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生产中运用AIGC模式的机遇、风险及规制策略研究

2023-12-25 23:45汪欣雨
艺术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人工智能

摘要:目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风头正盛,正在开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纪元。对受互联网技术发展影响的新闻业来说,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模式将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造成冲击。AIGC模式在为新闻业注入更多动力的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因此,研究在新闻生产中应用AIGC模式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新闻行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ChatGPT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以数据为中心的AIGC模式在新闻生产中应用所面临的机遇、风险以及规制策略。结果:AIGC模式下的新闻生产节省了人工成本,新闻生产力显著提高;人机交互模式有利于优化用户体验及增强用户黏性;多元呈现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视觉化阅读需求。但也存在新闻内容价值降低、数据隐私及版权问题层出不穷、虚假信息泛滥等信息危机。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新闻工作者应提高职业素养,科技公司与受众应完善技术解决方案并合理使用监督权,推动新闻业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升级。结论:AIGC模式带来的风险,不仅是新闻传播行业的难题,更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各方协同解决,才能实现AIGC模式繁荣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ChatGPT;AIGC;新闻生产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3-0-03

2022年11月30日,由OpenAI发布的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在发布后的短短两个月内就积累了超过1亿人次的用户,成为史上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1]。ChatGPT拥有强大的文本生产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AIGC模式的新阶段[2]。

技术有赋能和负能的双重效应,ChatGPT的出现与爆火强化了AIGC模式的这一属性。作为人工智能在传播行业的代表,AIGC模式下的新闻生产不仅具备高效的写作能力,在分发反馈阶段也具有优势[3],但也面临内容平庸、真实性缺失、侵犯隐私等风险[4]。技术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人类有能力对技术进行管理[5]。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技术是关键。

1 技术赋能:AIGC模式下新闻生产的机遇

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特别是ChatGPT的引领潮流,对当前的新闻业而言,应充分发挥AIGC模式的优势,将其应用于日常新闻生产活动中。

1.1 降本增效,提高新闻生产力

将AIGC模式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能够实现新闻采、写、编等环节的一站式自动生成目标,降低信息生产成本,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在传统新闻生产过程中,记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采访、写作和编辑,既耗时又费力,且在面对大规模和突发新闻事件时,往往难以应对。而利用AIGC模式与生俱来的信息生产能力,能够大大减少记者在搜集信息、核实与加工内容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使新闻工作者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与智慧投入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从而进一步释放新闻内容生产力和创造力。2023年1月26日,美国数字媒体公司BuzzFeed宣布与创造ChatGPT的OpenAI合作,主要用于Quizzes栏目个性化内容的生产和推送,充分利用ChatGPT精准化采集、智能化分析和自动化生成的优势,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6]。在信息爆炸时代,将AIGC模式引入新闻生产,可以降低记者和编辑的信息搜集难度,节省人工成本,并大幅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1.2 人机交互,优化用户体验及增强用户黏性

将AIGC模式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能够进一步完善人机共融的新闻生产机制,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與以往分析式人工智能不同的是,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使人与机器的交互实现了进阶,更具有类人的人格属性[7],能利用智能对话的方式,动态对接用户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实时、个性化的服务。这种与生俱来亲近用户的能力,大大优化了新闻分发和传播时用户的体验。有学者指出,媒体对ChatGPT的使用,实际上是一种用户自我寻求驱使下的主动行为[8]。将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模式应用于新闻生产环节,通过实时互动对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描绘,成为个性化新闻内容生产的核心风向标。

1.3 多元呈现,满足用户阅读需求

将AIGC模式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闻生产将包括多种媒介形式,如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视觉化阅读需求。跨模态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原本的模态信息转化为另一种模态信息[9],如将文字转化为相应的图片、视频等。为了更好地适应视觉化阅读趋势,媒体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或视频。借助人工智能,能够提高跨模态的信息转化效率。目前,AIGC模式已经可以完成不同类型媒介信息的生产行为,满足用户的视觉化阅读需求,大大提高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2 技术负能:AIGC模式下新闻生产的风险

虽然AIGC模式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之后,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但也要警惕其介入新闻生产领域所带来的风险。

2.1 新闻内容价值降低的风险

与专业新闻人士生产的内容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生产的内容往往浮于表面,缺乏深度与思考。虽然AIGC模式在新闻内容生成方面具有效率高、所需时间短等优势,但生产的新闻产品停留在对新闻事件的汇总与描述上,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也不具备独特的洞见和视角,难以保证新闻内容的品质。

除此之外,AIGC模式在生成文本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这源于技术的限制。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公开承认ChatGPT可能存在“偏见问题”[10]。虽然人工智能具有中立性,但作为由机构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其训练基于意识形态,其开发者、使用者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偏向,因此,ChatGPT离保证客观公正还有一定的距离。

2.2 用户隐私与知识产权的风险

AIGC模式赋能新闻生产还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大语言模型通常没有经过数据所有平台或者用户个人的同意,通过输入大量内容对机器进行训练。2023年6月28日,ChatGPT就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隐私危机,有16名人士匿名向OpenAI提起诉讼,他们认为基于ChatGPT的AI产品在没有告知或获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搜集并且泄露了他们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子邮件、支付信息、家庭住址等,违反了AI模型数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此外,AIGC模式在知识产权方面也存在争议。例如,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道琼斯公司发表声明,谴责OpenAI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华尔街日报》的新闻报道作为ChatGPT的训练材料[11],这种二次加工行为,如果未获得授权,就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2.3 新闻生产真实性的风险

新闻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是AIGC模式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最大的争议。ChatGPT作为AIGC模式的代表,本质上是基于海量互联网数据训练而成的猜词大模型,由于训练数据和模型的不可控性,所以其生成的内容极有可能缺乏真实性[12]。例如,一家国际新闻研究机构通过ChatGPT成功生产了混杂着阴谋论的宣言、以假乱真的新闻稿。该机构在报告中指出,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人工智能不仅能生产仇恨言论,还能制造和重复谎言。基于这一实验结论,该机构认为,“这个工具将成为网络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错误信息工具”。

除文本外,多模态虚假信息也开始泛滥。以Midjourney为例,用户只需在信息框内输入一句随意想象的文字,该工具系统就会在短时间内自动生成数张照片,以供用户选择[13]。这种低门槛、易操作的特点使图片造假现象泛滥。2023年3月1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预计自己可能下周二被抓捕,有用户利用在2023年3月16日发布的Midjourney V5图像生产工具,生成了多幅“特朗普被抓捕”的照片,并迅速被多次转发[14]。这种视觉多模态的虚假信息具有冲击力,容易让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若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 技术祛魅:AIGC模式下新闻生产的规制策略

AIGC模式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即便暂停,也无法阻挡其迅猛的发展态势。与其担忧其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的风险,不如思考如何将AIGC模式更好地应用于新闻生产环节,并最大限度地规避其局限性和不良影响。

3.1 国家及政府部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隐私保护与新闻核查

政府部门是应对AIGC模式给新闻业带来挑战的关键主体。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模式带来的风险,应该谨慎加以应对。首先,国家立法机关应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获取数据的边界,严肃整治损害隐私安全的行为。其次,政府有关部门须充分履行自身职责,指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原则等。最后,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以人为主导,并以机器作为辅助工具,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深入的核查,从源头杜绝假新闻的产生。

3.2 新闻机构及从业人员:提高职业素养,生产更具深度的产品

虽然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参与到新闻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记者和编辑完成一些枯燥、重复的工作,实现降本增效,但与人类相比,ChatGPT不具备情感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在面对深度报道等体裁时,无法进行深度、辩证的思考,生产的新闻内容过于浅显,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新闻从业者要扬长避短,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遵循新闻伦理与价值规范,聚焦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3.3 科技公司与受众:完善技术解决方案,合理使用监督权

科技公司和一般受众作为AIGC模式的开发者和服务对象,应积极履行自身责任。科技公司须不断完善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对新闻事实更加敏锐的语言过滤模型,减少AIGC模式下的虚假信息泛滥、新闻偏见等问题。除此之外,科技公司应定期优化人工智能产品,避免出现技术迟滞于新闻生产秩序和社会价值规范等问题。受众应积极合理地行使自身的监督权,发现内容不实或存在偏见的报道,要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或相关部门反馈,避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4 结语

每种技术在诞生之初都让人眩目,从ChatGPT到GPT-4乃至更具变革性的新技术的问世,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帶给包括新闻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新的冲击。AIGC模式经过多次迭代,已经可以辅助人类完成多模态内容的生产。但同时应正视AIGC模式带来的危机,这不仅仅是新闻行业的难题,更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各方协同解决,才能实现AIGC模式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向向.基于智能内容生成的新闻传播生态重塑、风险与应对:以ChatGPT为例[J].传媒,2023(10):32-34.

[2] 史安斌,刘勇亮.从媒介融合到人机协同:AI赋能新闻生产的历史、现状与愿景[J].传媒观察,2023(6):36-43,2.

[3] 郑满宁.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新闻业:嬗变、转向与应对:基于ChatGPT带来的新思考[J].中国编辑,2023(4):35-40.

[4] 张蓝姗,唐慧婷. AIGC:媒介内容创作的新变革[J].中国电视,2023(5):94-100.

[5] 李冉,周进萍.“青少年模式”:算法变革、功能聚焦与价值失衡[J].传媒观察,2022(11):78-87.

[6] 周玉兰,项雯雯,胡孛崙.迭代与颠覆:ChatGPT与传媒业结合下的新风向[J].传媒论坛,2023,6(6):15-17,43.

[7] 张洪忠,黄民烈,张伟男,等. ChatGPT的技术逻辑、社会影响与传播学未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2):24-31.

[8] 崔保国,邓小院. ChatGPT给传媒业带来机遇与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07(003).

[9] 涂凌波,赵奥博.作为基础资源的大数据:AIGC变革下新闻传播活动的再认识[J].未来传播,2023,30(3):9-16,128.

[10] 唐嘉仪,李春凤,黄凌颖.新闻伦理视野下的AIGC:冲击与反思[J].南方传媒研究,2023(2):29-37.

[11] 蔡雯,韩逸伦.新闻业务智能化趋势及其应对[J].当代传播,2023(3):76-81.

[12] 朱鸿军. ChatGPT对新闻传播系统的颠覆性重构[J].探索与争鸣,2023(5):29-32.

[13] 贾曼.人工智能绘画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11):121-124.

[14] 陆小华.智能内容生成的实质、影响力逻辑与运行范式: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现象透视与解析[J].新闻大学,2023(4):17-24,119-120.

作者简介:汪欣雨(199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下一幕,人工智能!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
大数据时代传统调查报道的变革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