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五实验小学 吴雅双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该学科具有更强的抽象性,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而且容易由于知识抽象而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指出,应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认识数学特点,获得积极体验。所以,常规的“灌输式”教学是不可取的,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非常必要。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真实问题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展开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围绕具体的学习主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然后以整合的“项目”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具有积极意义。所以,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了解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和应用原则,并探索落实路径非常必要。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具体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成知识学习及应用的目的。换言之,项目式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探究性和有吸引力的课题,然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概括来说就是“在做中学”。
传统教学模式多是按照“积累知识——遇到问题——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而项目式学习是按照“遇到问题——产生需求——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而言,项目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问题性。问题性是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特征,也是驱动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动力。一般而言,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具有探究性的学习问题,然后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对项目式学习而言,创设问题是该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基础,是其本质特征。
第二,自主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教师开始重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转变,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更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自主性是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特点。
第三,互动性。项目式学习强调教师注意转变角色,将自己置于引导者的位置。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出发,合理设置探究问题和探究项目,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这对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互动性也是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项目式学习模式的重要价值,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应用项目式学习法进行教学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生为本原则。项目式学习强调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此,应用该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传统数学教学中,多由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改变既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项目主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任务顺利完成,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第二,合作性原则。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小学数学知识对他们而言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更是较为吃力。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促进项目任务顺利完成,在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遵循“合作性”原则,从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出发,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并引导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进行组内成员分工,选择适合自身的细化任务,然后在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下,高质量地完成相关任务,同时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项目,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今后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生活化原则。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数学学科虽然抽象性较强,但其本质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渗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逐渐成为该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遵循“生活化”原则,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为学生创设项目任务,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深入探索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效果,充分体现项目式学习法的应用价值。
明确项目主题是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活动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系统分析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学情进行综合考量,明确学生的数学基础、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再围绕教学内容制定项目学习主题,保证所设置的项目任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同时,由于项目式学习任务主题多以问题方式呈现,再加上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在应用该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尤其要重视将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关联,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购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购物”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很多学生都有独立购物或者与家人一起购物的体验,同时,人民币作为一种货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多数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零花钱自由支配,这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该章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围绕“认识人民币、学会购物”这一内容设置项目任务,并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思路制定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提前准备好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如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对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形成初步印象。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情境,让学生熟悉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激起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放学后,默默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在甜品区默默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小饼干,饼干的标价为2.8 元,于是妈妈给了他5元钱,让他自己去结账,那么收银员应该找给默默多少钱呢?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创设了项目学习主题,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就能在项目任务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明确项目学习主题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再引导各学习小组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并根据组内各成员的情况合理地进行成员分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问题分析思路,从而为各小组自主探索问题解决方法提供指引。
例如,明确“认识人民币、学会购物”的项目学习主题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5—6 人学习小组,指导其在组内探讨人民币的功能、使用人民币购物的场景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情境,小组成员分别扮演顾客、收银员、销售员、记录员等角色,顾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相应物品,如小饼干、蛋糕、巧克力、文具盒、写字本等,还可以在角色表演中对自己购买的物品进行转卖,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购物情境中带入问题,为问题的高效解决奠定基础。
完成小组分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项目学习任务主题出发,带领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以《购物》这一章节为例,在项目式学习中,完成主题确定和小组分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任务内容出发,经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师生间讨论来明确项目学习计划:认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包括分币、角币、元币等;认识人民币的同时,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字样、形状等;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并能够在日常购物中正确使用人民币,解决“给你10元钱,需要找回多少钱?”一类的问题。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计划进行小组内探究协作,以“放学后,默默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在甜品区默默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小饼干,饼干标价为2.8元,于是妈妈给了他5元钱,让他自己去结账,那么收银员应该找给默默多少钱呢?”这一起生活情境为出发点,展开组内讨论,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相应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同时认识人民币、观察人民币,并利用人民币完成购物活动,从而在探究协作、问题分析中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相关知识,实现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各小组完成项目学习任务后,教师还应引导各组成员对本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总,并以适宜的方式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如文字、情境表演、列数学算式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时,学生可以表达自身参与项目式学习的感受,说一说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进率及换算方法,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购物能力,真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的生活关联起来,实现“在做中学”的效果。
各小组完成成果展示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间进行相互打分,在评价中说一说该小组的优势和不足,也可以对本小组的学习过程、成果展示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最终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补充,从而通过互评、自评、师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各小组成员对本小组的表现情况形成更客观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本次学习情况展开反思,探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升后续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质量。
总而言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对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继续探索该方式的应用路径,使其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