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的具身性媒介实践研究

2023-12-25 22:13刘博
艺术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

摘要:目的: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在创作作品获取关注的同时,承担着科普知识、引导大众的社会责任,在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中往往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文章聚焦这一群体在B站如何有效传播知识这一议题,以期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研究视角,将具身性媒介实践与建构主义理论相勾连,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的具身性媒介实践案例,并进一步总结得出其媒介传播特征。结果:研究得出,知识区大学生UP主具身性媒介实践包括三种传播模式,即同化图式(知识的整合建构)、顺应刺激(经验的强化重建)、平衡过渡(认知的分化整合)。在此基础上,知识区大学生UP主具身性媒介实践表现出互动性、精准化、圈层化这三方面的媒介传播特征。结论: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作为知识传播者,通过发布以Vlog(视频博客)为主的具身性视频作品,在网络社区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教师的角色。然而,相较于传统的校园课堂教育,这种传播形态并未严格遵循传统师范教育规训,传播的知识大多内容庞杂、主观性强。同时,由于相关教育专业体制“把关人”的缺失,因此这种自媒体传播方式存在失控风险,成为诱发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隐患。

关键词:建构主义;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具身性媒介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3-00-03

当前,B站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视频创作与分享网站之一,该公司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月均活跃用户数已达3.15亿[1]。截至2022年底,B站近82%的用户是“Z世代”用户[2](1995—2009年出生)。高校大学生作为“Z世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B站优质创作者和使用者的双重身份,同时在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中往往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其中,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网站博主)在创作作品获取关注的同时,承担着科普知识、引导大众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的具身性媒介实践,进一步总结其媒介传播特征,希望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1 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具身性媒介实践的理论逻辑

“具身性”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莫里斯·梅洛-庞蒂提出。他认为这种技术对身体的形塑关系,即“身体图式”或“身体意象”[3]。同时认为“个体的意识、经验、身份均发现并存在于身体之中,并将长期始终存在”[4],而这一概念也预示着“身体的主体性被确立”。

本文研究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如何通过发布视频吸引受众,使其进入传播者的具身性媒介实践中,主要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展开分析。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图式”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分析及思考模式。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认知变化的本质,也是认识外界事物的本源。它揭示了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分别是同化、顺应、平衡[5]。在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通过发布作品传播新知识、普及新观念,在网络社区扮演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对受众而言,这同样是接受学习、认知反馈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UP主的具身性媒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2 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具身性媒介实践的传播模式

2.1 同化图式:知识的整合建构

同化指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人们不断输入环境成分并融入自我认知的过程,进而在该过程中实现传者与受众之间图式的统一。皮亚杰提出,人们接受外部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动作就是同化。在這一过程中,个体将新知识融入自我原有图式中,进而达到“生理能力上的物质同化、动作能力上的行为同化、智慧能力上的思想同化”[6]。在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中,同样存在上述具身性传播路径。

在物质同化上,主要体现于大学生UP主的身体叙事,即通过个体肉身的时空在场,刺激受众的物质感官,达到生理水平上的图式闭环。以“毕导THU”发布的奥运赛场视频为例,其为了讲清奥运赛场上的滑冰理论,在视频开始通过拍摄自己在冰场上的滑冰镜头,还原了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比赛镜头,播放画面的剪辑形式也和奥运转播画面基本保持一致。

在行为同化上,主要体现于大学生UP主的仿真再现,即通过搭建表演所需的时空舞台,实现知识理论的场景再现,进而达到动作水平上的一致性。以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发布的视频为例,其将一个摆动的方片、一个海洋球、一个充气泳池分别代替手机、基站、电波环境,通过搭建仿真的实验平台,实现了对手机5G通信的场景模拟。

在思想同化上,主要体现于大学生UP主的信息同频,即通过多方面观点内容的呈现,进一步揭示公众未知的内幕知识,进而实现智慧水平上的一致性。以UP主“在下小苏”发布的视频为例,其通过列举公众对人工智能领域“年薪百万”“轻松就业”的刻板印象,对话AI领域的专业人士,进一步揭秘行业真实内幕,打破公众认知的“信息茧房”,进而实现信息同频共享。

2.2 顺应刺激:经验的强化重建

顺应指当人们无法用原有图式同化环境中出现的新刺激时,往往通过不断调节身体内部结构来适应,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会不断修改或重塑原有图式,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新刺激而形成新图式。对此,皮亚杰认为,顺应是个体对同化活动的改变。国内学者刘厚进一步提出,“顺应是以更普遍的同化为基础的一种机能活动”[7]。在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的作品传播扩散环节,顺应过程主要包括强化阶段与重建阶段。

在强化阶段,受众的认知能力往往与传播者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差,此时,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往往需要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在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为了尽可能地达成这一目标,通常会建构互动装置,以促进双方认知的统一。以UP主“毕导THU”发布的奥运互动视频为例,其在视频中设定了一个开放问题,分设了四个选项,需要用户点击屏幕选项作答。用户在点击非正确选项后,UP主会对用户作出的这一选择先表示肯定,并介绍该选项背后的科学故事,最后加以委婉否定。这种知识的传播方式显然更容易被受众接受,进而推动顺应过程的实现。

在重建阶段,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会初步达成图式的统一。在该阶段,传者与受者之间会达成较深程度的传播态势,因而能够完成更深层次的知识输出。在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在该阶段所表述的观点往往更深刻,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也更为突出。以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发布的5G视频为例,其在视频前、中后期通过讲述5G手机的使用经历,提出了“5G速度有何用”这一问题。通过回顾4G网络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联系到物联网、大数据等应用场景,使视频所传达的内容由“是什么”引申到“为什么”“怎么样”等更深层次的话题,实现了对受众更高程度的经验刺激。

2.3 平衡过渡:认知的分化整合

平衡即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方式,在自身认知建构下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使自我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的状态。同化与顺应这两个过程若能实现协调,则主体认知便可达到平衡状态[8]。皮亚杰认为,平衡从三方面调节个体认知,即平衡同化与顺应间的关系、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平衡个体知识的分化整合[9]。在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在遵循这三方面认知调节的基础上,能达成较高层次的认知平衡。

在平衡过渡阶段,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以专题形式,通过发布同一主题、不同类别的视频作品来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关系,不断调节受众认知结构中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并最终实现知识的分化整合。以UP主“复利的奇迹ETF基金理财”为例,其专注分享优质经济金融类和投资理财“干货”,發布的作品以专题系列呈现,如“高分金融电影”“大学公开课”“理财书记”等,维持受众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关系。

3 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具身性媒介实践的媒介传播特征

相较于国内同类网站,B站在早期便将自身定位为视频弹幕网站,以浓郁的ACG(动画、漫画、游戏)内容氛围及弹幕互动功能在全网独树一帜。如今,B站已成为涵盖全民文娱属性的多元文化社区,而知识区便是其中的重要社区之一。伴随着后期网站的定位拓展及功能完善,知识区大学生UP主在具身性媒介实践的基础上,主要呈现出互动性、精准化、圈层化三方面特征。

3.1 互动性

B站的特色之一便是弹幕的使用。伴随着后期网站功能不断迭代,如投票弹幕、互动视频、引导关注、360全景视频等新功能的加入,其互动功能属性进一步增强。以UP主“川小熊”发布的全景互动视频“让你来当一天985的大学生”为例,该视频运用360全景视频功能,使用户得以第一人称视角以360°全景视角来体验国内知名高校大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结合互动视频功能,用户可以在校园内对具体执行哪项操作(如去操场晨跑或在宿舍背单词)作出选择。该视频是UP主在创新实验课上的小组作业“VR+大学招生宣传”,其中的互动功能大大强化了该作品的传播效果。

3.2 精准化

B站用户以“Z世代”为主,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该群体具有广泛而多样的信息、情感、社交及娱乐需求。而知识区涉及大量的垂直细分内容,许多作品具有较高的观影门槛。在信息个性化成为全媒体时代显著特征的当下,B站接入了推荐算法功能,其大数据推送功能持续升级,使网站发布的作品呈现出显著的精准化特征。以UP主“里里Lili”发布的视频作品为例,大部分内容的主题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国际英语水平测试、英语竞赛等,受众群体导向明确。通过平台算法的推荐功能,这类作品得以高效扩散,精准触及目标受众。

3.3 圈层化

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对传统媒介权力的消解,传统意义上的圈层文化演变为网络圈层文化。建站之初,以ACG文化为显著特色的B站,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圈层。在知识区,下设科学科普、人文历史、财经商业、校园学习、职业职场等10多个文化社区,在同一个大圈层下形成了多个文化圈层分支。不同爱好、职业的社会阶层在此基础上形成圈层社交。B站知识区UP主与粉丝(关注用户)之间彼此分享共同的情感和圈层文化,使其作品在传播扩散过程中天然具备共情属性。而圈内成员围绕作品开展讨论交流,在互动中强化了文化认同。

4 结语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实践及扩张,其在国内学界逐渐演化为学习哲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和范式,被很多教育工作者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10]。在B站知识区,大学生UP主作为知识传播者,通过发布以Vlog为主的具身性视频作品,在网络社区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教师的角色。然而,相较于传统的校园课堂教育,这种传播形态并未严格遵循传统师范教育规训,传播的知识大多内容庞杂、主观性强,同时相关教育专业体制的“把关人”缺失,使受众的认知图式极易出现偏差,易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对此,在网络自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对高校工作者而言,将该议题引入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议题展开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B站季报图解:营收51亿日活用户达9370万 净亏收窄72%[EB/OL].雷递网,2023-06-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500365799437244&wfr=spider&for=pc.

[2] 蓝狮问道. 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EB/OL].百度,2023-03-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779667281844264&wfr=spider&for=pc.

[3] 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10-112.

[4] 丹尼尔·托马斯·普里莫兹克.梅洛-庞蒂[M].关群德,译.北京:中华书局,2014:50.

[5] 车文博.建构主义[M]//西方心理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5-47.

[6] 邓赐平.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视角下的儿童思维与智慧发展[J].心理研究,2020,13(4):291-311.

[7] 刘厚.正确理解皮亚杰理论中同化和顺应的概念[J].大众心理学,2015(7):42-43.

[8] 贾彦琪,汪明.从皮亚杰平衡观看智力发展之内在机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6(6):36-39.

[9] 沃兹沃思.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7-28.

[10] 董德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刍议[J].作家天地,2021(29):167-168.

作者简介:刘博(1997—),男,河南商丘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科技、数字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语境词汇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英语语法教学的建构主义策略浅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