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公开号:CN116356161 A
申请人:常熟理工学院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处理制革含铬污泥和铝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干燥后的制革含铬污泥的细粒、铝灰细粒及海泡石细粒混合、研磨,所述研磨的速率为500~650 转/分钟,研磨时间为10~16 小时;(2)将步骤(1)中所述研磨产物进行熔融、水淬,得到水淬渣。本发明首次将制革含铬污泥与铝灰协同处理,通过机械化学处理、熔融结构固化、水淬玻璃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制革含铬污泥、铝灰及海泡石中各组分的化学特性,实现对制革含铬污泥中铬的强化固化,并实现了制革含铬污泥与铝灰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同处理制革含铬污泥和铝灰的方法,属于重金属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领域。
背景技术
制革含铬污泥是典型“涉重金属、涉有色金属”的危险废物,其重金属可随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迁移至土壤、生物体或沉积物内,进而进入食物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如何安全处置制革含铬污泥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现有技术(申请号:2011102827049)中是采用酸溶解、水解的方式对制革含铬污泥进行处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硫酸这种高腐蚀性的原料进行反应,所以增加了操作的危险性。铝灰产生于炼铝的高温过程中,是一种危险废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被列入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HW48)。原铝生产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活性盐类,这些盐夹杂的单质铝和氧化铝以及其他杂质从生产中被分离出来形成最终产物“铝灰”。铝生产企业大多采取堆积和掩埋的方式处理铝灰,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如何高效利用铝灰资源,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资源、能源和环境限制,保障铝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有技术(申请号:2021107434139)中利用废酸对铝灰进行处理,控制pH值在7~9之间,温度为10~40 ℃,不仅增加了操作的危险性,还为其产业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资源化协同处理制革含铬污泥和铝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