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瑞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025)
消化道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类急腹症,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及早进行消化道造影,可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诊断证据。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病因多样、表现各异,常伴多种并发症,为对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病因有全面的认识,特对近年来有消化道造影、并经外科手术证实的消化道梗阻的患儿病例的病因、影像表现进行总结,探讨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病因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及影像科医师提供全面的临床证据支持。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2023 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证实的、有消化道造影检查的87 例新生儿期消化道梗阻的病例,其中男45 例,女42 例,男女比例约1:1;年龄13 h ~15 d 不等。本次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准则。
87 例患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43 例,下消化道造影检查44 例。为防止消化道梗阻的新生儿检查出现呕吐、误吸,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新生儿选择水溶性碘海醇检查,下消化道灌肠检查碘剂和钡剂均可。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时,患儿先取仰卧位进行腹部平片以观察腹部胃肠道充气情况,再取仰卧位、右前斜及俯卧位进行造影综合观察。下消化道造影检查,首先取仰卧位进行腹部摄片,观察肠管充气、扩张的程度及位置;再进行灌肠检查,观察结肠形态,并观察回盲部位置。
43 例上消化道造影新生儿共同的临床症状为生后呕吐,随着产前检查的普及,许多患儿在孕期产检时即发现胎儿肠管扩张或上腹部出现“双泡征”,生后未出现临床症状就立即入住我院,上消化道造影患儿共14 例孕期发现肠道异常。44 例下消化道造影的新生儿共同临床特征为腹胀,或伴呕吐,其中7 例为产前发现胎儿肠道异常。
上消化道梗阻患儿腹部平片均表现为高位的肠管积气扩张,表现为单、双、三泡征或近组小肠积气扩张。下消化道造影患儿平片表现为低位的小肠的不同位置、程度的扩张。
87 患儿消化道造影检查,均发现消化道异常,小儿外科术中探查发现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病因多样,常合并多种畸形或并发症。经外科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7 例(8.0%)、十二指肠闭锁9 例(10.3%)、空肠闭锁14 例(16.1%)、回肠闭锁15 例(17.2%)、肠旋转不良伴十二指肠闭锁1 例(1.1%)、肠旋转不良伴多发小肠闭锁2 例(2.3%)、环状胰腺5 例(5.7%)、环状胰腺伴十二指肠闭锁2 例(2.3%)、胎粪性腹膜炎伴小肠坏死4 例(4.6%)、胎粪性腹膜炎伴肠闭锁8 例(6.9%)、胎粪性腹膜炎伴肠坏死及肠闭锁6 例(6.9%)、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6例(6.9%)、小肠扭转及坏死3例(3.4%)、空回肠多发闭锁1 例(1.1%)、胎粪性肠梗阻1 例(1.1%)、结肠闭锁1 例(1.1%)、回肠炎性狭窄1 例(1.1%)、结肠穿孔伴粘连1 例(1.1%)。如表1 所示。
表1 87 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梗阻新生儿病因、构成比及X 线、造影表现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共43 例,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6 例(如图1a),肠旋转不良伴十二指肠闭锁1 例,十二指肠闭锁9 例(如图1b),环状胰腺5 例(如图1c),环状胰腺合并十二指肠闭锁2 例,造影均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空肠闭锁8 例(如图2a),由于梗阻位置不同表现为空肠或十二指肠梗阻;回肠闭锁3 例,由于梗阻位置偏低,造影表现为远端小肠梗阻;此外,还有肠旋转不良伴多发小肠闭锁2 例表现为近端空肠梗阻;胎粪性腹膜炎伴小肠坏死、胎粪性腹膜炎伴小肠闭锁、胎粪性腹膜炎伴肠坏死及肠闭锁、全结肠型巨结肠(如图2b)、胎粪性肠梗阻等病变各1 例,造影表现为小肠梗阻,由于梗阻病变的差异呈现出的小肠梗阻高低位置不同。
图1 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图2 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检查
下消化道造影44 例,其中空肠闭锁6 例(如图2c),回肠闭锁12 例(如图3a),胎粪性腹膜炎伴小肠坏死3 例、胎粪性腹膜炎伴小肠闭锁7 例、胎粪性腹膜炎伴肠坏死及肠闭锁5 例、全结肠型巨结肠5 例(如图3b),灌肠造影检查均为结肠细小的表现;此外,小肠扭转伴坏死2 例表现为细小结肠(如图3c);肠旋转不良、结肠闭锁、回肠炎性狭窄、结肠穿孔伴粘连各1 例,均表现为结肠细小。
图3 下消化道灌肠、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87 例新生儿肠梗阻,生后不久即出现各种梗阻症状或胎儿期产检发现肠管异常扩张,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即发现消化道梗阻的表现,必要时灌肠造影检查,根据细小的结肠形态等胎儿型结肠即可确定有小肠梗阻,有时候还可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或肠旋转不良[1]。肠梗阻的新生儿,完善检查后,手术治疗是必要的且应尽早进行,手术是闭锁类肠梗阻唯一挽救生命的方法[1]。
本次总结的病例中,回肠闭锁与空肠闭锁是新生儿梗阻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类病变,分别占87 例梗阻患儿的17.2%、16.1%,还有1 例为空回肠多发闭锁,共30 例(34.5%),发病率占比与宋华等[2]的研究总体上相一致,空回肠闭锁是该研究除肛门闭锁之外的发病率最高的肠道梗阻病变。腹部平片对梗阻的定位有很大的诊断价值,由于空肠闭锁位置较回肠闭锁高,因此,空肠闭锁主要显示为胃囊及近端小肠的积气扩张,回肠闭锁显示更多的肠积气扩张。空肠闭锁由于闭锁位置的不同,上消化道造影时可以呈现出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端空肠梗阻等不同位置的梗阻。由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消化道梗阻类病变的禁忌证,一方面防止钡剂反流误吸形成吸入性肺炎,另一方面钡剂在梗阻性肠道病变中形成钡剂结石,加重肠梗阻,更有一例成人硫酸钡造影导致肠梗阻而死亡的报道[3],所以,本院对于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均采用水溶性碘海醇检查,碘海醇对诊断的可靠性也有文献进行报道[4-5]。此外,本研究人员还见到1 例降远端结肠闭锁,表现为低位完全性肠梗阻,腹部肠管普遍积气扩张,灌肠造影时造影剂注入受阻外溢,只显示一部分细小的结肠,结合腹部普遍积气扩张的肠管背景,考虑其近端的结肠闭锁;此类低位肠梗阻患儿出现呕吐腹胀的时间较近端肠梗阻的症状晚。当然,手术是唯一能解除梗阻、挽救生命的方法。
本研究与前述的研究相似,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除空、回肠闭锁外发病率最高的梗阻性病变,为高位肠梗阻,呕吐或反复呕吐症状出现较早,常为最突出的症状,呕吐物含有大量胆汁[2,6]。尤其是,肠旋转不良并不是新生儿肠梗阻中单独发病的畸形,可同时合并多种发育畸形,本研究即有1 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2 例合并多发小肠闭锁。单独的肠旋转不良腹部平片表现为胃囊积气扩张的“单泡征”,或胃和十二指肠积气扩张的“双泡征”,上消化道造影表现出十二指肠梗阻而下消化道造影表现为细小结肠。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在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以解除梗阻症状,因为胚胎时期的肠旋转不良,可以产生多种病理类型的肠梗阻,比如腹膜束带压迫十二指肠、中肠扭转而极易发生肠扭转坏死、空肠上段膜状束带压迫后扭转等[7]。由于可能合并多种先天性肠梗阻,术中应仔细探查有无合并畸形或并发症,避免因漏诊而导致手术失败。
环状胰腺是一种十二指肠外源性压迫梗阻,引起的新生儿肠梗阻比例也较高,本研究中有5 例单纯的环状胰腺,2 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占8%。腹部平片可见到典型的“单泡征”或“双泡征”,上消化道造影呈现为十二指肠梗阻,在环状胰腺引起的肠梗阻诊断中,若结合体表超声诊断也是对上消化道造影的一个优势补充[8]。
胎粪性腹膜炎是胎儿时期发生肠道穿孔,产后快速地引起腹膜炎、肠梗阻等症状,是新生儿较常见的急腹症[1]。本研究胎粪性腹膜炎引起的梗阻患儿中,常合并多种并发症,本例中胎粪性腹膜炎患儿共18 例,合并小肠坏死4 例,伴小肠闭锁8 例,同时合并肠坏死及肠闭锁6 例,腹部平片表现出不同高低位置的小肠积气扩张,消化道造影出现肠梗阻或细小结肠征象。结合本研究结果,如果出现了细小结肠等胎儿型结肠的征象,可以确定其上端消化道出现了肠闭锁或梗阻[1],手术探查是必要的,以解除梗阻症状并探查有无合并其他并发症或发育畸形。
综上所述,肠梗阻的新生儿,消化道造影是明确肠道梗阻性病变不可替代的辅助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及时的手术十分关键;由于新生儿肠梗阻病变的病因多样,手术在解除梗阻病因的同时,应仔细探查有无其他合并症,排除新生儿肠梗阻的多种病因,避免手术失败或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