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和MRI 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3-12-21 09:2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9期
关键词:顶叶额叶基底节

袁 珺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科 上海 200434)

脑梗死是指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通常好发于45 ~70 岁的中老年人群,主要症状为偏瘫、失语、短暂性头晕等[1-2]。本疾病具有起病急、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而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恢复患者缺血部位的脑组织血流,挽救脑细胞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有CT 和MRI检查,其中CT具有操作方便、检查费用低、迅速安全、易为患者接受的特点,并对脑实质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 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能够多参数、多序列成像、无辐射损伤、图像质量比较优越等优势,可以对患者脑细胞活动进行显示。为了更进一步了解CT 和MRI 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比较两种方法对70 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脑梗死患者共70 例,其中男性36 例、女性34 例;年龄49 ~73 岁,平均(60.34±5.67) 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9 ~29.56 kg/m2,平均(23.45±2.19) kg/ m2;吸烟24 例(34.29%),饮酒35 例(50.00%);合并高血压26 例(37.14%)、糖尿病15 例(21.43%)、高脂血症9 例(12.86%);发病时间:<24 h 者27 例(38.57%),24 ~72 h 者25 例(35.71%),>72 h者18 例(25.71%)。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有吐字不清、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②无CT 和MRI 检查禁忌证;③无精神病史;④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神志不清者;②幽闭症等无法配合检查者;③体内安装有起搏器者;④碘制剂过敏者。

1.2 方法

70 例患者均行CT 和MRI 检查。

CT 检查:使用美国GE 公司的Bright Speed 16 层螺旋CT 仪,扫描参数:层厚、层距、矩阵、增强扫描时间、平均延迟时间分别为5 mm、5 mm、512×512、48 ~56 s、55 s,总共扫描层数为20 ~24 层,扫描范围为听眦线以上。先进行CT 平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先进行皮试,排除碘制剂过敏者。无碘制剂过敏者在肘正中静脉注射50 mL 碘普罗胺注射液,注射速率为3 mL/s,使用多排同层动态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矩阵分别为80 kV、150 mA、512×512。

MRI 检查:使用美国GE 公司的3.0T MRI 扫描仪,行常规MRI 和DWI 扫描,层厚均为8 mm。常规MRI 扫描序列如下,FLAIR 序列扫描参数:TR、TE 分别为6 750 ms 和79 ms;T2WI/TSE 序列TR、TE 分别为4 500 ~4 720 ms 和108 ~120 ms;T1WI/SE 序列TR、TE 分别为300 ~428 ms 和11 ~12 ms。DWI 扫描参数:TR、TE 分别为5 000 ms 和180 ms,DWI 弥散梯度取上下、左右和前后几个方向。FOV 和b 值分别为260 mm×260 mm、800 s/mm2。

1.3 图像分析

所得图像由2 名工作5 年以上的影像科医师进行评阅,并对检出病灶部位、大小、数量等信息进行记录。其中CT 的诊断依据为脑白质和脑皮质内有多发性、大小不一的低密度梗死病灶,并且呈扇形低密度影或不规则低密度影;基底节区等部位有边缘较模糊的低密度影。MRI 诊断依据为病灶在T1WI 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 和FLAIR 序列呈现高信号或等信号。

1.4 观察指标

对比CT 和MRI 对不同梗死时间(<24 h、24 ~72 h 和>72 h)、不同梗死部位(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丘脑、颞叶、顶叶、脑干和小脑)的检出率以及平均检出病灶个数、病灶大小以及检查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和MRI 对不同梗死时间的脑梗死检出情况比较

70 例患者梗死时间<24 h 的有27 例、24 ~72 h 有25 例、>72 h 有18 例。MRI 对24 h 以内及24 ~72 h的梗死检出率高于CT(P<0.05),>72 h 的梗死检出率与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检出率高于CT 检查(P<0.05),见表1。

表1 CT 和MRI 对不同梗死时间的脑梗死检出情况比较[n(%)]

2.2 CT 和MRI 对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比较

经术后病理证实,70 例患者共检出190 个病灶,其中位于基底节区46 个、脑室旁26 个、额叶24 个、丘脑36 个、颞叶12 个、顶叶24 个、脑干8 个、小脑14 个。MRI 对位于基底节区、额叶、丘脑、顶叶和脑干的梗死病灶检出率高于CT(P<0.05),见表2。

表2 CT 和MRI 对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比较[n(%)]

2.3 CT 和MRI 平均病灶个数、病灶大小及检查时间的比较

MRI 检出的平均病灶个数多于CT,平均病灶大小小于CT,平均检查时间短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 和MRI 平均病灶个数、病灶大小及检查时间的比较(±s)

表3 CT 和MRI 平均病灶个数、病灶大小及检查时间的比较(±s)

检查方法 平均病灶个数/个平均病灶大小/mm 平均检查时间/min CT1.63±0.3911.09±2.3410.41±3.23 MRI2.51±0.438.90±2.148.21±1.34 t 12.6835.7785.264 P<0.001<0.001<0.001

2.4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张某,男,49 岁。CT 显示右侧额叶有边界欠清的条片状低密度影;左侧额叶和双侧卵圆中心区有边界清楚的多发性斑片状低密度影,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右额叶脑梗死、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见图1a、1b)。MRI 显示双侧额顶叶、右侧基底节区呈多发性,大小不一,形态欠规则的稍长T1和T2信号,部分病灶边界欠清,呈弥散状高信号。双侧顶叶呈多发斑片状长T1信号、较长T2信号,DWI 呈等信号。考虑为双侧额顶叶、右侧基底节区多发亚急性脑梗死,双侧顶叶多发慢性梗死灶(见图1c、1d)。

图1 典型病例影像表现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较复杂,若不尽早诊断和治疗很容易遗留偏瘫、痴呆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相关调查显示,约有60% ~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重度致残者高达10%,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4]。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脑梗死严重后果的重要手段,能减轻肢体障碍的严重程度,降低致死率,减轻患者医疗经济负担。CT 和MRI 是临床诊断脑梗死的常用影像学工具,其中CT 是利用人体不同组织对X 射线吸收的差异进行扫描所获得的图像,一般情况下如果病灶对X射线的吸收多于正常组织,CT 图像上将呈现高密度病灶影[5]。如果脑部有出血现象,图像上将显示出血区域高密度影,脑梗死则显示梗死区低密度影[6]。尽管CT 检查操作方便,价格实惠,但对于复杂病情的诊断准确率不太理想。MRI 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脑细胞氢元素和脑细胞的共振进行记录,获得脑细胞活动轨迹来进行诊断,其能清楚地显示患者脑白质、灰质以及<5 mm 的病灶,故而对于多发性的硬化的检出率相对较高[7]。此外,MRI 可提供多方位图像,也无需注射造影剂,对患者而言更安全。

本研究对比了CT和MRI对早期脑梗死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MRI 的总检出率(95.71%)以及对于<24 h 和24 ~72 h 的梗死灶检出率(92.59%、96.00%)高于CT(P<0.05),说明MRI 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更具优势,这与张黎军等[8]的研究结果(MRI 对脑梗死总检出率为94.29%、<24 h 和24 ~72 h 的梗死检出率分别为92.31%、96.43%)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在病变早期MRI可通过脑细胞活动异常对微小病灶进行识别,而CT 检查往往需要在病变24 h 后才能依据图像进行判断。有研究[9]认为,尽管CT 可以获得脑梗死影像信息,但MRI中包含了自旋质子密切、T1与T2等指标,其中T1与T2的强度差可以形成加权成像,使得图像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十分有利于微小病灶的显示。本研究中MRI 检出的平均病灶大小小于CT(P<0.05),与赵永强等[10]研究一致,间接证实了MRI 在发现微小病灶方面更具优势。此外,MRI 检出的平均病灶个数多于CT,检查时间短于CT(P<0.05),可能是因为MRI 检查时对T2加权水分变化更为敏感,而CT 的敏感度稍逊一筹[11]。在发病72 h 以后,由于此时期的脑梗死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因此采用CT 和MRI 均可判断,故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还对比了CT 和MRI 对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率,结果显示MRI 对位于基底节区、额叶、丘脑、顶叶和脑干的梗死病灶检出率更高(P<0.05),可能是因为CT 在对上述区域进行扫描时受生理解剖结构特点影响,图像清晰度不佳,以致在发现脑梗死方面效果不理想,而MRI 不受骨性结构的影响,且T2加权像对水聚集状态相对敏感,故对梗死灶的检出效果更为理想[12]。

综上所述,CT 和MRI 对早期脑梗死均有良好诊断价值,相较CT 检查,MRI 在检出率、检查时间方面更具优势,但也存在费用昂贵、无法适用于体内安装有金属起搏器者的局限,具体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量。

猜你喜欢
顶叶额叶基底节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额叶皮层退行性萎缩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大脑的巅峰时刻
比过目不忘更重要的大脑力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