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就是要深刻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故事,展现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探索和实践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些红色精神对共产党人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校准前进方向,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意义重大。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建党百年之际,徐州广电传媒集团精心创作了电视新闻专题《十三本日记》,获得2021 年度江苏电视新闻奖二等奖。作品通过跟踪记录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历史抢救性采访工程,以工作人员在寻访过程中记录的十三本日记为主线,揭秘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再现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场中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7 年行程10 万多公里,穿越26 个省市自治区,寻访到743 位年近百岁的淮海战役老战士和亲历者。历史翻越74 个年轮,翻阅淮海战役沉甸甸的十三本日记,它深刻体现出打赢淮海大决战的背后是千千万万解放军战士、是无数支前民工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是民心向背的选择。淮海战役的胜利,深刻诠释着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历久弥坚的入党初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获奖作品,新华社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以传说中夸父在追日中因缺水而亡、至死不悔为开篇,讲述了太行人为水而战、生生不息的感人故事。作品以几个典型故事不断深入推进:1960 年在开凿红旗渠中失去丈夫的妻子主动将13 岁的儿子送去修渠;2000 年支书原海生为了发展旅游掉入山谷,妻子申兰英为了两个孩子和10 年的欠账,从一张桌子到十张桌的面馆成就了“兰花嫂子”的太行品牌;曾在井下挖煤的太行汉子桑中生2008 年在多晶硅领域艰难创业、不断摸索前进。作品结尾以“曾战太行,曾出太行,曾富太行,但是,林州人不允许自己安卧太行,这是一群虽然吃饱了饭,还要为自己理想逐日的人!”为结尾,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太行人秉承“战太行”精神,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续写出“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壮丽篇章的英雄故事,不仅为一个时代精神画像,而且彰显了民族精神的生动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勠力前行、笃行不怠,不断书写新的中国故事的生动见证。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陕西日报通讯《杨叔的脱贫日记》,以老农杨思笃的日记为线索,以一位老农的视角,用质朴的表达展示中国扶贫攻坚的成果,展现了农民的思想生活变化,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伟大创举和成果。
为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用好用活党史资源,作家张新科历经两年时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苍茫大地》,成功塑造了执着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许包野烈士的光辉形象,讴歌了雨花英烈群像荡气回肠的精神风采,彰显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2020 年,徐州广电精心创作的社教专题《信仰的力量》,记录了张新科长期坚持创作红色题材长篇小说背后的故事,获得2020 年度江苏电视社教节目奖专题片一等奖。
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就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的世界之问。
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为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送去了中国制造、中国信心和中国温度。徐州广电集团制作的电视消息《冲破疫魔阴霾推动全球贸易繁荣:中欧班列“徐州号”第600 列鸣笛启程》获2020 年度江苏彩虹奖电视消息二等奖。作品以第600 列“徐州号”中欧班列的开行,使其成为展示中国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与沿线国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的窗口。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将中国的奋斗目标,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精神状态,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风貌更好地展现出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1 年,徐州广电传媒集团制作的电视消息《东京残奥会首日江苏首金!徐州小伙冯彦可夺得男子佩剑个人B 级决赛冠军》获得2021 年江苏彩虹奖电视消息三等奖,作品讲述了因重度残疾而失去双腿的徐州小伙冯彦可力克群雄,在东京残奥会首日为江苏摘得首金的故事。冯彦可凭借坚韧努力,永不言败、勇敢追梦,在残奥会上勇敢拼搏,勇摘金牌,为国争光,向世界证明了生命不屈的力量,在世界比赛中勇于夺冠,展现中国残奥健儿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风采,更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和意志。
坚持“人民立场”,将时代之变与人民之呼精准对接。以人民为中心,在平凡中书写人民史诗;通过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映射时代进程。2022 年10 月10日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首播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以“一带一路开放中国”“精神富有文化中国”“同舟共济伟大中国”“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命运与共人类中国”“科技自强创新中国”等主题方向,作为展示中国这十年发展的横切面,将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故事串联起来,通过那些共同记忆, 凸显这十年的伟大不凡,既抒发了人民的思想情感, 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共情, 激励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我们这十年》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全面聚焦十年奋斗,用心用情讲述人生百味中间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2021 年徐州广电传媒集团创作的新闻专题《一封巴基斯坦的来信》获得2021 年度江苏广播电视彩虹奖对外电视节目专题类三等奖。2021 年农历牛年春节临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到了一封来自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感谢信,感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巴基斯坦社科院高级政府官员安朱姆的及时专业治疗。这一真实故事发生在中巴建交70 周年之际,成为中巴两国人民进一步增进友谊和互信的又一见证。安朱姆因患“多发性骨髓瘤”,在巴基斯坦经历了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经过大量检索,身为医生的妻子发现中国徐州医科大学附院刊发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 血液病学》上CAR-T 治疗骨髓瘤的专业学术论文,让夫妇俩重燃生的希望。经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馆向徐医附院求助,安朱姆夫妇来到中国徐州治疗。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但人间自有真情在。经过严格隔离等措施,中国医生精湛的治疗、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让安朱姆夫妇在徐州开心地度过生日和结婚纪念日,最终顺利康复出院。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工作的安朱姆说,感谢中国让我重获新生,徐州就像是我的家。作品抓住巴基斯坦患者求医中国获新生的典型事例讲好中国故事,凸显“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的互惠互利,是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
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践行“四力”,通过脚力、眼力去发现展现跃动时代脉搏的中国故事;通过脑力、笔力去谋篇布局、去展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万千气象。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贴近百姓生活的小切口, 通过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展现伟大变革和非凡成就, 展现蕴含的伟大精神。只有践行“四力”,主动深入挖掘,才能显示新闻的深度、厚度与温度。以《杨叔的脱贫日记》为例,记者在精准扶贫一线发现了杨思笃老人的多本日记,作者到达该地需要颠簸5 个小时的山路,每次采访白天上山察看树木长势,晚上会和杨叔唠家常,先后六次前往该村,采访时间跨度历时半年,九易其稿。渐渐地,记者与老农杨思笃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从而能够采访到大量不为人知的鲜活细节,掌握杨思笃老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和细腻心理变化,最终这些都成为文章的血肉,因其真实、细致,写出了农民、农村、农业在精准扶贫中的真实变化和农民的真情实感,大大增强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