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的问题,并提出创新路径。结果:分析发现,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目前存在三大问题:同质化生产,严重缺乏创新;刻意炮制符号盛宴,商业化特征显著;泛娱乐化下的唯收视率论。结论: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以下创新路径:找准节目定位,创新呈现内容,通过不同赛制或挑战方式等独特元素,打破同质化;坚守文化价值取向,平衡商业与文化价值,注重创造独特体验和深度故事;以慢节奏撬动大众需求杠杆,促进节目正能量传播,通过深入挖掘参与者个人故事、团队精神等,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同质化,提升节目品质,推动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长久发展。通过找准节目定位、坚守文化价值取向和以慢节奏撬动大众需求杠杆,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可以更好地平衡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打破唯收视率论的局限性,提升价值和影响力。因此,相关从业者应积极创新,不断提升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质量和观赏性,以滿足观众对多样化内容和正能量传播的需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3-0-03
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是指在户外环境拍摄,以明星或素人的游戏、竞赛等为内容,并通过后期剪辑增强娱乐效果的综艺节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湖南卫视趁势推出《奥运向前冲》,这是较早的一档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2014年《奔跑吧兄弟》开播,斩获较高收视率。从那时起,省级电视台就把目光投向了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随后类似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大卫视和视频平台也纷纷效仿。
由于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本身娱乐性强,明星阵容强大,因此市场反响较好。但是,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很多问题也纷纷暴露出来。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的现存问题,并探索其发展对策及创新路径。
1 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现存问题
1.1 同质化生产,严重缺乏创新
同质化是指在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具有相似的性能、相似的外观,所使用的营销手段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进行创新,在资金、时间、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如果将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作为模板,虽然可以节约时间和资金,但会导致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同质化,从而对其播出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综艺节目的种类越来越多,视频平台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会模仿热门的综艺节目,以节省成本和规避风险,导致综艺节目同质化现象屡见不鲜。
韩国综艺节目深受我国部分青年群体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中韩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所以很容易产生文化上的共鸣。例如,《奔跑吧兄弟》就引进自韩国SBS电视台综艺节目Running Man,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喜爱和支持。不过,《奔跑吧兄弟》中的游戏环节、奖罚机制都按照原版标准设计,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固定主持的角色定位:在原版节目中,刘在石作为国民MC担当控场大任,把握节目的节奏;金钟国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成为力量担当,是各个游戏环节的力量型选手;李光洙、河东勋、宋智孝也都有着各自的定位。而在《奔跑吧兄弟》中,也出现了相似的角色定位。
再以《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为例,两档综艺节目分别在浙江卫视和上海卫视播出,豆瓣评分分别为7.7分和9.3分,热度较高,反响较好。随后相继出现了《全员加速中》《二十四小时》《哈哈哈哈哈》《新游记》等同类型综艺节目。但由于节目在制作水平上有所下降,在情感表现上缺乏细致刻画,再加上游戏内容比较单调、雷同,缺乏创新构思和互动主题,剧情重复性较强,难以引起观众的共情。同时,优胜劣汰是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的发展规律,如果创新意识淡薄、制作水平低,那么很难解决同质化的问题。
1.2 刻意炮制符号盛宴,商业化特征显著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对消费主义进行了界定,即“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的、被刺激出来的欲望的满足”[1]。在消费文化产生以前,商品是一种物质的存在,人们以使用价值的实现为目的进行消费。而在消费社会中,商品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人们以象征性的方式进行消费,而不是以物质需求的满足为目的。
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大众媒体作为符号内涵的重要载体,会在创作与播放过程中不断添加特定指向的符号,使单纯的碎片化节目转变为一场经过精心编排的符号盛宴。节目制作人先将象征价值注入其中,再由大众媒介将其背后的象征价值传播出去,最终由消费者,也就是受众主动接受并解读,最终完成一个象征互动的过程。节目《新游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象征的盛宴,各种“面具人”、各种新奇的货币、各种戏剧性的服装、各种波澜壮阔的交易场面,都变成了一种象征,使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也使寻求消费刺激的消费者在消费社会中得到了空前的参与感和虚幻感,并在不知不觉中支付了符号盛宴的费用。而越抽象的符号越能吸引观众,获得更高的收视率与经济效益。因此,许多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不断寻找可以代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典型特征,并将其符号化融入节目。要想判断一个节目是否成功,就要看这个节目能否成功地融入象征价值,能否为观众带来一种无形的冲击。
这种持续不断的消耗短时间内或许会产生一些正面影响,譬如获得流量与曝光,但长此以往,对节目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1.3 泛娱乐化下的唯收视率论
凯尔纳认为,媒介具有构建媒体奇观的能力,并且奇观化的媒体事件大多具有戏剧性效果,豪华、夸张、新奇甚至是荒诞[2]。与外国综艺节目相比,中国综艺节目的政治性和娱乐性更强。综艺节目受收视率的制约,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狗血情节,从而弱化了节目的价值。哗众取宠的泛滥,消解了媒介可信度。煽情文化就像是一种病毒,使得观众无法进行理智的分析和思考,使节目失去乐趣,也很容易使观众产生逆反情绪,这不利于节目的长期发展。
“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既是一种权力,是电视权力的‘软化表现,又是一种效果,是电视文化经由主持人作用于受众的传播效果。”[3]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被推到了电视节目收视率、经济利益的最前沿,从而导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谈举止变得轻浮。通过信息化平台这一媒介,泛娱乐元素渗入了主播的一言一行,这也是内容制作者对视觉奇迹的一种追求。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因专业能力不足,未扮演好“意见领袖”的角色,对观众产生一定的误导,这将对电视节目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有些节目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刻意制造低俗笑话,缺乏文化深度和内涵,很难长远发展。
2 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创新路径
2.1 找准节目定位,创新呈现内容
“定位”这个术语最早由杰克·特劳特和美国知名的市场行销学家艾·里斯共同提出,他们相信,“市场定位是以产品为起点的。它可以是一件物品,一项服务,一家机构,甚至一个人,也可以是你。但所谓的市场定位,并不是指你将如何为产品服务,而是指你将如何为目标顾客服务”[4]。在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要想解决同质化问题,就要把节目定位在用户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上,从而避免与同类节目在内容上产生冲突。节目定位必须与播放平台的定位相结合,找到目标受众,再开展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目前观众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节目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也能让观众观看之后印象深刻,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综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一档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凸显自己的独特优势。例如《极限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保持其“爱与恨,斗智斗勇”的定位特色,而不是盲目追求时尚与热门,这样会丧失其本来的风格。其次,这类节目也应继续保留团队式人物关系的叙述特色。团队式角色关系能将嘉宾的个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节目的氛围变得更轻松、更舒适,增强节目的整体性。因此,对节目进行清晰定位,既能防止节目陷入同质化的恶性循环,又能促进户外竞技类综艺市场健康发展。
例如腾讯视频推出的《新游记》,将中国四大经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与竞技结合起来,根据《西游记》中的角色和价值观,对其进行全新解读。6个嘉宾要在21天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现代世界中展开一次冒险。在这档节目中,每一个嘉宾都有自己的游戏角色,就像《西游记》中的每一个角色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角色之间会互相影响、互相牵制。
因此,无论是平台还是制作公司,都要不断丰富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应坚持“内容至上”,以深层娱乐取代浅层娱乐,寓教于乐,引导大众树立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
2.2 坚守文化价值取向,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2021年,广电总局党组发布《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指出要对网络和电视视听文艺节目进行更严格的管理,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并且重点加强对各类综艺节目的管理。
现在许多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为了顺利上线,会以盈利为第一要务,如尽可能给赞助商更多的曝光时间,以求盈利,导致节目观赏并不强。由于广告太生硬,综艺节目的内容过于枯燥和乏味,观众不断流失。作为一种商品,综艺必然有其经济属性,但必须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既要保证节目的经济效益,又要保证节目的质量。以《我们的挑战》为例,每一期节目的标题都不一样,节目组成员会深入各个行业,深入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去迎接一系列的任务、挑战。这档节目将娱乐和民众的真实生活相结合,让嘉宾们以普通人的身份完成工作,具有触动人心的情感力量,体现了节目的社会价值。节目上线后,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还产生了正向的社会影响,真正做到了立足民众生活,体现现实关怀。
除此之外,节目还可以与地方政府展开互动,了解民众目前关注的问题、政策,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思考这些问题的对策、政策的落实,以现实为基础,体现现实关怀,从而引发观众共鸣。
2.3 以慢节奏撬动大众需求杠杆,促进节目正能量传播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当一个人的文化生活被一成不变的消遣所界定,当孩子般的童言无忌代替了严肃的公共谈话,他的国家也就离文化消亡不远了。大众需求决定着综艺节目的走向,过度的娱乐性会使得节目失去其精神内涵,以观众为基础而形成的泛娱乐趋势会使综艺节目缺乏深度和价值,这是一种潜在的风险,也是一种对主流价值观的解构。
在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时代,竞争更加激烈,快速推进、快速呈现等快节奏方式成为综艺节目成功的必经之路,并且常常成为赢得大众关注的制胜法宝。快节奏的流行是导致综艺节目陷入泛娱乐深渊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微综艺的兴起则建立在快节奏传播的基础上,将综艺节目转化为短视频的形式,这正是因为短视频具备碎片化传播的特点。然而,慢综艺却面临着“去娱乐化”的困境,因为它过于缓慢而显得索然无味,并且难以获得经济效益。但是慢综艺所散发的烟火气与人们对高质量慢生活的需求相契合,成了一种符合人们文化追求的形态。那么,在保持“慢”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如何兼顾“快”的商业价值?这无疑成为综艺节目传播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针对目前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领域的泛娱乐化问题,各方面都要与政策要求相对照,认真自查自纠,做好整改落实工作,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5]。当前,很多综艺节目将主流思想和通俗文化因素有机融合,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其向主流价值回归。
3 结语
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内容同质化、创新理念不足、对现实的思考不足等问题。因此,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代频率共鸣,充实节目的内涵,拓展節目的深度,立足于基层,立足于民众,将节目和文化相融合,将娱乐性和公共性相结合,将利益和文化相统一,体现出综艺节目的现实关怀。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还应积极与新媒体合作,改进宣传策略,以慢节奏来满足大众需求,传递正能量,使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福,金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68.
[2] 蒲丽.网络直播带货主播身体传播现象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3] 张曼缔.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域下的电视节目主持风格批判审视[J].传媒观察,2021(10):76-82.
[4] 杜莹杰,王秋芸.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化竞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6):85-90.
[5] 坚定方向 凝聚力量 展现新时代网络视听新气象新作为: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在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的主旨演讲[J].中国有线电视,2018(12):1351-1353.
作者简介:李慧敏(1998—),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