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语用现象和文化知识

2023-12-24 08:13:35黄丹丹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设色东风古诗词

黄丹丹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趣味语用”栏目植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丰富的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本期栏目我们选择了《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 《绘颜着色创美境——诗文中的色彩词》两篇文章,既有对“东风”这一词语的文化内涵的探究,也有对古诗文中色彩词的鉴赏,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问题探究紧扣语言知识积累、阅读和写作,凸显语言运用的实践体验。

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

【阅读提示】

本文作为一篇介绍“东风”文化内涵的随笔,先从古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方面分析了“东风”的内涵,接着又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方面论述了“东风”的作用,最后以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得名的由来、“东风航天城”、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新闻通讯标题为例,叙述了“东风”在新时代的内涵。阅读本文有利于学生多角度了解“东风”,为之后涉及“东风”意象的诗文提供一定的赏析思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引用资料丰富,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东风”一词较早出现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作者在带有灵性的春雨中等待神女,竟忘记了归期。

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的风。这是因为“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的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性气候关系密切。春回大地之时,我国中原地区一般会吹起东南风,而人们一般都会将其说成“东风”。因此,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同于春风。依我国古代历法来看,天干的周天分布方位和五行属性决定了古诗词中的东、南、西、北四种风向与春、夏、秋、冬四季基本对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中原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东风”一词蕴涵丰富,有着文学、科学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

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是拉开春天序幕的使者。散文家朱自清在《春》一文中这样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春天相伴而生的“东风”,带来的是生机与希望。李白的“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全诗嗟叹韶华易逝,莫负春光。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的“东风”,让人不禁联想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春风”意象,将读者带入元宵佳节火树银花的狂欢氛围中。整首词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意蕴隽永。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化万物的春风,蕴含着朴素而又深刻的哲理。此外,“东风”因其季节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常被比喻为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此意因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而生。人们常说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东风”,就有这种含义。

然而,在古代诗词中,“东风”所到之处并非一概意味着“春和景明”,其“破坏力”也不容小觑。尤其对于爱花之人,眼见一夜东风后的满地落红,感伤与无奈之情油然而生,如“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都表达了作者对“东风”的幽怨之情,同时也有对人生的感慨。更甚者,“东风”会带来一种饱受摧残的境遇。陆游对“东风”的嫌恶似乎达到了极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此句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与痴情。此外,在古人心里,“东风”也能如同“明月”一般“千里寄相思”,只是这种相思多了些哀愁的味道。《红楼梦》中的“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就以“东风”寄托了哀婉的思念之情。

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农时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十分重要。古人通过对包括“东风”在内的自然万物进行细致观察后,逐步总结出有规律的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生活。《礼记·月令》中有将立春节气的十五天分为三候(每五日为一候)的描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说的是立春时节,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向水面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浮在水面。这些图画生动地展现了古人浪漫的生活情致与朴素的生活智慧。

我国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初春时节,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东(南)风一般会带来丰沛的雨水,对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十分有利。因此,“东风”是古人所祈盼的。人们对“东风”的祈盼从全国各地农谚对于“东风”与降水的关联描述中可见一斑:“春东风,雨祖宗”(江苏)、“东风是个精,不下(雨)也要阴”(湖北)、“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春东风,雨潺潺”(广东)……这些农谚也反映出先人对于农时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此外,“东风”还是一味中药。东风草具有清热明目、祛风止痒、解毒消肿的功效。“东风”也是一种菜名。晋左思《吴都赋》中有“东风菜”的记载:“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刘逵注:“东风,亦草也,出九真。” “东风”之所以成为药名和菜名,大概与其具有生机与希望的美好寓意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东风”一词有了新的时代含义。1958年元旦创刊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作为享誉知识分子群体的副刊,《东风》名家云集,佳作频现。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东风航天城”,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导弹、卫星发射中心。这里生产的“东风”导弹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重器。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这是对深圳、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有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新闻通讯,就引用唐朝诗人李贺的诗句“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标题。

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东风夜放花千树”里有中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愫,“等闲识得东风面”中有中国人朴素而深刻的哲思,“东方风来满眼春”则标举着中国人引领风气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作者:蒋坎帅 郝亚伦)

【问题探究】

1.请简要概括“东风”一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内涵。

2.你能模拟本文的学术思维方式,试着解读一下在古诗词学习中遇到的意象的内涵吗?请自选意象,查阅资料,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术探究小文章。

参考答案:见P07

绘颜着色创美境——诗文中的色彩词

【阅读提示】

本文作为一篇论述诗文中色彩词的作用的学术短文,从“因境设色” “因情设色” “因人设色”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诗文中色彩词具有的刻画形象、营造意境、烘托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引用资料多样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运用色彩词的古诗词数不胜数,阅读文章有助于引导学生借鉴文本内容赏析类似诗文,切合高考命题趋向;论证思路清晰,逻辑思维严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文的论证思维,学以致用,运用于高考作文。

客观事物五光十色,现实生活五彩斑斓。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典范,往往能够放眼万紫千红的客观世界,绘颜着色创美境。色彩的描绘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优美的形象、新鲜的意境、动人的情趣,还可以为刻画人物形象、渲染主题思想服务。《文心雕龙·定势》:“是以绘事图色,文辞尽情,色糅而犬马殊形,情交而雅俗异势。”恰当地运用色彩词语,绘制出一幅幅奇光异彩、姹紫嫣红的艺术画面,能够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

因境设色。根据作品意境创造需要巧妙地运用色彩词语,这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杜甫入蜀所作《绝句二首(其二)》的首联“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句,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碧波潋滟的江上,白色的水鸟展翅翱翔;山中青翠欲滴,春花红艳宛若野火燃烧。这两句诗描摹出江、山、花、鸟四种景物,并分别敷设碧、白、青、红四种颜色,使读者视境豁亮、心爽神怡。这四种物色又彼此衬托,相映生辉:江水碧绿,衬托得水鸟的翎毛格外洁白;山色青葱,使春花显得特别红艳。杜甫真是一位丹青妙手、色彩大师,他在这一联诗中运用色彩来经营意象、创造意境,使春天的山水画面有主次、明暗,更有动态和生机。在杜诗中,这种瑰丽迷人的彩色图画不少,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十二月一日三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等都表现出光色的映衬、对比关系,构成充满生机的优美意境,体现了语言的形象美。

因情设色。这是指根据情感表现的需要选择颜色词语。正如老舍先生所说:“要像画家那样,用暗淡的颜色表现阴暗的气氛,用鲜明的色彩表现明朗的景色。”老舍的《骆驼祥子》第三章,写祥子从军队逃出,搞到三匹骆驼,得意扬扬,想卖掉骆驼买辆车时眼前的景色:“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这一幅奇光异彩、姹紫嫣红的艳丽画面与祥子的“高兴” “想欢呼”的心情相吻合、映衬,真真切切地做到了情景交融。而第十八章写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时所见的景物:“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风、土、雨,混在一处,连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这里阴森的冷色调描写,正是祥子凄苦艰难生活的写照。色彩词语的运用,有力地渲染了祥子牛马不如的生活境遇,刺痛了读者的心。

因人设色。这是指根据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而绘色。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写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色彩描写勾画了服丧的祥林嫂朴素、淡雅、洁净的服饰特征和脸色,给人以明晰的印象。而“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只见她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在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残酷精神折磨下,祥林嫂正逐渐走向死亡。色彩描写有力地揭示了祥林嫂被封建势力一步步吞噬的痛苦经历,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意味。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因此,在运用色彩词语时,应该特别注意色彩的相互搭配。例如艾青的《老人》:“他的衣服像黑泥一样乌暗/他的皮肤像黄土一样灰黄/阳光从高空照着他的脸/脸上是树皮似的繁杂的皱纹。”用相近色彩构建了一幅色相昏暗、情调阴沉的画面,表现老人凄苦惨淡的晚年,令人心酸。

巧妙地运用色彩词语,可以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斑斓夺目,增强语言艺术的美感,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能够为读者展现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绚丽画面,塑造了一个个沁人心脾的艺术意境,使人如观其色,如睹其态,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审美享受。

(摘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作者:古林松)

【问题探究】

3.请简述一下本文的论证思路。

4.请你选一首巧用色彩的诗词并模拟本文的学术思维模式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见P08

参考答案

《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问题探究

1.【参考答案】“东风”内涵:春风,初春——生机与希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暮春——时光及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和无奈。

【解析指导】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该题,先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然后总结概括主要内容即可得出答案。依据原文“这是因为‘东风’意指春风”可知,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指“春风”。依据原文“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是拉开春天序幕的使者” “然而,在古代诗词中,‘东风’所到之处并非一概意味着‘春和景明’”可知,“东风”依据情境的不同而内涵不同,由“在大多数情况下” “带来的是生机与希望” “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东风’因其季节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常被比喻为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可知,初春时的东风具有“生机与希望” “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的内涵;由“嗟叹韶华易逝,莫负春光” “眼见一夜东风后的满地落红,感伤与无奈之情油然而生”可知,暮春时节的“东风”具有“时光及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和无奈”的内涵。

2.【参考示例】

如何乘“舟”渡古意——概说古诗词中“舟”的文化内涵

“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迎来送往,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诸多古诗词中,“舟”这一意象常随文人游荡天涯,可以是云帆、扁舟、孤舟、虚舟等,承载着颇丰的内涵。可以说,“舟”是羁旅游子漂泊无依的映射,白居易《将之饶州,江浦夜泊》“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两句即表达了无处可居的漂泊之愁。“舟”是情系亲友别离的见证,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此处“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种种离情涌上诗人的心头。“舟”是独自漂泊的游子思念故乡的缩影,“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舟”还是仕人远离尘嚣的精神寄托,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乘舟归鹿门”便体现出诗人淡泊名利的归隐之情。

【解析指导】本题考查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有效组织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从材料中获知的新信息,运用辩证、系统的思维,把握事物本质,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确定题干的限定范围“古诗词学习中遇到的意象”,由此可判断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自由选择意象。选定意象后,查阅资料,搜集涉及该意象的古诗词作为论据,然后简要分析诗句内容,总结出该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主要内涵即可。选择意象时,注意尽量选择自己不了解的意象,以便于丰富自我的知识积累,有助于应考。

《绘颜着色创美境——诗文中的色彩词》问题探究

3.【参考答案】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先总述恰当运用色彩词,能够使人感受到优美的形象、新鲜的意境、动人的情趣,然后分别从“因境设色” “因情设色” “因人设色”三个角度对诗文中运用色彩词的作用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巧妙运用色彩词语的作用。

【解析指导】本题考查综合利用信息、推理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首先应明确文章的论证结构,如“总—分—总” “总—分” “分—总” “层进” “并列”,然后依据论证结构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文章第一段总述了色彩词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优美的形象、新鲜的意境、动人的情趣,还可以为刻画人物形象、渲染主题思想服务。第二段至第四段从“因境设色” “因情设色” “因人设色”三个角度,论述了诗文中色彩词的作用。第五段总述巧妙运用色彩词语可以在文章语言、画面感、审美体验方面起到的作用。

4.【参考示例】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这两句描摹出初日、江花、江水三个景象,并染之红、绿、蓝三种颜色,交替错综,彼此衬托,相映生辉:初日红艳,染得江花红过火焰;江水碧绿,胜过蓝草。这两句运用色彩经营意象、创设意境,构成了春日江南色彩绚丽的阔大图景,令人回味不绝。

【解析指导】本题考查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有效组织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从材料中获知的新信息,运用辩证、系统的思维,把握事物本质,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需要选出所学的运用色彩词的诗词一首,然后借鉴文章“因境设色” “因情设色” “因人设色”三个部分中任选其一的分述思维进行鉴赏。骆宾王《咏鹅》、王涯《春游曲》、杜甫《春夜喜雨》、朱熹《春日》、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赵师秀《有约》、杜牧《江南春》、宋祁《玉楼春》、杜甫《绝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刘禹锡《望洞庭》、王安石《泊船瓜洲》、贺知章《咏柳》、李贺《雁门太守行》、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王世贞《忆江南·歌起处》等古诗词皆运用了色彩词,可从中选取一首,参照文章的论述思路进行赏析即可。

猜你喜欢
设色东风古诗词
东风Honda全新XR-V
汽车观察(2022年12期)2023-01-17 02:20:58
国画纸本设色《荷》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岩高千尺虎》
艺术学研究(2022年1期)2022-03-07 03:18:25
等闲识得东风面
女报(2021年4期)2021-05-06 13:40:38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独白系列之三》
青年生活(2020年5期)2020-03-27 11:28:50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关于东风四号要不要取消的一场争论
太空探索(2016年8期)2016-07-10 09: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