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3-12-25 04:03:37柳贝贝赵兴华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微信图书馆内容

孔 哲 柳贝贝 张 媛 赵兴华

(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400)

1.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教育部在2015 年12 月31 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章中提到,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第六章中提到,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以及重要的文化阵地,图书馆环境宽敞明亮,安静优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图书馆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越多,文献的利用率就越高,图书馆对学校人才培养贡献度就越大。[1]图书馆文化气息浓厚,设有党建文化、新书推荐、读者推荐等不同主题的藏书区域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通过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与读书分享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弘扬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和掌握现代化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技能,增强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教学,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协作,将信息意识、信息检索技能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3]图书馆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发挥着资源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作用,图书馆正在全面地融入学校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之中,推动在校大学生多元素综合素质的培养。

2.新媒体与图书馆服务

2.1 新媒体已然成为读者信息获取的新途径

新媒体行业发展迅猛,各种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涌现,常见的新媒体类型包含社交类平台(微信、微博、QQ、贴吧等)、短视频平台(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等)、自媒体类平台(头条、网易号、搜狐号等)以及问答类平台(知乎、天涯问答、360 问答)。新媒体几乎实现了全覆盖,并以持续、飞速的发展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领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从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纸质载体转变为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信息内容也从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变为音频、短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众读者的阅读方式从传统的纸质图书变为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相比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新媒体时代下的阅读方式更加直接、更加便捷,同时更具有互动性,这种阅读方式已然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 新媒体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性

图书馆作为高校科研、育人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育和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得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提出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以及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需要更加与时俱进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读者对信息的获取,不仅仅来自图书馆的线下阅读或官方网站的信息浏览,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新形式的媒介获得信息和知识。[4]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优势,也可优化馆藏资源展示形式,引导读者阅读,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跨越地域的限制,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将图书馆服务与信息传递给读者,令读者在服务之中有学习的收获,从而真正地参与到校园的人才培养之中。

3.高校图书馆新媒体平台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利用新媒体平台服务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涉及微信、微博、抖音等常用平台,因此可以将国内研究现状按照新媒体平台类型分为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

3.1 微信公众平台

万慕晨[5]等对微信公众号的数据进行分析,用WCI 指数来量化“985”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的效果,提出了图书馆应当根据读者需求,实时调整推送内容。蒋逸颖[6]运用网络调查和电话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排名前40 的国内高校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账号进行考察,发现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推送形式单一,专业团队建设不足,推送情况不乐观,无法保障长效性。王志军[7]运用媒体融合的视角,发现高校图书馆微信虽然营销内容功能性很强,但是内容的趣味性和个性化发展还有欠缺,个性化咨询服务有待提高。

3.2 微博平台

王梦媛[8]以31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调查样本,调查图书馆微博营销的开展情况、营销内容和营销策略,发现公共图书馆微博更新频率慢,原创的微博少,大多为通知公告,用户互动性差。姜兰[9]等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的现状和学生评价,发现读者在新媒体应用方面存在推送信息内容需求、阅读推广形式需求和阅读互动需求,并且提出图书馆应该在加强融媒体连接互动等方面进行改善。

3.3 短视频平台

短视频目前处于一种较为新颖的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阶段,关于图书馆的短视频服务研究有限。隋鑫[10]等运用网络调查法,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对短视频平台的运用较为普遍,发布内容以图书馆工作为主;作品缺乏创新和地域特色;发布频率不固定,且缺少互动性。林淑琪[11]运用清博指数平台发布的抖音号传播力指数(DCI)算法,量化32 所高校图书馆抖音账号整体传播力,并提出打造专业运营团队、深耕短视频内容、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等短视频平台运营策略。

4.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现有的相关研究总结,分析国内高校图书馆新媒体平台服务的现状,笔者发现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4.1 新媒体平台在服务人才培养方面作用不凸显

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许多高校图书馆在馆舍内配有数字屏幕或者智慧大数据屏,但并未被充分利用,屏幕上播放的内容通常为馆内规章制度相关内容,关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容则较少播放。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但平台仍存在与读者互动性欠缺、发布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有相关研究表明[12],部分高校图书馆开通抖音、b 站等短视频平台,但重视程度有限,发布的视频数量较少、质量欠佳、时间冗长、内容繁琐,影响观看体验和传播效果,导致新媒体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信息服务、学科服务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凸显,无法真正地起到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信息以及辅助学习的作用,从而难以达到图书馆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4.2 新媒体平台内容设置有待丰富

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育人成效。高校图书馆新媒体平台普遍存在主题泛泛不明确、与读者的需求度不契合等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多以活动预告、图书馆动态、讲座预告为主,内容较为固定,信息形式多为图片和文字,以视频形式呈现的推送则较少,文章的阅读量整体偏低;短视频平台内容更新频率较低,内容剪辑创意欠缺,观看体验较差,甚至有的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与读者学习的相关度较低,难以对读者的专业学习起到明显的帮助,长此以往,读者对新媒体平台的兴趣度将会越来越小。

4.3 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建设不足,缺乏统筹运营

目前,虽然很多的高校图书馆开设了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但存在新媒体平台更新缓慢、频率不固定的现象,发布的内容陈旧,无法保持与时俱进,很难吸引读者的使用兴趣。这不仅仅是所发布内容的原因,还由于缺少专业的、专职的新媒体平台运营团队,无法定期、定时地发布平台的最新内容,也无法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统筹运营,提高服务效率。这就导致读者无法长期关注同一个新媒体平台,连续获取知识信息和学习服务,从而导致新媒体平台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无法真正达到有效传播,更加无法发挥图书馆新媒体在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上的作用。

4.4 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协同合作能力不足,尚未形成新媒体矩阵

目前不少的高校图书馆尽管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甚至还开通了b 站账号,但是各个新媒体平台各自为营,自成一体,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不少的高校图书馆没有充分挖掘不同的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也没有对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的特性进行分析,这就导致了读者无法明确地、有目的地享受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学习服务,使新媒体服务产生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协同合作的不足,无法形成新媒体矩阵,导致学生难以通过资源共享将新媒体平台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对达到新媒体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不利的。

5.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中的策略

5.1 构建新媒体育人模式,强化图书馆人才培养意识

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基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图书馆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图书馆一直秉承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在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将传统的服务意识转变为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全馆应该自上而下,全局规划,掌握读者的学习需求,改进服务模式,迎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新媒体的育人模式。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环境和空间优势,添加数字电视、电子阅览、自助借还、智慧大屏等新媒体设备,根据不同的主题区域,定期播放与主题书籍相契合的学习视频。例如:红色文化类书籍区域播放红色视频,文学类书籍区域播放历史、百科、文化宣讲等视频,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与一线教学教师定期沟通教学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课程信息,及时调整图书馆参与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容,并设置信息服务、文献检索、创新实训、知识产权等相关专业课程,辅助读者专业学习,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5.2 明确平台定位,强调内容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为在校大学生,他们普遍为“00”后,思维跳跃,想法新奇,更加热衷于绚丽、诙谐、有趣的动态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需要注重迎合新生代读者的需求[13],不仅要开通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而且要确定不同平台的服务定位,按其特点发布不同的学习内容。例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利用其信息传达率高、信息推送迅速、便于分享的特点,可发布图书馆动态、读书推荐、学术讲座、资源应用等信息,在标题的设定上多采用最新的流行网络用语,以问句或者邀请的语气,引起读者的兴趣。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实时推送可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学习信息,并可以及时分享给他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包括快手、b 站等,以其互动性强、视觉体验佳等特点,可发布有趣味、制作精良、画面唯美的视频,尤其要控制时间的长短,最好控制在15 秒到4 分钟之间,其节奏要符合短视频平台的特点和新媒介读者阅读习惯,在内容上要尽量将图书馆知识和专业内容以艺术化、通俗化、娱乐化的形式予以呈现[14],目的是让读者使用新媒体平台学习时,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获得图书馆提供的专业学习服务。

5.3 打造专业运营团队,统筹运营

新媒体平台的良好更新频率与周期才能保持平台的稳定热度与关注度[7],同时还需进一步与读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这需要一支专业的、专职的运营团队,打造有品质的、有吸引力的新媒体平台内容。运营团队的人员应该选择具有丰富读者服务经验以及新媒体运营经验的馆员作为运营团队的核心成员,招募具有图书馆阅读活动经历的学生加入运营团队,时刻关注新媒体的动态。以学生的视角,协助馆员统筹运营和管理新媒体平台,做出长期的整体的规划,定期发布平台的内容;以学生读者感兴趣的短视频、色彩鲜艳的图文形式,发布与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契合度高等内容,定期、定时更新,及时在平台的互动区域里回复读者的问题,与读者保持积极良好的互动,让读者有一种能够获得知识信息的满足感,进而让图书馆切实地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

5.4 促进多种平台有效融合,协同培养人才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开通不止一个新媒体平台账户,如何注重多平台均衡发展,优势互补,实现平台之间的链接与信息共享,并达到协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则尤为重要。同一种学习信息,在不同平台,以不同的形式发布在新媒体平台。虽然不少图书馆通过抖音、微博等发布学习短视频,但是如果视频并不是非常具有特色,很难吸引大量的读者粉丝,因此需要借助其他平台推广。可以通过关联的抖音、微博等平台,实现各平台有效融合,拓宽传播渠道,实现新媒体全覆盖。

图书馆的新媒体平台还可以与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以及用户群体比较大的学院或者单位的新媒体平台形成新媒体矩阵,相互推广,相互分享。图书馆的新媒体平台可以分享其他学院的专业学习信息,可以转发学校官方账号的各种学术信息等,拓展用户群体,使得图书馆的新媒体平台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实现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

结语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与信息资源,具备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具有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的功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敢于尝试利用不同新媒体平台,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新媒体服务水平,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管理。要增强人才培养的意识,打造专业运营团队,与校内甚至校外的相关新媒体平台协同联动,实现人才的协同培养,促进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工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加与时俱进、优质的新媒体服务。

猜你喜欢
微信图书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微信
飞跃图书馆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微信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