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一
摘 要:主题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业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出版产品板块,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目标是首要任务。本文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主题出版应牢牢把握国家发展大局,从聚焦主题主线,做好选题策划,优化作者、编辑、渠道合力发展的新态势,加强内容建设,从而有效推动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主题出版 高质量发展 出版品牌 特色内容
自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以来,主题出版逐渐成为出版业重要的出版板块。[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主题出版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对入选主题出版的重点出版物给予专项支持,也反映了主题出版产品线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回望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各界对主题出版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主题出版的品种数和品类不断增多,涌现了许多精品力作。丰富的产品不仅将主题出版的理论研究引向深入,同时这些优秀的主题出版物也获得了诸多社会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对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出版工作,弘扬中国文化,丰富社会民众的精神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主题出版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难题,对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和出版强国的贡献率有待提升。[2]基于这种情况,有必要探索主题出版发展的有效措施,实现主题出版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围绕国家发展大局,聚焦主题主线,做好选题策划
(一)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做好选题策划
主题出版类图书在选题策划过程中,编辑要不断强化自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对于主题出版图书来说,选题策划非常关键。中宣部办公厅每年印发通知明确年度主题出版选题重点,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政策,紧紧围绕这些重点进行主题出版的选题规划提供了指导。通过观察我国主题出版的发展现状,“头部”出版社在重点选题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创意开发能力和持续开发水平都比较高。因此,近两年主题出版的产品规模占比也逐渐增大。《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年度印数达到或超百万的一般性图书中,主题类图书有28种,较上年提高了9.8%。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出版社在选题规划中将主题出版提到了首要位置,尤其是反映新时代发展成就的选题逐渐以多种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在选题策划中密切关注国家的重大主题,关注社会发展前沿,最终推出的各个主题出版项目都能够较好地反映社会实践。比如在2020年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涌现了《脱贫攻坚60个经典案例》等关于脱贫攻坚的优秀主题出版物;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涌现了围绕“中国道路发展新理念”的主题出版物,聚焦创新、绿色、协调、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版物,如《乡村振兴》《数碳经济》《中国制造》《科技创新》等。这些主题出版物以宣传阐释党的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弘扬主旋律为宗旨,文质兼美。对于出版社来说,后续还应进一步紧跟社会发展,保证主题出版的主题导向,使主题出版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二)策划出版主题类出版物,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
当前我国主题出版除了“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内容进行选题策划与出版”外,开始关注科技、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一点已经取得了行业共识,同时也是主题出版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策划编辑来说,应该尽快适应主题出版的这些变化,突出主题出版的社会效益。出版单位应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将时政性与可读性强的写作方式相结合,打造优秀主题出版类作品,满足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提高主题出版物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除此之外,出版社还要遵循《出版物发行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明确在现代出版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积极优化生产关系,突出出版产业的社会效益。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对入选主题出版的重点出版物给予专项支持,这对出版单位和作者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极大促进了高质量主题出版物源源不断的策划、创作、出版。习近平總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策划科技为方向的主题出版物正当时。科技、科普类主题出版的图书特点是作者自然科学领域专业背景强,编辑多有理工类学科背景,所创作的内容多以图文结合、通俗易懂的形式出现,宗旨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此类图书越来越多地入选主题出版,并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从深海到深空:科技征程的中国坐标》。
二、优化出版主体结构,出版社、作者、编辑三方齐突破
(一)加强区域联动促进优质主题出版资源共享
在策划出版主题类图书的过程中,策划编辑应加强区域联动,推动优质主题出版资源的区域共享。[3]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编辑策划的主题出版物主要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导致同一时间段主题类出版图书品种过于密集,而其他时间又显得图书产品分散。这也导致不少主题出版物的准备比较仓促,很难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根据这一特征,各出版社策划编辑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出版单位来说,可充分发挥自身在行业中的影响力,牵头进行合作与共享。[4]在发现优质主题出版资源以后,可将其放在整个出版行业中共同探索,使这些优质主题出版资源可以深挖,从而推动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出版社还要加强自身跟专家学者、读者等人群的交流互动,保持较高的信息敏感度,从而使得优质主题出版策划点被更多地挖掘出来,同时在区域行业环境中实现更好的流转。
(二)提高单部主题类作品影响力,逐渐形成主题出版图书品牌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出版单位要致力于通过图书产品的聚拢来形成产品矩阵,从而培育产品线,在市场上铸造主题出版图书品牌。结合出版单位自身的发展现状来看,可以先从策划出版并优化单部主题类作品开始,逐渐吸引优质作者,构建主题出版与项目的深层次联动,提高出版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事实上,主题出版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也比较容易塑造高质量的出版品牌。因此,出版单位后续应该立足于主题出版设计项目运作体系,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每年至少会建立一种主题出版项目,持续提高出版品牌的影响力。对于其他出版社来说,可从建立专门的主题出版编辑部开始,专业打造产品线,吸引更多优质作者,积极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出版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三)持续提升主题类图书出版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
主题出版对于编辑的政治素养及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出版社充分贯彻人才战略的相关理念,做好主题类图书出版编辑人员的专项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可以结合主题出版进行编辑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分析,并提取关键的岗位胜任力指标。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对比编辑人员专业能力在主题出版中存在的不足与欠缺,并在后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对于出版社来说,则应该关注编辑人员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开展专项的培训教育活动。在培训教育课程设计中,授课专家不仅仅要结合编辑人员出版专业能力提升设计专项的教育方案,同时还要重点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开展理论授课。通过这种方式,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给主题出版提供较好的人力支撑。[5]
三、加强内容建设,彰显思想价值与时代特色
(一)主题出版内容应彰显时代特色
在新時代背景下,主题出版不仅要结合党史、重大节庆等深入挖掘题材,同时也要突破出来,从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方面挖掘选题,使得出版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又见丝路》、国家开放大学音像出版社《重器强基——大科学装置的探索与突破》等。对于策划主题类图书的策划编辑,应该从理论层面上对主题出版的内容进行梳理,同时还要在主题出版实践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提高主题出版的时代性。在具体设计出版主题内容的时候,出版社应该立足于时代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以前的短期制作转向长期布局发展,实现出版内容的纵深挖掘和深耕精研。
(二)将出版单位自身定位与主题内容相融合
每个出版单位都有自身的出版领域和定位,结合主题出版选题重点方向,在坚持出版单位自身特色的同时,应注意与主题出版内容的高度融合,从而进一步发挥出版社的资源优势。第一,出版单位应坚持做好主题出版工作与出版单位战略发展的高度统一,推出内容与品牌相统一的精品主题出版物,通过这些精品主题出版物强化出版社的特色,给出版社带来较高的综合收益。第二,出版社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应尽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个出版社的战略发展事务。[6]出版社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布局,强化出版特色与主题内容的融合深度,实现出版社内外部资源整合过程中,也应该立足于数字化创新实现主题出版物的载体拓展,从单一文字转变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方式,提高主题出版物的影响力。[7]如获得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工程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融合出版物《声波里的中国航天》就是一项高质量的数字出版成果。
(三)围绕读者需求,让宏大主题内容更加“亲民”
编辑在策划主题出版图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围绕读者群体的需求,使得宏大的主题内容表达更加“亲民”,受到读者的青睐。比如浙江古籍出版社的《乡土中国变迁实录:一家人的70年》就使用了接地气的表述方式,使得这部图书在展现党的正确领导和我国建设成就的同时,也能够立足于普通民众生活视角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拉近了主题出版内容与广大民众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于策划编辑来说,在策划出版主题类图书时应充分了解各个读者群体的需求情况,并结合这些需求进行主题出版的灵活调整。这也要求出版社积极开展读者群体需求的社会调研,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跟读者进行零距离沟通,及时获取读者对于主题出版的感知反馈。
四、结语
主题出版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渊源,主题出版事业已经与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8]我国主题出版在现阶段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不仅规模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品质和影响力方面均有所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此,我们要时刻认识到,主题出版围绕高质量发展依然存在发展瓶颈,应当围绕《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从出版行业、出版单位的顶层规划设计上加强重视和研究力度。出版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致力于打造主题出版的精品品牌,吸引更多优秀作者,致力于提高本单位在出版行业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出版单位还应重视内容质量,积极构建特色主题内容,拉近出版内容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主题出版可以取得更辉煌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