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辉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
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前,俄军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境内靠近乌克兰的地区以及俄占克里米亚半岛集中了120个营级战斗群,合计15万至19万人。2022年2月24日,俄武装力量同时在九个方向上对乌发起地面进攻。截至2022年9月,接火线一度长达2300多公里,俄在乌实控土地面积超過12万平方公里。漫长的战线、广袤的实控区、大量的作战人员调动和武器装备供给成为俄境外后勤保障,尤其是军事运输的巨大难题。
最初,俄显然低估了乌军的抵抗决心和经过北约培训的乌战斗力,认为在短时间内击溃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并至少控制第聂伯河以东地区。这在俄军的战役后勤准备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从2020年开始,俄借军事演习之名在抵近乌克兰的俄边境各州进行了战役军需物资和武器装备的调运与储备,但没有制定严密贴近实战的后勤保障预案和实施计划。而俄两年间在各边境州的铁路沿线就近囤积的军需物资和武器装备无法满足战争的后勤消耗。
由于俄控区乌克兰渗透破坏力量的活跃,加之战火下的当地经济名存实亡,俄所期望的“就地后勤补给”始终未能形成规模,而且早期俄军从国内本土通往战区的军事运输线也屡遭袭击。在北约情报的支持下,乌克兰对俄军事运输线发动了持续破袭行动,使得俄“特别军事行动”严重受挫。最典型的例子是,2022年3月一支缺乏油料、被乌军不断侵扰的长达64公里的俄军装甲纵队在距离基辅只有40公里处“趴窝”,尔后不得不回撤。回撤途中,俄军大量没有油料、无法开动的装备不得不进行自毁或遗弃。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为集中兵力,守住实控土地,俄开始从难以防御的哈尔科夫州和赫尔松州右岸地区回撤兵力,将战线从2300公里压缩到1200公里左右。同时,俄在“特别军事行动区”建立起统一的多方向立体军事运输体系。俄国防指挥中心主任米哈伊尔·米津采夫上将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负责在乌作战俄军各军兵种与各集群的后勤与军事运输统筹工作,从而一改各参战部队后勤分散、军事运输缺乏统一调度的混乱局面。
目前俄已打造起多方向的立体军事运输网络。在陆路,建立了从边境州通往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的军事运输通道。该通道由铁路公路运输相结合的北部、中部、南部三条运输线构成。即便乌军的远程火力可以侵扰该通道的俄军运输,仍无法同时阻断三条路线。在海上,利用对亚速海的全面掌控,俄军借助各型运输船只,将大型装备从罗斯托夫州源源不断地运抵俄实控区的港口,然后通过陆路运送到战区。俄还充分发挥克里米亚大桥的运输功能,通过其铁路桥将大批装备和军需物资运抵克里米亚,再运往南部战区。在空中,俄空天军征用了七个边境州的全部机场,将特别亟需的物资运往俄控区的前线机场,同时将前方的伤病员运回国内。
为防止乌克兰对俄军事运输线的破坏,俄军现已在运输通道的枢纽要地建立起野战防空体系,有效削弱了乌军的远程破坏力。同时,为运输车队配备熟悉当地情况的汽车兵和武装护卫队。抵达战区的军需物资和武器装备尽量减少露天存放,直接转入地下掩体,并通过分散库存、机动库存和小单位库存,来降低乌军针对性破坏与远程打击带来的损害。尽管乌获得的海马斯火箭弹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等远程打击装备迫使俄军前方弹药和军需物资存放点大大后撤,但俄军后勤保障旅仍能保障前方部队12至24小时的弹药更新补充。开战前,俄罗斯武装力量只配属了十个后勤保障旅。截至2022年底,俄军已将后保旅的数量扩充至21个,并为每个旅配备了500台运输车辆。在稳定的战区,俄军开始布设战术油料软性管道,以保障油料高耗武器装备的正常运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乃兵家之道。乌克兰危机引发各国对战时后勤与军事运输的再思考。乌克兰危机已经变成漫长的壕堑战、拉锯战、消耗战,消耗强度前所未有。现在俄军每天仅大口径炮弹消耗就达4万枚左右。2023年2月24日这一天,俄军就向乌军阵地发射了12.7万枚大口径炮弹。这样的消耗不仅需要强大的国力保障,更需要稳定、高效、可靠的军事运输支撑。高端战争条件下的后勤与军事运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