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文物价值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实地参观和简易的图文介绍,数字化技术、互动性展示、功能性游戏等逐渐成为传播的新手段。由于游戏本身的休闲属性,所以基于游戏进行的文物价值传播日益受到关注。文章旨在通过“云游长城”小程序这一代表性案例,研究游戏型教育模式在文物价值传播中的实际应用及效果。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论述游戏型教育模式在“云游长城”小程序研发中的概况以及在文物价值传播中的实际应用。结果:游戏型教育模式在公众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强烈的吸引力为文物价值传播提供了动能。基于此,文章针对“云游长城”小程序这一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游戏型教育模式在文物价值传播中的可行性。结论:“云游长城”小程序运用了较多新兴数字技术,追求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游戏。整体设计通过高精度仿真还原、贴合场景的背景音乐、各种拓展知识的补充等,帮助参与者了解长城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识。与此同时,叙事性结构的搭建、交互性互动的反馈、激励性游戏机制的引入等,是前沿科技和数字技术在文物价值传播中实现创新应用的标志性范例。
关键词:游戏型教育模式;文物价值传播;“云游长城”小程序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3-0-03
0 引言
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抽象化的教育,通过传播知识内容,向社会传递特定的文化概念。长期以来,游戏作为一种能够打通传播壁垒的重要方式,在文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作为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与传播之间一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以游戏的方式刺激观众参与,培养观众的兴趣,并通过社会互动使文化遗产成为更多群体的一部分,具有历史合理性[1]。这种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使观众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表达的深刻内涵上的教育方式,通常被定义为“游戏型教育”。
在当前文物价值传播实践中,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文物的价值阐释带来了创造性的改变,社会公众的参与成为价值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物价值的传播从单向的文物展示与扩展性资料的补充发展为更具交互性、趣味性、联动性的模式,促使公众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吸收。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吸引公众更主动地学习文物、了解文物、走近文物,从而强化学习效果。同时,有效盘活文物资源,使文物价值传播不再只能通过线下,而是契合时代背景,形成多样的教育模式,打破时空壁垒,有助于吸引更多公众关注文物。
1 游戲型教育模式
1.1 游戏设计理念
游戏型教育模式在设计之初,首先要明确应用于公众教育目标的设计理念,从中提炼教育功能与价值相匹配的游戏或体验项目。游戏化的文化遗产教育有利于激发大众主动学习文化的意识,提升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对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2]。游戏型教育模式有一套系统的游戏设计理论,包括明确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技能的平衡性三个要素,从而激发公众学习文化的主动性。
其中,明确目标是参与者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去实现的,具体可分为阶段性目标、终极性目标等;即时反馈是对参与者游戏完成进度的提示,包括任务提示反馈、奖励与惩罚反馈等;挑战与技能的平衡性则是游戏的难度与参与者自身能力的匹配程度,较低或较高的难度设置都会影响参与者的游戏体验。由此可见,游戏设计的三要素反映出游戏本身的主要内容与功能,一个好的游戏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强烈的游戏动机与良好的吸收程度。
1.2 游戏设计机制
在《辞海》中,游戏被定义为“包含有个体互动的行为,主要以获得快感为行为目的”[3]。游戏型教育模式注重将教育内容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将学习过程由被动吸收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参与者在游戏环境中通过实践行为搭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其本质在于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设立一定的游戏目标,使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
游戏机制往往具有刺激性,通过强烈的心理刺激,可以使参与者更主动地参与挑战。在学习中,参与者通过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可以得到良好的反馈。这种游戏化的设计机制随着参与者不断通关,能够帮助参与者在学习中层层递进,丰富参与者的知识储备,使参与者在学习中更具有驱动力。
2 游戏型教育模式在文物价值传播中的应用
2.1 游戏型教育模式在“云游长城”小程序中的应用
通过“云游长城”小程序,参与者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运用数字技术精准复原长城的原貌,获得沉浸式体验,并通过讲解历史背景,成为长城修缮官。
在游戏刚开始时,屏幕会出现一段精美的入场动画,整个动画场景由数字技术生成,进入界面后,参与者可以自行操作摇杆,转换视角,画面配有走路音效,非常逼真。在游戏界面的右上角,可以看到修缮地图的全貌,并且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设置有相应的场景,如冬季的长城会融入雪景元素、夏季场景会有蝴蝶等元素。此外,“云游长城”小程序还配有技术亮点对小程序的介绍,通过数字孪生、PCG(程序化内容生成)、超高精度以及云端渲染四种数字技术,将长城完美复现出来。
数字技术是“云游长城”小程序得以成功实践的关键。首先,运用激光测量、照片拍摄等方法,在游戏引擎内复刻出长城的景观原貌,包括地形、植被、水面、长城结构等,与现实环境一一对应。其次,利用游戏制作技术呈现出全局光照效果和实时渲染效果。再次,“云游长城”小程序采用基于照片扫描建模技术的制作流程,采集了超过5万张素材,最终生成了超过10亿面的超拟真数字模型。在这里,参与者可以看到砖块的真实尺寸和破损细节,通过考察和采集当地植被分布,采用PCG技术,在长城周围山体种植了超过20万棵树,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制作时间,优化了无缝大世界的整体效果。最后,采用基于云渲染的云游戏技术,将高精度渲染效果直达用户,以优化用户观感。用户在体验完整个游戏之后,可以看到长城修缮前后的对比,并且分享体验成果。
在游戏过程中,参与者通过移动摇杆前往分散的任务地点,完成游戏任务可能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道具,如修复铲等,这些都是文物长城保护中实际应用的工具,在设计游戏时可以将它们转化为相关元素放到游戏中。
在完成任务后,参与者会得到一些工具作为奖励去完成下一关任务,由此形成一个个连续的节点。游戏中所有的道具以及文物都配有可视化的知识卡片,整理歸纳了相关概念,还拓展补充了其他内容。在对应的场景中,参与者在做任务时,触发相应条件就会自动弹出,并且在做完任务之后,参与者还可以返回继续浏览相关内容。
2.2 游戏型教育模式在“云游长城”小程序中的应用优势
2.2.1 寓教于乐的形式
自“云游长城”小程序上线后,其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收获无数好评。该小程序在研发时对受众人群以及运营策略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在设计内部功能时针对游戏机制的设置、界面信息的分配、数字技术的应用等搭建了一套合理的框架,将知识拓展、公益保护、沉浸式观光体验等多种功能进行搭配组合,形成一个兼具学习、互动、体验功能的完整体系。
“云游长城”小程序应用了寓教于乐的理念,在挖掘文物价值的基础上促进文物价值传播,提高了文物的价值利用率,是促进人们从被动吸收向主动参与转化的重要一步。
2.2.2 知识内容模块化
“云游长城”小程序通过导览栏等形式,对文化信息进行模块化的处理,系统梳理了长城文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参与者将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可以接纳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好地学习长城文化。
例如,在探索部分有长城相关的知识答题,包含每日挑战活动,用户每天参与答题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小红花以及云游公里数。除此之外,探索部分还包含大量与长城相关的文化知识,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能够加深用户对长城文化的了解。在长城的保护板块中包含了与微信运动同步的健步走长城计划,倡导低碳生活,呼吁更多人关注长城保护,同时有关于长城的病患保护相关知识,对公众进行长城保护教育。在创想板块,“云游长城”小程序官方会定期推出相应活动,更新创意体验,如长城的万里共婵娟活动等。
2.2.3 激励机制的设置
“云游长城”小程序关卡激励机制的设置,促使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反思,了解文物背后的内涵。通过游戏化的元素设计,对抽象文字进行梳理归纳,使游戏具有一定的可玩性。可玩性不再是单纯的机制设置,更具有了一种吸引效应,让参与者可以得到更好的体验。
“云游长城”小程序中在设计“长城修缮”小游戏时,通过建模技术还原长城原貌,采用仿真形式增强参与者的游戏体验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明星以及宣传大使与参与者对话,加入一定的剧情,并依据长城线性分布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关卡和不同的任务。最后,在通过关卡后,可以解锁相应的成就图片。整个游戏过程中的画面体验非常流畅,在给参与者不断补充文物知识的同时,还涉及文物保护。因此,“云游长城”小程序搭建出来的这种交互式模式结构,使参与者与长城产生了逻辑交互关系,使参与者的行为也可以成为解谜长城的一部分。
此外,小程序还推出了长城的专属系列纪念卡,以长城的本体形象为基本卡面,加入了长城的特色自然风貌,这也是“云游长城”小程序的一种激励反馈。
2.3 游戏型教育模式在“云游长城”小程序中应用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云游长城”小程序存在不足之处,如“长城修缮体验”小游戏只是一种线上的单机模式,联动性不足,并且对长城的地图更新存在一定的局限。此外,在“云游长城”小程序的后期运营中,内容更新较为缓慢,宣传与推广也有所欠缺。因此,搭建文物价值传播体系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如何全面客观地把文物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给公众,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文物包含外观结构、历史渊源、自身材质等多种性质,在与游戏化教育模式的融合中会产生一些必然的关系。
因此,游戏设计者可以通过联机形式提供多人合作共同完成游戏的游戏体验。通过更新长城地图、升级游戏形式、推出创意工坊限定任务等多种方式,提升“云游长城”小程序的活性。同时应加强宣传,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与第三方联名,线下与博物馆等联合开展研学活动,优化参与者的游戏体验,提高参与者对知识的吸收度,促进文物教育功能延伸。
3 结语
文物意义的敞开,是面对公众的信息传播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沟通行为[4]。“云游长城”小程序在整体设计上注重游戏场景的搭建,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同时,通过精密的数据运算绘制了大量长城原貌还原图,具有仿真还原性。这种流畅的数字环境使参与者可以在游戏中享受到极致的感官刺激。
由此可见,“云游长城”小程序具有的互动模式属于一种文化学习的社会语境。这表明在以游戏为载体传播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其背后形成了一定的内在逻辑,代表了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对社会的转换性表达。在当今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其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云游长城”小程序不仅从创新世界遗产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代表了遗产教育中前沿学科数字技术应用的最新趋势,而且在文物价值的传播方面形成了可复制的参照路径。
因此,对“云游长城”小程序整体设计建构的总结分析,可以为今后文物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提供新的思路。利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符号开发更多的文化产品,对文物价值传播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子涵.面向文化遗产学习的严肃游戏:基于参与机制的讨论[J].装饰,2022(5):94-97.
[2] 张羽洋,李万葶,罗雅兰,等.基于体验式学习模型的文化遗产教育游戏:以“梦回南唐宴”游戏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7):48-56.
[3] 张晟铭.游戏化在文化遗产价值传播中的应用[D].西安:西北大学,2017.
[4] 郑茜.意义还原与价值传播:博物馆藏品实现沟通的两个向度[J].中国博物馆,2014(3):24-28.
作者简介:侯文静(200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