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脑CT灌注成像评估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侧枝循环影响

2023-12-23 01:59张文彪覃玉术刘银银吕正祥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丁苯脑血管缺血性

张文彪,覃玉术,刘银银,吕正祥,周 杰,任 梅,文 璋,苏 菁

1.中国贵航集团三○二医院(贵州 安顺 561000) 2.贵州省镇宁县人民医院(贵州 安顺 5612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性坏死,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极易造成神经功能缺损而导致瘫痪、肢体感觉障碍、失语及意识障碍等,病情严重的甚至死亡[1]。由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时间窗极短,患者极易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尽早开通侧支循环,对于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促进血流灌注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寻找能够尽早恢复侧支循环的药物至关重要[2]。丁苯酞是目前神经内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之一,其药理作用是改善脑血流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CT灌注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和完善的影像学技术,CT扫描的图像反应对比剂通过脑组织的情况、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增强状态,计算血流参数,评估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3],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脑CT灌注成像评估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侧枝循环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②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③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且为前循环脑梗死;④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4~22分;⑤发病至入院时间≤7d,或超早期不符合溶栓指征;⑥初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无严重后遗症且不影响本次NIHSS评分,mRS评分≤1分;⑦脑血管造影评估为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责任血管)及其分支中—重度狭窄或闭塞,且侧枝循环0-2级。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随机数字表法,使用随访登记表编号,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按病例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给予基础治疗,视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出院后医嘱二级药物预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mL):丁苯酞25mg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输液14d,第15d开始服用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24S),0.2g/次,3次/d,持续治疗76d。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5]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自理生活能力显著改善,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自理生活能力有所进步,NIHSS评分减少45%~90%;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无法自理生活,需要照顾,NIHSS评分减少45%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mRS评分采用改良版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6],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③NIHSS评分包含对意识、语言、运动、感觉、共济运动、眼球运动、视野等方面的评判,评分0~42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④影像学指标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横断面平扫,层间距、层厚为5mm,对患侧CTP扫描,层厚为8mm,图像处理并计算动态图像,脑灌注参数图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90d后。

表2 mRS评分标准

2 结果

2.1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46,P<0.05),见表3。

表3 疗效比较[n=49,n(%)]

2.2NIHSS、mR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IHSS、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患侧CBF、CBV、MTT、TTP比较治疗前两组患侧CBF、CBV、MTT、TTP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BV、CBF高于对照组,MTT、TT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表6。

表5 两组患侧CBF、CBV参数比较

表6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MTT、TTP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尽早恢复缺血半暗带供血,挽救尚存的脑部神经元,恢复血管通畅。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等血管再通技术都被应用于治疗当中,但是由于患者治疗时间窗较短,限制条件较多,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只能采取改善微循环、抗凝、保护神经元、降脂、固斑等保守治疗,以恢复组织血流灌注,促进临床症状改善[7]。

丁苯酞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较为有效的药物,既往动物研究显示[8]丁苯酞对于大鼠的脑梗死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可缩小梗死灶的面积,减轻对大脑的损伤。另有研究认为[9]丁苯酞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低灌注状态,恢复缺血半暗带神经元,促进线粒体功能提高,控制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药理研究显示[10]丁苯酞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修复对损伤的内皮,加速血管再生,并且丁苯酞中含有环糊精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负荷,加速斑块的消退。有研究[11]发现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有效的,序贯疗法还可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本研究显示经丁苯酞治疗患者疗效显著提高,且NIHSS、mR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也证实了其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关键是尽快建立和开放侧支循环,以满足大脑的血流供应,上述研究证实丁苯酞对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是重构微循环,恢复缺血区灌注,但是采用何种影像学方评估其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尚且存在争议。脑血管造影和脑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和评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可以早期有创联合无创评估患者侧枝循环,并应用于治疗后随访中。脑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而脑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评估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以及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其不仅安全有效,并且还具有无创性,费用低,尤其适合患者治疗后的门诊随访[12],本研究采用脑CT灌注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发现使用丁苯酞治疗的患者CBV、CBF显著提高,MTT、TTP参数降低更显著(P<0.05),提示应用脑灌注CT成像技术评估丁苯酞治疗效果是可行的,经丁苯酞治疗后患者MTT、TTP时间显著缩短,表明经丁苯酞治疗后可重构细小动脉,扩张闭塞动脉,增加灌注压和血管末端脑血流量,改善侧枝循环。

综上所述,应用脑灌注CT成像技术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是可行的,并且丁苯酞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改善侧枝循环,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丁苯脑血管缺血性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