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潘绍军
(1.禄劝县茂山镇村级会计服务中心,云南 禄劝 651502;2.禄劝县茂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禄劝 651502)
实施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以农业发展为切入点,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机遇及遇到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加强农业经济发展前期工作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激活农业农村活力,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实施过程中,更重视农民主体性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城乡之间的融合,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来推动乡村振兴。值得注意的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维持好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基层经营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进而打造一支爱农村、懂农业、尊重农民的专业化工作队伍,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经济发展红利,创造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投资,重点从支持农业生产环节入手,不断向农村生活及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拓展,将投资聚焦于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建设等诸多领域来实现乡村振兴。进入“十四五”期间,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业农村发展作为振兴乡村的一大重要举措,健全农业发展机制、增强农业发展投资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单体项目的投资成为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主要依托智慧农业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工程等,最大程度发挥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形成多元资本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发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多数农民思想僵化,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充分。乡村要振兴,农业发展是关键,经济发展是核心。笔者实践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农民思想意识僵化,受小农意识经济及传统农业经验的影响,对现代农业发展认知不足,缺乏明晰的发展思路、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及创业意识,导致在农业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从而广大农村青年多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农村发展进展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新时代下,农业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在农业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农业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精湛的农业技术及管理理论知识,人员业务水平差距大,综合素养低,可执行力弱化等现象,在农业发展中一些项目的管理、计划制订、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难以胜任,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瓶颈”。
3.项目管理机制难以落实。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前提,从实践视觉分析,发现在乡村振兴农业建设中存在着机制不完善的情况。比如,在农业项目招投标环节,很多项目的流程及程序公开化、透明度不高,项目主体在落实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记录及把控,导致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在过程中出现失控,部分项目监管不到位,与农民之间的合同体系未构建,条款缺乏严谨性及明确性,进而衍生一系列的经济纠纷,致使农业经济发展受阻碍。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激活农业农村活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从农业发展上升到经济发展,笔者结合当前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从强化农业前期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等视角展开对策设计。
一是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建设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提升是确保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在项目建设时,需要明确农业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建设体系、规划地点等,通过科学方法对农业建设方案涉及的工程路线进行优化,确保项目管理中资金的合理控制。二是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实践发现,乡镇与其他地区不同,在乡村振兴实施内容及策略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及差距,因此,需要结合乡村地区的发展趋势、差异等进行分析,实现分类推进、统筹规划。在农业项目编制过程中,要立足于项目所在地的实际状况、资源承载能力及实际发展条件,全面统筹各功能模块,做到农业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发展、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首先,应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团队的自身建设,围绕当地农业项目的需求来匹配合理的人才,形成由农业工程建设专家、技术骨干、财务专家等构成的现代管理团队,提升农业发展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其次,要不定期做好培训工作,在强化农业项目管理团队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农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及业务能力,促使农业项目管理朝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培养一批懂管理、懂政策、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大部分 农民的技能水平普遍偏低,乡(镇)政府应协同农业企业对农户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提升农户的整体文化素养,使农民真正成为会经营、懂技术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此外,积极引进农业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等进基层,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实地教学来提升广大农民的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根据乡村振兴的要求,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构建一套合理、科学、长效的农业项目管理机制,项目制管理将成为新时代下乡村振兴中农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发展中对项目的资金筹划、生产经营、资产保值、项目策划等进行分析,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如招投标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农业项目的工程质量,应从强化合同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独立履行农业建设的相关责任等方面来执行,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二是加强农业项目的监管,在乡村振兴推进中,对农业项目中每一个环节加强监管,明确县、乡(镇)的纵向监管机制和监察、审计等的横向监管职责,在确保资金专项专用的同时,对农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建设质量好、成效大的人员及单位进行奖励,对严重违反规定的单位及个人给予惩罚。同步构建“决策→执行→反馈”等环节,将反馈信息作为整个项目建设推动的依据,确保农业项目在发展中的透明化、公开化,保障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做好农业经济发展工作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好当前三农问题的本质所在,充分发挥市场、县、乡(镇)、村之间的整合及协作能力,做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切实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时,强化农民素质培养,提升农民现代化农业发展潜能,补齐短板,完善农业项目管理机制,提升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