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
——基于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2023-12-21 09:24:34刘雨璇刘霞万兆伟王军永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省份耦合中医药

刘雨璇,刘霞,万兆伟,王军永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与大健康发展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4)

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升[1]。为此,党和国家在多个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众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医药服务能力通常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得到发展,同时中医药服务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4]。中医药服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益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也有助于区域健康战略的实现。目前,少量研究仅利用横截面数据对两者关联进行了初步分析,容易受单一年份数据偏差的影响,无法更好地解释两者关系。鉴于此,本文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2~2021年各省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借助空间自相关方法深入分析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期更好地揭示二者间关联与作用规律,提出优化策略,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经济社会贡献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指标及权重确定

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参考翟诺[5]的研究,结合指标的可获得性和易操作性,可分为中医药卫生资源、中医药医疗服务量、中医药服务效率3个层面。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参考文军[6]的研究,可分为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3个层面。

1.2 数据来源

中医药服务能力数据来源于2013~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卫生计生统计年鉴》),区域经济的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各省区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个别缺失的指标数据采用均值法补齐。

1.3 研究方法

1.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解决指标之间的量纲和数量级不一致的问题,选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在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时,指标值为0则无法取对数,借鉴周小刚、叶树红[7]的标准化公式,如下:

(1)

(2)

表1 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指标体系

1.3.2 改进熵值法

熵值法属于一种客观的指标赋权法,为解决传统熵值法只能在分析横截面数据时进行指标赋权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改进的熵值法进行赋权[9]。

1.3.3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借用了物理学中“耦合”的概念,在协同学的视角下评价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8]。本研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性。

(3)

(4)

T=αU1+βU2

(5)

其中,C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度;U1、U2分别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指标值;D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T表示整体效益指数。本研究中,选取α=β=0.5。参考张霖[9]的研究,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以下层次,其参照标准见表2。

1.3.4 相对发展模型

鉴于耦合协调度指数无法对二者之间的相对发展状况进行评价[9]。本研究引入相对发展指数模型(见公式6),测算相对发展度K值,反映二者之间的相对发展关系。其中,K<1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反之则说明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相对较好。参考俞彤晖[10]的研究,将0.8≤K≤1.2归类为同步发展,将K<0.8归为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滞后,将K>1.2归类为区域经济滞后。

(6)

1.3.5 空间自相关

首先,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整体区域中邻近地区属性值是相似、相反还是相互独立。全局Moran’s I指数取值范围为[-1,1],接近-1时为负相关,接近1时为正相关,接近0时为不存在空间相关性的相互独立状态[11]。其次,运用局部Moran′s I 指数识别各省份的集聚类型。

2 结果

2.1 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变分析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2012~2021年中国各省(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见表3)和耦合协调度(见表4),并按照全国三大济带进行东、中、西部划分。

表3 2012~2021年各省(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

表4 2012~2021年各省(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相对发展度

为进一步对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全国三大经济带进行东、中、西部划分,做折线图如图1至图3所示。

图1 东部地区各省(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趋势

图2 中部地区各省(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趋势

图3 西部地区各省(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趋势

东部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区间为0.2~0.9,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部分地区在2012~2021年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达到了高层次协调,其中广东、江苏协调性最好,年均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87、0.82,属于良好协调等级;浙江和山东年均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78、0.79,属于中级协调等级。海南年均耦合协调度为低层次协调,为0.30,属于中度失调等级。通过耦合协调度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可见:东部大部分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增长缓慢,其中天津和辽宁两省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上海在2020年耦合协调度下降了0.55,但是在2021年又明显上升。

中部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区间为0.3~0.7,属于中层次协调。其中河南、湖北、湖南三个省份属于初级协调等级;安徽属于勉强协调等级;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西四个省份属于濒临失调等级。通过耦合协调度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可见:中部部分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如重庆,贵州、青海、西藏,其中安徽在2020年增长幅度较大,2021年又呈下降趋势。

西部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区间为0.2~0.8,大部分省份属于低层次协调和中层次协调层次。四川省年均耦合协调度为0.71,属于中级协调等级。内蒙古、重庆、陕西三个省份属于勉强协调等级;广西、贵州、云南、新疆四个省份属于濒临失调等级;西藏、青海、宁夏属于中度失调等级。通过耦合协调度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可见:西部地区中,四川的耦合协调度远高于其他西部省份。此外,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西藏在2014~2021年耦合协调度持续增长,内蒙古呈下降趋势。

2.2 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相对发展度分析

在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2012~2021年各省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水平系统得出的综合指数进行相对发展度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通过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10年来我国各地区实现同步发展的省市数量整体呈减少趋势,31个省中仅有5个省市在2021年底实现了同步发展,且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通过地区分布可以看出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滞后的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的年均相对发展度均小于0.5,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市的年均相对发展度大于1.2,说明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

2.3 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

2.3.1 全局空间自相关

全局Moran’s I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2012~2021年耦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值均显著为正,相应的Z值也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0.258,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具体来看,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可分为以下阶段:(1)2012~2014年,全局Moran’s I值呈上升趋势,2014年全局Moran’s I值为0.2933,较2012年增加了0.0037。(2)2015年~2017年,全局Moran’s I值较2014年逐步下降,2017年全局Moran’s I值达到最小值,为0.2702。(3)2018~2021年,全局Moran’s I值先增长后下降,并在2020年全局Moran’s I值达到最大,为0.2983。

2.3.2 局部空间自相关

局部Moran’s I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省份属HH集聚或LL集聚,集聚性较强(见表6)。HH集聚多为东部省份,少部分为中部省份。LL集聚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LH集聚主要是安徽、江西等地,其耦合协调度较低,周围省份比较高,但是,安徽在2017年后未呈现为LH集聚。四川在2012年、2013年、2015年为HL集聚,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其耦合协调度较高,但周围省份比较低。

表6 31个省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变化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3.1.1 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整体协调水平存在上升空间

研究显示,我国大多数省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处于拮抗期和磨合期。一方面,可能由于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超前或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发展环节不协调,发展速度不同步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二者协调状况不佳[12]。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部分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有研究显示,经济要素的满足有利于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然而部分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财政投入不足难以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协调发展[13]。如云南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医药极具特色,但是服务供给存在问题,政府财政投入不足,限制了当地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14]。

3.1.2 各省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在时间上呈阶段式变化

研究显示,各省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呈阶段性变化。2017~2021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推测由于该时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有关。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中央到地方正式展开了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举措,包括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岐黄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各个方面。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促进了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1.3 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从全国范围来看,可以发现中国各个省份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水平的相对发展度呈两极分化的状态。具体来说,东部部分地区为中医药服务能力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省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优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间接推动了该地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15]。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中、西部部分地区地理位置较差,交通相对不便,气候条件不适宜,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1.4 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2012~2021年,我国各省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空间关联性较强。从空间格局和关联特征来看,HH聚集主要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如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凭借地理位置及资源要素优势,经济发展较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省份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明显,因此处于HH集聚区。LL聚集主要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省份。这些地区受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而阻碍了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且省份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明显,因此处于LL集聚区。

3.2 建议

3.2.1 强化国家全局规划引导功能

一方面,精准定制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升策略。东部地区,应以夯实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的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提升当地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从而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应深入挖掘造成地区间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的深层次原因和驱动因素,立足于自身发展阶段与要素禀赋结构,采取有效举措来破除阻力、强化自身优势来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中医药的政策支持力度。自我国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不断上升,进一步推动二者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的政策支持,如健全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细化中医药政策的配套措施、进行政策研究智库的基地建设等。

3.2.2 建立完善的财政保障与转移支付机制

研究显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但部分省份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难以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协调发展,因此,亟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提供财政保障,从而实现两系统的协调发展。此外,应建设科学的转移支付机制。大多数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也存在着区域经济滞后的现象,因此,构建科学的转移支付体系,依据考核绩效给予科学的、额外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推动区域经济均等化以及欠发达地区的中医药服务均等化。

3.2.3 充分发挥协调发展能力强省“领头羊”带动作用

研究显示,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因此,要转变发展思路,加强省际合作。一方面,构建以东部省份带动中西部省份,最终实现东中西部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实现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整体提升。东部地区中,两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如广东、江苏,应充分发挥对周边省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中部地区中,积极推动湘鄂赣协同发展。西部地区中,四川省的协调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应充分发挥中心引领作用与区域集聚优势。

猜你喜欢
省份耦合中医药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46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大型铸锻件(2015年5期)2015-12-16 11:43:20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