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礁村院前社:走进千年古村 探寻闽台文化基因

2023-12-21 15:47
农家书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海沧闽台文化

海沧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海沧青礁村院前社,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晨曦夕霞,牛羊三两,古诗里温馨静谧的意境挟裹着雨中特有的青草泥土香,扑面而来,人们记忆中儿时乡村的美丽景象,仿佛静止在时光里从未改变。

院前,北侧靠山、南侧近海,地处城市边缘,四周被城市道路环抱,兼具城市与乡村两种景观形态。

水赋予她灵气,山赋予她胆气。作为大陆首个闽台生态文化村,这里是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青礁慈济东宫、开台文化公园比邻而居,文化底蕴厚重,“大夫第”“学仔埕”“红砖仔角”等闽南红砖古厝焕发新生,崇文重教的耕读文化世代相承,青礁村“祖孙五代三尚书”“一村二十四进士”的佳话至今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人居环境试点示范村”……如今,在一份份沉甸甸荣誉的背后,是青礁村的缩影——院前社从“留住乡愁”到“地方创生”的生动蜕变。

千年传承,古韵永不变

沿着宽敞整洁的村道走进院前社,最先跃入眼帘的是“大夫第”。弧形屋脊,檐角高翘,两端斜入高天的长燕尾形,造型优美,明艳多姿。

清朝同治年间,在海外经商的院前村民颜珍伟回乡兴建了这座三进式双曲燕尾脊民居,后因其长子金榜题名,被封为“大夫”,遂将住所更名为“大夫第”。岁月的青苔长在墙缝之间,这些红砖见证了历史,而它本身也作为历史,充满沧桑却依然饱含韵味。

漫步院前,39座古民居坐落其中,各具特色。这些古民居是典型的闽南民居建筑,多建于晚清时期,在建筑选地择向、平面格局、材料、结构、屋顶、外墙、装饰、色彩等各方面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是厦门地区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群落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红砖古厝的屋顶都配以灵动美丽的燕尾、马鞍,装饰以吉祥图案,墙体、梁柱、门窗等多辅以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和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异彩纷呈,精巧多幻。其中砖雕尤为独特,其文化艺术表现力之强烈,是全国其他类别民居所没有的。

院前的古民居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不少古厝的装饰图案都用了船只的题材,无论是远洋的福船还是滨海的小舢板,乃至近代的“火烟轮”,都出现在彩绘或灰塑形象中,体现了先民闯荡海洋的历史故事和海沧作为海丝文化桥头堡的魅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海沧区的积极保护下,闽南古民居正焕发出新的活力。2022年,开漳堂颜氏家风家训馆升级改造完成,通过文字、图片、彩绘、楹联、雕刻等形式,生动呈现青礁村村史、《颜氏家训》、古代颜氏孝廉故事等内容。

其实,院前不仅有特色建筑,还传承着历久弥新的丰厚文化。每年正月十七,院前都会举办火把节, 白天各式民俗阵队彩街游行,夜晚村民燃起火把绕村,示意巡守并驱除灾害,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百年交融,闽台情更浓

院前社所在的青礁村,有一个重要人物家喻户晓,他就是颜思齐。颜思齐是明朝末年海澄县青礁村人。公元1624年,颜思齐组织民众开发宝岛台湾、建设台湾,被后世称为“开台王”。连横在《台湾通史》中为台湾历史人物作列传,称颜思齐是首要的开台人物之一。

近年来,海沧区不仅拍摄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还积极建设开台文化公园、推进创作开台王颜思齐组歌,不断拓展开台文化、思齐文化IP。

同样吸引众多台胞台亲前来追根溯源的还有院前社北侧的保生慈济东宫。保生大帝信俗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民间信仰,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保生大帝信仰的重要发祥地,为充分发挥青礁慈济祖宫的载体作用,自2006年以来,海沧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得到了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热烈响应。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两岸不断深化的文化经贸交流,感受到两岸源远流长、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

文化搭桥,两岸民众越走越亲。如今在院前,工作生活着不少台胞,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的规划设计师李佩珍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这里的土地会‘黏人,来了就不想走了。”2015年,她成为厦门海沧首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

“社区营造的通常步骤是先造人,再造物,强调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基于丰富的社区营造经验,李佩珍提出,乡村振兴的根本意义在于“造人”,即改变村民的理念与认识,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这里成立了院前社济生缘合作社,吸引台湾创业青年到院前创业,开设了“院前好时光”友善乡村平台、台湾布丁馆、台湾黑珍猪、牛樟芝养生馆等,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体验耕读文化、闽南特色乡村旅游、享受“城市慢节奏生活”、感受闽台特色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旅游区。2015年以来,青礁村累计开办乡村振兴培训3137个团、142173人次,其中台湾团队28个、2163人次,国外团队8个、333人次,共吸引了近100万名休闲游客。

十年巨变,小村换新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内生能力弱等困境交织叠加,一连串的发展难题无法回避。就这样,原本鄉风淳朴、人丁兴旺的院前社,渐渐在时代的浪潮中褪去了“华服”。

文化的滋养调动了精气神,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的乡愁和家园意识。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家园,世代扎根于此的人们不禁自问:“承载着乡土情结的山水田园在记忆中渐行渐远,我们甘心吗?”

“我们要改变,我们要行动,我们要参与!”

2014年,院前社将转变的重心聚焦在都市休闲农业上。村里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大家挽起袖子、卷起裤管,自发展开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共同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村民们纷纷走出“小家”意识,让位“大家”环境,近千名村民自觉让出鸡舍、猪舍、牛舍、鱼塘,共建美丽家园,经过一番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除了改善环境,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也衍生出了乡土研学经济产业。济生缘凤梨园开业了!闲散土地成为了台湾果苗花卉的种植基地,一座趣味凤梨休闲农业区呈现在眼前。在凤梨酥观光工厂,游客品尝DIY的美味凤梨酥。在院前,游客还可以体验农事,菜地租赁、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药用植物种植观赏、亲手磨豆浆、垒土灶烤地瓜、烤土窑鸡等活动丰富多彩。

院前济生缘合作社旗下的十余种产业组织服务于院前社的发展,不仅将院前打造成了厦门新24景,更成为大陆首个“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台味浓” 的闽台生态文化村,成为极具海峡两岸特色的“绿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亲子教育体验基地”。2016年,院前社被评为福建省青年农民合作社优秀示范社、福建省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

此外,院前也积极融入青礁村的整体发展,通过挖掘颜氏家训、闽南传统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特别是引入妙吉祥制香技艺传习中心,融合非遗文化和乡村旅游,丰富乡村旅游项目,夯实地方特色文化内涵。

“未来,村里还将陆续引进其它多元产业,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也将继续完善,欢迎大家来海沧青礁村院前社旅游,享受乡村的静谧与慢节奏。”回乡创业的院前社年轻人陈俊雄对未来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海沧闽台文化
难忘的运动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精致城市”涌起“雷锋潮”
年味里的“虎文化”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谁远谁近?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城市:海沧人的海沧生活
海沧,一步步接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