都是人类的楷模,激励大家培养科学研究的坚韧精神。这些微生物发展史上的伟大人物,面对失败时,不会退缩,而是会思考是哪里做得还不够,要如何改进才能成功,如何可以创造条件来更好地完成任务,思考自己有哪些提升或收获,下次要更努力才行。同学们在阅读中被这种精益求精、不怕困难的精神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用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技工教育的实质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和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发展技工教育必须以成长型思维为基础。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不忘初心,展现最好的自己;通过行动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广东技工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