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曦
(景谷县民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景谷 666409)
景谷县蔬菜产业发展具备坚实而良好的基础。目前,正朝着产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大步前进,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蔬菜种植技术科技含量不足等短板,为实现蔬菜产业进一步提质升级,提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基地规模、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等有效解决办法和途径,使景谷县蔬菜产业突破常规,步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景谷县不断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适应性种植、专业化生产的理念,调整种植结构。引进名优品种6大类36种500余个品种,建设建成青椒、辣椒、番茄、荷兰豆、无筋豆等专业生产基地10余个,调整两茬越冬番茄333.33 hm2,周年一大茬青椒、辣椒、茄子共1 466.67 hm2,提前定植荷兰豆1 733.33 hm2。目前,全县年产荷兰豆8.5万t、辣椒4万t、茄子0.5万t、番茄2.5万t、角瓜2.5万t。在经过结构调整之后,景谷县菜豆、椒类产业强势发展,黄瓜、茄果等蔬菜基地开始形成,蔬菜产业开始向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景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穿过,全县国土面积7 777 km2,是云南省第四大县。境内最高海拔2 920 m,最低海拔813 m(糯扎渡水电站淹没线),县城住地海拔913 m,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0.3 ℃,年均降雨量1 295.8 mm,全年无霜期346 d,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1 994.4 h,年均相对湿度78%,是全省热区5个气象指标(年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10 ℃活动积温天数、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均达到标准的29个县(市)之一,是发展蔬菜特别是冬早蔬菜的天然宝地。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8 533.33 hm2,总产量16.51万t。
全县通过冬早蔬菜项目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产业发展。景谷雷沃蔬菜种植有限公司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在永平、正兴、勐班3个乡(镇)建成种植基地、生产厂房、加工工厂和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实行“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2019年该公司辐射带动全县10个乡(镇)群众种植无筋豆400 hm2,带动4 000多农户增收1 800余万元。2022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9个,全县“三品一标”累计获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42家,62张证书81个产品。目前全县累计获批省、市、县各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共36个,生产经营主体32家。
蔬菜品种仍然是“一家独大”,以椒类、豆类为主,而市场竞争力强的新特稀优品种发展缓慢,2021年以前,景谷县蔬菜生产面积中椒类、豆类的种植比例占到了60%以上,其他品种极少,基本上不存在。目前景谷县蔬菜生产结构虽有很大地调整,品类增多,但椒类、豆类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占蔬菜产量的71%,其他品种所占比例还是过低,不利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景谷县“一村一品”产业基地规模不大,远远落后于其他蔬菜基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在蔬菜生产中仍占主要地位,不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景谷县蔬菜产后包装和加工企业相当滞后,市场仍以初级的原菜为主,缺乏冷储、加工和配送设备,产品包装及营销环节长期处于初级水平。截至2022年末,全县蔬菜加工比例不足5%,精深加工比例甚至不到1%。市场交易活动主要靠经纪人自行收购,集货、理货、看样、交割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年中转蔬菜只有10万t。产后链条的缺失严重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发展,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生产模式仍以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为主,农业企业发展程度不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远未形成,产业发展缓慢,高档蔬菜缺乏,绿色无公害蔬菜没有形成规模。
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运作模式使蔬菜各个流通体系衔接更紧密,利益分配更合理,更容易实现生产与流通的良性循环。景谷县没有投资过千万元的蔬菜企业,过百万的也是凤毛麟角,生产和加工能力有限,企业产销比例不足全县销量的10%。市场是营销服务的第二选择,由市场担负包装、加工和营销任务,也能较好完成蔬菜配给,但这需要市场完善的营销体系和高效的交易能力。目前未建设蔬菜专用交易中心(市场),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也跟其他市场一样,只是初级的原菜交易,没有分级包装和销售设备,更没有掌控全县蔬菜交易的吞吐能力。全县通过市场销售的比例占全县蔬菜销售的40%左右,农贸市场要想成为产地交易中枢,仍需重点发展。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面积4 000 hm2,基地实施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经营,但也以原菜销售为主,产品主要流通到其他城市的低端市场。加之景谷县交通保障严重滞后,产品外运得不到保障。
景谷县蔬菜种植技术自主研发仍是空白,致使蔬菜产业在各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处于劣势。长期来看,规模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会越来越小,要想赢得市场,必须要提高产品的数量和品质,这是景谷县蔬菜产业未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在种植品种上。重点发展三大类,一是发展青椒、辣椒等传统优势蔬菜产品,巩固已有市场。二是发展绿色蔬菜、药用蔬菜和名、优、新、特、少的高档蔬菜,开发中高端市场。三是发展出口高档蔬菜,如荷兰豆、西兰花、无筋豆等,拓宽消费途径,开辟国际市场。
2.在上市时间上。要实现冷暖裸地相结合,保证全年不间断供应。坚决避免半年忙、半年闲的局面出现,使景谷县成为全季节蔬菜供应基地。
3.在产业布局上。必须立足于全国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要坚持“一县一品”“一村一品”,发挥规模优势,建设精品基地,打造优势品牌,深入挖掘传统优势,打造强势蔬菜产业。
4.在产业化经营上。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促进景谷县蔬菜生产模式的转型,逐步实现企业化运作、工厂化生产的长远目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者“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的日益严峻,广大群众对于食品质量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安全、无污染、营养优质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欢迎。所以,绿色食品的开发已经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市场消费基础。景谷县工业少、污染轻,发展绿色食品的基地基础和技术基础已具备,应从基地开始大力发展绿色蔬菜、有机蔬菜,走上“稳定发展规模、靠质量取胜”的路子,逐渐带动全县蔬菜产业转型。
1.加强产后各环节处理。对于蔬菜产业而言,其效益大部分源自于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这2个环节的效益可占整个产业的75%,而景谷县的产后处理能力不足5%,所以要把产后的各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作为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的有效措施来把握、来抓好。目前,我国蔬菜加工业主要有腌制、干制、脱水、制汁、罐藏、冷冻蔬菜、切割蔬菜、蔬菜脆片、蔬菜粉以及蔬菜软包装罐头、风味蔬菜等类型。为保证质量,景谷县应根据蔬菜购销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重点发展,进而延伸蔬菜产后的产业链条,适应大部分消费群体的健康需求,借以提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基地规模。发展蔬菜产业,首先要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引”“强”“转”三项措施:“引”是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出一些如土地供应、税收、原材料、设施、资金、技术投入等优惠政策,尽可能的吸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入驻景谷县;“强”是帮扶已有蔬菜产业企业,帮助他们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蔬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上给予支持和鼓励;“转”是指对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要鼓励他们大胆转型,实行企业化管理、工厂化生产,承担更多的产中、产后职责,在产品包装、加工和销售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其次要扩大基地规模,并以基地为基础,采取标准化管理。最后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田间管理档案,细化过程管理,对选种、施肥、灌溉等环节实行监督,严格控制农药的种类和用量,推行安全质量跟踪制度,帮助农户克服蔬菜生产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加大市场管理和开拓力度。景谷县目前拥有2个蔬菜批发市场,场内销量达全县蔬菜产量的40%左右,市场活力十足,但规范性较差,特别在产品准入和准出方面管理十分松散。产品质量对个体经营者和市场自律依赖性较大,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十分分散,这已经不能满足景谷县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整合政府、企业、市场、农民经纪人的力量来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全力拓宽营销和销售渠道。加强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蔬菜生产的先进营销经验和营销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销售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创新运行机制,逐步形成适合景谷县发展的蔬菜生产格局。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销售市场,提升产品档次,切实增强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1.加大配套设施投入。景谷县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发展蔬菜特别是冬早蔬菜的天然宝地,种植蔬菜基本不需要大棚,大棚多用于夏季遮挡雨水,蔬菜生产多以“露地+地膜+支架+滴灌”为主。政府要将棚内农机加入农机补贴目录,引导蔬菜设施提质升级,逐步实现棚内自动化。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改善各个基地的水、电、路配套情况,改善蔬菜基地生产环境。统筹协调,加快交通路网建设,确保农产品运输通畅。
2.加快成果推广。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及时吸收、推广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和农业“三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在技术推广工作上,政府要选准培训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培训频次,丰富培训手段,尽可能的通过视频演示、现场指导等方式对蔬菜生产商、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学得会、看得懂、用得着。培训要注重长期效果,力求覆盖面广,做到应学尽学、不留死角,全面提高景谷县蔬菜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使蔬菜产品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科研促进效益,通过效益加速科研,逐渐提升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加速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3.加大扶持力度。近几年,冰雹、霜降、洪水接连不断地给农户造成了很大损失,打击了部分农户的积极性。景谷县要大力推行设施农业保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以增强蔬菜产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对于损失较大的基地与企业,政府应给他们充分的政策扶持。在纳税、征地等方面都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扶持其发展壮大,切实带动蔬菜行业的发展。
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产业化是确保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由之路,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景谷县蔬菜产业协会组织和营销队伍相对薄弱,订单生产、网上交易、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等现代经营服务体系还未健全完善,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构建蔬菜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现代化科技促进蔬菜信息系统在硬件与软件方面的构建,逐步构成能够服务于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整体性服务网络体系,创建蔬菜产销高效畅通的信息通道,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