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成天” 的话语关联与负面立场表达

2023-12-25 03:02:17田津贺
今古文创 2023年46期
关键词:主观性

【摘要】副词“成天”具备负面立场表达功能,可以从形式上的逻辑关联和内容上的语义关联两个角度进行验证。“成天”在句中可以针对不合预期的情况表达说话人的不满、抱怨,也可以针对具体动作行为表达说话人的批评、斥责。“成天”的负面立场用法在清代就已经出现,主观大量的时间性特征和在贬抑性语境中高频出现是“成天”表达负面立场功能的形成机制。另外,与“整天”相比,“成天”更倾向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突出强调负面立场。

【关键词】“成天”;负面评价;语境吸收;主观性;“整天”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6-012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6.038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64)将“成天”解释为“<口>(副)整天:~忙碌。”[1]然而在观察语料之后就会发现,“成天”在使用中还带有说话人的否定态度,表达说话人的负面立场。陈培培[2]和李冬梅[3]通过对语料进行定量考察证明了“成天”具有消极色彩和负面倾向。边英梅[4]则是通过“成天”和“整天”的比较得出“成天”具备消极义的特征,语义核心是强重复性。上述研究虽都认为了“成天”可以表达负面态度,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第一,副词“成天”的负面立场在句中如何证明;第二,“成天”可以表示哪些负面立场;第三,“成天”表示负面立场的来源是什么。本文主要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和“整天”进行比较。文中语料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具体来源已标明出处。

一、“成天”的话语关联

前人研究“成天”时多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从“成天”所在句子的内部即句内充当的成分以及修饰成分等局部视角观察“成天”的负面语义色彩,本文认为从句子层面,即从话语关联的角度看“成天”的使用情况似乎更有利于对“成天”的负面立场进行分析和解读。

赵春利、杨娟[5]提出“副词研究离不开话语关联”,两位学者认为“话语关联就是把副词所在句子与前后其他句子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话语结构。”本文选择从形式上的逻辑关联和内容上的语义关联两个角度来考察“成天”的负面倾向。

(一)形式上的逻辑关联

副词“成天”所构成的小句在逻辑上往往含有转折的意味,此时会与表示转折的词语同现。如:

(1)这时我进高一了,崇实的教务处刚好缺人搞油印,就把我叫了去,言明蜡纸由各科老师写,我光管印。活很轻,可成天闻那汽油和油墨的气味,很不好受。(《读者》合订本)

(2)家里人对我极不满,父亲成天骂大街,母亲一天到晚流泪,我则挺坦然。(《作家文摘》1994年)

(3)她觉得这个人还善良,有良心,而且肯钻研学问。虽然是一套莫名其妙的理论,但总比宋贵堂那样成天算计别人的血汗要好得多。(杨沫《青春之歌》)

上述例子中“成天”所修饰的小句或者其衔接小句中往往会包含“可、却”表示转折的连词或者是表转折的关联成分“不是……而是……”“成天”所在小句会和前后小句形成逻辑对立,这些转折的成分对“成天”的负面立场解读有重要作用。比如例(1)中,“成天”小句位于转折句中,表示对闻汽油和油墨气味的负面立场。例(2)中,“成天”小句位于非转折句中,表示对父亲骂人行为的负面立场。而例(3)则是使用关联词“虽然……但……”连接小句表示负面立场。

(二)内容上的语义关联

有些“成天”小句之间虽然没有表转折的连词或关联成分衔接,但是通过句与句的语义关系也能帮助判别副词“成天”所暗含的情感倾向。可将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前后分句均表达负面情感,语义之间相互联结,构成语义承接关系;另外一种是通过“成天”小句和前后小句之间语义对比来突出“成天”表达的负面立场,构成语义转接关系。

1.语义承接

“语义承接”是指“成天”小句和前后小句之间在语义上相互联系,表示顺承或递进的关系,形成自然的延展和扩充,有时“成天”在句子中还可以起到情感延续或者增量的功能。如:

(4)现在,我四十多的人,成天的弯腰、鞠躬,一个个地奉承,一个个地拉拢,一个个地巴结,我,李石清,一个男子汉!(曹禺《日出》)

(5)长沙市一些歌厅、舞厅装修简陋,成天鼓乐喧天,或用高音喇叭播放音乐、歌曲。(《人民日报》1994年3月)

例(4)中“成天”小句和前后小句语义相互联系,衔接自然流畅。“成天”小句可以引出具体动作行为,起到示证效果,增强负面情感。例(5)中,“成天”小句和前后小句相互衔接,“成天鼓乐喧天”是对前小句负面情感的一种增强,前者突出了装修简陋,隔音自然不够好,后面是进一步说明歌厅、舞厅制造噪音,前后小句间形成负面情感的增量关联。

2.语义转接

“语义转接”意味着“成天”小句和前后小句在语义上隐含着一种对比的关系,通过语义上的转折来传递负面情感。如:

(6)10年前,王保明在线路工地抬底盘时扭伤了腰,落下病根……妻子心疼地说:“你成天在外面没命地干,啥也没赚下,就赚下一身病。”(《人民日报》1995年9月)

(7)有一天,邻居小孩的小提琴老师对冯杰说:小冯杰,你自己成天瞎画不行,我给你介绍个老师。(《作家文摘》1995年)

例(6)中,“成天”所在句描述的是妻子对丈夫的评价,后一小句“啥也没赚下”则是和“成天”小句做比较,前后之间形成隐性转折。例(7)中,“自己成天瞎画”和“我给你介绍老师”语义上形成对比,表达了说话人对冯杰一个人画画的不认可,并且想要帮助他。相对而言,“成天”通过语义承接来表达负面情感的用例更多,语义转接情况较少。

二、“成天”负面立场的类型分析

副词“成天”对所修饰的成分表达出说话人的负面立场倾向,在句子中可以针对不合预期的情况表达出不满、抱怨的情感立场,也可以针对具体的动作行为表达出批评、斥责的情感立场。

(一)对不合预期的不满、抱怨

说话人会因为受话人的行为表现没有达到自己预期或者和自己的预期相反而表现出负面立场。如:

(8)小姑娘哇哇地哭叫起来,那女人骂道:“揍死你这小杂种,你再哭!成天活也不干,白吃白喝,咱们小门小户,翻土拉块的人家,能养活起你吗?”(周立波《暴风骤雨》)

(9)笔者曾采访过数个购置了电脑学习机的家庭,家长们叫苦不迭。有的说,本来想开发孩子的智力,不料孩子成天扑在学习机上,茶饭不思。(《市场报》1994年)

例(8)中,女人认为小姑娘干活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标准,因此女人用“成天活也不干,白吃白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例(9)中,家长的本意是买电脑学习机开发孩子智力,但是实际情况却和预期相反,孩子反而变得茶饭不思。因此,家长对“孩子成天扑在学习机上”的行为,表示反预期的抱怨。

(二)对动作行为的批评、斥责

有些施动者的动作行为对他人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说话人使用“成天”来强化情感上的负面倾向。还有一些是施动者的某些动作行为不符合其身份地位,从而引发说话人的负面情绪。如:

(10)他不见记者,不想成为报章上的热门话题,认为成天被记者追着隐私全曝光在“富豪动态”上的这种情形“十分烦人”。(1994年报刊精选09)

(11)作为母亲的杨静不尽母亲的责任,有班不上,成天跳舞打麻将。为吃喝玩乐,她竟将住房卖掉,使得孩子无处存身,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人民日报》1993年)

例(10)中,说话人对记者泄露他人隐私的行为进行批评,表达负面立场。例(11)中,说话人斥责母亲“跳舞打麻将”“为了吃喝玩乐卖房子”以及不照顾孩子,说话人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表现自己的负面立场。

三、“成天”负面立场的产生时间及其形成机制

“成天”表示负面立场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其负面立场表达功能的形成机制是什么?下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成天”负面立场的产生时间

通过对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后发现,“成天”表示负面立场的用法最早在清代的小说中就已经大量出现。如:

(12)这两位姑太太闹到后来,连那几位康中丞的姨太太也学起他们的样儿来,成天的涂脂抹粉,扮得妖妖娆娆的,出去坐马车、看夜戏、吃大菜、游花园,闹得外面的名气沸沸扬扬,十分难听。(《九尾龟》三)

(13)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欢读书。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红楼梦》)

上述例子中“成天”表达了说话人的负面立场。其中例(12)表示对姨太太们涂脂抹粉这种行为不满,例(13)表示对宝玉所做行为的批评。因此,可以看出,“成天”表达负面立场的用法自清代就有。

(二)“成天”负面立场的形成机制

1.语境吸收

“成天”在具有口语性特点的对话中高频使用,这种高频使用使得“成天”表示时间的典型功能减弱而为其衍生出负面立场表达功能创造条件。“成天”具有负面立场表达功能的最主要来源为语境吸收,也就是说“成天”吸收了所在语境中的负面情感倾向而表现出否定的态度,实现语义增值。如:

(14)位于燕山街的海燕歌舞厅,曾毫无隔音设施,一年多来,高音喇叭成天播放的震耳欲聋的音乐声搅得周围数百户居民无法休息,孩子们无法复习功课,周围的单位无法办公。(《人民日报》1994年)

例(14)是小区居民对歌舞厅的音乐声音大的一种抱怨,在情景语句中,音乐声震耳欲聋使得居民无法休息、孩子无法复习、单位无法办公,“成天”突出了说话人对歌舞厅音乐声的抱怨、斥责的情感立场。

方梅、乐耀[6]指出“立场的解读是离不开语境的,从词典解释的字面意义到真实语境使用中的浮现意义其实是一个连续统。”“成天”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单纯表示时间长,随着使用语境逐渐变化,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规约化了,负面立场很有可能就变成了它的核心意义了。因此,语境吸收是促使“成天”产生负面立场表达功能的主要机制。

2.主观性

语言在演变过程中说话人的主觀性变得越来越强。“成天”在使用中除了单纯表达时间频率的命题意义外,还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特征。说话人从自身视角出发,突出主观上的否定情感倾向,对对方的行为表现产生负面情绪,使用“成天”对动作行为的消极影响进行放大处理。“成天”不仅突出时间频率高,还传递出说话人认为的时间大量的主观性特征。如:

(15)当然,我们厂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工人师傅都挺好,只是我,我在冷库,成天扛冷冻猪肉。(《作家文摘》1997年)

“成天”在句中表现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的时间过量,表示对不合预期的情况或动作行为的负面立场。这里的“成天”不表示具体的时间有多长,而是带有时间上的模糊特征,表示某种动作行为高频发生。例(15)表达说话人对工作内容的厌倦,夸张了自己工作内容繁复,从而表现说话人对工作的乏味态度。

四、“成天”与“整天”的比较

“成天”和“整天”都表示时间频率,在句子中有时可以互相替换不影响表达,但是在有些句子中,二者不能互换,或者互换之后意义会发生变化。如:

(16)仲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备受磨难,一方是整天哭着闹着让他离婚的母亲;另一方又是他深爱放不下的妻子。(1994年报刊精选03)

(17)狱中难友方知达谈起一川在狱中的表现时说:“难友们,施谊都喜欢这个倔强的青年,他在狱中整天唱歌、读书、写情信,很乐天浪漫。”(1994年报刊精选11)

(18)爸爸工作实在忙,整天到处跑,需要有辆自行车。(1994年报刊精选10)

例(16)中,“整天”可以替换为“成天”,而且句子的表义也不受任何影响。例(17)中,“整天”带有说话人对对方喜欢的积极情感。“整天”不宜换为“成天”,否则句子逻辑会出现问题,难以接受。例(18)中,“整天”虽然可以替换为“成天”,但是替换后句子的语义、语用色彩发生了变化。原文说话人认为爸爸很忙,“整天到处跑”是忙的表现,因为忙所以爸爸需要一辆自行车。“需要有辆自行车”是强调的重点。但替换为“成天”后,说话人的重点则是对爸爸“成天到处跑”的一种主观上的负面情感。

表时间频率的“成天”与“整天”的区别如下:

第一,“成天”倾向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强调主观上的情感判断;“整天”倾向于客观叙述时间长短,突出的是客观事件的发展变化。

第二,“成天”表示说话人主观认为的时间大量,显示出说话人的不满、抱怨等否定情感;“整天”的客观性使得该词在情感表达上没有特殊的偏好,可以表示否定性的消极情感倾向,也可以表示肯定性的积极倾向或中性的情感倾向。

第三,“整天”前面还可以加上数词组成“一整天”的形式,但是“成天”不可。“一整天”可单独表示一天,时间范围固定,此时不能用“成天”替换。

至此,本文认为“成天”是一种规约化的词汇性负面立场表达手段[7],虽然具有表示整天、时间长的含义,但是其核心语义是强调主观上的负面立场。“整天”虽然也具备负面立场但同时更多表示时间长的意义,相当于“一整天”。

五、结语

表示频率的副词存在着负面立场并不是个例,比如朱军[8]就认为“动不动”可以表示对行为高频出现的消极评价;王灿龙[9]认为“老是”和“总是”相比,“老是”具有突出强调负面评价的语用含义。因此,“成天”的负面立场表达功能也不应该被忽视。

副词“成天”多出现于口语对话当中,在交际互动过程中可以表达出说话人强烈的负面立场。其负面立场可以表示对不合预期的不满和抱怨,也可以对具体动作行为的批评和斥责。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性与贬抑性的语境条件是“成天”具备负面立场表达的重要机制。“成天”与“整天”相比,前者倾向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突出强调负面立场表达功能。而后者倾向于客观描述时间长短,突出事件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陈培培.现代汉语表高频义副词的语义韵研究[D].暨南大学,2016.

[3]李冬梅.汉语负面评价表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1.

[4]边英梅.“成天”与“整天”的语义对比[J].青年时代,2019,(25):15-16.

[5]赵春利,杨娟.遂愿副词“总算”的话语关联与情态结构[J].当代修辞学,2021,(05):13-25.

[6]方梅,乐耀.规约化与立场表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方梅.负面评价表达的规约化[J].中国语文,2017,(02):131-147.

[8]朱军.评注性副词“动不动”的用法与来源[J].语言研究,2012,(04):50-54.

[9]王燦龙.“总是”与“老是”比较研究补说[J].世界汉语教学,2017,(02):201-228.

作者简介:

田津贺,男,汉族,吉林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主观性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话语标记“真是的”主观性及其等级
Nuyts的(交互)主观性理论评述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话语标记语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探析*
外语学刊(2015年3期)2015-10-23 08:22:45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语言与翻译(2015年1期)2015-07-18 11:10:08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主观性耳鸣效果观察
客观性因果和主观性因果的认知、语义特征
现代语文(2012年6期)2012-04-29 04: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