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演唱下中国风流行歌曲的中国风保留研究

2023-12-25 22:40陆蓝溪王志军
艺术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歌曲

陆蓝溪 王志军

摘要:目的: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风流行歌曲不断涌现,并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风格。随着国际流行音乐文化交流愈发密切,中国本土音乐文化正逐渐打入国际音乐市场,部分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流行歌曲开始脱离中文歌词,以外语歌词的形式发行。然而,这种新形式无可避免地导致歌曲本身的中国风特性有所流失,甚至造成听觉上的违和感。因此,如何在外语演唱这一既定条件下仍保留歌曲的中国风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方法:文章以用中文、日语、意大利语、英语和俄语五国语言演唱的歌曲《花西子》(国际版)为例,采用调查法、作品分析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该歌曲为国内彩妆品牌“花西子”同名广告曲,由陈致逸作曲,方文山作中文词,夏飞作外语改编词,歌手周深演唱。歌曲的中国风特性明显,前后经历中文版和国际版两次发行。国际版主歌保留中文词,副歌依次替换另外四国外语词演唱。结论:保留中国风特性的积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民族五声调式作曲奠定中国风基调;各种中国传统乐器的合理搭配及民族乐器埙的加入造就中国风编曲风格;歌手的独特演唱处理和外语驾驭能力为歌曲核心,呈现外语演唱下的中国风特质。

关键词:流行歌曲;中国风;外语演唱;  《花西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3-00-03

进入21世纪,整个中国流行音乐市场日渐趋于商业化和国际化,中国风流行歌曲逐渐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风格[1]。近年来,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愈发密切,国内音乐人打入国际音乐市场、将中国本土音乐文化输出国外的愿望逐渐实现。一些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流行歌曲开始脱离或部分脱离中文歌词,以外语歌词的形式创作并演唱发行,从而吸引那些以所唱对应外语为母语的外国听众,使其能够直接欣赏歌曲、理解中国文化,同时让中国本土听众感受到多国语言演唱中国风流行歌曲的魅力。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类以外语演唱的中国风流行歌曲在发挥国际积极影响的同时,由于脱离或半脱离了体现中国风的核心要素——具有符号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歌词,转而使用与中国文化毫无关联的外语歌词,因此中国风特性丧失,甚至造成听觉上的违和感。

如何在外语演唱这种既定条件下,仍尽力保留歌曲的中国风特性,减轻外语演唱对中国风特性的负面影响,就成为歌曲创作人和演唱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学术上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用中文、日语、意大利语、英语和俄语五国语言演唱的中国风流行歌曲《花西子》(国际版)为例,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1 歌曲《花西子》的中国风特性及其外语歌词编排

1.1 中国风特性

歌曲《花西子》是国内知名彩妆品牌“花西子”的同名广告宣传曲。“花西子”品牌中的“花”指“以花养妆”;“西子”指西湖,亦指西施,二字取自北宋词人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其品牌文化中,可见品牌扬东方之美、铸百年国妆,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的愿景[2]。其广告宣传歌曲《花西子》的制作与其品牌文化一脉相承,致力于通过歌曲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歌曲先后经历了两次不同版本的发行。其首次发行是2020年6月29日,以纯中文版本发行,由陈致逸作曲,方文山作词,内地流行乐男歌手周深演唱。歌词大量运用具有中国古典文学意味的词,以及具有符号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化词[3],并精心打磨造句,以营造中国风氛围,体现作品的民族特色。如“伊人脸上一抹笑,往梦里找,繁花娇苏堤春晓”“残雪断桥,美景醉了往心里敲,人在山腰我远眺,雷峰夕照,西湖边琴音缥缈”“看水光潋滟晴方好,远山渺渺,花间西子笑多娇”等。从歌词中便可感受到西湖、断桥、雷峰塔等婉約的江南意象,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全部融于歌词之中。二次发行的歌曲即《花西子》(国际版),在原版本基础上由夏飞作各语种改编词,继续由歌手周深演唱,于2021年12月3日在音乐平台正式发行。

1.2 外语歌词编排

国际版歌曲保留了中文版方文山的部分中文原作词,以此为基础先后加入日语、意大利语、英语和俄语歌词,构成五国语言版本。具体的歌词编排形式为:歌曲的主歌部分为原中文歌词,进入副歌部分后,副歌的第一句为原中文歌词“遇见花西子”(或第二段的“又见花西子”),从副歌第二句起,替换为由外语改编词作者夏飞根据方文山原版中文词写成的外语歌词——全曲共出现四遍副歌,分别对应替换为日语、意大利语、英语和俄语。至全曲结尾,最后两句歌词又回归原中文歌词,形成首尾中文呼应。

2 歌曲成功保留中国风特性的积极影响因素

歌曲《花西子》(国际版)发行后在海外网站获得广泛好评,被海外达人与用户热议。例如,海外流行R&B组合rIVerse在观看歌曲MV时就连连发出惊叹,“多语言也能切换得不突兀”“歌词就像诗”等溢美之词层出不穷。这也正是国内外听者对这首作品的主流评价——各语种转换自如、毫不违和;不同的外国语言替词融入国风语境,却无强融的隔涩感;将其他外国语言唱出了国风韵味、东方神韵。

因此,深入分析究竟是哪些积极影响因素促使此歌曲在外语演唱条件下仍保留中国风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作曲、编曲、歌手的演唱处理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2.1 民族五声调式作曲对其中国风特性的影响

《花西子》的官方介绍中写道:“陈致逸老师,移宫换羽,再现西子调。”该歌曲由曾写过《梦留别》《一梦一华年》等许多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知名作曲人陈致逸作曲。歌曲的演唱主旋律以中国特有的、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民族五声调式为基础,并在五声音阶中加入偏音变宫(7),由宫、商、角、徵、羽、变宫6个音构成。歌曲以商音(D)为主音,调式为D商六声调式,4/4拍,中速。

在歌曲的主歌部分,旋律全部由宫、商、角、徵、羽5个音构成,若只看主歌部分的调式,即D商五声调式。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使主歌部分具有纯粹的中国风特性,且该作品主歌部分全由中文演唱,因此主歌部分奠定了歌曲的中国风基调。

进入歌曲的副歌部分后,偏音变宫(7)的加入使歌曲旋律由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转为民族六声调式。虽然加入了新的偏音变宫,但六声调式仍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因而并未减少歌曲的中国风特性,反而使歌曲出现了新的变化。副歌部分以D商六声调式的主音结束,形成完全终止。

在歌曲的尾声部分,旋律由六声调式逐渐出现回归到五声调式的倾向,全曲最后回到主音结束,形成完全终止。并且尾声部分回归到中文演唱,增强了歌曲的中国风特性。

综上所述,这首歌曲的作曲特征是得以保留中国风特性的积极影响因素。作品旋律起伏不大和音域跨度较小的特征带给听众宁静与平和的听觉感受,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中以“和”为核心的观念不谋而合。中国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和六声民族调式的结合运用、平行方整的曲式结构与主音的回归,亦体现了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中正之美。

2.2 编曲及民族乐器的运用对其中国风特性的影响

《花西子》的编曲亦由作曲人陈致逸完成,并同时任歌曲制作人。编曲中加入了具有7000年历史的汉民族传统古乐器——埙。除埙之外,还运用了扬琴、古筝、箫、笛等民族乐器,兼有电吉他、电钢琴、大提琴、电子合成器等流行音乐中常用的西方乐器和电声乐器。

作品的前奏部分先以电钢琴奏出副歌的主旋律,风铃和鼓声在弱拍上加以点缀。随后以扬琴奏出副歌主旋律的变奏,埙的加入与扬琴交织呼应,铃鼓在弱拍轻轻打出散拍子,仿佛引人走入江南山水间。进入主歌部分后,第一遍主歌转换为简单的电吉他分解和弦伴奏。第二遍主歌在电吉他的基础上于每句演唱的尾音后以古筝奏出轻盈的装饰音,并在主歌过渡向副歌部分的最后一音后加以钢琴的快速琶音跑动。

进入副歌部分后,主要伴奏乐器由电吉他转换为电钢琴和大提琴,电钢琴奏出细碎分解和弦,大提琴奏以旋律性的舒缓和声与电钢琴形成二重奏,伴有少量打击乐器的加入衬以节奏,副歌第一段末句的尾音后以古筝奏出轻盈的装饰音。第二段副歌的编曲与第一段大致保持不变,但古筝的装饰音出现得更频繁,且在最后的尾音后加入竹笛奏出尾声旋律的变奏,从而自然过渡到歌曲的间奏。在间奏部分,竹笛与扬琴形成合奏,共同奏出尾声的旋律变奏,转由钢琴在上方奏出琶音作为装饰。

进入间奏过后的第二段主歌后,编曲相比第一段主歌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电子合成器打出稳定的歌曲拍子贯穿主歌,以增强歌曲的节奏感。钢琴在每句主旋律的演唱后四拍重复主旋律音,以模拟轮唱效果。扬琴代替古筝在每句的尾音后奏出装饰音。主歌演唱一遍后不加间隔地直接进入第二段副歌。副歌是全曲乐器使用最丰富的部分,由电子合成器、硅胶架子鼓打出拍子,继续渲染歌曲节奏感以推动情绪,大提琴等弦乐器随演唱合奏出副歌旋律,琵琶加入在尾音奏出短促的连续音,以推动歌曲的情绪递进。笛子在第二遍副歌开始后加入,与弦乐融为一体作为歌曲伴奏。

尾声由强转弱,回归简单,由钢琴和笛子先后交替独奏出尾声主旋律的变奏,电钢琴和电吉他辅以极轻的伴奏,埙再次出现,随演唱一起奏出主旋律,实现首尾呼应。

笔者认为,在这首歌曲中,埙的加入是其保留中国风特性的点睛之笔,即使其他经典的中国风流行歌曲,也不常把埙作为惯用的民族乐器。埙的厚重融入民族调式的旋律中,传统埙乐之声得以以现代方式再度演绎。此外,在整体编曲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电声乐器的结合以及各乐器之间的合理搭配,促成了歌曲清新婉约、婉转悠扬的曲风,成为其保留中国风特性的积极影响因素。

2.3 歌手的演唱处理对其中国风特性的影响

由于这首歌曲以外语演唱,在丧失中文歌词这一客观条件下,演唱成为决定歌曲是否仍保留中国风特性的核心因素。如果演唱到位,会进一步凸显作品的中国风特性,反之则会毁掉作品的中国风特性。

这首歌曲由国内知名流行歌手周深演唱。诚然,每一个歌手的声音特点都远不能用单一的词概括,但周深的音色特点,一言以蔽之,即远离“人”气、远离尘世喧嚣与人间,近乎一种独特的“仙音”,因而其本身便具有适合演唱中国风歌曲的特质。歌手将自己的声音气质融于演唱中,主歌营造空灵清澈的诉说之感,副歌又增添了悠扬婉约的中国味道。整首歌曲虽然在第二段副歌处亦有情绪上的渐强,但从整体上看,歌手的演唱始终把握在“弱”的范围内,从而营造出宁静淡雅、婉约含蓄的东方之美。而这种“弱”感情充沛,而非无情感表达的冷漠死板。此外,歌手对歌曲咬字、转音等各处细节的独特处理,亦对其演唱起到了辅助作用。

另一个演唱处理上的关键点是歌手对外语语音的准确把握。对外语语音的准确把握基于歌手本人较强的语言能力,歌手周深曾有乌克兰留学经历,并为美声男高音科班出身,因而能较好地掌握俄语语音、意大利语语音,对日语、英语语音亦已熟悉,是在此前提下演唱该首作品,而非现学现唱。这就使歌手在演唱外语时,最大限度避免了东方口音,从而带来外语演唱的自然之感,将外国语言唱出中国古韵与东方味道。

3 结语

歌曲《花西子》(國际版)以五国语言演绎以东方景、东方词、东方调为内核的东方音乐,在五国语言的演唱下仍保留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中国风特性,空灵婉转依旧,东方韵味不减。这是作品的作曲、编曲、演唱等各方面因素一起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这首歌曲以多国外语演唱这一创新方式,将中国文化之美传递给了世界,是外语演唱下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杰作,对之后该类型歌曲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外语演唱下的中国风流行歌曲创作应深入分析歌曲中可以保留中国风特性的积极因素,并合理运用,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外语演唱条件下的中国风流行歌曲,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流行音乐带给世界。

参考文献:

[1] 周美彤.浅谈中国流行乐坛的“中国风”现象及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3):173-176.

[2] 张欣茹.花西子创始人花满天:汲取传统文化之力,做中国特色原创品牌[J].国际品牌观察,2021(11):15-18.

[3]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78.

作者简介:陆蓝溪(1998—),女,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王志军(1970—),男,江苏盐城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育学。

猜你喜欢
中国风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蓝花花》——“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一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