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以福建土楼文献英译为例

2023-12-24 10:26:45潘涓涓
现代英语 2023年11期
关键词:土楼楹联福建

潘涓涓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一、 文化遗产外宣与生态翻译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应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文化遗产对外宣传致力于传播国家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知名度,可以说文化遗产的外宣形象体现了国家的软实力。 因此,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质量至关重要,影响着文化输出是否准确有效。

中国学者胡庚申创立的生态翻译学基于生态学“整体主义”“适者生存”“和谐共生”的基本原理,指出翻译生态世界中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各因素相互作用,制约着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 依托“译者中心论”,生态翻译学提出翻译的适应与选择论主题。 要在保持文本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能在新的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生存”和“长存”,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力求多维度的适应,继而依此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该多维适应选择集中表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1]。

近十几年来,生态翻译学理论在创立、建构、发展与完善的同时,广泛应用于文本分析研究,翻译适应选择论符合外宣翻译的实际,对外宣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2]。 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译者既要了解语言与文化层面的信息符号,也要了解其生存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3],在翻译过程中主动适应和选择转换,准确推广中国文化意象。 文化遗产有物质和非物质的不同载体,其外宣材料也呈多模态化,译者对此应有所把握,力求外宣文本达到最佳的生态平衡。

二、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土楼文献英译策略分析

2008 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土楼旅游文献的对外翻译越来越多。 同时福建土楼代表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永定客家山歌、永定土楼楹联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也通过翻译对外传播,福建土楼文献英译对土楼的国际形象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外宣翻译实践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翻译较多采用功能目的理论[4],归化策略过多使用[5]。 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研究土楼文献的英译,拓宽了外宣翻译研究视角,明确了土楼文献翻译的目的。 通过“三维转换”层面例证翻译实践中译者的能动作用,译者适应和选择如何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外宣翻译中,语言维是最初层面的双语转换,文化维是双语间的文化传递认知,交际维是对外宣传最主要的目的。 当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上述三个维度并非截然分开,往往是互相交织和互联互动的。

(一)语言维的适应选择转换

语言维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不同方面和层次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汉语重形合,英语重意合,两种语言在句式上差异大,即汉语句式松散而结构灵活,英语句式严谨却缺乏弹性。 汉语文本常使用华美词汇和优美韵律来表达情景相容的境界,主观色彩较浓;英语文体相对风格简约,表达直观通俗。

例1:

说到土楼,最壮丽、最美妙、最神奇、最具特色、最闻名遐迩、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田螺坑土楼群了。

译文:

Tianluokeng complex is the most glorious and beautiful Tulou complex.

例句中“最壮丽、最美妙、最神奇、最具特色、最闻名遐迩、最震撼人心的”共六个修饰词语叠加使用在中心词“田螺坑土楼群”前面。 原文作者意在通过多个修饰词语的连用来强调田螺坑土楼群的特色,加深读者印象。 译者适当删减同义重叠的汉语修饰语,使得译文简洁条理,更亲和英语读者。

例2:

每座土楼都有十分儒雅的名字,有的楼名表达了建楼创业者的豪情壮志;有的表达了主人对土楼风光秀丽景色的欣赏;有的表达了主人对建楼的满腔情怀……土楼建成后,楼名或请达官贵人题字,或请文人骚客落墨,再以石、以砖、以木雕刻后固于楼上。 遍布于厅堂、廊道柱子上对仗工整、平仄讲究的楹联读后令人深思。

译文:

Each building has a very elegant name to express its founder's emotions.Once a building was completed,either a high official or a noble lord or a renowned scholar was invited to inscribe its name on a stone,brick or wooden horizontal board,which was then hung on the gate.Inside the building, almost every pillar at the hall or on the veranda was carved with a rhyming couplet.

福建土楼外宣文本多为散文诗式文体,使用绚丽修辞格和排比句式,文采浓郁,寓情于景。 但中西方审美思维习惯不同,英语文本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追求文字简约、客观,偏重理性,忌讳重复和用词累赘。 例句中使用“豪情壮志”“满腔情怀”“对仗工整”“平仄讲究”等多个四字词语,达到了韵律优美、增强气势的修辞效果。 但一些词语意义重复,并无新信息表述。 译者选择删减一些重复汉语修饰词语,突出表达“土楼命名方式”信息,提高译文在英语读者中的接受度。 但例文首句描述土楼命名既表现楼主的创业豪情和建楼情怀,也表达楼主对土楼所处自然环境的赞赏,译者只简单改译为“Each building has a very elegant name to express its founder's emotions.”,原句的信息表达不完整。 为使译文完整表达土楼命名信息,此句可译为“Each building has a very elegant name to express its founder's passion for glorious achievements and admiration for idyllic landscapes.”。

(二)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文化内涵在双语中的传递和阐释。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传播活动,是两种文化甚至多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文化意识,要尽可能地保留中国特色,贴近原文风格,传递中国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差异,英语读者较难准确理解福建土楼的传统建筑文化、风土人情等。 译者在直译或音译土楼独特文化概念的同时,通过注解或解释性翻译等方式,可以传递给英语读者更全面的文化信息,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文化的生态体系。

例3:

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

译文1:

With a building within a house, our descendants will be quite virtuous; with a house within a building,our descendants will be quite wealthy.

译文2:

Their descendants will be virtuous by living in a building surrounded by cuo(a Fujian dialect meaning“house or home”); and rich by living in cuo surrounded by the buildings.

例句为福建土楼地区世代流传的谚语,表达土楼建筑形式蕴含土楼居民对家族兴旺的祈愿。 其中“厝”指房屋,福建人称家或屋子为厝。 这种房屋别具特色,通常是家族聚居或世代传承的祖屋。 译文1 将“厝”意译为“house”,虽然能表达出厝的基本意义,但失去了其在土楼文化中的独特意义。 译文2 中音译“厝”为“cuo”,并在后面加注阐释“厝”的来源和意义,译文2 的翻译方式值得借鉴。 这是译者选择直接音译文化词,向世界展示土楼文化的含义,以融入译语生态环境。

例4:

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奎聚楼楹联)

译文1:

A prosperous civilization in the bright light of the Dipper; a new phenomenon with the settlement of the whole family.

译文2:

“(Kui) A star as deity lighting the flourishing civilizations; (Ju) gathering family clan here surely some changes may take place”.

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语义相对,是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 这种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文本翻译,更需要译者发挥主体性,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技巧,尽可能地使楹联的翻译最大限度地实现形似与神似,从而促进楹联这一文学瑰宝的继承与传播[6]。

奎聚土楼这对楹联的联首嵌入楼名,引用奎星典故,表达了奎聚楼主崇文重教、兴盛家族的理念。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天上的星象与人事是相对应的,人间的一切都有星宿掌管。 “奎星”也称“魁星”,原是北斗第一星,汉代«孝经援神契»就明确提出“奎主文昌”的说法,意指奎星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是主持文运的星君。 译文1 译者转换原文句式和词性,意译楹联信息。 “文明盛”和“气象新”分别翻译成“a prosperous civilization”和“a new phenomenon”;“奎星朗照”和“聚族于斯”翻译为介词短语“in the bright light of the Dipper”和“with the settlement of the whole family”。 楹联译文上下句词数相等、结构相称。 译文2 译者保留了联首楼名音译,翻译时重新创造了句式。 原文上联并列词组“奎星朗照”“文明盛”译成了名词“a star as deity”和分词短语“lighting the flourishing civilizations”;下联“聚族于斯”“气象新”译成了分词短语“gathering family clan here”和简单句“surely some changes may take place”。 虽与原文形式不同,但译文准确传递了楹联内涵文化。 两则楹联的译者在传达楹联的文化信息时都进行了积极的选择转换,译文更适应译语生态体系。

(三)交际维的适应选择转换

交际维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达到交际目的。 除了语言和文化信息,译者还要关注翻译的交际层面和维度,要确保译文准确传递原文的交际意图。

例5:

土楼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木匾、楹联、石雕、木雕等无不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体现出客家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客家人特有的匠心和智慧。

译文:

The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s, antithetical couplets, wood or stone carvings—all these ornaments have added to the air of cultivated refinement that permeates through an earth building.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is everywhere inside an earth building,which is an embodiment of the superb wisdom of the Hakka people.

例句描述土楼人家中充满书卷气息,突出土楼客家居民崇尚教育。 这种敬祖重教的传统根源于儒家思想,因此译者选择将原文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译为“儒家思想”,译文清晰明了,达到了准确传播土楼文化的交际意图。 这也说明译者既要有相关的土楼知识,也要了解交际的目的和翻译的目的,在翻译中传达交际意图。

例6:

土楼群中的承启楼,“高四层,内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数百年;楼中楼,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是福建土楼中居住人口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土楼,有“土楼王”之称。

译文:

The Chengqi Building, “with 400 rooms in four storeys and four circles that dwelled nearly 1000 residents and experienced hundreds of years”, is the largest building with the greatest population in Fujian Province,which is known as “the king of earth buildings”.

例7: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有“土楼大王”美誉的承启楼。

译文:

“Four stories high, four circular rings formed by four hundred rooms; circles within circles; rings within rings, it has lasted for 300 years.” This ditty is about “the the king of earth buildings”, the lavishly praised Chengqi building.

例6 中,福建土楼摄影集的配图文本摘录当地民谣,描述承启楼建筑规模大、居住人口多:“高四层,内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数百年;楼中楼,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民谣是民间口头创作的诗歌形式,表述口语化,节奏感较强,有鲜明的文化和地域特色。 译者跳出了民谣的文本形式,将民谣信息创造性翻译为主语“Chengqi Building”的修饰语“with 400 rooms in four storeys and four circles that dwelled nearly 1000 residents and experienced hundreds of years”,在传达民谣信息的同时保持文字简洁。

例7 中,土楼散文集中引用承启楼地区流传的顺口溜表现承启楼的高大形象:“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顺口溜也是民谣,译者选择保留原文句式短、节奏强、对仗整的特点,翻译为“Four stories high,four circular rings formed by four hundred rooms; circles within circles; rings within rings, it has lasted for 300 years.”译文较好地将中国民谣的特质传递给了英语读者,宣传了民谣文化。

三、 结语

土楼文献外宣翻译对福建土楼的国际形象塑造和宣传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以译者“适应性选择”为原则,结合实例对土楼文献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多维度适应和选择转换,可获得最佳翻译译文[7]。 生态翻译学理论能切实有效地指导福建土楼文献外宣英译研究,探究福建土楼外宣翻译方法,促进福建土楼文化形象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猜你喜欢
土楼楹联福建
那个梦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孔府的年节楹联
对联(2018年2期)2018-05-28 03:03:24
土楼夜景
学生天地(2017年24期)2017-11-07 01:47:43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14
福建医改新在哪?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4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走进福建土楼
大众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07:11:24
我与楹联缘不浅
对联(2011年24期)2011-09-19 06: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