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叙事的三重构建∗
——以印度尼西亚为例

2023-12-25 23:42
国际展望 2023年5期
关键词:印尼倡议一带

汪 恒 陈 菲

信息化时代国际事务的胜利“不仅是谁的军队获胜,还是谁的故事获胜”。①Joseph S. Nye, “Soft Power and UK’s Influence,” House of Lords, October 15, 2013,http://www.parliament.uk/documents/lords-committees/soft-power-uk-influence/uc151013Ev10.pd f, p. 3.在国际关系“叙事转向”②Geoffrey Roberts, “History, Theory and the Narrative Turn in IR,”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2, No. 4, 2006, pp. 703-714.的趋势下,国际政治行为体正不断利用叙事所具备的强大传播力来重申本国声音、主导国际议程设置。“一带一路”是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为增进和加深外界的认知与理解,中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基本内涵、框架思路、影响意义等进行了诸多宣介,努力使“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只是一项互联互通的对外合作政策,更成为一种中国话语、中国形象和中国品牌。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印尼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实施的前沿。随着中印尼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合作的深化,“一带一路”叙事已经成为两国战略合作的主导叙事框架。以策略性方式形成和传递富有成效的“一带一路”叙事,有利于不断扩大两国共通的意义空间、全面塑造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同理解和共情认知。

一、策略性叙事与“一带一路”倡议

国际公认的叙事学通常将叙事作为一种体裁,随着叙事从文学形式到后现代主义结构的转变,叙事开始向国际关系领域渗透。其初步渗透融合的标志是人们对战争和冲突分析路径的叙事转向,尤其是对“叙事可以形成、维持公众对战争、冲突的理解和支持”③George Dimitriu and Beatrice De Graaf, “Fighting the War at Home: Strategic Narratives,Elite Responsiveness, and the Dutch Mission in Afghanistan, 2006-2010,” Foreign Policy Analysis,Vol. 12, No. 1, 2016, p. 2.这一观点形成的一致认知。传统意义上,人们将大多数战争的胜利归结为参战各方物质和军事力量的对比优势,然而当代战争所表现出的高度不对称性和新型全球媒体生态的出现对“认知领域”和“虚拟维度”的关注增加,情感、意志力和说服力逐渐成为理解战争和冲突的核心要素,叙事之战变得比真正的战争更受关注,④Lawrence Freedman,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Strategic Narratives,” in Chiara De Franco ed., Strategic Narratives, Public Opinion, and War: Winning Domestic Support for the Afghan War, London: Routledge, 2015, p. 22.说服在当代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一)叙事的维度:对内叙事和对外叙事

在国际关系领域,政治行为体针对外部群体进行说服的叙事比塑造内部群体共同意义的叙事更具有挑战性,因此国际关系的策略性叙事具有更广泛意义上的国际体系叙事和国家身份的叙事。作为西方策略性叙事理论的集大成者,阿利斯特·米斯基蒙(Alister Miskimmon)、本·奥洛林(Ben O’Loughlin)和劳拉·罗塞勒(Laura Roselle)认为,叙事只有在被分为三种类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更好的解释和应用,即“关于整个国际体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体系叙事(system narrative),关于体系中行为体身份和性格的身份叙述(identity narrative),以及关于战争、经济和气候变化等特定领域的政策叙事(policy narrative)”①Alister Miskimmon, Ben O’Loughlin and Laura Roselle, “Great Power Politics and Strategic Narratives of War,” in Chiara De Franco, ed., Strategic Narratives, Public Opinion, and War: Winning Domestic Support for the Afghan War, London: Routledge, 2015, p. 58.。战争叙事只涉及了政策叙事内容的一小部分。对外叙事研究的深入,引发了学者们关于国际体系叙事、身份叙事和政策叙事对外部群体说服作用的广泛讨论。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叙事研究现状

随着策略性叙事理论的兴起,“一带一路”倡议的叙事研究成为中外学者观察和解读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一面棱镜。外国学者一方面从国际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政策内涵、政策目标和地缘政治背景进行解读,②James D. Sidaway and Chih Yuan Woon, “Chinese Narratives on ‘One Belt, One Road’ in Geopolitical and Imperial Contexts,”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Vol. 69, No. 4, 2017, pp.591-603; and Jinghan Zeng, “Narrating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lobal Policy, Vol. 10,No. 2, 2019, pp. 207-216.另一方面以相关政策解释和媒体报道来分析国外受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看法、不同接受程度的现状及其原因。③Richard Turcsanyi and Eva Kachlikova, “The BRI and China’s Soft Power in Europe:Why Chinese Narratives (Initially) Won,”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Vol. 49, No. 1, 2020,pp. 58-81; and Carolijn van Noort and Thomas Colley, “How do Strategic Narratives Shape Policy Adoption? Responses to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47,No. 1, 2021, pp. 39-63.中国学术界运用策略性叙事概念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学术成果主要涉及阐述中国向欧洲形成、传递的主要叙事类型和核心战略变量、①Zhongping Feng and Jing Huang, “Chinese Strategic Narratives of Europe since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in Alister Miskimmon ed., One Belt, One Road, One Story? Towards an EU-China Strategic Narrative, Cham, 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21, pp. 139-166; and Zhiqin Shi and Vasilis Trigkas, “Reconstructing Geography, Power and Politic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Alister Miskimmon ed., One Belt, One Road, One Story? Towards an EU-China Strategic Narrative, Cham, 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21, pp. 67-92.中国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叙事框架构建中欧次区域合作、②Chunrong Liu, “Framing China-EU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Elusive Pursuit of Normative Resonance?” in Alister Miskimmon ed., One Belt, One Road, One Story? Towards an EU-China Strategic Narrative, Cham, 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21, pp. 45-66.“一带一路”叙事如何提升国家形象认同、③王金波:《“一带一路”能否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 年第2期,第4—31 页。美国关于“一带一路”的叙事如何影响其对外政策演变④薛丽:《战略叙事、本体安全与对外政策演化: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叙事研究》,外交学院2022 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08—212 页。等问题。目前,针对中国如何在不同叙事层面上赋予中印尼“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意义这一问题,中国学术界还无相关学术成果。为此,本文参考并总结米斯基蒙等的策略性叙事理论框架,以中国为叙事方,以印尼为叙事目标,以策略性叙事三个过程中的形成和传递过程为出发点,从体系、身份和政策层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叙事的内容和策略。

中国对印尼的“一带一路”三重叙事包括“全球与地区秩序变革”的体系叙事、“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身份叙事及“印尼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政策叙事。本文将对三重叙事的话语表述及其含义进行深入剖析,更清晰和具体地回答以下问题:在体系叙事层面,中国如何在国际秩序变革的背景下向印尼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秩序构建的良好意图;在身份叙事层面,中国如何定义中印尼关系、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政策叙事层面,“一带一路”倡议怎样助力印尼实现互联互通。

二、体系叙事构建:全球与地区秩序变革

当前,新兴国家崛起及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围绕国际秩序话语的博弈越来越体现为国家间多元叙事的竞争。⑤Alister Miskimmon, Ben O’Loughlin and Laura Roselle, Forging the World: Strategic Narrativ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8, p. 18.策略性叙事是理解国际秩序变革和权力过渡的重要工具。通过政治行为体对过去、现在、未来全球状况的理解和把握,体系叙事着重解释世界是怎样的、有哪些主体参与,①史安斌,廖鲽尔:《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路径重构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 年第10 期,第27 页。权力叙事和变革叙事则是新时期探索中国对印尼“一带一路”叙事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三种叙事基础,②当前中国外交政策以三种叙事为基础——“中国崛起”叙事、“和谐包容”叙事以及“和平主义叙事”,参见 Ning Liao, “The Power of Strategic Narratives: The Communicative Dynamics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Foreign Relations,” in Alister Miskimmon ed., Forging the World: Strategic Narrativ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18, pp. 112-128。中国对印尼的“一带一路”体系叙事主要围绕全球层面的“中国复兴”叙事、地区层面的“开放包容”叙事以及价值层面的“亚洲价值观”叙事展开。在涉及大国权力角逐的体系叙事中,中国对印尼的叙事策略倾向于“扬东抑西”和中西对比,逐渐形成以权力为内核、以秩序为主体、以变革为主要内容的叙事。

(一)全球层面:“中国复兴”叙事

虽然不同国家权力对比的变化客观存在,但国际社会完全有实现体系主导权和平变更的能力。“中国复兴”体系叙事以中国式发展道路和中国式和平崛起为主要话语,强调中国从“内部崛起”的非殖民性和非侵略性、以自身发展带动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强调中国倡导的以和平方式实现国际体系变革、不同于以战争为手段的传统权力转移方式。西方大国通过零和博弈和权力政治获得主导地位,在对与中国有着同样殖民遭遇的印尼叙事中,“一带一路”的复兴叙事弱化了权力地位变化,强调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内涵。“互利共赢”叙事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以和平之路和共赢之路为内容的叙事话语。首先,互利共赢体现了丝路精神的核心理念。其次,利益共享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动力,互利性是一切合作得以启动和深化的关键驱动因素,“互利共赢是中印尼关系的本质”③《肖千大使出席中国—印尼关系研讨会并发表演讲》,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网站,2020年11 月26 日,http://id.china-embassy.gov.cn/chn/sgyw/202211/t20221102_10796929.htm。。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基于共同利益的中印尼合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不竭的发展动力。

(二)地区层面:“开放包容”叙事

在亚太区域合作的主导话语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印太”战略为主导的美国叙事和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中国叙事。这两种叙事隐含着截然不同的话语内涵——中国“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①《和平、发展、自主、包容、坚定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外交部网站,2022 年7 月11 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yzs_673193/xwlb_673195/202207/t20220711_10718547.shtml。而美国“重拾冷战式旧思维,再搞封闭式集团政治,把地区国家按价值观分类,将区域经济阵营化,将亚太安全北约化”,②同上。最终成为伪区域合作。其封闭的“圈子主义”严重背离了亚太地区国家所倡导的开放的区域主义。因此在地区秩序的构建中,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叙事对比中美在区域合作中不同的外交实践,致力于形成和传递与美国不同的“开放包容”的叙事内容。对于“开放的区域主义”的主要内涵和重要意义,中国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即“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开放包容是地区国家的文明基因,也是地区经济创造奇迹的成功密码”③同上。。印尼相关媒体也表示,“包容性是印度尼西亚G20 主席国的精神,印尼希望G20 成为全球复苏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具体合作的催化剂”④Jayanty Nada Shofa, “Health Diplomacy Remains a Priority for Indonesia in 2022:Minister,” Jakarta Global, January 6, 2022, https://jakartaglobe.id/news/health-diplomacy-remains-a-priority-for-indonesia -in-2022-minister/.。在世界目光聚焦“亚洲地区”、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国际社会倾听“亚洲声音”之际,“一带一路”叙事借助“雅加达渠道”等东盟国家对话方式,以“自我”和“他我”的联动叙事塑造“开放的区域主义”叙事的共通意义空间。

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和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开放包容”叙事强调美式多边主义排斥特定国家、针对特定一方的虚伪性,倡导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团结域内国家、包容域外国家,实现真正的区域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对印尼的“真正的多边主义”叙事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重申中印尼共同的多边主义立场;另一方面,阐释“一带一路”的多边主义属性。首先,在“多边主义”叙事中,中国和印尼在政治、外交、经济合作、地区发展和全球治理等国际事务中有着相同的多边主义立场。“中印尼都维护多边主义和各国发展权,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卫生组织等全球和地区框架,以及多边机制下推动全球治理改革。”①Xiao Qian, “Working in Tandem: Cooperation on Anti-Virus Fight Has Injected Fresh Impetus into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onesia,” China Daily, March 25, 2021,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3/25/WS605bd59ba31024ad0bab16d0.html.这种基于共同的多边主义立场上的体系叙事关注国家的发展自主权,提倡真正而非虚伪的多边主义,强调多边机制的重要性,重视东盟中心地位。其与印尼受众的利益诉求不谋而合,为塑造两国共同的“多边主义”认知提供了叙事话语基础。其次,“多边主义”叙事论述“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边主义属性。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多边主义的重要体现。②《专访:深化合作推动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访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优素福·瓦南迪》,新华社,2020 年12 月3 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0-12/03/content_5566858.htm。“‘一带一路’是一条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共道路,没有后院和高墙,它对各种制度和文明开放,没有意识形态偏见。”③“Wang Yi: BRI is a Public Road Open to All, and Has no Backyard or High Walls,”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June 24, 2021,http://id.china-embassy.org/eng/xwdt/202106/t20210624_8923271.htm.“我们支持开放型经济以及包容和非歧视的全球市场,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参与合作。”④“Joint Communique of the Leaders’ Roundtable of the 2nd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econd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eijing,April 27, 2019, 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english/n100/2019/0427/c36-1311.html.这种具有较大包容性的价值导向为印尼这类发展中国家及其他欠发达国家参与高水平国际合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在多边框架下推动双边合作的深化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多边主义的重要特征。中印尼合作属于两个国家的双边合作,但“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多边主义并未阻碍印尼在双边关系发展的同时寻求与其他国家和机制的多边合作。“我们欢迎各方同中国进一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双边、地区和国际三个支柱的多边合作。”⑤Ibid.这种多边主义具有非排他性特征,中国支持印尼与传统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经济联系,尊重印尼的主动性和选择合作伙伴的主导地位。

(三)价值层面:“亚洲价值观”叙事

地区主流价值观是特定国际政治格局下地区秩序的重要构成要素,①李慧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秩序转型》,《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 年第8 期,第14 页。也是地区秩序话语之争的集中体现。在亚太地区秩序的构建究竟应遵循怎样的主导价值观问题上,中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认知。在与东盟国家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实践中,各国逐渐对凝聚亚洲共识、弘扬亚洲价值观有了更加强烈的认同,对亚洲价值观的重新发现和弘扬,逐渐上升为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提升亚洲影响力、迎接全球治理的“亚洲时刻”②《王毅:全球治理进入“亚洲时刻”,世界应更多倾听亚洲声音》,新华网,2022年5 月8 日,http://www.news.cn/world/2022-05/08/c_1128631927.htm。奠定坚实价值基础的重大议题。

“亚洲价值观”是凝聚众多亚洲国家发展共识,代表广大亚洲国家特色发展路径,反映亚洲区域内众多国家利益偏好,在价值体系上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表述概念,也是亚洲地区发展经验的价值集合。中国在“一带一路”叙事中对亚洲价值观的论述从两方面展开。首先,中国叙事强调对亚洲价值和亚洲特色民主理念的弘扬。2022 年,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会见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时表示,“中国和印尼需把握‘亚洲时刻’,共护亚洲安宁,维护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东盟方式’,维护亚洲价值观”③《把握“亚洲时刻”,共护亚洲安宁——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会见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外交部网站,2022 年 6 月 10 日,https://www.fmprc.gov.cn/wjdt_674879/sjxw_674887/202206/t20220610_10701787.shtml。。2021 年,王毅国务委员在出席第14 届巴厘民主论坛时谈到,民主是全球治理的原则,历史上印尼的万隆会议发出了全球民主治理的正义呼声,协商共事的民主文化和亚洲特色的民主理念是亚洲国家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的重要实践。④《弘扬真正民主精神,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外交部网站,2021 年12 月9 日,http://www1.fmprc.gov.cn/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244/xgxw_677250/202 112/t20211209_10464826.shtml。同年,刘劲松在会见东盟国家驻华使节时表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印尼的‘潘查希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蕴含‘亚洲价值观’的民主智慧”⑤《同声话民主,谚语引共鸣》,外交部网站,2021 年12 月7 日,https://www.fmprc.gov.cn/web/wjbxw_673019/202112/t20211207_10463371.shtml。都是“亚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次,“一带一路”叙事强调中国崛起对“亚洲价值观”传播的积极作用。中国历来就是亚洲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①郑永年:《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东方出版社2016 年版,第120—149 页。中国实现强劲崛起不仅是中国发展路径成功的表现,也是“亚洲价值观”蕴含的发展观念成功的例证。中国的强大使世界重新思考“亚洲价值观”的价值内涵和理论意义。

三、身份叙事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

身份叙事涉及政治行为体对自身角色、价值观和目标的构建,是国家在实际外交行为中对国家角色“自我感知和自我概念的塑造和描述”②Kal. Holsti,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14, No. 3, 1970, p. 235.。一个民族国家如果没有“自我叙事”,没有用来指导实践的历史故事,这个国家的自我就不复存在。③Brent J. Steele, Ontological Secur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elf-Identity and the IR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 20.决策者和学术界都在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探索如何为当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提供合适的模式,其答案不仅是中国现代性的重塑,也是亚洲地区国家关系——命运共同体的再造,④吴前进:《中国与印尼关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蕴》,《国际关系研究》2015 年第2 期,第37 页。因此“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将共同体理念付诸实践,构建新时代中印尼双边关系的重要叙事话语。在中国叙事中,“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叙事内容和话语于2022 年中印尼元首首次线下会谈中被集中概述为以“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为双边关系的前进方向、以“四轮驱动”为双边合作的新格局、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双边交往的重要主题之中。⑤《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会谈》,外交部网站,2022 年7 月26 日,https://www.fmprc.gov.cn/zyxw/202207/t20220726_10728298.shtml;《印尼总统佐科将访华,中方:充分体现了中印尼两国对双方关系的高度重视》,中国新闻网,2022 年7 月21 日,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22/07-21/9808758.shtml。“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身份叙事关注“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对中印尼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解读,涉及中国使用哪些话语来分别描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形象、印尼角色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

(一)人物与角色

第一,两国关系是休戚与共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中国话语,中国往往根据国际形势以及他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状况来定义双方合作阶段的性质和外交的重要性等级。“团结、全面与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是中印尼对两国关系的主要定位,中方认为“70 年编织的国与国的友谊征程是中印尼两国外交的主要框架”,①“Indonesia to Focus on Economic and Health Cooperation, Seek Support from China on Regional Stability: Ambassador: Injection of Trust,” Global Times, January 18, 2021,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101/1213171.shtml.印尼也表示,“70 年的友谊不只是一种倒叙或历史的怀念,而是一种以互利共赢造福两国人民的合作框架和以伙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突出表现”②“Indonesia-China: Membangun Kemitraan, Sinergi, dan Solidaritas,” Kompas, December 22, 2020, https://nasional.kompas.com/read/2020/12/22/18420681/indonesia-china-membangun-kemitraan-sinergi-dan-solidaritas.。两国关系叙事的重点在于何为“全面”,何为“战略”。其全面性被中国阐释为“两国关系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发展势头”,③《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规划》,中国新闻网,2013 年10 月3 日,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3/10-04/5344448.shtml。而战略性在于两国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关乎区域乃至全球秩序的稳定,且双方战略目标存在较高的契合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与佐科总统倡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高度契合。”④《中国和印尼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 年3 月27 日,https://www.gov.cn/xinwen/2015-03/27/content_2838995.htm。

第二,中国是促进印尼发展的负责任大国。“负责任大国”叙事是中国对印尼“一带一路”叙事中自我形象和身份塑造的话语内容,主要由能力叙事和道义叙事构成。能力叙事主张中国日益崛起的国家实力在实现双方合作目标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叙事强调中国在促进印尼经济发展中的大国影响力。中国已连续多年为印尼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 年以来,中国持续成为印尼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之类的叙述经常出现在中国与印尼交往的官方文件和官方媒体中。⑤《2020 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印度尼西亚》,商务部网站,2020 年12月25 日,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yindunixiya.pdf。道义叙事主要彰显中国对自身责任的认知与致力于承担大国责任的承诺。道义叙事以“责任”和“担当”为叙事话语,是对中国外交彰显国家精神和品质的综合提炼。以新冠疫情以来中印尼在共建“一带一路”基础上的双边卫生合作为例,中国以“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为话语,向印尼表明“对于印尼当前面临的严峻疫情形势,中方同印尼感同身受,愿为印尼尽力提供紧急抗疫物资,帮助印尼度过难关”,①《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同印尼举行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抗疫和公共卫生专题秘书长会晤》,外交部网站,2021 年7 月15 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yzs_673193/xwlb_673195/202107/t20210715_9175749.shtml。塑造与印尼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仁爱形象。“Covid-19大流行成为中印尼兄弟关系的‘试金石’和‘催化剂’,充分体现了两国‘同舟共济’的真挚友谊。”②“Xiao Qian, Duta Besar Tiongkok untuk Indonesia, menerbitkan artikel di Media Indonesia: Awal Seratus Tahun yang Baru untuk Memulai Kerja Sama yang Baru,”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July 1, 2021, http://id.china-embassy.org/indo/xwdt/202107/t20210701_8921305.htm.这是一种基于道德力量的中国身份叙事。道义叙事着重论述中国是具有使命自觉、责任担当和大国风范的国家。有能力和负责任分别是大国自我身份构建的权力基础和品质支撑,有能力且负责任是中国对印尼“一带一路”叙事的主打“形象品牌”,能力叙事和道义叙事共同塑造了中国促进印尼发展的大国身份和国家品质。

第三,印尼是区域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地。在“一带一路”叙事中,印尼国家身份的特殊性表现为两种元叙事内容——“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倡地和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区。首先,印尼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地。在中国和印尼双边的众多官方声明中,印尼的首倡地角色和战略地位为中国叙事反复提及。首倡地叙事强调印尼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更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理念的首个倡导地和“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推进的重要海上枢纽。其次,中国在形成和传递“印尼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倡地”叙事时,努力塑造两国合作对亚太区域合作的示范性叙事内容。中国叙事将印尼定义为“中国与东盟外交的重要支柱”“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③骆永昆:《中国与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国际研究参考》2020 年第9 期,第36 页。表明“中印尼关系发展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带动作用”。④“Jointly Build Closer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The Jakarta Post, December 7,2020,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paper/2020/12/07/jointly-build-closer-community-with-shared-future.html.例如,“一带一路”叙事强调“中方愿同印尼持续引领区域合作,推进全球治理,树立地区国家、发展中国家精诚合作的典范”①《把握“亚洲时刻”,共护亚洲安宁——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会见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外交部网站,2022 年6 月 10 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yzs_673193/xwlb_673195/202206/t20220610_10701787.shtml。。中印尼两国走在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前列,是互利共赢的典范、共同发展的样板和南南合作的先锋。②《王毅共同主持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第二次会议》,外交部网站,2022 年7月6 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z_673089/bzzj/202207/t20220710_10718150.shtml。示范性叙事聚焦于中印尼两国合作成效,旨在强调印尼在中国参与东南亚地区事务中的重要桥梁作用及两国的合作规划和合作实践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推广中的示范性作用,塑造两国“区域合作引领者”和“发展中国家精诚合作典范”的交往角色和互动身份。

(二)目标与方向:“中印尼命运共同体”

中国最新的官方叙事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塑造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和前进方向。“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国家身份、印尼身份和中印尼双边关系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叙事,是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下,以自身发展引领印尼、东盟乃至世界发展和全人类共同进步的中国表达。策略性叙事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塑造共识的手段,为了产生效果,叙事必须站在目标受众立场上,力求与目标受众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共鸣,“一带一路”概念化的过程,就是以策略性叙事手段为新概念注入“共同意义”的过程。因此,“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叙事注重塑造两国关系共有特征。即发展阶段相似,共同利益相连,理念道路相通,前途命运攸关。以共有特征塑造共同立场、以共同立场激发共同利益、以共同利益构建共同行动,中国对印尼的“共有特征”叙事努力构建双方共同的国家身份定位——“中国和印尼同为发展中大国”“互为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伙伴”,③Xiao Qian, “Working in Tandem: Cooperation on Anti-virus Fight Has Injected Fresh Impetus into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onesia.”“两国都是亚洲文明古国”“中印尼同为亚洲大国,同为二十国集团成员”④Xiao Qian, “Insight: Work Hand-in-Hand for a New Era of China-Indonesia Friendship,”The Jakarta Post, April 14, 2020,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academia/2020/04/14/insight-work-hand-in-hand-for-a-new-era-of-china-indonesia-friendship.html.。共同的合作奋斗历程、广泛的国家地位认定、相似的文化基因认同使中国和印尼在谋求国家发展、为人民谋幸福方面有着相似的理想信念。中国的“一带一路”叙事以“共同特征”构建两国共同的国家身份和利益诉求,向印尼展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

四、政策叙事构建:印尼与世界互联互通

策略性叙事有助于概念化国家在当前国际体系叙事和国家身份叙事下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历史性、国际性、跨文化性话语传播国家倡议的重要意义、拓展外交行为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促进叙事接受者对该倡议和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印尼政府表示,基础设施和联通性是建立“全球海洋支点”的重要支柱。①“Apa Kabar Indonesia sebagai Poros Maritim Dunia,” Kompas, August 7, 2019,https://nasional.kompas.com/read/2019/08/07/08062741/apa-kabar-indonesia-sebagai-poros-mariti m-dunia?page=all.对内可改善印尼岛屿间的联通便利性,对外可扩大印尼连接世界的网络是印尼依托海洋经济,是印尼成为世界海洋轴心国家的主要路径。显然,“一带一路”叙事中的“互联互通”和印尼实现与世界联通的愿景有极高的契合度。如何在地区合作中实现“助通防堵”,是中国对印尼开展“一带一路”政策叙事的核心,也是“互联互通”政策叙事生成的主要话语逻辑。“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叙事的总括术语,在政策解读上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和主要合作内容。从联通领域的性质划分,中国对印尼“互联互通”的政策叙事主要由“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两国人民心联通”两方面叙事内容构成。

(一)“基础设施硬联通”叙事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是制约印尼经济增长和投资环境改善的主要瓶颈。基于印尼完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需求和中国所具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基础设施硬联通”叙事成为中国对印尼形成和传递“互联互通”叙事的核心支柱。

第一,强调印尼基础设施发展的迫切性。中国的“互联互通”叙事主要是要向印尼全力推动“联通”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例如,“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是评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其中,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环境、发展需求和发展热度。报告显示,印尼的基础设施发展总指数持续占据榜首,基础设施发展需求指数也逐渐跃升到第一位。通过印尼在发展指数中的排名,中国可以论述印尼基础设施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持续旺盛的发展需求,并通过排名的变化显示印尼对建设基础设施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第二,彰显中印尼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成效性。现实的合作成果是检验两国基础设施合作成效和产生以国家和地区为度量单位的外溢效应的重要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叙事注重以话语宣传的形式向印尼乃至世界彰显两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成就。例如,中国把雅万高铁项目描述为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①《共建一带一路,让高铁跑出新天地》,中国政府网,2021 年2 月7 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1-02/07/content_5585512.htm。,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是把高铁项目转化为连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重要名片。②“Indonesian High-Speed Rail Serves as BRI Enlightener,” Global Times, July 25, 2019,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1907/1159232.shtml.印尼也表示雅万高铁的如期完工将是“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第一阶段共建基础设施项目的标杆”③“Indonesia Highlights: Jakarta-Bandung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on Schedule for Completion in 2022,” Kompas, June 9, 2021, https://go.kompas.com/read/2021/06/09/010946074/indonesia-highlights-jakarta-bandung-high-speed-railway-project-on-schedule-for?page=all.。“一带一路”叙事肯定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这种论述高度符合中国国家身份叙事中“能力叙事”的要求,为打造中国实力强国的国家形象奠定了叙事基础。同时,中国官方叙事强调建设好旗舰项目是深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雅万高铁、“区域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工程是携手合作、聚焦发展的典范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亮点,④《以命运共同体统领中印尼关系未来发展——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介绍中印尼两国元首会晤成果》,外交部网站,2022 年7 月27 日,https://www.fmprc.gov.cn/wjbxw_new/202207/t20220727_10728517.shtml。这种叙事赋予旗舰项目以“全球发展倡议”叙事的高深立意,为“一带一路”叙事中体系叙事的内容增添了新的含义。

(二)“两国人民心联通”叙事

除了凸显中国基建能力的能力叙事内容,“一带一路”叙事还非常注重打造两国人民心心相印的“心联通”叙事。例如,在中国商务部编写并翻译成多种语言的《共同梦想:“一带一路”故事丛书》中题为《“生命之河”上的新地标》①Hu Yifeng and Abdul Haris Subarda, “A New Landmark on the River of Life,” in Ministry of Commer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Bright Future: Stories Along the Beltand Road, 2019,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eltandroad/id/enindex.shtml.的文章,主要讲述中国在印尼芝马努河上修建加蒂格迪大坝(Jatigede Dam)的故事,着重介绍中国人民为实现当地人民梦想所作的一系列贡献以及因两国人民的日常交流互动而积累的深厚友谊。故事采用了大量当地居民的获益感言,展现了一幅中印尼两国合作共谱“发展曲”的温馨场面和美好图景。这种带有强烈幸福感和视觉想象画面的故事是展现友好国家形象和“一带一路”倡议美好愿景行之有效的叙事手段。

中国向印尼传递的“互联互通”叙事不仅强调“中国与印尼互联互通”,更是以印尼为主体,并尊重“印尼与世界互联互通”。中印尼联通仅是这个庞大联通网络中的一部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可实现印尼国内岛屿间的联通,增强其国内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也能以此打通以印尼为重要节点,通向东南亚区域内国家、广大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新兴连接渠道,这是印尼实现“全球海洋支点国家”战略计划的重要基础。

五、“一带一路”叙事本体的效用评估

策略性叙事将整个事件置于一个有解释力的框架中,以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因果关系描述来塑造目标受众价值观、兴趣和偏好的故事情节,②Jens Ringsmose and Berit Kaja Børgesen, “Shaping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the Deployment of Military Power: NATO, Afghanistan and the Use of Strategic Narratives,”European Security, Vol. 20, No. 4, 2011, pp. 505-528.这种因果联系所具有的说服力是确定叙事“强有力”特征的重要考量。本节基于策略性叙事本体论的研究范畴,从叙事明确的使命目标、成功的前景、连贯一致的表述、强烈的反叙事四个内生要素出发,评估中国“一带一路”叙事与强有力的叙事语法规则的符合程度。

(一)使命目标

强有力的叙事表达了一个清晰明确、令人信服的使命目标。这种目标必须被赋予一种与目标受众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同时需要描述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一带一路”叙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围绕着“发展”“繁荣”和“互联互通”形成。“全球与地区秩序变革”体系叙事中的“多边主义”和“开放包容”叙事力图通过多边合作实现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印尼乃至全球发展的目标,“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身份叙事通过深化中国和印尼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目标,“互联互通”的政策叙事以中印尼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帮助印尼加快本土岛屿间以及印尼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实现印尼致力于成为海洋轴心国家的目标。这些目标不仅清晰明确、前景可期,而且与印尼的国家战略和现实诉求高度相关,具有较强说服力。利益重合和需求相关是印尼积极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成功的前景

除了具有清晰的使命目标外,强有力的叙事还需要政策制定者成功设计并传播关于成功前景的可信故事线。一项倡议能够成功是获取受众支持、赋予叙事有效性的最直接、最根本要素。首先,叙事方需要构建政策目标的成功图景。中国坚定地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一定会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①“Full Text of Report on Progress, Contributions and Prospec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Xinhua News, April 22, 2019,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9-04/22/c_137998357.htm.其次,目标的合理性是叙事具有成功属性的前提。目标的合理性在于“一带一路”叙述的成功前景中包含的要素能够满足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实需求,解决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叙事倡导中印尼双边和多边合作以解决印尼乃至全球发展问题,重构地区秩序以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不足问题,搭建互联互通网络以解决印尼基础设施发展落后问题。再次,成功的前景是对一项政策未来的、尚未发生的结果进行的一种设想和尝试,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是其典型特征。为增强受众对成功实现目标的信心,叙事需要一套评估成功的方法,即阶段性成果的展示。中国商务部网站上每个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情况的简报和每年公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印度尼西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每年发布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两届“一带一路”倡议合作高峰论坛上展示的合作成果清单、《共同梦想:‘一带一路’故事丛书》中的中印尼合作成果故事等,都是中国以成果和进步的叙事来塑造“一带一路”成功前景的表现。

(三)连贯一致

连贯性和一致性是叙事保持框架结构、塑造共识的重要因素。若叙事的主要成分或主叙事的主要内容被不断改动,叙事的可信度将会大幅度降低。中国“一带一路”叙事的框架具有稳定性,相应叙事形成的架构也通过国家的政治共识得到固定。首先,“一带一路”叙事的历史脉络不断延续。尽管“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新的国家倡议被提出来,但它是中国几代人政策愿景的延续和实践。其次,“一带一路”叙事在同一层次主叙事和元叙事上是一致的,不同层次主叙事之间也是一致的。在基础设施发展上,“一带一路”叙事的“互联互通”强调印尼与世界连通网络的建立。这种基础设施发展产生的“连通性”是塑造共同价值、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机制框架也是搭建多边主义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的体系叙事的实践机制。中国对印尼的“一带一路”叙事符合“连贯一致”这一叙事的内生要求。

(四)竞争性叙事

竞争性叙事也被称为反叙事,是指在相互竞争的叙事之间“与(感知到的)占主导地位和强大的主叙事相对立的”①Klarissa Lueg and Marianne Wolff Lundholt,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unter-Narratives,London: Routledge, 2020, p. 1.的叙事范畴。缺乏竞争性叙事或竞争性叙事较弱是判断一个叙事具有“强有力”特征的重要标准。反叙事的存在是影响“一带一路”叙事作用范围和程度的主要阻力。中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行动意义受到印尼以及其他个别第三方国家反叙事的抑制,这些反叙事主要是基于别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意图的负面揣测和倡议施行中的摩擦而形成的。首先,体系叙事中的反叙事。虽然中国不断重申共建“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但众多西方学者仍坚持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广泛的地缘政治含义,倾向于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源自并延伸自中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的战略”,①Li Xing, “China’s Pursuit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 New World Ord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Li Xing, ed., Mapping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Cham,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19, p. 8.宣称其试图改变游戏规则并建立新的秩序以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②Enrico Cau,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Backbone for a New World Order?”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4, No. 1, 2018, p. 42; and Bruno Maçães, Belt and Road: A Chinese World Ord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p. 5.其次,政策叙事中的反叙事。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叙事,也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例如,声称中国通过所谓债务外交扩大影响,欲利用基础设施贷款对发展中国家施加政治影响,③Mike Pence, “Remarks by Vice President Pence on the Administration’s Policy Toward China,” White House, October 4, 2018, 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briefings-statements/remarks-vice-president-pence-administrations-policy-toward-china/.“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的叙事影响了沿线区域地缘政治安全。④Carolijn van Noort, “Visual Analysi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Securing of a Regional Geopolitical Order, China’s Identity,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Narratives,” in Alister Miskimmon ed., One Belt, One Road, One Story? Towards an EU-China Strategic Narrative, Cham, 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21, pp. 195-228.再次,其他方面的反叙事。在倡议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印尼国内也存在关于“债务陷阱”、阴谋论、劳工纠纷等反叙事。⑤印尼《雅加达邮报》声称,“中国雄心勃勃的外国基础设施建设让穷国背上了3850亿美元的“隐性债务”,“印尼对以牺牲印尼工人为代价雇佣中国工人的担忧愈演愈烈”。参见:“China Infrastructure Drive Traps Poor Nations with $385b ‘Hidden Debt,’ ” The Jakarta Post, September 30, 2021,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paper/2021/09/29/china-infrastructure-drive-traps-poor-nations-with-385b-hidden-debt.html; “The Importance of One Belt One Road for Indonesia,” The Jakarta Post, May 29, 2017,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academia/2017/05/29/the-importance-of-one-belt-one-road-for-indonesia.html。

结 束 语

“一带一路”叙事是三重叙事机制——赋予国际秩序特定意义的体系叙事、实现潜在自我的身份叙事和概念化国家政策行为的政策叙事的集合,不同叙事层面间的内在逻辑统一性是发挥意义框定效应的基础。首先,体系叙事是身份叙事和政策叙事的基础。某一秩序概念主导地位的形成可以增强该秩序的主导国家和该国家的主导性政策在体系层面上的认同感和话语权。其次,身份叙事是体系叙事和政策叙事的“形象”基础。身份叙事是国家在世界政治中有关地位和立场的叙事,一个国家所主张的国际秩序或地区秩序以及具体的政策建议是否能够获得国际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否塑造令人信服的国家身份和形象。再次,政策叙事是体系叙事和身份叙事的实践基础。如果没有具体的政策倡议规划和实践行为,国家描述的秩序概念和身份形象所触发的认同效应将大打折扣。

策略性叙事理论框架下的中国“一带一路”三重叙事力图通过构建系统化和策略性的叙事内容,实现对印尼目标受众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信息传递。同时,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国家多、辐射范围广和战略布局宏大,中国还需关注在地区间和国家间进行“一带一路”叙事的连贯一致性、话语承接性和内容相通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话语概念的逻辑指向下,中国对印尼“一带一路”三重叙事的部分话语形态和叙事逻辑在理论上具有普遍适用性。例如,“中国复兴”叙事、“开放包容”叙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能力叙事和道义叙事、共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叙事以及“基础设施硬连通”和“两国人民心相通”等元叙事内容,都可在辨别地区、国别话语叙事特殊性的基础上运用到中国广泛的“一带一路”话语塑造和叙事构建中。

猜你喜欢
印尼倡议一带
印尼出手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印尼的承诺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