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
2023年11月16日,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晤,就双边与事关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议题进行深入沟通。此次会晤距离2022年11月14日中美元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会晤刚好时隔一年。这一年里,中美关系经历了自正常化以来的历史低谷,但也展现出非凡的韧性。
2023年2月初,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没过去多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称即将启程访华。然而,随着中国民用科考飞艇被美国击落,布林肯“推迟”了行程,美国政府高官与国会两党议员恣意渲染中国飞艇在美国大陆上空漂浮的“威胁意义”,带动美国国内反华情绪持续高涨。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则相继对美国的过度反应提出严正交涉,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气球事件”让中美关系在尚未完全回暖的状态下跌回冰点。
在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的发展历程中,类似意外突发事件并不鲜见。“气球事件”所引发的风波能在极短时间内破坏来之不易的止跌企稳氛围,并将双方对立情绪推至新高,充分暴露了两国关系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美国盖洛普公司当时公布的民调显示,美国成年人对华好感度在“气球事件”后骤降至15%,创历史最低。中国国内对于美国的愤懑与不满同样陡增。
“气球事件”发生后,美国继续采取损害中国利益和尊严的行动,包括:允许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过境”窜美,炒作所谓中方“跨境执法”问题,持续将中国企业纳入实体清单,进一步收紧对华技术出口,等等。过去几年由幕后逐步走上反华台前的美国国会在涉华问题上变得更加主动:在时任众议长麦卡锡主导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设立;参众两院密集召开涉华主题听证会,众议院甚至在3月1日同时推出多达12项涉华法案。华盛顿之外,美国多州开始推行禁止中国公民在当地购房买地的歧视性政策或法律。面对来自美国的各类施压手段,中国依据《反间谍法》《对外关系法》《禁止出口限制技术目录》等展开反制。
中美关系经历着自建交以来的严重低落时刻,国际社会的担忧随之加剧。在许多人眼中,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与军事大国之间的关系已经陷入恶性循环,沟通与释疑机制的缺失加速了这一循环。
中美在2023年春的一系列负面互动意味着双边关系钟摆正在越过某个节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缓解紧张刻不容缓。在两国关系恶化造成的“紧绷”氛围下,如何回归“巴厘岛共识”,重启稳定和改善关系的步伐,考验着双方政治智慧。4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中美经济关系发表讲话。与美国国内甚嚣尘上的“脱钩”论调不同,耶伦阐明了与中国深化商业联系的积极理由,呼吁构建建设性的经济关系:“我们相信,世界足够大,能同时容下我们两国。中国和美国能够并且应当找到共处和共享全球繁荣之道。”耶伦的表态呼应了中方在巴厘岛会晤中提出的关键原则。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受70多位驻华大使递交的国书,其中包括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在例行记者会上多次重申,中国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
5月起,中美高官之间的沟通频率明显提升。这些互动的内容包含双边关系的大部分关键领域,有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代表戴琪等人就经贸议题的对话,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就战略和军事安全问题进行的探讨,也有两国特使就气候变化问题展开的协调。6月以来,美国官员、前政要密集访华,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先后会见了布林肯、耶伦、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和前国务卿基辛格、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等美方来客。双方在渐进式的接触中明确了各自立场,持续发出相向而行稳定和改善彼此关系的信号。
中美民间往来也在悄然恢复。2023年3月,当中美关系仍笼罩在“气球事件”阴影之中时,数十位美国企业高管和高校智库学者借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之机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与中国同行展开交流。在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随后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中,59%的受访者认可中国经济复苏势头。8月,长期在双边关系中发挥桥梁作用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在创设50周年之际组团来华调研。随着两国航班数量的逐步恢复,各类中美学术对话明显增多。
旧金山会晤进一步探讨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进一步明确了中美共同肩负的大国责任,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与巴厘岛会晤一道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然而,考虑到双方合作面总体收窄、冲突点逐步增多以及互疑程度仍重等客观事实,加之美国即将进入2024大选年,人们仍以审慎目光看待中美关系,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仍需双方继续相向而行付出艰苦努力。
首先是如何推动“旧金山愿景”落地。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已开展多年,双方几乎在所有双多边议题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如果无法在潜在合作领域超越分歧,突出共同利益,那么落实元首会晤精神就无从谈起,而“超越分歧”本身又极具挑战性。
其次是两国能否再次承受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历经40余年考验,中美曾共同直面诸多问题,深知诚意和能力是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关键。维系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要进行系统、全面且持续的“全过程管理”,这包括在遭遇“意外”时双方都能从大局出发,尊重事实,保持理性。
再就是美方必须尊重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核心利益。美国不断推进“以台制华”战略,国会炒作各类涉台议案,美国战略界将烏克兰危机与台海问题相提并论并借此鼓吹“加速武装台湾”,令美国官方“一个中国政策未变”的表述格外苍白,持续磨损着中美互信根基。
2023年的中美关系从低谷起步,逐步回归稳定轨道,站在新的起点。两国将长期处于相互调适的进程中,能否在一次又一次互动中迈向更为成熟的双边关系?这仍是个疑问。中国驻美大使谢锋2023年11月21日在美国中国总商会(CGCC)芝加哥分会年会上发表演讲指出,“通往旧金山殊为不易,但旧金山不是终点站”。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