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代岭 徐强强 葛佳胜
随着网络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日渐凸显,网络评论的价值也在一个个新闻事件中更加彰显。2022 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 万亿元,位列江苏省第一,在全国排名第六。在快速的发展下,网络也记录了苏州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一项项巨大成就、一串串亮丽数字的背后,蕴含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付出。生逢这样的时代,每天有那么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案例,也为“评论”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2022 年9 月,苏州广电融媒中心采制部策划推出网评类短视频产品IP“暖评”,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民生重点、热点和百姓关切,生产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在众声喧哗中力争发出最强音、占领制高点。目前“暖评”按照不同的定位和人设分为三个子栏目——“东哥说”“主播说”“爱讲故事的梦尧”。
“暖评”是一次新的尝试,也开辟了不一样的评论方式。每一次的成文,如何确定选题、如何立意、如何布局、如何论述等,既有对不一样写作方式的拆解,也有何为这篇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什么是评论写作的初心等的思考。在学习与思考中,每一个对苏州的发展与未来保持热忱的人,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评论在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所迸发的力量,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新闻事件,如何写得出彩、出色、出圈也成了难点和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1]这也是网络评论努力的方向。表达观点,并通过传播真相、真知和真理,增信释疑、激浊扬清,从而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给苏州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冲锋的身影总是闪耀着光芒,身边平凡人琐碎的但又伟大的坚守,都值得我们来讲。评每一位市民身边的小事,评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评平凡背后蕴藏的宝贵精神和强大力量,他们积聚起的阳光般暖意,在人心深处翻滚涌动。
截至2023 年6 月15 日,“暖评”一共发稿125 条,其中30 条入选了苏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圆桌快评》。不仅有苏州乡村振兴十年来的喜人变化,非凡十年,让美丽乡村内外兼修,既塑“形”更塑“魂”,展现出乡村振兴最美的样子;还有苏州科技商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并举行首期开班典礼,学员既有企业家,也有跟班辅导的科学家,还有跟班学习的年轻干部,充分考虑到科创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暖评”的内容不仅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也有各位记者条线领域或当前发生的新闻,通过发表个人观点,做到时效性强、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生动。其中《暖评:大运河苏州段何以最精彩》全网播放量近100 万,被新华社客户端转载,并登上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暖评:苏州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首次突破80 岁》《暖评:苏州科技商学院正式揭牌》等入选微博同城热搜。利用出镜记者的优势,将文字用视频绘声绘色地表达,目前苏州广电采制中心已经有5 位记者参与录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评论的载体与发声方式也随之变化,每一次评论的书写创新,都推动着“内容+形式”珠联璧合,不断实现新“声”态升华表达,在文字、声音、影像中让苏州的魅力尽显。
新媒体时代的评论,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快”。“快”,意味着发声更及时,但也更加需要谨慎小心,保持清醒。随着融媒的平台兴起,除了文字,出镜评论的形式也成为“暖评”最先尝试的形式之一,说与写不一样,说出观点,很像在与另一个自己讨论问题,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但评论+ 网络平台的形式,可以更大程度上使观点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如,《守护银杏古树让城市多一份诗意之美》,不仅有清晰的文字稿,还辅以视频的说明,形象生动的评论、流动的影像让古树之美更加深入人心;《苏州乡村变“香”村》,在评论中,记者以客观的视角,一边评述、一边介绍,辅以视频下方乡村的景色、田园风格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看似不长的评论,从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文字成稿、评论录制、剪辑视频、后期包装,每一步都精雕细琢,不断从内容、形式、方法上创新,推出更多“沾泥土”的文字、“冒热气”的短片、“带露珠”的记录,将更加生动地呈现苏州奔腾发展的澎湃气象。
透视寻常生活中每一位市民勤勤恳恳劳动的场景、每一次蒸蒸向上的发展、每一瞬间的温暖与感动。如今的苏州,“暖评”如潮,更值得“好评”。网络评论,只有贴近大众的语态,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宏大叙事中加入微观的视角,在高大上的主题中加一些生活的气息,让凝重与轻松共存,新形式、新方法下的网络评论一定能在传播中走得更远。
网络时代,信息海量。人们在为此欢呼之后,逐渐出现了对信息芜杂的警惕和信息过载的厌弃。随着“算法”来袭,人们又多了一份对信息茧房的焦虑。一篇好的评论,至少应该包括:针对性、合理性、建设性和可读性。眼下,网络媒体社交化、移动化和可视化倾向日益凸显,网评的打开场景、读者特征与呈现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受众也呈现出随意性大、容忍度低、情绪化强等特征,这些差异和变化,给网评的书写角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标题、叙事、逻辑推演,都需要因时、因势而变,开门见山、简洁明了、通俗晓畅,用最清晰的方式取得一针见血的效果。同时,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网评要有对宏大叙事的观照,更要有对细节的体察,要以小见大,更需要以点带面,从生活中真切可感的日常体验出发,引向重大主题的阐释。
网络评论,观点是灵魂,文字的力量蕴于观点之内。文章需要亮明观点、阐述观点,讲清楚事实、道明白道理、说透彻意义。如果观点表达不清,就如同渔网没纲,让人抓不住重点,文章也因此失去了意义。在百家争鸣、众说纷纭之时,要用正确的道理说服人,有事实、讲道理,才能达成共识、引发共鸣。出镜评论中,评论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情昂扬的话语带观众拨开重重迷雾见到曙光;言语中,人物、故事以小见大与苏州的发展同频共振;文字中,字字珠玑、力透屏幕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联系,只有这样,“暖评”才能保持愈加强盛的生命力。发自心声的评论,落脚点是与观众共情,从而引发的共鸣,凝心聚力。
《守护城市之肺 苏州“树医生”在行动》,从一个人物张冀出发,见证苏州古树名木的发展,彰显苏州城市治理的温度、力度和精度;《“金秋消费节” 加速释放消费潜力》,只有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才能转起来、活起来,为高质量发展蓄力。久而久之,走心入脑的金句、鲜活生动的视频、引人深思的网评汇聚成一股洪流,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广场”, “暖评”的影响力、号召力、公信力不断提升,用评论在网上舆论场发挥的重要作用。
网评文章需要找寻引发共鸣的评论视角。如何才能引发共鸣?比如,乡村变“香”村,实打实的“乡村振兴”,能收获奋斗的果实;每一位风雨无阻奔波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工作者,都能看到城市的变化;那些站在科技最前沿,创新一线的青年朋友,更能感受到苏州发展的速度。青年是时代奋进的见证者,是城市未来的建设者。每一位奋斗者,都可以从小家庭、小故事、小切口中记录时代的斗转星移,感悟苏州的沧桑巨变。
中国人民的乐观与自信,源于时间长河中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无数“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会创造未来征途上振奋人心的“更大奇迹”。从这个角度来看,弘扬正能量可以凝聚人心。但同样,不回避问题,解疑释惑、激浊扬清,给人以方向,更能汇聚力量。人人都有思考也有困惑。作品无论从何切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小见大,都是佳作精品。
2022 年9 月底,苏大的新生迎来了开学季,9 万份大礼包给每一位莘莘学子最诚挚的欢迎和最真诚的祝福,“人到苏州必有为”不仅给梦想提供广阔的舞台,更给人才以施展才华的机会;10 月27 日晚,在姑苏区观前街,2022“苏新消费 夜zui 苏州”金秋商圈大营销暨“惠满姑苏 乐享欢购”秋季消费节启动,累计超过100 场的消费嘉年华点燃市场,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居民消费潜力的挖掘与释放对提振经济至关重要;构建校园交通“微循环”、开通苏大附一院停车场下穿通道、启用绕城高速车坊互通应急工程、优化高架下空间利用等,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个个闪亮的奋斗故事折射出苏州奋斗的气息,这股开创未来、奋斗不止的精神也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苏州乡村变“香”村,为乡村振兴添彩;为守护苏州的“绿”色,汇聚了守护生态福祉的合力;守护银杏古树,城市也多了一份诗意之美……炽热的语言,映照精彩奋进的苏州。逐梦,不是一朝一夕;圆梦,不是一时一地。今天只是未来历史的序幕,用评论时代的火热文字,让社会共识牢牢锚定在奋斗精神之上,就能点燃我们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加坚定我们逐梦的信心。
话语体系的更新,既有幽默诙谐的戏谑,又有尖锐的直击,还有温情炽热的告白,辅之以各种修辞,化繁为简地讨论问题,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将许多原本晦涩的问题,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呈现给网友。扎根现实,是“暖评”源源不断的创作之泉。科学发展、温暖常在,更多 “暖评”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